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的「傳統婚禮」
《儆醒!》雜誌駐加納通訊員報導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千百萬人結婚。他們通常會按照當地流行的習俗舉行婚禮。
在加納,最常見的一種結婚儀式稱為傳統婚禮。男家須要把一些聘禮送給女家。傳統婚禮在非洲多個國家裡相當流行;此外,香港、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以及哥倫比亞東北部及委內瑞拉西北部的瓜希羅族印第安人等,都採納傳統婚禮。
聖經時代的人也有收取聘禮的習俗。(創世記34:11,12;撒母耳記上18:25)古往今來,人們把聘禮視為男方對女方父母的一種補償,因為父母在女兒出嫁前曾付出時間、精力和資源,讓女兒受到教育,把她撫養成人,現在女兒卻無法在家裡侍候他們。
父母的責任
昔日,加納的年輕人並沒有約會和求婚這回事。父母會在社區當中煞費苦心地為兒女物色理想的結婚對象,然後為他們安排婚事。時至今日,加納有些父母仍然這樣為兒女擇偶。
男方父母在選擇媳婦方面會考慮某些因素,例如女方的為人、聲譽、家聲,以及家族遺傳的疾病等;如果父母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也會考慮女方的靈性狀況。要是這些因素不成問題,男方父母就會正式跟女方父母接觸,向他們提親。
現在,女方父母會仔細考慮男方和男家的背景。除了考慮上述因素以外,他們也會細想男方是否有養家的能力,例如他是否在職?還是賦閒在家?女方父母如果對男方各方面的條件都感到滿意,就會通知男方父母。男女雙方如果也同意這項親事,雙方家長就會合力籌劃婚禮的細節。
為什麼有些父母仍然負起為兒女擇偶的責任?印度有一位婦人也是由父母安排婚事的,她說:「試問一個年輕人又怎麼有能力作這個重大的決定?可是,年長而富於經驗的人卻知道什麼才是明智的選擇,所以,讓他們來為自己的終身大事作主會好得多。」她的評論正反映許多非洲人的觀點。
然而,時代不同了。在加納,約會和求婚漸趨普遍。一對戀人在發展感情方面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會通知父母有關他們的結婚意願。雙方家長會面後,並且認為大家門當戶對,就會著手按照正式的禮儀安排親事。加納各種語言一般把這種禮儀稱為『叩門』——叩響婚姻之門。
叩門禮
男女雙方的父母通知家人會面的日期和目的。在非洲社會裡,「家人」一詞包括庶親在內,例如男女雙方的伯父、叔父、舅母、姑母、堂兄弟(或姐妹)、表兄弟(或姐妹),還有祖父母等。在叩門禮當日,雙方家庭的代表濟濟一堂。新郎不一定要出席。以下是典型叩門禮的簡短形式。
女家代表(女家):[向男方代表問道]我們知道你們的來意,但按照傳統慣例,我們仍然要問,你們為什麼到這裡來?
男家代表(男家):我們的兒子克瓦斯經過你們的家,看見一朵美麗的花兒,所以我們專誠造訪,請你們讓他把花兒採下來。
女家:[假裝不明白他們的暗示]這個房子沒有什麼花兒。你可以親自看個清楚。
男家:我們的兒子沒有弄錯。我們可以肯定,這房子栽了這樣的一朵嬌花。她的名字叫艾菲。
女家:你所指的原來是如花的妞兒。不錯,艾菲確實住在這兒。
男家:我們想向你家提親,請艾菲嫁給我們的兒子克瓦斯。
現在男家奉上禮物,例如各式各樣的飲品,還有一些金錢。至於禮物的數量和種類,不同的部族有不同的要求。這項儀式大概相當於西方的訂婚儀式,有時,女家還講明要有訂婚戒指。
接著,新娘的代表當眾問新娘是否應該把禮物收下來。新娘清晰肯定的答覆表示她願意跟新郎結婚,在場的人都成了這項親事的見證人。雙方家人於是定下日期,以便讓男家把聘禮奉上,並為這對新人舉行婚禮。叩門禮最後以茶點招待結束。
婚禮
交收聘禮和舉行婚禮的地點會是女方的家裡,或是某位被選為代表的家裡。出席婚禮的人數通常比出席叩門禮的人數更多,因為現在很多朋友也會前來道賀。
這是個歡樂的場合。未婚的年輕男女都熱切渴望知道新娘收到什麼禮物。可是,當女家認為聘禮不足而表示不滿時,氣氛就會大為緊張。如果女家看來不肯讓步,在場的人無不屏住氣息,擔心男家能否打個圓場。那時,男家的代表就會費盡唇舌,設法請求女家表現體諒。女家的態度緩和下來後,大家的心情就輕鬆多了,氣氛也轉變過來。場面顯得十分熱鬧,賓客享用茶點。
接著,新娘的代表請賓客安靜下來,然後向他們致歡迎詞。他問新郎的代表有關他們的任務。新郎的代表於是說明來意,並向賓客表示,他們『已叩了門』,並且『獲准進入』。
雙方的代表隨後向賓客介紹男女家的至親,包括在婚禮上把新娘交給新郎的人,以及協助新郎進行婚禮的人。婚禮繼續進行。
