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7/22 12-13頁
  • 肯尼亞的犀牛孤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肯尼亞的犀牛孤崽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飼養犀牛
  • 這些犀牛的前景怎樣?
  • 長有珍貴犄角動物的真面貌
    警醒!1995年
  • 犀牛——人類迷信的犧牲者
    警醒!1973
  • 人和獸可以共存嗎?
    警醒!1994年
  • 野生動物——正在消逝嗎?
    警醒!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7/22 12-13頁

肯尼亞的犀牛孤崽

《儆醒!》駐肯尼亞通訊員報導

在自然界裡,幼獸一旦跟母獸分離,會有什麼遭遇呢?牠可能被其他動物殺死。為了防止這種悲劇發生,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管理員於是把失去母獸的幼獸,帶到幼獸收容所去。達夫妮·謝爾特里克所管理的幼獸收容所十分著名,位於內羅畢國家公園裡。數十年來,謝爾特里克飼養過不少野生動物,並且協助牠們重投大自然的懷抱。她養過的野生動物包括水牛、羚羊、靈貓、疣豬、獴、大象和犀牛。

去年,謝爾特里克照顧了兩隻幼小的黑犀牛,一隻名為瑪涅特,另一隻名叫馬努。瑪涅特是內羅畢公園裡一隻稱為伊迪絲的母犀牛所生的,伊迪絲仍然生存。瑪涅特由於某些緣故跟伊迪絲分開了,結果在1997年2月中,瑪涅特就給帶到幼獸收容所去。五天後,保護區的管理員終於找著瑪涅特的母親,可是,這頭母犀牛大有可能不再接納瑪涅特,因為牠們不但分離了好一段時間,而且瑪涅特身上也有人類的氣味。

馬努在1997年1月30日誕生,生牠的母犀牛名叫絲丘特。絲丘特的右前腿是瘸的,這可能是牠奔跑時不慎踩進坑裡所致。雖然獸醫想盡辦法醫治絲丘特的腿,可是由於腿骨受到感染,結果不得不把牠人道毀滅,那時馬努才三個星期大。

飼養犀牛

小犀牛渴望討人歡喜,飼養起來並不困難。可是,人決不能在家裡馴養犀牛。在日間時分,小犀牛每隔4小時就要喝一大瓶含有全脂奶的飲料。牠們也吃矮樹和灌木。小犀牛誕生時,身高只有40厘米左右,重量也不過是30至40公斤,但在此以後,重量的增長卻快得驚人——每天增重1公斤!成年的犀牛重逾一噸。

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陪同瑪涅特和馬努在公園四處走走。通過這種走動,這不但可以使牠們做點運動,而且也達成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小犀牛融入野生的自然環境裡。讓我們看看工作人員怎樣做到這點吧。

犀牛的視力雖弱,嗅覺卻很靈敏,記憶力也強。因此,犀牛最初是憑著嗅覺互相認識的。這種動物喜歡在灌木叢當中留下糞堆,並撒上尿液,為自己劃出疆界。

一般來說,小犀牛受到母犀牛保護,小犀牛特有的氣味跟母犀牛的混雜,直至母犀牛另生小犀牛為止。小犀牛通過這種方法跟其他犀牛打成一片,受到犀牛群所接納。然而,對於瑪涅特和馬努一類的新加入者來說,情形可不同了。牠們必須首先在其他的犀牛糞堆上留下自己的糞便,然後才可以跟犀牛群實際接觸。因此,這些沒有了母親的犀牛在每天漫長的走動期間,會在灌木叢當中早已存在的糞堆上,留下自己的糞便。這樣,當地的犀牛群就可以嗅到牠們的氣味,然後加以分辨,繼而接納。因此,要把由人飼養的犀牛安置到野生世界去是個複雜的過程,需時可達數年之久。

這些犀牛的前景怎樣?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在1970年,非洲大約有6萬5000頭黑犀牛。可是,現今卻只有不及2500頭。犀牛的數目大幅下降,是由於偷獵者屠殺犀牛,為要獲得牠們的皮毛和角。在黑市交易裡,犀牛角的價值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昂貴。為什麼犀牛角這麼貴重呢?

理由之一是,在遠東某些國家裡,許多人都相信犀牛角研成的粉末有退燒作用。化驗結果顯示,這種說法可能是對的,但只有服用遠遠超過普遍療法所含的分量才會有退燒的功效。當然,還有許多藥物都可以舒緩發熱的症狀。

人渴望獲取犀牛角也跟某些文化背景有關。在中東一個國家裡,彎彎的匕首是男子漢夢寐以求的象徵。在他們看來,匕首的柄要是用犀牛角造的話,這樣的匕首就更為珍貴了,他們甚至願意用580美元去買一把用新犀牛角做柄的匕首;匕首的柄要是用較為古舊的犀牛角造的話,價錢更可以高達1200美元。

由於偷獵者肆意獵殺犀牛,肯尼亞在十幾年內就失去了百分之95的犀牛。到了90年代初,該國的犀牛數目從2萬頭降至僅僅400頭。自那時以來,當局在保護犀牛方面採取嚴格的措施,犀牛的數目於是升至450頭左右。現時非洲有三個國家的黑犀牛數目是比較穩定或有增長的,肯尼亞是其中一個。因此,瑪涅特和馬努的前景令人樂觀。飼養牠們的人希望牠們最終能夠融入當地的犀牛群去,活得既長壽,又開心。

[第12頁的圖片]

馬努(左)和瑪涅特四個月大的時候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