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59 7/1 195-200頁
  • 上帝的慈愛和王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上帝的慈愛和王國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忠貞的愛
  • 對王國的忠誠
  • 慈愛的人和王國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上帝和人之間的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新約
    洞悉聖經(下冊)
  • 上帝的新約底裨益散佈到全世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守》59 7/1 195-200頁

上帝的慈愛和王國

「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必有一位誠誠實實坐在其上,在大衛的帳幕中施行審判,尋求公平,速行公義。」——以賽亞書16:5

1,2.(甲)耶和華對飢渴的人發出什麼呼招,並且應許接受邀請的人會獲得什麼?(乙)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渴望?為什麼與此有關的約必定會實現?

「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錢銀,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你們為何花錢買那不足為食物的,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呢?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我必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為萬民的君王和司令。」——以賽亞書55:1-4。

2 這是耶和華上帝向飢渴的人發出的呼召。這些飢渴的人所渴望的是什麼呢?一個公義的君王和一個良好的政府,這乃是耶和華上帝和大衛王所定的約應許為人帶來的東西。從來沒有一個約比上帝親自和大衛訂立的這個約更重要。每個渴望獲得一個公義,和平,和絕對廉潔的政府的人都必須等待上帝將這個約完全付之實現。這個約絕不是一張可以被故意失信的人隨便撕毀踐踏的廢紙。這個約是無法取消作廢的。它必須亦必定會實現。

3.這約是哪一方提議的?什麼使這約成為如此重要?

3 天上最高的上帝竟然和地上一個低微的世人訂立一個嚴肅的約法或契約,這看來幾乎是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可是上帝卻為我們將他和人所立的約記錄下來。他是提議和大衛王立約的主方。一個不完美和有罪的人絕不能妄自建議訂立這樣的一個約。既然這個約是由耶和華上帝這麼崇高偉大的一個神所提議的,它自然絕非渺小的世人所能夠想出。它絕不可能是無關緊要的。反之它一定對上帝有很重大的關係和對人有很大的裨益。這便是使這約成為如此重要的原因。

4.亞伯拉罕聽見耶和華通過他的天使發誓說什麼?

4 試想想一個人竟聽見耶和華上帝這樣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而祝福自己],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世記22:15-18)然而希伯來人的祖先亞伯拉罕卻聽見上帝通過一位天使向他這樣說。他聽見上帝憑著自己起誓以保證他在當時所宣布訂立的約。

5.為什麼我們在今日應該認識那約的重要性和價值?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對我們個人有重大關係的什麼問題?

5 在所有人當中,我們今日特別應該認識這約的重要性和價值。我們在今日應該看出萬國急需藉著上帝所賜的一個方法祝福自己。今日世上所有的國家,包括以色列共和國在內,都由於崇尚物質和崇尚武力而在實際上咒詛自己。這並不是因為上帝所應許的亞伯拉罕的後裔尚未產生,以致萬國無法藉他獲得幸福。相反地,這乃是由於列國對上帝親自和亞伯拉罕訂立的契約沒有信心,所以它們正驕傲而自私地將它的後裔置之不理。列國這種行為的愚蠢是每個明眼人都可以清楚看出的。由此產生了一個對你個人有重大關係的問題:在「地上萬國」中誰會藉著上帝的方法得福呢?

6,7.(甲)上帝以另外一個什麼契約支持他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乙)這個約解決了關於大衛王的一個什麼問題?它特別向人指出耶和華的什麼品質?

6 無疑我們若想跟從世上的列國或他們的政治領袖,經濟專家和宗教顧問,我們便非但不能通過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上帝贏得祝福,反而會為自己帶來咒詛。為了支持他和亞伯拉罕所定的約,上帝更和大衛定了一個約。大衛是亞伯拉罕的十四世孫,因此他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後裔。(馬太福音1:1)通過和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所立的約,上帝也很明確地表示他為了祝福地上萬國萬民而和亞伯拉罕締結的約會藉著一個政府和一個神治的王國而實現。當他在世的日子大衛是一個神治國,古代的以色列國,的國王,他的首都設在耶路撒冷。他之前的國王,出於便雅憫支派的掃羅,在戰場上戰死而沒有留下一個統治整個以色列國的繼承者。因此當時產生了一個問題,那便是,大衛王會不會在他的家族中有一個承繼者坐在耶路撒冷的寶座上呢?耶和華上帝保證他會有一個承繼者。因為大衛王對用來敬拜上帝的聖殿表現如此虔誠的熱心,耶和華上帝訂立了另一個和全人類有重大關係的契約。他派他的先知拿單對大衛說:

7 「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向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你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7:11-16。

忠貞的愛

8.為什麼上帝將這約稱為一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慈愛)恩典」?

