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國淪為富國的垃圾場
為了尋找收容處,有毒貨物就像無人收養的孤兒一樣,從一艘貨船轉到另一艘,由一個港口運往另一個。這批貨物共有1萬1000個金屬桶,全部裝滿有毒的樹脂、農藥和其他危險化學品。貨物從非洲的吉布提運往委內瑞拉,接著轉到敘利亞,最後抵達希臘。金屬桶因幾經搬運而出現裂痕。在其中一艘貨船上,有毒的化學品不斷漏出,危及船員的性命。由於吸入外泄的毒氣,一名船員不幸喪生,大部分船員都患有皮膚、腎臟和呼吸器官等疾病。
滿載著類似廢物的貨船、貨車和火車正在環球各地穿梭往返,替這批致命的貨物尋找收容處。貧窮國家不但飽受饑荒、疾病所蹂躪,更往往淪為毒藥和污物的傾卸場。環境學家擔心,這樣的情況遲早會釀成生態災害。
你可能對過期的油漆和溶劑、破舊輪胎、廢棄電池、放射性廢物、充滿鉛和多氯化聯二苯(PCB)的熔渣等一點都不感興趣,但在經營工業廢料的企業家看來,由於生意日益興隆,上述廢料就倍添吸引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政府越是嚴格執行環保法例,工業家就越發把有毒廢物運往國外傾棄。倫敦《觀察家》週刊聲稱,在工業國家裡,許多公司「都肆無忌憚地把有毒的化學品傾卸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國土裡,每年達2000萬噸之巨」。不論是非洲、亞洲,還是拉丁美洲,由於當地法律充滿漏洞,政府又沒有嚴懲違法者,這些地區就淪為有毒廢物的堆集場。
難怪這些公司認為,把廢物傾倒在落後國家是一門誘人的生意!只要找到合適的垃圾場,傾棄廢物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削減。一個例子就是「美國號」郵輪,這艘輪船一度是美國客運船隊的王牌。1992年,一家海上航遊公司購下「美國號」,打算把其翻新為第一流豪華客輪。這艘船所含的石棉也許比任何在水上航行的船隻要多。在美國,清除石棉的費用高達一億美元。但同樣的工程要是在土耳其進行,所需的費用不過是200萬美元罷了。「美國號」因此被拖往土耳其去,可惜得不到許可進入港口。由於石棉是致癌物質,土耳其政府認為,如果批准這艘船在國內清除4萬6000多平方米的石棉纖維,就會大大危害國民的健康。「美國號」最後獲准在另一個國家泊港,當地的環保標準較為寬鬆。
致命的廢物回收
西方企業在發展中國家經商,自以為是向窮人施恩。美國商會會員哈維·奧爾特辯稱,「在這些國家,廢物出口及回收業有助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檢討過這些企業在國外的經營手法之後,大多數事例表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沒有提高,「有最大可能剝削工人階級的」反而是西方企業。這些公司「只肯支付法定的最低工資,又肆意污染環境,在一些事例上,甚至利用騙人手法推銷危險物品」。
關於發展中國家的污染情況,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最近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關注。教宗說:「貧窮國家經濟疲弱,法律也漏洞百出。富裕國家為了本身利益,還要雪上加霜,不惜利用這些弊病,把污染環境的工業技術和廢物輸往貧窮國家。這樣做不但使當地的環境素質下降,同時也大大危害平民百姓的健康。」
南非擁有世上最龐大的回收水銀廢物工業。且考慮當地一個典型事例,這據稱是「非洲大陸最糟的污染醜聞之一」。該宗毒廢物事故奪去一名工人的性命,另一名工人則陷入昏迷狀態;此外,據報還有三分之一的工人中了水銀毒。在某些工業國家,政府要不是禁止,就是嚴格限制水銀廢物傾棄。在這些國家當中,至少有一個國家的大型企業用貨船把這類危險貨物運往非洲海岸。在廢物回收廠內,檢查人員發現了一萬桶水銀廢物,分別來自三家不同的外國公司。
他們把廢物傾棄在發展中國家的行為,美其名稱為回收再用。他們辯稱廢物回收業能夠製造有用的副產品,提供就業機會,並且刺激經濟增長。但正如上述來自南非的報告表明,這門工業也可以為禍無窮。雖然廢料可以再造有用產品,工序進行期間卻會放出致命的化學物質;除了污染環境之外,這些化學品還會引發疾病,有時甚至奪去工人的性命。《新科學家》週刊評論說:「無可否認,廢物回收有時被用作傾棄垃圾的藉口。」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把廢料商所運用的狡計揭發出來:「發展中國家由於缺乏專門知識,再加上法律的種種漏洞,很容易就成了廢料商的推銷對象。這些商人惟利是圖,不惜用假標籤魚目混珠,要不是把有毒的污泥稱為『有機肥料』,就是把過期的農藥列為『農場用品』。」
在墨西哥,外資工廠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外國公司所以在墨西哥開設工廠,主要目的在於迴避嚴格的環保標準,同時又可削減成本,因為當地有廉價勞工源源供應。盈千累萬的墨西哥人被迫棲身在簡陋的茅舍裡,跟積滿污水的溝渠為鄰。一位女子說:「黑漆漆的污水,連山羊也不肯喝。」美國醫學協會一份報告聲稱,邊界地區「實質上是個污水池,也是傳染病菌的滋生地」。
不單殃及害蟲
蘇丹喀土穆一位農學兼農藥專家阿里夫·賈邁勒問道:「一個國家怎可以一面禁止國民使用某種毒藥,一面大量生產,並向其他國家傾銷呢?這樣的行為有什麼道德可言。」他展示不同的照片,照片上的金屬桶蓋了出口工業國的印記:「禁止在國內使用」。這些金屬桶被發現傾棄在蘇丹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在附近一帶,動物屍體堆積如山。
