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看守人——日漸式微的行業
《儆醒!》駐加拿大通訊員報導
「絕對再沒有其他工作值得我去做的了。」燈塔看守人一次又一次地這麼說。有人拋下了在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塑料工廠的管理職位,就是為了要做一座有106年歷史的燈塔的看守人。他說這工作使他覺得自己「年輕了10年」。
燈塔看守人的首要職責是給海員保持適當照明。他也要操作和維修霧角,還有用無線電向漁民和經過的船隻提供天氣消息。
以前,燈塔看守人要確保儲油器裡經常盛滿油,燈心經常燃燒著,玻璃燈罩裡沒有煙霧。如果燈壞了不能立即修好,看守人就要整夜徒手轉動燈標來把船引領到安全的地方。如果霧角失靈,他就要通宵用錘子來敲響霧鐘。上面這些情況都不罕見。
暴雨狂風
強烈的風暴是個大問題。有一次,有一個燈塔看守人以為自己看見一朵「大白雲」,誰知道原來是驚濤拍岸。巨浪湧上50英尺懸崖,沖進這看守人的起居室。單是這麼一個浪,破壞力已不遜於一整場風暴了。
另一次,在新斯科舍的帕布尼科港,整夜狂風大作,一個一個的浪頭拍打著燈塔,看守人和家人只能聽天由命。早上風暴平息下來,看守人往外面一走,卻赫然發現燈塔周圍的陸地竟已消失無蹤。他們不再跟大陸相連了。
寂寞沉悶?
有人問一個燈塔看守人他會不會覺得悶,他笑著說:「人家問我們:『老兄,這麼悶,你怎麼受得了?』我們就反過來問他們:『那麼,你又是怎麼受得了城市裡的吵吵鬧鬧呢?』」
以前在美國,比較偏僻的燈塔會有一點書放在裡面。所以,到了1885年,美國就有了420所燈塔圖書館。燈塔看守人顯然都愛上看書了。
日漸式微的行業
近年來,人手操作的磚石燈塔漸受淘汰,由配備強力閃燈的非人手操作鋼架燈塔取代了。遠洋船員不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尋找隱約的燈標,或者迷蒙的火光了。今天,強力的鎢絲鹵素燈泡加上又響亮又高頻率的霧信號,提醒海員要注意海上危險的地方。
船隻裝上接收來自燈塔信號的設備,就無論霧有多大,都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現代科技讓航海人員越洋過海,胸有成竹地避過危險的沙礁、暗礁和岸邊的大石。
現代科技帶來的結果是,燈塔看守人從世界舞台上迅速消失。有一個燈塔看守人感到生命的一部分已經一去不返,在離開島上住了25年的家時,說出了心中的哀愁:「我們在這裡過得挺寫意。我們從來沒有真的想過要走。」
但是,轉燈、輔助燈、警報燈、聲音信號機和雷達燈標仍然需要保養。燈塔現在就由巡迴各地的技術員來料理。
衷心賞識燈塔看守人多年服務的人著實不少,他們都能感受到一個住在緬因州奧古斯塔的人的心情,他嘆氣說:「看著燈塔,知道燈是電腦控制的,知道裡面已經沒有人了,這感覺總是有點不是味兒。」
[第11頁的附欄]
第一座燈塔
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座燈塔是在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在位期間興建的。這座燈塔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建成,坐落在法羅斯島上,就在現今亞歷山大里亞城港口入口以外不遠的地方。燈塔用了20年時間來建築,耗資相當於今天的250萬美元。
歷史文獻指出燈塔高超過90米,上層的房間有向海的窗戶,窗戶後面燒著一堆堆柴火,也可能是一把把火炬,據約瑟夫斯說,50多公里以外也能看得見火光。
這座用石頭砌成的巨大建築物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塔上的熊熊烈火做了1600年的警告燈號,直到燈塔塌毀,塌毀的原因只可能是地震。
幾百年後,成千的燈塔,大小不同,外形各異,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上興建起來。舊式的磚石燈塔今天成為國家、州、省和市公園的博物館和旅遊勝地,引來數以百萬計遊客觀賞,緬懷昔日的燈塔風情。
[第10頁的圖片]
加拿大紐芬蘭的開普斯皮希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