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有辦法治療嗎?
「他們送我去醫院,」艾琳回憶說。「我很樂意和精神病醫生談話,但卻對我沒有什麼幫助。我只感到極其恐懼。這種療法也對我沒有什麼功效。
「我的丈夫說服我和他一起上車。我以為要回家了。但我們來到一間很大的舊式紅磚建築物之前。『那是什麼?』我問丈夫。『我想你進去和一些人談談,』他說。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一間精神病院。……」
艾琳的病發作於1955年——當時精神健康正發生了一場革命。醫藥界剛發明了新藥去輕減外科手術所導致的損傷。醫生們發現,精神病人若服食同一的藥,「以前需要關在孤立病房或要穿著緊身衣的病人現在已不必加以監視了。……藥物完全消除了某幾種精神變態。」(《人腦》,雷斯特[Richard Restak]博士著)這些藥物在精神健康方面所促成的革命性影響再次可以從精神分裂症的療效見之。
艾琳的醫生試用一種新的抗精神病藥物。在談話療法和電震療法失效的病例上,藥物療法卻成功了。艾琳和數以千計與她類似的病者遂能離開精神病院而回家。
化學控制
醫生們並不知道藥物怎樣發揮作用,但看來藥物可以阻止腦的感受體吸收一種稱為多柏邁因(dopamine)的化學物質。多柏邁因的作用若受到抑制,病人便有起色。給病人所服的藥若提高多柏邁因在腦裡的作用,病人的情況就變壞。因此在精神病的化學作用方面遂露出了一線曙光。(參看附欄。)
關於精神分裂,尚有許多事情未為人知。但是抗精神病的藥物已被確定為有效的療法。不幸的是,醫生們聲稱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病患者對各種藥物——或任何療法——並沒有反應。然而,藥物充其量只是有助於控制——而非治療——精神分裂症,減低或消除該病較狂亂的急性病徵而已。即使如此,這些藥物已經從外科手術或緊身衣踏進了一大步。
那麼,何必把使用藥物的病人視為低能或吸毒者呢?抗精神病的藥物並不會使人上癮,也不會使病人感覺飄飄然而以之為樂趣。托里博士把抗精神病藥物比作「治糖尿病的胰島素」。馬克西文(Jerrold Maxmen)博士則宣告:「服食這些藥物的人不是『逃避難題』而是正視難題。」
可是,艾琳不久就發現,這些藥物也有陰暗的一面。
副作用帶來的難題
「我自覺有如僵屍一般,」艾琳回憶說。「我不能操作。我記得我有時一天要睡16小時之多。」艾琳的生活逐漸惡化。她嘗試放棄服藥——結果要再度進入精神病院。a
有些病人的確遭受不利的反應,從不安、暈眩、昏昏欲睡、黃疸病、休克以至體重大增不等。最不良的反應之一是遲發性的運動困難;在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病人之中,受遲發性運動困難影響的佔百分之10至20。病情包括面部和口部不由自主的抽搐在內。
既然醫生無法預知病人會對藥物有什麼反應,處方時就牽涉到若干程度的嘗試和錯誤。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告訴《儆醒!》代表說:「醫生可能試用三、四種不同的藥物才找出哪一種最有效和副作用最少。」
可慶幸的是,大多數副作用的難題都可以控制。在艾琳的例子上,方法只是更換藥物。之後她的昏昏欲睡和幻想都消除了。她離開精神病院,重過正常生活!將近30年來,她保持神志清醒——直至她試圖擺脫藥物為止。她說:「我以為自己的病已經好了。但在一年之後,我的思想又再度變成失常。醫生說:『再次服藥吧。』」為了使生活恢復正常,這僅是個很小的代價而已。
並非所有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都是這麼成功的,藥物的功效也時常慢得像蝸牛。再者,有些病人極不喜歡服藥。但是在病徵嚴重到不能自已時,就只可在服藥和精神病院之間任擇其一了。
其他可選擇的療法
令人感興趣的是,糖、小麥、牛奶和鉛,以及維生素短缺都和造成感情困擾有關。這意味到,精神分裂可能用營養方法加以治療。這種方法在治療抑鬱病方面已相當成功。若干研究家——包括諾貝爾獎金得主波林(Linus Pauling)在內——聲稱,在某些病人身上,使用大量維生素曾大大減少精神分裂的病徵。這種方法稱為分子矯正精神治療。
