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奧運會——理想就是一切?
《儆醒!》雜誌駐挪威通訊員報導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大約在一百年前成立,當時這個組織對未來充滿憧憬。國際奧委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每四年一次地把各國的青年聚集起來,通過非牟利的運動項目,達成四海一家與世界和平的理想。當局希望通過這些公平的競賽,能夠促進各國間的團結和友好關係。基於這個理想,古時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現代得以恢復過來。
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的夏季奧運會只有一個微小的開始,現在卻發展成世上規模最龐大的運動會,參賽的最高人數高達1萬1000人,分別代表170多個國家。1924年,首屆冬季奧運會在法國的沙莫尼舉行,與夏季奧運會相比,冬季奧運會彷彿僅是個「小弟弟」而已。雖是這樣,在1994年2月12至27日,來自近70個國家大約2000位運動員雲集在挪威的利勒哈默爾,以便參加這年的冬季奧運會。a
關於四海一家與友誼——由著名的奧運五環所象徵——以及「身心健全」這些理想,看來人們對此比以往更加關注。那麼,這些理想在利勒哈默爾奧運會中又佔一個怎樣的地位呢?
奧運會與大生意
傳播媒介對奧運會的廣泛報導引起了大眾的注意。群集在利勒哈默爾的新聞記者足足是運動員的四倍,據報冬季奧運會的電視觀眾有大約二十億之多。因此,對於有強大影響力的商界來說,奧運會成了一盤有利可圖的大生意,電視網絡互相爭奪獨家廣播權,贊助商則互相競爭合約。
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代表紛紛出席利勒哈默爾奧運會,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把這次國際性的大集會視為發展業務關係的良機,並且安排不同的講座和會議。不論大企業家抑或小商家,他們設計及售賣各式各樣層出不窮的奧運紀念品,充分反映出他們那無限的創意——從別針和明信片至廚具和服裝不等。
對當地的居民來說,奧運會把他們的正常生活弄得天翻地覆。由於奧運會工作人員、參賽者和領隊們大量擁入,使利勒哈默爾的人口——通常為2萬多人——頓時增加一倍。不但這樣,每日還有約10萬名觀眾「揮軍入侵」。因此,當地有些居民寧願遠赴其他地方度假,好避開那種混亂、喧鬧的情況,有人遂打趣地把這些居民描述為「運動會難民」。
那麼,奧運會在體育活動方面又怎樣呢?奧運理想又如何?
更快、更高、更強
與奧運口號——更快、更高、更強——一致地,奧運選手志在打破紀錄、勝過對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今日的奧運選手明白到把運動僅視為一種業餘活動是不夠的。對大多數奧運選手來說,運動是一份全時的工作,是他們的生計,因為他們從廣告贊助商得到多少收入主要視乎他們的比賽成績如何。結果,奧運會原本那種屬於業餘性質的理想轉而趨向商業化和職業化。
在另一方面,大眾卻能夠欣賞到他們所喜愛的各種競賽和娛樂。近年來,奧運會有幾項紀錄是數十年前人們意想不到的。這不但是由於參賽者接受更多訓練以及更為專業化的緣故,更佳的運動裝備和更優良的設施也是箇中因素。例如在利勒哈默爾的奧運會裡,五項男子滑冰項目中便刷新了四項世界紀錄和五項奧運紀錄。部分功勞應當歸於新建成的溜冰場,工程人員採用了科學化的措施,以求使冰地跑道更宜於溜冰之用。
但可惜的是,有些運動員為了獲得驕人成績而沒有履行他們所作的奧運誓言,「本著真正運動員的精神,為體育增光」來參與競賽。在今年的冬季奧運會裡,有些參賽者在落敗後盡失運動員應有的風度,有些運動員甚至暗算參賽對手。近年來,當局也不得不嚴加管制違禁藥物和類固醇。在利勒哈默爾,一位參賽者就由於服用違禁藥物,以致在奧運揭幕當日就被取消參賽資格。然而,在運動項目進行期間,當局並沒有發現任何運動員曾服用違禁藥物。
為了達到奧運理想,當局在利勒哈默爾奧運會裡採納了一些新取向。
保護環境、救援工作、促進和平
誠然,舉辦奧運會的確是一項大經營,所涉及到的興建計劃十分浩大,但同時卻意味到將會造成大量廢物,「[奧運會]消耗大量資源,對環境也沒有好處。」(利勒哈默爾奧運會發行的一份環境公報這樣說)不少人認為這跟奧運精神並不一致,他們建議當局使1994年的冬季奧運會成為一項環保的示範。這個建議最後獲得接納,因此利勒哈默爾奧運會引起了國際的關注,並且被視為「第一個具有『綠色形象』的奧運會」。這意味著什麼呢?
