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統治權衡功過
第9部分:人為統治已屆高潮!
超國家政治制:為了追求超越國家疆界、權威或利益的共同目標,各民族國以暫時或永久的安排所構成的帝國、聯盟、同盟或聯邦。
公元前539年10月5日,巴比倫城充滿節日氣氛。一千個政府高官應邀出席伯沙撒王的晚宴。儘管米底亞人和波斯人的圍城軍隊正威脅巴比倫,伯沙撒和他的臣子卻毫不擔心。畢竟,城牆固若金湯,目前無需恐懼。
這時候,在他們開懷痛飲之際,有一隻人手突然出現,指頭開始在王宮的牆上寫下幾個充滿凶兆的字: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國王頓時嚇得雙膝發抖,面無人色。——但以理書5:5,6,25。
但以理是個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崇拜者。雖然他的上帝深受伯沙撒和他自己的同僚所蔑視,如今他卻被召來解釋牆上的字跡。但以理開始說:「講解是這樣:彌尼,就是上帝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你的虧欠。毗勒斯,就是你的國分裂,歸與米底亞人和波斯人。」預言的確充滿不祥之兆,但很快便得到應驗。「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但以理書5:26-28,30。
一夜之間,一種形式的人為統治就被另一種取而代之!鑑於東歐最近發生類似的政治風雲,我們也許納罕伯沙撒的遭遇到底對我們的日子有什麼意義。這段記載可能預示整個人為統治的某些發展嗎?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真想想這個問題,因為正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雅克·巴俊指出,「曾有整個文明遭遇滅亡」。他同時補充說:「希臘或羅馬的可怕收場絕非神話。」
每種可以想像的政府,人都制定過了。經過幾千年反覆嘗試之後,結果怎樣呢?人為統治叫人滿意嗎?人為統治能夠解決人類越來越多的難題嗎?
承諾、承諾!
印度孟買一個最高層的研究中心的主管人芭庫爾·雷妮·佩特爾提出部分答案。她譴責政客們「絕對虛偽」,說:「在印度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裡,領袖們喜歡站在講台上大聲疾呼,高談『發展』和『進步』。什麼發展和進步?我們在騙誰呢?你只要看看關乎第三世界的各項可怕統計數字就知道了:每天有4萬個兒童染上本可預防的疾病而死去。」她補充道,至少有8000萬兒童營養不良,或者每天晚上餓著肚子睡覺。
你也許抗議說:『但是且慢,政界人士至少正努力嘗試。如果我們要解決今天世界正在面對的嚴重難題,就必須有某種形式的政府才行。』不錯,但問題是:我們所需的是人所創建的政府,抑或上帝所創建的政府?
不要覺得這個問題過於天真而不予考慮;不要像許多人一樣以為上帝不會插手干預世事。教皇若望保祿二世顯然也以為上帝任憑人盡力管理自己,因為他在差不多十年前訪問肯尼亞的時候說:「基督徒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政治生活。」他繼續說:「在國家裡,公民有權利和責任參與政治生活。……認為基督徒不該踏入生活的這些範圍乃是錯誤的想法。」
世人按照這個理論而行,而且往往得到宗教的支持,長久以來一直設法尋找一個完美政府。每一種新政府都提出許多漂亮的承諾。但承諾即使聽起來漂亮之極,如果沒有實現,就仍然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可參看第23頁「承諾與現實」。)顯然,人還沒有建立理想的政府。
攜手合作
核子科學家哈羅德·尤里找到答案了嗎?他堅決認為,「除非最終有一個世界政府能夠確立支配全球的法律,否則世界的難題就沒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如此肯定這個方法會奏效。在以往,國際團體各成員之間的有效合作差不多是無法達致的事。請留意一個明顯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個超國家組織——國際聯盟——在1920年1月16日建立起來,當時有42個會員國。國際聯盟的結構並不是一個世界政府,而是要作為世界議會,目的是要促進世界團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解決各主權民族國之間的糾紛,藉此防止戰爭。到1934年,國聯的會員國已增至58個。
可是,國聯的基礎並不穩固。《哥倫比亞世界歷史》解釋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片厚望之中結束,但希望的幻滅不久便接踵而至。事實證明,集中在國際聯盟身上的希望只是幻想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9月1日爆發,把國聯扔進全無活動的深坑之中。雖然國聯直至1946年4月18日才正式解散,但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國聯死去的時候只是個「少年人」而已,還不夠20歲。國聯尚未正式埋葬,就已經被另一個超國家組織取而代之了。這就是在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聯合國。成立的時候,聯合國有51個會員國。這項新的合作嘗試結果如何?
