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何以生活這麼苦悶?
「我討厭這種苦悶的生活,」安·瑪莉在企圖自殺不遂之後說。她那時僅是7歲。
也許你有時會和安·瑪莉有同感。你認為解決方法是什麼呢?安·瑪莉覺得轉換環境會是解決方法。「我不想過這種生活,」她說。「我希望在鄉村居住。我討厭城市。」你也許說:「倘若我有一份有趣的工作、事業或大量金錢,我就不會感覺苦悶了。」
環境所致?
一位名叫佐治的青年由於「努力向上爬」而成為一間大公司的副總裁。「我的自負心獲得了滿足,」他說。「較高的銜頭,較好的辦公室,但此外我還得到些什麼呢?在一種意義上,我覺得沾沾自喜——可是,」他透露,「在另一方面我卻覺得苦悶。在結束了征服而證明我有工作能力之後,就再沒有其他了」
甚至名利雙收——擁有金錢所能買到的一切東西——的人也會被苦悶攫住。在評論過超級富豪的浪費手段之後,《時代》雜誌副編輯羅辛伯拉特(Roger Rosenblatt)說:「除了建造大邸宅和大庭園,飼養大動物,舉行派對和招待許多人之外,世上的富豪還可以誇耀些什麼?他們十分苦悶。苦悶透了。」因此名譽、金錢、顯赫的職業或理想的生活情況本身都無法永久袪除苦悶。何以故?因為苦悶在基本上是一個心態問題。
心態問題
例如,你也許認為現代航機機師的工作是可羨和令人興奮的。可是機師的工作有頗大部分只是動作的重覆,而且以自動操縱裝置飛行可能是一件令人厭煩的事。然而,藉著不斷思念許多人的生命安全有賴於他的小心駕駛,機師就能克服苦悶的傾向。
因此,不論我們屬於什麼年齡、職業或身分,對自己處境採取什麼看法是十分重要的。四周環境和興趣對苦悶的影響絕不如我們對這些事的內心反應之甚。
苦悶的人把自己置於與獨自關禁的囚犯類似的情況之中。這種囚犯不許會見任何人。囚室沒有窗戶。他沒有報紙、書籍、收音機或電視機,也無人可以與之交談,這種處境不但導致苦悶,且能使人精神錯亂。毛病出在那裡?很簡單,囚犯缺乏激勵。他在感覺上渴求激勵,但無法加以滿足。
你能使自己與提供激勵的周遭事物隔絕,使自己的精神處於『獨自關禁』的狀態。因此你需要採取步驟投入活動之中以獲得激勵才行。可是,你可以怎樣培養這樣的興趣而獲得所需的激勵呢?
抗拒苦悶的適當行動
「他們不願做任何事情,回家之後只是扭開電視,一直坐下來看。他們沒有切實的嗜好。難怪他們大嘆苦悶,」十餘歲的柏特力克在綜述他的多位朋友的生活狀況時說。他的話多麼真確!缺乏富於激勵的活動。結果?苦悶。但做事卻可以使你的精神投入其中。
「我若開始感到苦悶,」堅娜解釋,「就拿起鉛筆和紙來繪畫。繪畫使我感覺十分愉快,甚至不願停筆!」年輕的菲臘說:「我每天把打算做的事情寫下來。但我一定讓自己有時間讀書。」
千百萬人觀看世界杯足球賽,可是有多少觀眾曾親自享受球賽之樂或試作一場友誼賽呢?無數的人樂意聆聽灌錄的音樂,可是親自彈奏樂器的樂趣卻較此大得多!路仙德說:「我有多餘的時間就去玩網球,在晚上學彈吉他。事實上,我們幾個人一起練習真是有趣!」
現在,我們且來談談你在工作地方或學校裡的活動。你若是勤奮而將精神投入於學問或工作之中,就能獲得個人的真正滿足感。你也許可以贏得別人的賞識——你決不會為此而苦悶!聖經說:「你看見辦事殷勤的人麼?他必站在君王面前。」(箴言22:29)因此,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間要勤於學業。接受基本教育能幫助你變成熟練。在就業時要培養樂業精神。個人的成就能帶來充實而非苦悶之感。可是,從上述關乎佐治的事例看來,此說也未必盡然。若要永遠袪除「苦悶生活」,除了行動或成就以外還需要一些東西。
真正富於酬報的生活方式
「有些成功人士發現,雖然外部[外在]的因素,如較多金錢、假期和物品,可以減少不滿……它們卻不能增加滿足感,」對「夢想實現」的人作過調查的中年職業顧問蘇·蘭杜(Sol Landau)說。他的結論是;「只有充實精神的內部[內在]因素才能成功。」不錯,有意義的生活必須包括屬靈方面。
你也許擁有一切現代家庭電器用具,但依然難逃苦悶之感,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15)你需要感到自己一生獲得有價值的成就!
耶穌邀請門徒從事這種活動。「來跟從我,」他說,「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太福音4:19)他們於是與他一起,把關於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與人分享而幫助別人。這項信息對於接納它的人有改善生活的真正力量。他們多麼喜樂地看到他們所傳的信息在那些「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的人身上產生的影響!請想像他們在看到酒徒、偷竊者、污言穢語的吵架者和性變態者改過自新,成為清潔、負責和有自尊心的人時感覺多麼滿足。——馬太福音9:36;哥林多前書6:9-11。
今日,同一「得魚」的工作正在普世由耶和華見證人執行。你在他們當中會看到成千上萬的青年人自願以每月多至90小時和別人分享這項有力的信息。這項信息是富於激勵和深具價值的。
今日許多青年人正在守望台社屬下多個分社之一工作,這些機構印製聖經書刊,本刊就是其中之一。在英國,這些工作人員之一是19歲的青年安得烈。他是五人一組的柯式印刷機操作者之一,他們操作的柯式印刷機長達75英尺(23米),印刷數十萬份的《儆醒!》及其姊妹雜誌《守望台》。這些雜誌以每小時32,000冊的速度從印刷機出來,需要安得烈去幫助包紮。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什麼看法呢?
「這件工作可以變成十分沉悶,倘若我把它看作苦事的話,」他承認。「但這是一項必需的工作,對體力的要求很大。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偉大的目的,那便是,印刷雜誌去幫助人找到最佳的生活方式。我時常想到這些雜誌所到之處和它們所產生的良好影響。」不錯,對工作所擔任的重要救生角色保持正確態度可使工作不致變成沉悶。
當然,你未必能從事安得烈所擔任的工作。但基督徒的活動有許多令人感興趣的方面。何不以此詢問耶和華見證人呢?你未必要過苦悶生活的。有益的基督徒生活和活動可以袪除苦悶之感。
[第11頁的圖片]
正確的態度可以袪除工作上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