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1 5/8 17-19頁
  • 特別適合過夜生活的貓頭鷹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特別適合過夜生活的貓頭鷹
  • 警醒!1991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耳朵變作了眼睛
  • 附設滅聲器的翅膀
  • 不動聲色的突擊手
    警醒!1993年
  • 鴞
    洞悉聖經(下冊)
  • 貓頭鷹的羽毛
    警醒!2009年
  • 哈德良長城附近的灰林鴞
    警醒!199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1年
《警》91 5/8 17-19頁

特別適合過夜生活的貓頭鷹

貓頭鷹差不多無處不在。除了南極洲之外,牠們的足跡遍及各大洲。牠們的體形大小各異,有的像小麻雀,有的像大鷹。最矮小的有姬鴞和倭鵂鶹,身形龐大的有歐亞大陸的雕鴞、大灰鴞、大角鴞和異常雪白漂亮的雪鴞等。貓頭鷹的品種凡140種之多,散居各棲息地,例如草原、大草原、沙漠、沼澤、森林、雨林和北極凍原等。牠們的食物跟棲息地一樣變化多端,有蚯蚓、昆蟲、青蛙、齧齒類動物、小鳥和魚類等。

貓頭鷹頭大,眼睛渾圓兼色澤橙黃,兩眼都朝向前方,在外形有如茶杯碟,成放射狀的羽毛中睜著眼,看起來好像挺有智慧。難怪有人將牠稱為智慧老練的貓頭鷹。人們覺得牠有智慧,也許部分的原因是由於牠雙目凝視前方,炯炯有神。然而,這卻非因牠在沉思冥想,只因為牠雙目被固定在眼窩內,避免眼球滾動或轉動。事實縱然如此,但自古以來,貓頭鷹已成了智慧的象徵,牠正是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手下的聖鳥。

並非所有貓頭鷹都散發著這樣的智慧氣息。矮小的姬鴞並沒有魁偉的角鴞一般的氣派,穴居鴞亦如是。姬鴞居於沙漠地帶,棲於啄木鳥在巨大樹形仙人掌上留下的洞內。姬鴞體形雖小,鳴聲卻很嘹亮。雄鳥和雌鳥一旦來個二重唱,如果還算是歌唱的話,聲音恍如小狗在吠叫。

穴居鴞居於草原犬鼠或黃鼠的洞穴裡,經常在山丘處上下蹦跳或在籬笆上棲息。棲在洞穴中的雛鳥一旦受驚,便會發出一陣陣狂亂的嗡嗡之聲,酷似響尾蛇的警號,使任何不速之客都不敢貿然闖入。

很多人以為貓頭鷹在日間視力遲鈍。他們也以為貓頭鷹在漆黑之中視覺敏銳。可是,兩者都不對。貓頭鷹的視力挺好。在日間,牠們的視力十分敏銳,晚間亦然。大部分的貓頭鷹都在夜間出沒,牠們的視網膜上有密密麻麻的視桿,使牠們在極昏暗的光線下仍然可以看見東西。在這樣的環境下,牠們的眼睛會在昏暗的光線下聚焦,效果比我們的眼睛遠勝百倍。然而,在全然黑暗的情況下,牠們的眼睛也就像瞎了一樣。有一次,一位研究人員把死老鼠散放在一個完全漆黑的房間裡,跟著放進一些貓頭鷹。那些貓頭鷹連一隻老鼠也找不著。

耳朵變作了眼睛

可是,在一個完全漆黑的房間裡,地面上鋪滿了樹葉,活生生的老鼠在地上走來走去,沙沙作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消一隻草鴞(第17頁)便能把全部老鼠捕捉。雖然其他於夜間出沒的貓頭鷹也有同樣的本領,草鴞卻堪稱專家。在完全黑漆漆的情況下,牠的耳朵變作了眼睛。草鴞的聽覺有定向能力,牠這種本領在其他經過研究的陸上動物中,可謂無出其右。

我們若想聽清楚隱約的聲音,便會把耳朵轉向聲音的來源,將手曲在耳背,接收音波,然後將其傳送到耳朵裡去。草鴞的面龐設計成可以在這方面運作自如,我們聽不到的微弱聲音,牠卻聽得一清二楚。世界書籍之《科學年報1983》解釋道:「草鴞對聲音的感應力極強,主要是由於牠臉上的領毛有聚音的特性——臉的四周布滿著濃密的硬毛,輪廓呈心形,……像曲在耳背的手一樣,寬闊的領毛面將聲音收集,然後傳入耳孔內。」

