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起源和使用
它當時的價值是24美元,但不是用硬幣或紙幣——我們今日所知的金錢——來付款的。那宗交易是紐約的曼克頓島,它在今日的價值已達到無數億萬美元。在1626午,一群荷蘭移民以珠子、裝飾品和布匹從印第安土著手上購得該島。
金錢在歷史上曾以各種方式出現。差不多每種有用的商品都曾被人當作金錢使用,例如獸皮、穀物、貝殼、煙草、鹽、牲畜、石頭、羽毛和可可豆等。英文的「薪金」(salary)一詞來自拉丁文的“salarium”,意思是鹽。同樣,「錢財」(pecuniary)一詞來自拉丁文的“pecus”,意即「牲畜」,因為古代羅馬在不同的時代曾把鹽和牲畜當作金錢使用。
可是,到了工、商業發達的時候,金錢的形式就必須方便和廣泛受人接納,並在各地均具有同等價值。例如,瑪瑙貝曾在非洲西岸被接納為通貨。它們在當地是罕有和寶貴的東西。它們十分輕便,也無法假冒——這是金錢的重要因素。但在印度卻不能用瑪瑙貝來交易,因為那裡的海岸有的是瑪瑙貝!
逐漸,貴重的金屬——例如金、銀——開始取代了其他形式的通貨。因為金、銀能耐久、受到廣泛接納和相當稀罕(每一重量單位都有高昂和穩定的價值),而且容易攜帶和分成較小數量。但商人們卻要隨身攜帶一副精確的天平以確保公平交易而沒有一方受騙。後來,刻有標誌的貨幣開始面世,從此不必攜帶天平。
你曾納罕今日的硬幣何以有脊狀的邊緣和精緻的裝飾嗎?原因是初期硬幣不夠渾圓,而且在交付給別人之前容易削下些少。精明的人從每塊貴重金屬削下少許而積少成多。為了防止這種欺騙,於是把硬幣的邊緣鑄成脊狀,使欺騙較易察出。
與信用券和證券方式相同的銀票早在公元前第九世紀已在中國通行,在羅馬時代亦然。可是,現代銀行的鈔票卻在歐洲先行使用。倫敦的金飾商人開始使用他們的安全地窖為人貯藏黃金和貴重物品。他們為代貯的每件東西發出收據。由於對金飾商人的信用增加,收據本身可以在交易時作為金錢使用而無需搬動那些貴重物品。同時,由個人具名簽署給金飾商人代存若干數量黃金的文件則成為現代支票的先聲。
只要安全、有實物支持和可靠,紙幣無疑方便得多,使用也較為安全——尤以巨額金錢為然。銀行甚至印有圖畫鈔票去幫助不識字的人。在今日,紙幣、記賬和電腦轉賬正支配著普世的商業貿易。」
那麼,你在日常生活上喜歡使用和攜帶哪一樣呢:牲畜、石頭、貝殼、穀物、金銀抑或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