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6 9/8 12-16頁
  • 他們的前景如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他們的前景如何?
  • 警醒!199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美洲原住民的教育
  • 神聖的土地
  • 當前的棘手問題
  • 克服吸毒和酗酒惡習
  • 開設賭場是解決方法嗎?
  • 前景如何?
  • 在新世界享受和諧、公平的生活
  • 上帝的名字改變了我一生!
    警醒!2001年
  • 印第安人痛失家園
    警醒!1996年
  • 美洲原住民與聖經
    警醒!1999年
  • 我昔日沉迷音樂,惡習纏身
    警醒!1997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6年
《警》96 9/8 12-16頁

他們的前景如何?

夏延部落的治安酋長勞倫斯·哈特接受《儆醒!》雜誌訪問。他指出印第安人面對重重困難,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不斷受其他民族所同化,原有的文化習俗、民族特性逐漸消失了。舉例說,不久我們的語文就會失傳。有一個時期,政府強制實施民族同化政策。當局迫使我們接受『文明』教育,力圖把我們原有的民族特性改變過來。我們給送進寄宿學校,學校當局不許我們說部落語。」桑德拉·金拉奇尼回想說:「我要是在寄宿學校說納瓦霍語,老師就會用肥皂水擦洗我的口!」

哈特酋長繼續說:「近來有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那就是不同的部落已經覺醒過來。他們意識到,除非各部落設法保存自己的語文,否則部落語準會一一失傳。」

卡魯克語是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印第安部落的語言,能說這種部落語的印第安人只剩下區區十個。1996年1月,最後一個說卡托巴語的印第安人也死了,他就是76歲的紅雷雨雲(卡洛斯·韋斯特斯)。由於其他人聽不懂卡托巴語,多年來他一直不能用這種部落語跟別人交談。

在亞利桑那州的納瓦霍保留地和霍皮保留地,耶和華見證人都設有王國聚會所。在這些王國聚會所裡,幾乎人人都會講納瓦霍語或霍皮語,同時也說英語。連非印第安裔的見證人也學習納瓦霍語。原因是,納瓦霍部落有許多成員都不懂英語,只會講部落語,見證人要教導他們認識聖經,就得通曉納瓦霍語才行。霍皮語和納瓦霍語仍然是現用語,年輕一代正受到鼓勵,在校園內用部落語彼此交談。

美洲原住民的教育

美國目前有29所專為印第安人而設的大學,就讀的學生多達1萬6000人。1968年,亞利桑那州開辦了第一所印第安大學。美洲印第安人高等教育委員會的戴維·吉普博士說:「在印第安地區推行的改革當中,這樣的改革最令我們心悅誠服,因為我們有權決定自己接受怎樣的教育。」在辛特·加萊什卡大學,拉科他語是必修科目。

美國印第安大學基金會會長羅恩·麥克尼爾(拉科他支系洪克帕帕部落)指出,美洲原住民的失業率相當高,從百分之50到80不等;比起美國其他族裔,印第安人的平均壽命往往是最短的,患糖尿病、肺結核和酒精中毒的比率都高踞榜首。事實上,有很多措施可以幫助他們延長壽命,提高教育水平不過是其中一種罷了。

神聖的土地

許多美洲原住民認為,祖宗傳下來的土地是神聖的。情形就正如白雷對一位參議員所說一樣:「在我們看來,祖傳的土地比地上任何東西都珍貴。」印第安人跟白人談判締約的時候,往往以為他們不過是同意讓白人使用他們的土地,而不是把土地主權交出,完全歸白人所有。1870年代,達科他準州布萊克山發現有金礦,由於礦工紛紛湧進當地淘金,蘇族印第安人就失去了這塊珍貴的土地。1980年,美國最高法院下令美國政府支付1億零500萬美元補償金給蘇族八個部落。到目前為止,這八個部落仍然拒絕接受補償金,他們一心想政府把祖宗傳下來的神聖土地,南達科他州的布萊克山,歸還部落所有。

布萊克山的拉什莫爾峰雕刻了幾位白人總統的頭像,許多蘇族印第安人對此大感不滿。在鄰近的山峰上,雕塑家正製造一個更大的雕像,也就是蘇族奧格拉拉部落首領瘋馬的雕像。整個工程預計會在1998年6月完成。

當前的棘手問題

為求在現代社會立足生存,美洲原住民不得不多方適應環境。當今許多原住民都受過良好教育,大學畢業生也有不少。他們可以把個人才幹充分發揮出來,造益自己的族眾。一個例子就是密歇根州奇珀瓦部落的伯頓·麥克奇。這人談吐溫文,曾替美國公共廣播公司拍攝紀錄片。他目前在亞利桑那州霍皮保留地一所中學任職,帶頭整理有關錄像帶教材,供州內各所學院在課堂上使用。另一例子就是奧內達部落領袖雷·哈爾布里特,他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

