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7 8/8 16-17頁
  • 絢爛多彩的珊瑚礁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絢爛多彩的珊瑚礁
  • 警醒!1997年
  • 相似資料
  • 瀕於滅絕的珊瑚
    警醒!1996年
  • 海中的建築材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海綿——看似簡單,確實非凡
    警醒!2006年
  • 軟體珊瑚——海中的如花動物
    警醒!198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8/8 16-17頁

絢爛多彩的珊瑚礁

《儆醒!》駐巴布亞新幾內亞通訊員報導

珊瑚礁團團圍住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海岸。昔日,水手眼中的珊瑚礁只不過是個危險地帶。潛泳者倒認為,珊瑚礁別有天地。這些礁石就像個門洞兒,引領他們進入一個絢爛多彩、幽美如畫的世界——水下萬花筒!

要拍攝這個海底世界的奇景,就得克服重重困難。首先,拍攝對象在水下所處的位置,約為實際距離的四分之三,所以很難調準焦距。水能吸光,也能使光散射、折射。物體的顏色也隨種種因素而變異,例如天氣的變化、陽光照射的角度、周圍有沒有海藻和浮游生物、水有多深,以及海底的類型和顏色。既然水流、拍攝對象和攝影師都不斷移動,水下攝影也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儘管困難重重,有的攝影師卻捕捉到不少精彩鏡頭。你看見的圖片都是在水下漫遊期間攝取的。我們在碧波下拍了好些可愛動物的照片,現在就向大家介紹其中四種。

圖片1展現一種討人喜歡的海洋動物,稱為虎寶貝(Cypraea tigris)。這個名稱可能使人想起老虎的粗條紋,但這種貝殼的精緻圖案是由斑點而不是條紋構成的。虎寶貝就在這兒棲息,因為有珊瑚和海綿可吃。古代的中國人認為虎寶貝是珍貴之物,甚至把貝殼當貨幣用。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有些原住民集市仍然用寶貝的殼做小額貨幣。當地居民大都喜歡採集這種貝殼,原因很簡單:貝殼光滑明亮、色彩豔麗。

圖片2的主角是管蟲(Spirobranchus giganteus),「貌美如花」。管蟲有時吃死去的珊瑚蟲充飢,有時又挖洞鑽進活珊瑚去。靜止的時候,形似鮮花。管蟲餓了,就馬上把觸鬚旋轉成「網」形,截住流過的食物碎塊。毛茸茸的觸鬚在水中轉動,宛如一排小小的舞蹈演員搖著扇子。圖中管蟲只有10毫米寬。攝影師必須小心行事,決不可急促移動。這些纖巧的生物一看到勢頭不對,眨眼間就躲進珊瑚洞了。

圖片3所載的是海綿,跟洗澡所用的人造海綿不一樣。海綿其實是動物,而不是植物。這種海產既多孔又多細胞。細胞以非常獨特的方式共同發揮作用。《海底世界》一書指出,海綿細胞的組織結構並不緊密,也不是互相依存的。即使把活海綿撕成碎片,每小片組織也能各自長成新的海綿。如果把細胞逐一分開,個別的細胞就像變形蟲般移動,直到大家會合,重新組成完整的海綿為止。

海綿可不像植物:植物能自製糧食,海綿卻要「獵取」食物。這種海產從四周汲水,用過濾法攝取有機物質,然後把水排出體外。像其他動物一樣,海綿也消化食物,排泄廢物。在海床上,海綿不是依附在岩石上,就是貼著有殼的水生動物。

最後,圖片4顯示另一種海洋動物,就是很少移動的蛤。在珊瑚石上,你輕易找到牠們的蹤影。牠們也在海床上定棲,從水流濾取浮游生物過活。蛤有兩片殼,屬雙殼類軟體動物。兩片殼由韌帶連在一起,靠兩塊強健的肌肉控制開關。蛤要移動,就會把雙殼張開,伸出肌肉足。蛤一察覺到有敵人靠近,就連忙躲進殼內,拒不開口!

珊瑚海的景象絢爛多彩,從這些圖片可見一斑。這個小天地一再把耶和華的智慧和創造技巧彰顯無遺。——羅馬書1:20。

[第16,17頁的圖片]

1.虎寶貝仍然被人當貨幣用

2.這些「花朵」其實是管蟲

3.海綿是動物,而不是植物

4.蛤靠吃浮游生物過活(圖示口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