再度嘗試
有些人說國聯之所以失敗是由於在設計上有缺陷。另一種看法則認為主要罪責不在國聯身上,而是在個別的政府身上。這些政府不願意給予國聯適當的支持。無疑兩種看法都各有道理。無論如何,聯合國的創始者試圖從國聯的軟弱無能學得教訓以補救國聯所顯出的某些弱點。
作家R·鮑德溫說聯合國「在創造一個和平、合作、法治、人權的世界秩序方面,比舊的國聯更有能力」。誠然,聯合國內一些專門機構,例如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糧農組織(糧食及農業組織)都致力於值得稱道的目標,並且獲得若干程度的成功。似乎顯示鮑德溫說得對的另一點是,聯合國至今已運作了45年,相當於國聯的壽命兩倍有多。
聯合國的一項主要成就在於加速殖民主義的終結。據新聞工作者理查德·艾弗說,聯合國至少使「這件事比本來的情況較有秩序一點」。艾弗也聲稱聯合國組織「有助於把冷戰局限在雄辯的戰場上」。他稱讚聯合國有助於產生「全球機能合作的模式」。
當然,有些人認為在防止冷戰升級方面,核子戰爭的阻嚇力比聯合國有更大作用。聯合國並沒有實現包含在自己名字裡的承諾——聯合列國。現實是,這個組織往往只是仲裁人而已,試圖阻止並不聯合的列國彼此攻擊。即使僅是扮演仲裁人的角色,聯合國也不是常常成功的。正如作家鮑德溫解釋道,像舊的國聯一樣,「除了受譴責的會員國惠然容許的事之外,聯合國根本就無能為力。」
有時,聯合國的會員不願提供金錢使該組織繼續運作下去,這正好反映出他們並非衷心支持聯合國。例如,聯合國通過一項被認為是批評以色列而親巴勒斯坦人的決議案,於是美國就取消本該給了糧農組織的款項。後來,聯合國的這個主要經濟支持者同意付款,但金額僅足以保留投票權而已,剩下三分之二有多的債務仍未償還。
兒童基金會前副主任瓦林德拉·塔齊·維塔希在1988年寫道,他拒絕跟一般拒絕對聯合國承擔責任的人「一同用私刑將這個組織殺死」。他自稱為「忠實的批評者」。可是,他承認世人正普遍抨擊「聯合國是『不亮的光』,沒有實現本身的崇高理想,沒有達成維持和平的功能;聯合國的開發機構並沒有證明自己有存在價值,其中例外的為數甚少。」
作家艾弗揭露聯合國的主要弱點,他寫道:「聯合國不論能做什麼事情,也不能將罪廢除。聯合國能夠使人更難犯國際罪行,也使犯罪的人罪責更重。可是,聯合國尚未能成功地改變國家領導人或組成國家的人民的心靈和頭腦。」——楷書本刊自排。
因此,聯合國的缺陷和一切形式的人為統治的缺陷一樣。任何一種人為統治都不能使人不自私地喜愛正義,恨惡罪惡,尊重權威;但這些都是成功的先決條件。試想想,如果人願意受公義的原則所引導,有多少全球性的難題會得以減輕!例如,一則關於澳大利亞污染的新聞報導說,難題所以存在,「不是由於無知,而是由於態度」。該則新聞指出貪婪是基本的原因,並且聲稱「政府的政策使難題加劇。」
不完美的人根本無法建立完美的政府。正如作家托馬斯·卡萊爾在1843年評論說:「長遠而言,每個政府都是屬下人民的精確象徵,反映出後者的智慧和愚昧。」誰能駁倒這樣的邏輯呢?