在《納瓦霍時報》一篇文章裡,阿琳·揚·哈特菲爾德評論,納瓦霍部落的年輕成員在成長期間,已毋需像父母和祖父母一樣歷盡艱辛,自然也不用由於生活艱苦而要作出犧牲。她寫道:「由於[現代社會]設備齊全,年輕一輩從來不用劈柴挑水、牧放羊群,生活比祖先的日子幸福得多。他們也不用出錢出力幫補家計,但許久以前,做兒女的都要這樣做。」她最後說:「社會的種種問題必然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這個現象是無法避免的。我們總不能跟家人在保留地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也不能回復到先祖的年代而過他們那樣的生活。」

這就是美洲原住民要應付的棘手問題:怎樣把各部落獨有的傳統習俗、價值標準保存下來,同時又能適應外面瞬息萬變的世界。

克服吸毒和酗酒惡習

美洲原住民社會至今仍飽受酗酒這個惡習所摧殘。洛蘭·洛奇是全科醫生,也是兒科專家,在霍皮保留地和納瓦霍保留地行醫已有12年。她接受《儆醒!》雜誌訪問,她說:「男男女女都有酗酒難題,情況非常嚴重。由於嗜酒成癖,體格強健的男女要不是患了肝硬化,就是死於意外;有的自殺身亡,有的犯謀殺罪。說來遺憾,他們只顧酗酒,兒女、配偶,以至上帝都要一一退居次位。笑聲從此告絕,家人相對而泣,殘暴行為取代了親切關懷。」她補充說:「今天,納瓦霍部落和霍皮部落在舉行昔日大受重視的神聖慶典期間,由於部落成員醉後胡鬧、縱慾作樂,就這樣連神聖的儀式都給玷污了。只因為嗜酒如命,這些可愛的人民不惜把自己的健康、智慧、創作能力和真率的個性白白糟蹋了。」

在亞利桑那州納瓦霍保留地的溫多伊羅克,斐爾默·布盧豪斯充當司法部的調解人。提到印第安人濫用藥物、嗜酒成癖,他用委婉的說法表示,這不過是「自我藥療」罷了。印第安人無所事事,生活又沒有什麼目的可言。為了逃避冷酷的現實,他們惟有借酒消愁,用毒品麻醉自己。

自從白人教曉了美洲原住民喝酒後,他們就一直為酒這個「惡魔」所纏擾。幸好,許多原住民現已擺脫酗酒惡習;有的經過艱苦的掙扎,也終於戒除了毒癮。克萊德和亨麗埃塔·亞伯拉罕森就是兩大明證。他們在華盛頓州的斯波坎印第安保留地居住。克萊德體格粗壯,頭髮和眼睛都是淺黑色的。他向《儆醒!》雜誌解釋說:

「我們從小就在保留地長大,後來因為要上大學,就搬到斯波坎城居住。我們的生活總是離不開酒和毒品。我們討厭這種生活方式,但除了喝酒和吸毒之外,我們根本就別無選擇。在成長期間,我們目睹家人嗜酒如命、吸毒成癮,為家庭帶來種種難題,那時我們對酒和毒品極度反感,可惜又無可奈何。

「後來我們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我們遷往城市居住以前,根本不知道這群人是誰。起初我們進步緩慢,大概是因為我們對陌生人,尤其是白人,是很有戒心的。我們斷斷續續研讀聖經約有三年。我吸大麻成癮,自覺很難把這個惡習戒除。我從14歲起就吸大麻,直到25歲那年,才嘗試戒毒。踏入成年以來,我大部分時間都陷入迷幻狀態。1986年,《儆醒!》雜誌1月22日刊(英語版)刊載了一篇題名為『人人都吸大麻——我為什麼不該這樣做?』的文章。我細心閱讀這篇文章。讀到箴言1:22的時候,我如夢初醒,原來吸大麻是這麼愚蠢的一回事。這節經文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褻慢人喜歡褻慢,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

「我終於戒除了毒癮。1986年春天,我跟亨麗埃塔結為夫婦,在同年的11月我倆受了浸。1993年,我獲委任做會眾的長老。1994年,我們的女兒雙雙受浸成為見證人。」

開設賭場是解決方法嗎?