8 這是個多麼偉大的約!他會帶來一個永遠堅定的政府和王國,其中的王位是永遠不會被人傾覆的。一個忠心的人和他的家族能夠和這王國的約發生如此密切不可分的關係是多麼難言的一項權利!在這個約應驗的過程中,它必須倚靠上帝的慈愛恩典才能達到它的最高潮而帶來一個永遠堅定的王國。事實上促使上帝和人訂立這個契約的便是他的慈愛。從這個觀點看來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耶和華通過他的先知以賽亞將這個約稱為一個「永約,就是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慈愛]恩典。」

9.這樣的慈愛怎樣表現出來?所以英文的《新世界譯本》在邊注中表明「希實」這個希伯來字同時可以譯成什麼字?

9 所以這個約需要倚賴耶和華的慈愛恩典的地方很多。慈愛是上帝的顯著品質之一,它對我們人類曾發生過很重要的影響。你若將「慈愛」這個字研究一下,便會發現它的意思其實比出於愛心的仁慈更深一層。它在表現慈愛者和接受慈愛者之間建立一種關係。這種仁慈會忠貞不二地依附著所愛的對象一直到表現這種慈愛的崇高目的達到為止。事實上《新世界聖經譯本》在邊註中將原文中「希實」(hhe’sed)這個希伯來字同時譯成「忠貞的愛」,這個希伯來字的複數則譯為「表現忠貞之愛的行動(或例證)」,「豐滿的慈愛」或「豐滿的忠貞之愛」。

10.按一本最近出版的字典,以賽亞書55:3應該譯成怎樣?什麼使上帝慈愛的目的永不會無法實現?

10 一本最近出版的希英字典提議這些表明慈愛的不斷的證據應該譯作「一向獲得證據的忠誠」。這樣,「關於應許大衛的可靠恩典的永約」便應該譯成「關於應許大衛可靠而一向獲得證實的忠誠的永約」了。上帝這種經過多次證實的忠誠便是使其成為可靠的原因。所以上帝對和他立約的人的忠誠是確實可靠的。它表明上帝和與他立約的人的一致。這能夠使所立的約堅定穩固,不論立約的另外一方怎樣。這種忠誠保證上帝慈愛的目的絕不會使人失望地無法實現。

11,12.(甲)因此我們可以說耶和華對忠心敬拜他的人是怎樣的?(乙)什麼事態的發展將我們帶到「慈愛」這字在聖經裡第一次出現的地方?

11 讓我們注意一件為耶和華增光的事實:他是一個忠貞的上帝。從希伯來文聖經首次提及這個含義深遠的字開始,這位對忠心敬拜他的人愛護備至的偉大上帝以它的慈愛為人帶來無限的安慰和溫暖。當聖經首次提及這個字時,以色列族長亞伯拉罕的姪兒羅得正住在所多瑪城。耶和華上帝告訴亞伯拉罕他將要毀滅那邪惡和不道德的城。亞伯拉罕知道它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妻子及兩個女兒都住在城裡,因此他們四個人的生命正遭受重大的威脅。顯然亞伯拉罕希望藉著保存所多瑪城而保存他們四個人的生命,他於是向耶和華求情直至耶和華最後答應他若在城裡只找到十個義人,他便不毀滅這城。