為了減低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新奧運場地的地點、地形以及長期運作的方式都受到適當的考慮。在所有場地上,當局採用大量對環境無害以及可以循環再用的物料,例如木、石、紙板等。所有贊助商和供應商都必須符合嚴格的環保標準。此外,任何人也不准在室內吸煙。
當局在研究過有關奧運的目標後,決定發起一項救援行動,稱為利勒哈默爾奧運援助。這項援助安排旨在籌措基金以援助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薩拉熱窩,這個前奧運城市的兒童,計劃後來更擴展至援助世上所有在戰亂中的年輕受害人。一位金牌得主把自己在某項賽事中所贏得的獎金(大約美金3萬元)全部捐出,這為援助行動帶來了莫大的激勵作用。發起人希望奧運援助能夠在日後的奧運會裡得以繼續推行。
奧運開幕禮中釋放鴿子一事象徵世界和平。在1994年的冬季奧運會裡,國際奧委會的主席加泰羅尼亞人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曾屢次談及世界和平,這進一步喚起各國人士對於和平理想的關注。
理想將會實現
奧運理想把根深於全人類內心的願望反映出來——四海一家、和平、公義、喜樂、身心健全。今年的冬季奧運會由於旨在把奧運會原本的宗旨恢復過來,因此贏得各界人士的喝采,並且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優良的冬季奧運會」。然而,再次地,奧運會仍然未能完全達到原本的理想目標。
名利和商業主義壓倒了運動會的基本理想。競賽本身也導致激烈的競爭,並且助長了高傲自大的精神和國家主義,而非四海一家和友好的關係。
奧運會原本的崇高理想有可能實現嗎?聖經指出僅憑人為努力去獲致一個理想的世界是注定失敗的。可是,上帝的王國不久就會採取行動,為人類帶來一個完美的地球樂園。(耶利米書10:23;彼得後書3:13)這樣的一個世界並非建基於體育運動,也絕非藉賴人們對奧運會的信念和傳統精神表現效忠,反之,這有賴人對創造主表現真正的忠誠。使徒保羅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因此,對於現今所有『以敬虔為目標操練自己』的人來說,最後必能使自己在身心方面達到真正健全的情況。——提摩太前書4:7,8。
[腳注]
a 1992年也有奧運會舉行,但這是冬季及夏季奧運會在同一年舉行的最後一次。從現時起,冬季及夏季奧運會會每隔兩年交替舉行一次。
[第26頁的附欄]
奧運與宗教的混合
奧林匹克運動會根源於希臘的宗教。這個運動會原本是一個宗教節期,目的是要尊崇希臘至高的神祇宙斯。現代奧運會的各項特色充滿著宗教氣氛:奧運升旗禮、燃點「聖」火和宣述奧運誓言時所涉及的種種莊嚴儀式。利勒哈默爾奧運會在開幕禮時以挪威語唱出的詩歌——原本是用希臘文寫的——足有100年歷史之久,這首奧運詩歌含有濃厚的宗教意識。這首詩歌顯然是用來歌頌宙斯的。部分歌詞如下:「萬古不死之靈,/真實、美麗、良善之父,/請讓你的光輝照臨、顯現,降在我們身上/……請在崇高的競賽上加添生氣和活力!/……萬國都要雲集起來崇拜你,/萬古不死之靈啊!」
挪威路德會通過自設的奧運委員會,安排了一項廣泛的音樂和宗教節目。他們通過一項大規模的宗教聯合運動把各主流教會聚集起來。此外,利勒哈默爾的奧運村也駐有官方的奧運牧師,以及設有一隊由普世教會組成的國際教士團。
[第24,25頁的圖片]
上圖:溜冰手在一萬米賽事中為奪得金牌而大步衝刺
中圖:空中自由花式——奧運新項目
下圖:以時速超過120公里進行的落山滑降比賽
[鳴謝]
Photos: 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