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1 10/1 8-11頁
  • 天主教徒對教會表示憂慮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天主教徒對教會表示憂慮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教士的減少
  • 多少天主教徒仍然虔信宗教?
  • 青年教士的抗命
  • 教皇的應付方法
  • 富於諷刺性的情況
  • 「自己省察」
  • 天主教導師激怒教皇
    警醒!1981年
  • 教皇的奔波——何以是必需的?
    警醒!1985年
  • 天主教會中出現戲劇化的新形勢
    警醒!1975
  • 「聖年」——有什麼成就?
    警醒!1977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1年
《守》81 10/1 8-11頁

天主教徒對教會表示憂慮

這位女子雖然穿著灰色呢絨套裝,她卻是一位修女。事實上,她曾是美國馬利蘭州波多馬克慈善女修會的主管人。由於作為婦女宗教領導會議的主持者,她在華盛頓市與教皇若望·保祿二世一同出現在講台上,介紹教皇與5,000名修女會面。她在歡迎詞中表示對梵蒂岡不肯委任婦女作為教會教士的政策深感關注。當教皇上前向眾人致詞時,53名修女起立作沉默抗議,她們穿的是普通婦女服裝。

數月之後,這次事情發生在歐洲,瑞士神學家漢斯·孔格抱怨說:「我深以我的教會為恥,」他說這話是因為羅馬方面通知他「不再承認他是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家。」為什麼他不受承認呢?原因之一是他拒絕接受教皇永不犯錯的教義,以及他對耶穌基督的神性提出疑問。

雖然有不少天主教徒支持梵蒂岡對孔格的責難,但50位西班牙的神學家卻發表公開信,對羅馬表示異議。目前又有67位美國和加拿大的神學家簽署聲明,對官方宣布孔格『不再是羅馬天主教神學家』一事表示不同意。

諸如此類的事件使誠懇的天主教徒對教會的發展日益感到憂慮。教會的士氣已大受影響,不但影響到普通信徒,而且也影響到教士。事實上,梵蒂岡的官方報章《羅馬觀察家報》承認,發生於教士當中的難題已達到嚴重程度。其中幾項例證是:

教士的減少

1979年5月16日的《羅馬觀察家報》說:「我們面臨[意大利神學院學生]數目的銳減。這項趨勢在10年前已開始出現,一直發展至現在。這種現象乃是整個歐洲一般趨勢的一部分。」

因此,據梵蒂岡官方報章所載,候補教士在以往10年間不斷減少。不錯,正如附表所示,減少的數目非常之大。僅在意大利一地,1978年入學的神學院學生只及1962年的三分之一!在法國,1974年委任的教士數目竟不及1965年的三分之一!

梵蒂岡報章指出:「神學院學生減少已使神學院的數目相應地降低。學生數目由1970年的375人降至1978年的259人。……自1966年委任918位[教士]的最高數目以來,我們在1978年已減至384位的最低數字。」

情形不僅限於在幾個歐洲國家中發生而已。據意大利的《新聞報》所載:「根據最後估計,在65年和75年之間,[普世]至少有四萬名教士,包括教區教士、神職人員和二萬名修女,辭去聖職。」

多少天主教徒仍然虔信宗教?

那末,天主教信徒又如何?有些天主教徒擔心不少人僅是名義上的教徒而已;他們引證一份意大利刊物所列出的數字:法國和義大利在過去15-20年來,參加彌撒的人數已減少一半以上。據估計有百分之99居民在名義上是天主教徒的意大利,經常參加彌撒的人數不及三分之一!即使這樣,在參加彌撒的人數方面,意大利仍勝於法國;在法國,每週參加彌撒的人數僅佔百分之16而已。

你若認為青年人是未來的指標,那末意大利的天主教徒就有另一項擔心的理由了。《全景》雜誌代表曾訪問一批從16歲至24歲的青年,發現只有百分之12.6的人認為屬靈的價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在青年人當中最受懷疑的價值之一是「宗教和教會」,「家庭、夫婦、婚姻生活、父母」也同樣受到懷疑。

青年教士的抗命

由於申請教士職位的人數銳減而造成所謂的『職業危機』,看來神學院對申請入學者無法選擇太嚴。這件事所造成的結果使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大受困擾。

一位天主教平信徒在意大利的《神學院與神學》雜誌中為文聲稱,在1976年,「神學院應付『職業危機』的方法是大開方便之門,結果,甚至品流複雜的青年也受到歡迎入學。」他繼續指出,從這些神學院出來的教士們是「反叛、膽大妄為和不敬的人,而且許多時是無可救藥的馬克斯主義者。」

這位天主教平信徒把意大利新一代的教士描述為「麻煩製造者,他們從貼滿顛覆海報的瀆聖總部四出活動,」他補充說:「讓主教想辦法去應付這種人好了。我們已見到可能有什麼事發生——革命行將來臨!」這是誰之過呢?作者聲稱:「當權者難辭其咎,他們太阿倒持,授人以柄,不論這是出於軟弱、怯懦抑或是被新的現代意識形態所征服的結果。」

教皇的應付方法

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清楚表明不願讓任何人在教會領導方面從他手上『奪權』。不久之前,宗教刊物刊載教皇要採取『嚴厲手段』去對付自由主義的神學、道德放縱和教士的不安狀態。可是,正如本文在開頭指出,教皇從教會的顯要人物也受到反對。