聽覺的設計並不局限於草鴞的領毛,還有另一隻「杯狀曲手」將音波傳到耳孔裡去。《科學年報1983》進一步描述說:「草鴞的耳孔上呈粉紅色的耳瓣,在結構上宛如人類的外耳。耳瓣外的羽毛連同在耳背的領毛像曲著的手一樣將聲音傳送至耳孔裡。」

可是,耳瓣並非僅是旨在加強臉上領毛的聚音能力的另一隻『曲手』而已。耳瓣連同領毛,是特別設計成把草鴞的聽覺定向能力提升至一個全新的層面。草鴞頭上兩邊的耳孔是對稱的,意思是左右兩邊的耳孔剛好彼此相對。可是,外耳卻並非對稱。右耳瓣和外耳孔的位置較低而朝上,而左耳瓣和外耳孔的位置則較高而朝下。因此,右耳,連同右耳瓣和向上曲的耳孔,敏於接收從上而下的聲音;另外,左耳,連同左耳瓣和向下曲的耳孔則敏於接收由下至上的聲音。要是右耳接收到的聲音較為強烈,聲音必然源自上方;要是左耳收到的聲音較為強烈,聲音則來自下方。

類似地,聲音若是從橫面傳來而非來自垂直方向,而且是右耳先聽到聲音,這樣,貓頭鷹立即辨別出聲音是來自右方的,若是左耳先聽到聲音,聲音必自左方而來。貓頭鷹的頭顱細小,因此兩耳分別聽到聲音的時差極之細微,計算單位是微秒(微秒即百萬分之一秒)。貓頭鷹能夠即時辨別出聲音的方向,牠在百分之一秒內便能夠把臉孔轉向聲音的來源。貓頭鷹能夠對瞬息萬變的外界刺激作出即時的反應,這種能力對於辨別聲音的來源有著重大的關係。

正如上文提到,貓頭鷹的眼睛實際上是不能轉動的。然而,這並非是設計錯誤。貓頭鷹的頸項異常靈活,有些貓頭鷹的頭能夠作270度的轉動,藉此牠甚至能夠看見背後的東西。此外,眼睛不能轉動反而是有利的。這意味到每當牠聽見一些聲音,牠的頭便會轉向聲音的來源,牠的眼睛亦隨之自動望向那個方向。牠可以在聽到聲音的百分之一秒後看見聲音的來源。

附設滅聲器的翅膀

大多數雀鳥在空中飛行時,羽毛的旋動會發出聲響。貓頭鷹的羽毛卻與別不同,是特意設計成一聲不響的。它們柔軟輕盈,給人有絲絨般的感覺。是故,當風吹拂到羽毛時,一點聲音也沒有。牠的撥風羽不像大多數飛鳥的一樣。羽邊硬而挺直,這樣的羽毛會在飛行時攪動氣流而發出旋響。貓頭鷹羽毛上的羽支長短不一,這使柔軟的茸毛邊緣在滑過氣流時不發出一絲聲響。

不過,貓頭鷹在互相傾訴時,這種沉默就會蕩然無存了——霍霍之聲、啁啾啼囀、咻咻鳴叫、喙子咯咯作響,加上飛行時兩翼發出的劈拍之聲不絕於耳。有些研究者認為這樣的聲響可稱之為貓頭鷹之歌。在貓頭鷹同類的耳中,某些啼囀的確可算是歌聲,甚至可以用來傳達情意,向配偶高歌示愛。

儘管貓頭鷹原先可能並非純為了要控制昆蟲和齧齒類動物的繁衍而設計的,但今日牠們卻在這方面居功不少。草鴞更被視為農夫的良友,牠們將田中的老鼠和其他害蟲清除得一乾二淨。在一些地方,人們特設一些「貓頭鷹之門」,好讓貓頭鷹進入農舍。在馬來西亞,油椰的種植者會為貓頭鷹製造棲身的箱子,用意不在於行善。在此棲身的一雙貓頭鷹會繳付租金,牠們每年捕捉老鼠達3000隻,不然大量穀物便會給這些老鼠吃掉了。草鴞也使環境多添一分美態。牠們是最漂亮的雀鳥之一,足跡遍及全球,牠們那呈心形的面龐也是自然界最動人的面龐之一。

每當你想到在最昏暗的燈光下凝目注視的黃色大眼睛、善聽八方的耳朵,以及在空中滑翔而靜悄無聲的撥風羽時,這些特別適合過夜生活的貓頭鷹的種種卓絕設計真叫你讚嘆不已!

[第18,19頁的圖片]

左圖及上圖:大角鴞及其雛鳥

[鳴謝]

page 18 left, Robert Campbell; page 18 right, John N. Dean

右圖:穴居鴞

[鳴謝]

Paul A. Berquist

最右圖:姬鴞

[鳴謝]

Paul A. Berquist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Photos: page 17, Paul A. Berquist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