在許多人看來,這項主張——至少在原則上——相當合理。分子矯正精神治療專家指出,有一種稱為糙皮病是缺乏維生素乙所造成的,它產生精神病的徵狀。治療方法?給予大量維生素煙鹼酸。可是,對於精神分裂,同樣的療法有效嗎?直至現時為止,分子矯正精神病醫師尚未能說服他們那較屬正統派的同儕。
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院(NIMH)的一項報告提出警告說:「分子矯正精神治療的理論雖然看來有值得研究之處,但是近期它聲稱在治療方面的功效即使有也很少獲得[科學]研究的支持。」不用說,平衡、富於營養的飲食自然是合理的。可是,若有維生素嚴重缺乏的情況存在,無疑最好由醫生斷定。
NIMH精神分裂研究分會的肖爾(David Shore)博士的看法綜括主流醫學界的態度,他告訴《儆醒!》代表說:「對於精神分裂症,誰都喜歡一種簡易的治療方法——像維生素或滲析法。b但事情並不這麼簡單。我們但願是這麼簡單就好了。」
可是,人應當對所有療法均保持謹慎,要留意提防聳人聽聞的聲稱。「幼稚的人,輕信人言;謹慎的人,步步三思。」(箴言14:15,《當代聖經》)不要盲目地接受任何治療法。如果醫生採用藥物,要撥出足夠時間去熟悉各種反應和副作用。
給精神病者的安慰
由於我們正生活在「難以應付的危險日子,」今日的人處於相當大的壓力之下。(提摩太後書3:1,新世;路加福音21:26)既然所有人都受到罪和不完美的影響,難怪敬畏上帝的人也有患上精神病的。——羅馬書5:12。
可是,知道精神病是一種疾病有助於使人對它懷有平衡的看法。例如,艾琳害怕她的病是鬼魔侵襲所致。雖然有些病例可能與鬼魔有關,聖經卻沒有主張所有疾病都是鬼魔作祟。(以弗所書6:12;參看馬太福音4:24;馬可福音1:32-34;使徒行傳5:16。)許多時,人若聽到異聲或表現怪誕的行為,事情可能與疾病——例如精神分裂——有關。
艾琳由於獲知自己的病不是由鬼魔作祟所致而大感舒解。她尋求醫藥的幫助,結果病情得以好轉。可是我們記得,聖經敘述有一個患病的女人「在好些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她所有的,一點也不見好,病勢反倒更重了。」只有耶穌基督才能醫好她。(馬可福音5:25-29)同樣,今日醫學的能力也頗有限。誠然,人可以採取合理的步驟去獲得相當程度的舒解。可是,與其四出搜求沒有把握的醫治而自尋煩惱,有些人也許必須學會對難題安之若素而加以忍耐。
獲知上帝對我們深感關懷可以減輕許多憂慮。(彼得前書5:6,7)「耶和華已幫助我渡過這次和其他許多磨難,」艾琳說。她所懷持的希望是,在耶穌基督治下的將臨新規制裡,其中的「居民必不說:「我病了。』」(以賽亞書33:24;彼得後書3:13)「我把目光集中在永遠生活在樂園裡的獎賞之上。獎賞現在已這麼臨近了,這樣行幫助我保持穩定。」信心給她的幫助是超過任何醫生所能提供的。
[腳注]
a 停止服藥的精神分裂病患者再度住院的比率高達百分之80。
b 滲析法是一種大受宣傳的療法,方法是使用血液滲析法濾去被疑為造成精神分裂的毒素。在科學的仔細研究之下,這種療法迄今仍未獲得證實。
[第7頁的附欄]
精神分裂的化學作用
我們的腦是個神奇、複雜的通訊網,有百十億的神經原或神經細胞彼此貫通。但神經原在彼此之間並不是直接連貫的。在神經原的觸器狀突出物——樹突——之間有百萬分之一吋(0.000003公分)的空隙分隔著。為了使神經脈衝暢順地流通,神經信號必須躍過空隙。為了這樣行,細胞發出大批稱為神經傳送器的化學「傳達者」。這些傳達者「泳」過空隙而附在特別的感受體之上,每個都被設計成用來接受某種化學物質。
在正常的腦裡,一切活動都暢順和有秩序地進行。可是,在精神分裂者的腦裡,神經傳送器似乎不受控制。有人認為太多的多柏邁因會過度刺激神經原,使它們「胡亂發射」。結果可能造成思想混亂。但奇怪的是,並非所有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腦裡都含有高水平的多柏邁因。可能某些腦對多柏邁因過度敏感嗎?抑或有不同類型的精神分裂症?還是另有其他化學上的反常情況與多柏邁因一同發揮作用?