為了舉例說明教皇所採取的嚴厲手段和普世蔓延的教士難題,意大利的《前途》雜誌報導教皇對耶穌會發表一篇措辭強硬的演講。他告訴這個世界教團(在106個國家擁有27,700成員)說:「不錯,我對事實並非無知。……現時的危機已禍及宗教生活,你們的會社也不例外。」雖然耶穌會「為教會參與政治和社會爭論一事提供了理論上的根據」,教皇卻呼籲該會不要「對俗世的趨勢讓步」。——紐約《時報》,1979年12月7日。

一位支持梵蒂岡的美國教士聲稱,教皇「為了在宗教生活上的道德水準普遍低落,包括同性戀在內,而深感煩惱。」他補充說,據報美國有不少青年的耶穌會教士「不信人死後還有生命,也不信耶穌是天主的兒子,甚至在星期日不參加彌撒。」

梵蒂岡譴責神學家漢斯·孔格乃是教皇採取『嚴厲手段』的另一例證,其他的神學家也可能惹上麻煩。1979年12月,一位自由主義的荷蘭神學家,愛德華·史基利別克斯,在羅馬受到衛道聖會盤問。這個曾經譴責過孔格的委員會乃是異端裁判所的現代副本。其他的神學家,例如巴西聖芳濟會的教士利安拿杜·波夫,也被衛道聖會召去作自我解釋。

教皇在1979年秋季的週遊訪問中大聲疾呼籲請普世的天主教徒團結起來。他強調教徒要嚴守道德標準——反對姦淫、同性戀和墮胎。為了這緣故,他獲得很多贊譽,甚至來自非天主教徒方面。

可是,在同一時候,教皇對於在許多天主教徒當中不受歡迎的規條卻不肯稍改教會的立場,包括禁用避孕方法和教士規定獨身等。

富於諷刺性的情況

這一切造成了一種富於諷刺性的情況。在反對墮胎、反對委任婦女作教士或嚴守性道德方面,教皇引用聖經去支持教會的立場。可是,他對於教皇永不犯錯的教義所受到的批評卻非常敏感。但是正如批評者指出,這項教義並不是基於聖經的。不錯,孔格聲稱這項教義乃是與聖經的精神背道而馳的一項發展。

教皇的批評者聲稱,教皇拒絕讓天主教徒在若干事上,例如避孕等,任由自己的良心作主;在這方面他並沒有著重聖經。但這些批評者本身通常是『新潮』學術界的前哨人物,他們把聖經的大部分均列作「受感示的杜撰」。

這些學者對聖經的態度《新聞週刊》中一篇題名為「耶穌是誰?」的文章可以見之。該文宣稱,「大多數新約學者相信耶穌的話至少有一部分確是他所說的。他們計劃開一次全國會議,試圖找出那些經文是學者們一致認為在這方面合格的。」當這批人引用聖經作為權威時,我們不禁懷疑他們對於自己的論據究竟認真到什麼程度。

「自己省察」

天主教的《耶路撒冷》聖經(英文)勸告所有基督徒:「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哥林多後書13:5)因此誠懇的天主教徒檢討自己和教會的屬靈狀況是適當的。

當然,天主教會並不是今日在變革中的唯一宗教組織。許多不同的基督新教派系都在劇烈爭辯關於委任作教士、准許同性戀者加入教會、聖經在教會教義方面所擔任的角色以及讓教會接納當代道德標準等問題。

你的教會也發生這些爭論嗎?若然,你應當熟知其中所牽涉到的聖經原則。不論你是天主教徒抑或基督新教徒,你都會發現本頁圖表中所列的聖經原則對你很有幫助。何不將它們和你的教會領導人的說法比較一下呢?

[第8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神學院學生(在意大利)

1962 30,595名

1978 9,853名

[第11頁的附欄]

各教會所辯論的問題——聖經怎樣說?

教皇是永不犯錯的嗎?

「惟伯鐸祿[使徒彼得]至安提阿時,有過,予曾面斥之。」——加拉太人書2:11,《新經》,吳經熊譯。

「無論猶太人與希臘人,其為罪人則一也。正如經云:『茫茫寰海裡,竟無一介仁。』」——羅馬人書3:9,10,《新經》,吳經熊譯。

教士應該獲准結婚嗎?

「但作監牧的,必須是無可指摘的,只作過一個婦人的丈夫。……善於治理自己的家,約束兒女。」——第茂德第一書3:2,4,《新經》,蕭靜山譯。

不肯悔改的同性戀者應否受歡迎加入教會?

「不要欺哄自己。無論是有淫行的、是拜邪像的、是犯姦淫的或[同性戀]的——都不能承受天主國的產業。」——格林多第一書6:9,10,《新經》。

在教義方面,教會應該以聖經為最高權威嗎?

「神的應許句句都像煉淨的金屬;投靠他的,他便作他們的盾牌。他的言語,你不可加添,迅速遵行便會獲得啟迪。」——箴言30:5,6,《諾斯譯本》。

「全部聖經都是天主默啟的,為教訓人、勸戒人、責罰人、開導人遵行義德,都是有益處的。為叫人成一個完全天主的人,可以行一切善工。」——第茂德第二書3:16,17,《新經》。

各教會應該放鬆性道德的標準嗎?

「肉軀的事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姦淫、邪色……酣醉、貪饕及別的相似的事。我從前對你們說過,我如今再告訴你們,凡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得天主國的產業。」——加拉達書5:19-21,《新經》。

[第9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教士的消失

自1881年以來,意大利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教士的數目卻減半,從84,834人降至40,866人

(每1,000意大利人中的教士數目)

1881 (2.9)

1977 (0.72)

[第10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教徒的消失

(在意大利經常參加彌撒的人數比率)

1956 69%

1977 2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