12 於是耶和華手下的兩個天使裝扮成人的模樣到所多瑪城去。羅得招待他們兩人在他家裡歇息。由於接待這兩個天使在他家裡作客,羅得有忠於他們的義務。他後來在城中患了性變態的居民攻擊他的住宅時果然證明了他對他的客人的忠誠。他相信天使的話而警告他未來的女婿這城注定行將遭受毀滅了。次日早晨在日出之前天使便催促羅得和他的家人逃到郊外去。「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其中的一個天使說。羅得於是向上帝再提出一個懇求說:「[耶和華]阿,不要如此,你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救我的性命,我[沒有能力]逃到山上去。」耶和華的天使體恤地應允了他的懇求,從而使羅得和他的兩個女兒得以逃過所多瑪所遭受的硫磺和烈火的毀滅。——創世記18:16至19:26。

13.(甲)上帝對羅得和羅得的女兒所施的拯救顯揚他的什麼品質?(乙)為什麼今日的「另外的羊」不用恐懼耶和華的慈愛會終止?

13 耶和華對羅得和羅得的女兒所施的拯救乃是,主要說來,他對羅得的叔亞伯拉罕所懷的忠貞之愛的表現,因為耶和華祝福地上萬族的約是和亞伯拉罕訂立的。(創世記12:1-3)這是給我們今日所有像綿羊一樣聚集在上帝恩典之下的人的一個例證。他們需要完全倚賴耶和華同樣的慈愛,同樣的忠貞之愛,保護他們渡過行將臨到這個在屬靈的意義上稱為所多瑪的世界組織的如火毀滅。(啟示錄11:8)偉大的牧者手下這些「另外的羊」絕不需要恐懼他的慈愛會終止。僅在詩篇136章中詩篇的作者便將以下這個讚美耶和華的原因覆述了二十六次,說:「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當耶和華在西乃山為人寫下十誡時,他向摩西宣布他的名字,並且形容自己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我要立約……[你們]不可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專一地忠於他的名的。他是個要求專一的效忠的上帝。]」(出埃及記34:4-14)這位憎恨被人污衊和要求專一的效忠的上帝對自己所作的描述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我們可以安心仰賴他的忠誠。

對王國的忠誠

14.從一開始王國的約便需要什麼?因此我們永不能偏離什麼原則?

14 從耶和華和大衛訂立永遠的王國之約時開始,這個王國的約便成為一件需要上帝和人都加以忠心支持和遵守的東西。這個約和大衛王及他的王族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這個約可說是化身為大衛的王族或王朝,所以忠於這個約便等於忠於耶和華手下的大衛王族。我們必須對這個約效忠。直至今年1959年,我們若決心贏得這約偉大的創立者耶和華上帝的喜悅,便不能偏離這條原則。我們有耶和華自己在忠誠方面為我們立下完美的榜樣。

15.在訂立這個約之後大衛犯了幾件什麼大罪?

15 在大衛王能夠如此榮幸地和上帝訂立這個王國的約之後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他竟犯了幾件違背十誡的驚人大罪。他貪戀手下一個忠心的軍官赫人烏利亞的妻子而和她發生了關係。當這女人懷了孕時,在靈性上失去平衡的大衛企圖保護自己。他將她的丈夫調到戰場上一個危險的地方,然後把他送進敵人手中殺死。在忠勇的烏利亞這樣被他害死之後,大衛派人將烏利亞的妻子接進宮裡成為他的許多妃嬪之一。鑑於這些罪行,難道上帝不應該將污穢血腥的大衛處死以及將他和大衛所立的約取消嗎?

16.大衛為此遭受什麼懲罰?誰為此而喪命?

16 通過將王國的約向大衛宣布的同一位先知拿單,耶和華向大衛發出猛烈的譴責,指出大衛的行為是多麼卑鄙。為了懲罰大衛,上帝規定刀劍會永不離開大衛的家,禍患會從他的家中發生,而且他的妃嬪中有些會公開被人姦污。大衛看出他自己怎樣犯了藐視耶和華而不尊重和他立約的上帝的大罪。他於是痛悔地向耶和華承認他的過犯。他害怕自己會為此而喪命。「你不會死,」拿單告訴他;但由他的姦淫所產生的私生子卻必定要喪命。沒有什麼能改變耶和華所判的這項懲罰。大衛的私生子只活了七天便死去。

17.(甲)可是上帝和大衛所立的王國之約又如何?(乙)耶和華的慈愛的深度怎樣在大衛的承繼者身上顯示出來?

