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9 8/8 15-19頁
  • 印加古國遊蹤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印加古國遊蹤
  • 警醒!198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盤旋曲折的旅程!
  • 無盡的階梯與岩石
  • 與駱馬和群星獨處
  • 印加族人與征服者
  • 印加族人將會重來!
  • 印加黃金帝國覆亡記
    警醒!1998年
  • 一睹印加帝國黃金時期的風采
    警醒!1992年
  • 令人難忘的印加世界
    警醒!1981年
  • 庫斯科——古代印加人的首都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9年
《警》89 8/8 15-19頁

印加古國遊蹤

『令人肅然起敬!』『多麼堂皇偉大!』『我有置身古代之感。』我們在飽覽祕魯馬丘比丘,那在傳奇中失落的印加古城風貌時,感慨無限地說出以上的話。

我以前雖然來過馬丘比丘,這次和妻子伊莉莎白和好友鮑第沙及海狄重遊舊地,的確是一項難忘的經驗。

前往馬丘比丘的行程開始於迷人的庫斯科,它在海拔1萬1000呎的高處,是古代印加帝國的故都。城的設計者是印加國王柏加郝第,他把城設計成美洲獅形,這城在建築上仍保留著許多印加的獨特風貌。大廣場上的許多建築物屹立在古代印加人的基石之上。這些基石奠固得極其完美,不施灰泥,每石高達五呎以上,重達數噸。正如西班牙編年史家謝薩(Cieza)寫道:『它令人困惑……這些石頭是怎麼搬運上去和固定在適當地方的。』可是,我們聽說馬丘比丘的景色勝過我們現在所見的任何事物。

盤旋曲折的旅程!

我們在星期五清早起來,在庫斯科的聖佩德羅站乘七時那班車起程,終於踏上前往馬丘比丘的火車,使我們大感興奮。火車看來已兜著圈子走了多年,但仍能矯捷地沿著爬山鐵路,把我們從庫斯科送到4000呎之下的亞馬遜森林交界。前往馬丘比丘(意即『老峰』)的四小時行程是沿著烏魯班巴河前進的,眼前的景色變幻無窮。從乾燥貧瘠的高山和高原地帶越往下走就越多見青蔥草木,不久之後,到了山腰就只見群山蒼翠,樹林蔥鬱。

我們在火車上彼此談論在書上讀到關於馬丘比丘以及我們對它的歷史所知的一切。1911年7月,美國探險家賓厄姆(Hiram Bingham)由一名男童引導,發現了這個失落的城市。男童表示要給賓厄姆看幾個『附近的廢墟』,它們就在那稱為馬丘比丘峰上的熱帶森林裡面。可是,正如賓厄姆寫道:『突然之間,在一塊突出的巨大懸崖下面,童子出期不意地叫我看一個洞穴,裡面鑲著的是美麗精工的岩石。』童子指給他看一道牆,他說:『我有如置身夢中,它的確令人難以置信。我開始模糊地認識到,原來洞穴之上的這道牆和毗連的半圓形神殿的精美建築堪稱世上最佳的石匠手工之一。』我們十分嚮往和急欲看看那鑿石的精工!

這個孤堡可能建造在500年前,建造的目的仍是個謎。一說認為它是太陽童貞玉女的庇護所,原因是賓厄姆發現其中的房室大多數藏有女人骸骨。另一說認為那城是軍事前哨站。有人認為它可能是帝王行宮或是逃避西班牙征服者皮澤洛(Pizarro)之手的避難所。或者它可能是昔日維加班巴的京城,維加班巴是在茂密的亞馬遜森林裡的孟哥印加所建立的印加新領土。不論這個馬丘比丘古城的真正背景是什麼,我們急於要去看看這些在海拔6,750呎之上的廢墟。

我們抵達馬丘比丘山麓,知道那失落的城是在我們上面,但從火車下來時卻一無所見。我們趕快排隊乘搭那行程20分鐘的公共汽車,汽車要繞過許多急彎才能到達山上。可是,即使我們的汽車在盤旋上山的途中,我們急不及待要看一下廢墟的蹤影,但仍是看不到什麼。

無盡的階梯與岩石

在旅館(它是山上唯一的現代建築物)辦妥投宿手續之後,我們終於到達廢墟的入口閘門。我們在轉角處所見的已使我們大感驚訝。景色奇美到令人難以入信。伊莉莎白說:『我在照片上已經見過,但照片無法攝出其神韻。』在2,000多呎之下,烏魯班巴河在山麓蜿蜒而流。四面八方的青翠崇山峻嶺使我們自覺非常渺小。在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奇景的環抱下便是那座失落的城,那危然聳立的聖所沒有被征服者所破壞,令人有不勝興亡之感。