女家:[向新郎的代表發言]請交出我們所要的聘禮。
新娘的代表把聘禮一一點收,這樣,所有人都可以作證男家已交出聘禮。假如新郎的代表認為女家所索求的聘禮過多,就會在婚禮舉行之前私下跟女家協商解決。然而,如果女家有些分子死不讓步,新郎的家人就只好作妥準備,跟女家討價還價,討個公道。無論人生活在哪裡,基本的聘禮一旦議定好,不論多少,都要悉數奉上。
有些家庭明確要求聘禮包括項鏈、耳環,以及其他女士用品。在加納北部,聘禮也許包括鹽、可樂果、珍珠雞、綿羊,甚或牛隻。聘金是聘禮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兩家人在商議有關聘禮的事宜時,新娘不會在場,卻會在附近暗中窺看。新郎則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在場。因此,人即使身在遠方,也可以授權父母為他訂立婚約。可是,在本文所描述的場合裡,新郎卻在場。現在輪到男家向女家提出要求。
男家:我們已按你們的要求交出聘禮了,可是,我們還沒有看見媳婦。
婚禮並非總是這麼嚴肅的,有時人也會喜歡開開玩笑。現在女家對男家要看新娘的請求作出回應。
女家:但願新娘在這裡。可惜她到了外地旅遊去,而我們沒有護照,也沒有簽證,所以無法把她帶回來。
人人都意會到這番話是什麼意思。男家迅速交出一筆錢——數目視乎新郎的經濟能力而定,突然間,假想的護照和簽證出現了!新娘也從外地回來了!
為了使場面更為有趣,有些部族安排新娘的朋友冒充新娘。結果,每個『冒牌新娘』都受到群眾喝倒彩,直至真新娘出現時,群眾才鼓掌歡呼。新娘的代表接著請新娘看看各樣聘禮,並且問新娘是否應該收納新郎帶來的聘禮。那時全場鴉雀無聲,人人都熱切期待新娘的答覆。有些女孩子比較害羞,有些女孩子則較為剛強。不過,答覆總是:「收納。」接著,賓客掌聲雷動。
如果新郎在場,新娘的家人會要求認識他。男方代表可能又請人冒充新郎,於是場面更為詼諧有趣,笑謔聲不絕於耳。新郎的朋友擺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昂然站了起來,可是,大家卻哄然喊他『下台』。
新娘的父母要求看看女婿,真正的新郎於是笑容滿面地站起來。女家讓新娘與新郎相聚,假如聘禮包括婚戒的話,那時新郎就會為新娘戴上婚戒。婚戒是西方引進的習俗。然後,新娘也會把婚戒戴在新郎的手上。賓客紛紛趨前道賀,人人都喜氣洋洋。為求方便和節省金錢,有些人喜歡把叩門禮和婚禮安排在同一天舉行。
現在雙方家長或其他經驗豐富的長輩,勸勉這對新人怎樣過一種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至死方休。最後,婚禮會有茶點供應,以饗賓客。
婚禮終於完成了!在加納,自那日起這對新人就被公認為合法夫婦。假如女家有些重要的成員因事未能出席婚禮,那麼,有人會把一些飲品送給他們,好讓對方知道已經正式舉行了婚禮。如果新娘和新郎都是耶和華見證人,見證人同工也會安排一個聖經演講,然後也有簡單的茶點招待。
在加納,有些新人採納西式的婚禮,當地稱之為公證結婚,或按政府法令所舉行的婚禮。一對新人只要已滿法定年齡,就可以採納這種形式的婚禮,而不一定先得父母的同意。可是,在傳統婚禮裡,一對新人必須獲得父母的同意才可以結婚。
採納公證結婚的新人必須許下婚姻誓言。然而,傳統婚禮卻毋需公開許下婚姻誓言的。政府規定所有採納傳統婚禮的新人必須註冊,耶和華見證人也遵守這項法例。(羅馬書13:1)政府稍後會發給新婚夫婦一份結婚證書。
從古時直至黃金海岸——現今稱為加納——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為止,傳統婚禮一直是當地惟一的婚禮形式。後來英國人把西式的婚禮引進當地。當地人民也可以採納這種形式的婚禮。現在該國的西式婚禮和傳統婚禮已並存多年。由於這兩種婚禮在加納都被視為合法的,因此,耶和華見證人也接納這兩種形式的婚禮。個別的人可以按喜好作出選擇。
在非洲某些國家裡,採納傳統婚禮的新人必須向政府註冊,才被視為合法夫妻。然而,在加納,採納上述形式婚禮的新人無需經過註冊,他們的夫婦關係也受到法律認可。婚禮一旦結束,社會就把他們視為合法的夫婦。他們稍後向政府登記只是讓當局作個記錄罷了。
婚姻確實是上帝賜人的一項仁愛安排,這項美好的恩賜就是連天使也無法享有。(路加福音20:34-36)夫婦應當盡力維繫這項寶貴的關係,以便尊榮婚姻的始創者耶和華上帝。
[第23頁的圖片]
交換婚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