據《紐約時報》報導,某一富國「每年輸出大約2億2700萬公斤的農藥,這些農藥要不是被查禁、受限制,就是不准在國內使用」。1978年,當局禁止種植各種莊稼的農民使用七氯,因為這種農藥含有致癌物質,跟滴滴涕(DDT)屬同一類。可是,發明這種農藥的公司仍繼續生產這種化學品。
聯合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至少在85個發展中國家,「含有劇毒的農藥」到處有售。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急性中毒,死於化學品中毒的也許多達2萬人。
煙草商利慾薰心,即使奪去人命,也在所不惜,他們可說是典型的貪得無厭之徒。《科學美國人》雜誌一篇題名為「煙草瘟疫席捲全球」的文章聲稱:「在環球各地,因吸煙而罹患惡疾,甚或死亡的人不知凡幾,情況實在非常嚴重,這絕非誇大其詞。」吸煙者的平均年齡不斷下降,抽煙的女子也急劇加增。煙草商財雄勢大,廣告商詭計多端,雙方攜手合作打開落後國家的龐大市場。他們踐踏著吸煙者的屍首、病軀,走上自己致富的門徑。a
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把發展中國家的福利置之不理。在發展中國家,有些外資公司也力求以公平可靠的手法經營生意。且舉例說明。某一公司為雇員提供退休及醫療福利,所支付的工資更是法定最低的三倍。另一家公司在人權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甚至不惜取消了無數的合同,為的是不願侵犯人權。
背信棄義
1989年,聯合國大會在瑞士巴賽爾簽訂協議,控制國與國之間的危險廢物運輸。這份協議並未能把問題解決;1994年3月,有分簽訂協議的國家又再召開會議,《新科學家》週刊報導說:
「發展中國家憤憤不平是可以理解的,出席巴賽爾大會的65個國家因此採取了關係重大的步驟,決定禁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向非成員國輸出危險廢物,並且把這項禁令包括在大會協議之內。」
即使這樣,發展中國家看來仍未能接受這項最新的決定。《新科學家》週刊對此表示關注:「美國、英國、德國和澳洲正暗中破壞協議,這項消息實在令人深感不安。根據泄漏出來的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批准簽訂大會協議之前,曾『暗地裡』運用外交手腕,務求把禁令『更改』。」
貪心之輩面臨算帳日子
聖經在雅各書5:1警告說:「如今請注意!富足的人哪,應當因你們的慘難、那將要臨到的慘難、來哭泣號咷。」(《呂譯》)有能力糾正事態的一位必然會跟貪心之輩算帳:「耶和華施行公義,為所有受欺壓的人主持公道。」——詩篇103:6,《新譯》。
現今赤貧如洗的人可以從聖經尋得安慰,因為詩篇72:12,13的預言很快就會實現:「他援救呼求的窮人,也援救困苦人和無人幫助的。他顧惜貧寒和窮人,拯救窮人的性命。」(《呂譯》)
[腳注]
a 可參閱《儆醒!》1995年5月22日刊,「殺害億萬人命,賺取億萬錢財」。
[第6頁的附欄]
難以清除的致命廢料
「致命的核廢料堆積如山,目前仍未有明確的對策。」去年三月,《紐約時報》的科學欄登載了上述的頭條新聞。內容指出:「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把核廢料埋在地下,這個做法卻大受抨擊。關於在內華達州興建地下垃圾坑,科學家仍然爭辯不休,政府機構正深入研究這個建議是否切實可行。他們恐怕廢料所含的鈈會引發核子爆炸,最後把整個地下垃圾坑炸毀。」
至於怎樣把世上過剩的鈈清除,科學家提出過不少對策;很可惜,各個方案要不是因為費用不菲、意見分歧,就是由於種種憂慮而被擱置一旁。有人提議把鈈藏在海底,這個主意卻令人大起反感。一個頗具創意的想法就是用火箭把鈈送入太空,然後向著太陽噴射。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用核反應堆把鈈燒掉。但這個建議已遭摒棄,因為要把積存的鈈燃燒淨盡,就至少需要「數百年,甚至長達數千年」才可以完成。
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的馬希亞尼博士說:「在技術層面上可行的良策常常得不到政治家的好感;然而,博得政治家歡心的對策卻往往是技術上行不通的。無人能夠收拾這個爛攤子,我們也想不出任何萬全之策。」
為了向6000萬住戶提供電力,美國核電廠的107個反應堆每年生產2000噸用過的燃料,這不過是佔全國電力供應的百分之20而已。自1957年以來,美國一直把用過的燃料暫時貯存在核電廠內。數十年來,國民耐心等候政府尋找對策把用過的燃料處理掉,可惜白等了一場。在這段期間,先後有九個總統上任,國會也舉行過18屆。國會議員提出過不少方案,甚至定出限期,要給放射性廢物找著地下貯存設施。時至今天,最終的處理方法仍然懸而未決,原因在於一定要把這些致命廢物安全地貯存起來達數千年之久,這樣才叫人安心。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在宇宙遙遠的星球上,耶和華上帝所操縱的核聚變熔爐雖逾億萬之數,對人類則絲毫無損。太陽同樣是耶和華所操縱的核聚變熔爐,地上眾生卻賴以存活,千秋萬歲,生生不息。
[鳴謝]
UNITED NATIONS/IAEA
[第7頁的圖片]
供飲用和洗滌的水給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了
[第7頁的圖片]
孩童在布滿致命廢物的場地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