從多個廢墟看出,這城是全用石塊建成的,那是極其熟練、鬼斧神工的花岡石與幾何學的綜合體。大多數建築物都屬單層結構,據現代歷史家所說,這是晚期的印加設計。房間內部有很多壁龕。門、窗和壁龕都屬梯形——頂部稍窄,顯明這是晚期印加建築物的特色。城的中央有塊巨大空地,也許是主要的廣場,廣場四周有台地、神祠、住所、陡峭的梯級。有些石牆顯出美麗的加工修飾,它是印加工匠傳世的傑作。

在這些獨特無倫的廢墟從始至末瀏覽一週之後,我們開始了解到它佔地之廣。我們從這端走到那端就逾一小時,爬上胡瓦拉比丘峰頂的時間還沒有計算在內。由於山勢高峻,所以到處都是梯級,足有3000級以上。甚至城的邊緣也有不少台地圍繞,它們是供種植作物和放牧牲畜之用的,從台地的一層到另一層都有突出的石塊作為梯級。估計那城的面積達五方哩之大!

我們對廢墟的保存完好留下深刻印象。賓厄姆在發現這些廢墟時,找不到任何明顯的兵燹跡象。我們也看出這城好像是被人捨棄而非被人攻陷的。至於印加人怎樣把那麼多的巨石運到那裡還是個謎,因為他們還未有用輪搬運的知識。可是,那些巨石是斧鑿完美和安放妥當的。經過苦心策劃經營的廢墟,表現出當時那組織完善的文明。

與駱馬和群星獨處

在其他旅行團於下午較早時候離開的當日,馬丘比丘就只剩下了幾位在旅館度宿的客人。我們陷在一片沉思的情緒之中,回想我們徘徊於廢墟之間,在一片荒涼中遙看落日。海狄和伊莉莎白在漫步時看見一頭小駱馬和母親躲在廢墟一隅。駱馬在祕魯是普遍被人使用的負重動物,有力運送80磅重的東西,但作為人的坐騎卻未免太脆弱了了。駱馬起先對女士們的來臨似乎感到不安,但海狄和伊莉莎白卻決意要為那看來以廢墟為家的美麗動物拍個近照。她們不願太過騷擾駱馬,因為駱馬為了自保時會吐出酸性唾液,因此她們友善地慢慢走近。海狄甚至能拔附近的青草去餵那頭母駱馬。

在稍後的黃昏時分,我們拿起毛衣,離開那旅店的人工光線,出去欣賞星光。現在眼前只有來自天上的星光。我們想到耶和華的偉大莊嚴。我們也想到四百多年前的人,他們住在這個山上,仰望同一的星星。

印加族人與征服者

在翌日凌晨,旭日未升,我們再走到廢墟。我們聽到有人在背景中吹奏音調憂鬱的排簫。在日間的旅行團未到之前,我們深深領略馬丘比丘的美和氣氛!

我們在廢墟當中沉思所見的一切時,鮑第沙談論到一個悖離聖經教訓指引的宗教所造成的悲慘結果。(馬太福音7:15-20)西班牙征服者以他們的天主教名義和無厭的貪婪,把這個完美的文明毀滅了。他們這樣行絕不知道印加族人的生活情況。印加族人沒有文字,只用結繩記事,他們用長繩打許多結作為統計記錄,例如關乎作物收穫、武器、出生、死亡等資料,西班牙征服者毀去那些結繩,於是印加文化就無跡可尋了。

印加族人將會重來!

記著耶和華的復活應許,海狄和伊莉莎白論到文化全被毀滅的一族人若有機會復活過來給我們認識,那會是多麼奇妙的事。(使徒行傳24:15)試想一下我們可以實際遇到古代印加族人,直接獲知他們文化的光景!我們也許甚至有權利教導一些曾經住在馬丘比丘的印加人,使他們知道關於一位真實的上帝及上帝為他們所訂的旨意。

我們在馬丘比丘的兩天遊已到了尾聲,開始踏上重返庫斯科的旅途。我們所帶回的美好回憶是一個高聳在山上,只餘廢墟供人憑弔的古城。西班牙人雖然征服印加帝國,卻從未發現馬丘比丘。但我們卻慶幸地發現了這個失落了的印加古城。——外稿。

[第15頁的圖片]

馬丘比丘,階梯和台地的古城

[第16頁的圖片]

馬丘比丘(老峰),高聳在安第斯山之上,它的背景是胡瓦拉比丘(嫩峰)

[第16頁的圖片]

沒有輪子之助,印加人把大批手鑿巨石運到山上作建築材料

[第17頁的圖片]

下寬上窄,梯形建築的典型印加人住所

[第17頁的圖片]

馬丘比丘廢墟中的寂寞駱馬

[第18頁的圖片]

在馬丘比丘2000呎下的烏魯班巴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