「終必破壞」
在如今這20世紀期間,人為統治已達到高潮了。人為政府同謀設立了有史以來最公然反叛上帝統治的陰謀。(參看以賽亞書8:11-13。)他們這樣做,不是一次,而是兩次;先是創立國際聯盟,然後成立聯合國。啟示錄13:14,15把這項行動所產生的結果稱為「獸像」。這個稱呼十分貼切,因為它是地上整個人為政治事物制度的像。這個政治制度的各分子像野獸一樣殘害地上的居民,弄得人民苦不堪言。
國聯在1939年以悲劇收場;同一命運也等待著聯合國。到時,以下的聖經預言就應驗了:「任憑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任憑你們同謀,終歸無有!」——以賽亞書8:9,10。
「獸像」以及獸像所反映的人為統治制度最終會在什麼時候被擊碎呢?耶和華會在什麼時候把反抗他至高統治權的人為統治一舉消滅?聖經沒有提出肯定的日期,但聖經預言和世事的發展一致說:『非常近了。』——路加福音21:25-32。
一切留心觀察的人都可以看見字跡已在牆上出現。正如伯沙撒的王國被稱在天平裡,權衡功過之後顯出虧欠,全體人為統治亦已受到審判而顯出不足;兩者都同樣肯確。人為統治縱容政治腐敗,挑起戰爭,助長虛偽以及各種自私,而且沒有提供足夠的住所、食物、教育、醫療給轄下的支持者。
人為統治消逝的時候,會彷彿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一般。今天還在,明天就沒有了——上帝的王國會取而代之。完美的政府終於實現!
[第23頁的附欄]
承諾與現實
無政府承諾予人無限、絕對的自由;現實是,沒有政府,就沒有規則或原則架構,人也不能在架構內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毫無限制的自由最終必導致混亂。
君主制承諾在一位執政者統治之下享有穩定和團結;現實是,人間的執政者知識有限,受人的不完美和弱點所牽制,甚或受錯誤的動機所推動,而且本身都是會死的;因此,任何穩定、團結都轉瞬即逝。
賢人政治承諾由最優秀的人去統治國家;現實是,他們得以統治是由於財富、血統或權力的緣故,並不一定是由於他們有智慧、有洞察力,或者愛別人,關心別人;君主制的一個能力不足的統治者,不過被一群屬於精英階級的統治者取代而已。
民主政治承諾全體的利益可以由全體人民決定;現實是,公民既缺乏知識,也缺乏純潔動機,但人若要一貫作出對大家都有好處的正確決定,就必須具備以上兩點;柏拉圖形容民主政治是「一種有魅力的政府形式,變幻無常,充滿混亂,對才能相等和不相等的人都賦予某種平等權利」。
專制政治承諾將事情迅速辦妥而沒有不當的拖延;現實卻正如新聞工作者奧托·弗里德里克所描述一樣:「人即使懷有最佳的動機,一旦進入權力政治的森林,就被迫要指揮一些在正常情況下他們會稱為不道德的行動」;於是「好」的專制執政者遂變成受權力驅策的統治者,為了一己的野心或方便就甘願犧牲人民的需要。
法西斯政府承諾控制經濟,使大家都得到好處;現實是,法西斯政府在這方面並不十分成功,但卻要付出個人自由作為代價;法西斯政府歌頌戰爭和民族主義,結果產生了諸如墨索里尼治下的意大利和希特勒治下的德國一類的政治怪物。
共產主義政府承諾創造一個烏托邦,在這個沒有階級的社會裡,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現實是,階級和不平仍然存在,腐敗的政客壓榨平民;結果共產主義的概念普遍受人棄絕,世界各地的共產主義據點正受民族主義者運動和分離主義者運動所威脅而面臨瓦解的危險。
[第23頁的附欄]
關於聯合國的資料
◼ 聯合國現在擁有160個會員國。在世上不算太小的國家中,只有南北韓和瑞士尚未加入聯合國;1986年3月,瑞士的公民投票以3對1的差額拒絕成為會員國。
◼ 除了主要組織之外,聯合國還管理另外55個專門組織、專門機構、人權委員會,以及維持和平的隊伍。
◼ 每個會員國都在大會裡有一個投票權,但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卻比人口最少的國家——聖基茨和尼維斯——多2萬2000倍居民。
◼ 在1986年的聯合國國際和平年期間,世界經歷37場武裝衝突,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數字。
◼ 在聯合國所有會員國當中,有百分之37的國家的公民數目比耶和華見證人那團結一致的國際「國家」的公民少;百分之59的國家的公民數目及不上本年耶穌受難紀念的出席人數。
[第24頁的圖片]
不完美的人根本沒有能力建立完美的政府
國際聯盟
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