沒有人確實知道,也沒有人真正知道到底不良的化學作用造成精神分裂抑或精神分裂造成不良的化學作用。化學作用只是精神分裂疑團的因素之一而已。
[第8頁的附欄]
電震療法——惹起爭論
也許在所有療法之中,最惹起爭論的莫過於電震療法。可是,醫生們提到這種療法時所用的是一個較為悅耳的名稱:導電痙攣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或ECT)影片中所描述的可怕過程(例如在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這齣影片中)使一般人對電震療法非常害怕。然而,僅在美國一地,估計每年約有10萬病人接受電震療法。對精神病醫生所作的調查透露,電震療法之所以「使用絕大多數是因為藥物——通常是指大量藥物——以及心理治療不發生效用之故。」
電震療法已大為改善,因此它並非想像中那麼可怕。此法若運用得當,病人並沒有多大感覺。他會受到麻醉和接受肌肉鬆弛劑(保護骨骼不致受傷)。電極放在病人頭上,小量電流通過腦內,造成短暫的發作。
美國精神病研究協會(簡稱APA)的新聞發布員邦納治(John Bonnage)談及APA一個特派調查隊所得的結論是,電震療法乃是「治療抑鬱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邦納治告訴《儆醒!》代表說:「電震療法很少用在治療精神分裂方面,除非精神分裂附帶有嚴重的抑鬱病。」
醫生們其實並不知道電震療法怎樣和因何產生作用。因此反對者把它稱為「相當於在放映失靈時猛踢電視機。」可是,若干證據表明,電震療法對神經傳送的影響也許和精神病藥物相似。批評者稱電震療法有導致腦失去功能、失去記憶力或甚至死亡的危險。可是,擁護者卻說改善了的電震療法已經大大減少這些危險。他們進一步辯稱,與嚴重抑鬱症造成自殺的高度危險比較,對人有益的電震療法不過是小小的冒險而已。
[第10頁的附欄]
佛洛伊德派的「洞察」療法——幫助抑或障礙
NIMH精神分裂研究分會的肖爾博士告訴《儆醒!》代表說:「在精神治療方面,精神分析之類的方法已極少用場。」原因何在?理由之一是,如山的證據表明,佛洛伊德派的精神分析和與之有關的洞察療法並不能治癒精神分裂。佛洛伊德療法建於無法證明的立論之上,那便是說,精神病乃是對人生經驗的反應或對埋藏在潛意識裡的童年創傷的反應。因此分析家試圖以問題和「隨意聯想」的方法去探索病人的潛意識,希望藉此幫助病人獲得洞察力而明白自己難題的根源。
可是,精神分裂病患者根本很難與人溝通,把病人置於探索的洞察療法之下,據托里博士說,無異於「把一場洪水引進一個飽受風災蹂躪的市鎮中。」
「感情轉移」療法也有危險,病人可能對治療者養成過度強烈的感情。有人聲稱病人對治療者的感情已經成為「癖好」而無法減少治療。同時,與一位異性過度親密也可能造成道德上的難題。
因此主流精神病醫生對精神分裂多半採用生物學的療法而將傳統的心理分析方法視為過時。可是,有幾種談話療法若與藥物療法一起使用也許有效,因為此法給予病人支持,幫助他了解自己的病況和強調服藥的需要。醫生有時也用探索性的問題去幫助自己診斷病情。但這與心理分析並不相同。
[第9頁的圖片]
藥物療法的功效時常頗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