1984年,在美國的合法賭博生意中,沒有一種是由印第安人經營的。到了今年,據《華盛頓郵報》所載,有200個印第安部落分別在24個州,經營220個賭博場所。只有納瓦霍部落和霍皮部落是例外。他們的確與眾不同,至今仍然竭力抗拒這種誘惑。可是,開設賭場和賓果場所真的是致富之道嗎?經營賭博生意能否為保留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斐爾默·布盧豪斯向《儆醒!》雜誌透露:「賭博就好比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問題是,賭博會造益更多人還是會使更多人受害呢?」一份報告聲稱,由於經營賭場,印第安人在全國各地提供了14萬個就業機會。該報告卻指出,在這些職位當中,只有百分之15是由印第安人擔任的。

論到開設賭場、經營賭博對保留地居民所造成的影響,夏延部落酋長哈特向《儆醒!》雜誌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說:「我感到自相矛盾。賭博的惟一好處就是能夠為部落成員提供就業機會,增加他們的收入。另一方面,我卻留意到,賭客大都是自己人。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有的給賓果遊戲迷住了。孩子還沒放學回家,他們就已經往賭場去。兒女不得不隨身帶備鑰匙,以便放學後可自行開門返家。父母從賓果場所回來以前,他們只好獨個兒留在家裡。

「問題主要在於做父母的,他們一心以為只要贏了錢,就可使家庭增加收入。一般說來,他們不但沒有贏錢,反而把家用輸掉。我親眼看見,他們連手上僅有的款項都輸光了,而這筆錢是用來購買糧食用品,給孩子添置衣服的。」

前景如何?

論到西南部印第安地區各部落的前景,湯姆·巴蒂闡述兩個流行見解。「第一,有些人臆斷,原住民會逐漸融入美國文化的主流,原有的風俗習慣快要消失了。第二個見解較為籠統……對於同化過程,有些人採取溫和態度。他們暗示,只要考慮周全,『新舊文化的優點』是可以互相兼容的。儘管印第安文化已夕陽西下,日落的餘暉卻依然金光閃閃。印第安人可以把精巧別致的手工藝、豐富多彩的宗教儀式、有見地的哲學思想保存下來,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可以跟我們保持適當關係,了解一下我們(優越的[白人]文化)的觀點。」

巴蒂接著提出以下的問題。「改變是無可避免的,但誰會作出改變?為了什麼目的?……我們[白人]有一種惹人討厭的態度,就是慣常把其他民族看做未開化的美國人。我們假設這些民族必然對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滿,很想採納我們的生活方式,認同我們的想法。」

他繼續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美洲原住民的故事還沒有就此完結。他們的故事會怎樣完結,是否會完結,日後自有分曉。趁還來得及,我們不妨學習開明一點。與其認為目前留下來的印第安社區是複雜、棘手的社會問題,倒不如把他們看做珍貴的文化資源好了。」

在新世界享受和諧、公平的生活

耶和華見證人從聖經得知,美洲原住民以及所有國族、部族和語言的人會享有怎樣的前途。耶和華上帝已提出應許,為人類創造「新天新地」。——以賽亞書65:17;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3,4。

這個應許並不是指上帝會創造一個新的行星。人只要好好照料大地,善用地上的資源,地球就會成為一顆璀璨生輝的寶石。美洲原住民對此一向深信不疑。聖經預言表明,由於人為政府剝削轄下人民,新的屬天政府會取而代之。到時大地會變成樂園,森林、平原、河流和野生生物都會恢復原狀。人人都會大公無私、通力合作,共同管理大地的資源。剝削手段、貪婪詭詐會不復存在。營養豐富的食物會源源不絕地供應,還有各種各樣有益身心的活動。

通過復活,死者生前所受的冤屈都一一抵消了。不錯,甚至阿納薩齊(納瓦霍語詞,意思是「古人」),也就是在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居住的普韋布洛印第安人的祖先,都有機會在復興的地球上享受永生。此外,印第安歷史上的著名領袖,例如傑羅尼莫、坐牛、瘋馬、特庫姆塞、曼紐利托、約瑟夫酋長、西雅圖酋長等,以及其他印第安人,都有可能從上帝所應許的復活得益。(約翰福音5:28,29;使徒行傳24:15)上帝為他們和現今所有事奉他的人,提供了多麼奇妙的前途!

[第15頁的圖片]

用木材築成、上覆泥土的典型納瓦霍式泥蓋木屋

[第15頁的圖片]

瘋馬像原型,背景山峰上的雕像就是按照這個原型雕刻的

[鳴謝]

Photo by Robb DeWall, courtesy Crazy Horse Memorial Foundation (nonprofit)

[第15頁的圖片]

亞利桑那州基姆斯坎寧的霍皮見證人和納瓦霍見證人,在他們的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這個地方以往是個貿易站

[第16頁的圖片]

1000多年前的阿納薩齊住所(科羅拉多州梅薩弗德)

[第16頁的圖片]

著名的阿帕切族酋長,傑羅尼莫(1829-1909年)

[鳴謝]

Courtesy Mercaldo Archives/Dictionary of American Portraits/Dover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