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良長城附近的灰林鴞
《儆醒!》雜誌駐英國通訊員報導
絲絲的霧靄晨霾縈繫樹頂高的空中,嘹亮的妙囀啼鳴打破了黎明的寂靜。夏季候鳥剛剛抵達英國北部,加入了當地的黑鳥和歌鷯的合唱團;百鳥引吭高歌,啁啾爭鳴。
我沿著一道小溪漫步,溪水滿是泥炭蘚,溪澗兩旁長著簇簇的報春花和木紫羅蘭,小溪把我引往灰林鴞的祖居,地點就在哈德良長城附近。a母鴞想必就在小溪上游一公里多的地方,在老榆樹旁看顧著自己四隻小寶貝。雛鴞也許正在枯樹洞裡安然棲息。
鴞——又稱貓頭鷹——可說是創造上的一大傑作!鴞在晚間的視力比人的視力銳利百倍。牠們甚至能夠僅靠從雲翳透下的月光捕捉獵物。人眼的視錐細胞有助於辨別顏色,視桿細胞則能夠發揮聚光作用;然而,鴞的眼睛卻群集著許多視桿細胞,其中含有一種稱為視紫紅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把極其微弱的光線轉變為化學信號,使鳥兒能夠看見物體的影像,但人則只能看見有光而已。
雖然大多數生物都能夠轉動眼球,但鴞眼卻沒有這項功能。鴞的眼睛就像車前燈一樣固定在頭部。幸而鴞的頸項異常靈活,頭部竟可作270度的轉動!這使鴞能夠看見四面八方的景物,從而大大抵消眼球無法轉動的不便。
據說鴞即使在15米高的樹上棲息仍能看見草叢中的老鼠,不但這樣,牠還能夠聽見老鼠在草叢間沙沙穿插的響聲。鴞的聽覺如此靈敏,原因在於設計奇妙的耳朵。你若近看鴞的頭部,便會發現其上長有環形的硬羽簇,這些羽簇有助於把聲音收集起來,然後把聲波反射到耳朵去,繼而傳到鳥類世界中最大的耳鼓上。鴞的雙耳並不對稱,其中一隻長得較另一隻略高,因此,牠們能夠把聲音來源更準確地辨別出來。
鴞能夠靠視覺或聽覺搜尋獵物,一旦發現獵物的位置,便會不動聲色地俯撲而下。鴞身上的羽毛非常輕盈柔軟,飛行起來時悄無聲息。不但這樣,翅膀羽毛的邊緣甚至也是一些輕柔的絨羽,因此,鴞在空中滑過時能夠不發一絲聲響。在漆黑的晚上,鄉村居民有時會被一隻發光的鴞在路面低飛的景象嚇倒。他們不曉得原來鴞巢周圍的朽木上長著許多真菌,而這些真菌是會發出冷光的;鴞由於沾上了真菌上的磷,以致發出磷光來。
我繼續向著上游前進,不久便來到了一棵扭曲生長的老殘株。溫暖的晨光吸引了一隻雛鳥從枯株的洞口探出頭來,為要沐浴從樹葉縫間透下的日光。在彌散的陽光下,鳥兒眨著雙眼,這個景象令人多麼陶醉!
就在高高的樹梢上,母鴞與老伴在隱伏著,牠半睜著眼睛靜觀視野範圍內的景物。牠定會繼續看顧雛鴞,直至牠們懂得把偉大的創造主所賦予的本能智慧,用來保護自己為止。
[腳注]
a 公元120至130年期間,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興建長城作為軍事屏障,以防禦英國北部仍未臣服的古蘇格蘭人。哈德良長城從英國西部的索爾韋灣延展至東岸的泰恩河口,全長達117公里。
[第15頁的圖片鳴謝]
Courtesy of English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