17 可是上帝和大衛所立的王國之約又怎樣呢?耶和華並沒有將其取消。他是忠於這約的。他表現了註定使這約獲得輝煌成功的慈愛。上帝恢復了他對大衛的喜愛,並且讓他繼續坐在耶路撒冷城中「耶和華的寶座」上;但過了相當時候耶和華在對大衛所作的譴責中宣布的幾項懲罰仍然臨到大衛的身上。耶和華的慈愛或忠貞之愛的深度由他對大衛和烏利亞的前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一個合法的兒子,所施的恩典更清楚地表現出來,因為他竟將他選立為大衛的承繼者以繼續執行王國的約。所以當大衛死後,「所羅門[便]坐在耶和華[的寶座]上接續他父親大衛作王,萬事亨通,以色列眾人也都聽從他。」(歷代志下29:23;撒母耳記下11:1至12:25)耶和華由此證明他按王國之約所顯示的慈愛乃是我們可以賴之而得救的一項恩典。這是多麼奇妙!

18.因此大衛在他的詩篇中怎樣表達他的感激?他的兒子所羅門在呈獻聖殿時所作的禱告中也很適切地怎樣說?

18 為了這緣故大衛能夠在他所作的詩篇中說:「耶和華阿,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謝你,歌頌你的名。耶和華賜極大的救恩給他所立的王,施慈愛給他的受膏者,就是給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22:50,51)當他的兒子和承繼者所羅門王將大衛花了很多心血設計準備的聖殿築成而呈獻給耶和華時,它在公開的禱告中向上帝表達忠心的感激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阿,天上地下沒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盡心行在你面前的僕人守約施慈愛,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現在應驗了。你親口應許親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樣。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阿,你所應許你僕人我父大衛的話說,『你得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樣,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現在求你應驗這話。以色列的上帝阿,求你成就向你僕人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列王紀上8:22-26。

19.在所羅門的晚年耶和華怎樣需要再次顯示他的慈愛?他為什麼容許亞比雅接續羅波安作王?

19 很不幸地,所羅門未能夠像他的父親大衛一樣保持忠心到底;他在晚年竟離棄了耶和華。因此耶和華需要再次為了永遠的王國之約而顯示他的慈愛。他並沒有將約作廢。因此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得以坐在耶路撒冷城中耶和華的寶座上作王,但卻不是統治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憑著耶和華所頒布的懲罰,十個支派脫離了大衛王朝中諸王的統治。所以羅波安只統治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列王紀上11:1-13;12:19-24)羅波安死時是個壞國王。可是它的兒子亞比雅卻登上猶大王國的寶座。為什麼呢?上帝所感示的聖經記載回答說:「耶和華他的上帝因大衛的緣故仍使它在耶路撒冷有燈光,叫他兒子接續他作王堅立耶路撒冷,因為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 列王紀上15:4,5。

20.亞比雅向以色列敵軍發出什麼呼籲?耶和華為誰贏得勝利?

20 當亞比雅王率領大軍進攻以色列反叛的十個支派時,他首先從山頂向他們發出呼籲說:「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曾立鹽約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你們不知道麼?……現在你們有意抗拒大衛子孫手下所治耶和華的國,你們的人數也甚多,你們那裡又有耶羅波安為你們所造當作神的金牛犢。……率領我們的是上帝,我們這裡也有上帝的祭司,拿號向你們吹出大聲。以色列人哪,不要與耶和華你們列祖的上帝爭戰,因你們必不能亨通。」(歷代志下13:3-12)可是王國的約和對立約的耶和華上帝的效忠並不能打動那些以色列叛徒的心。他們照樣開戰。但耶和華將勝利賜給對他和大衛所立的王國之約保持效忠的人。

21,22.再將上帝的崇拜和王國之約放在國家利益之先這件事上,誰是我們今日的榜樣?他們為自己留下什麼記錄?

21 以色列十二支派之被分為兩個王國使以色列人對王國之約的忠誠遭受重大的考驗。但有些以色列人卻能夠將對上帝的敬拜和他的王國之約放在國家利益之先。他們是今日我們應該效法的榜樣。例如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服務而家卻散布在以色列十二支派境內四十八個城中的祭司和利未人便是一個好例證。(民數記35:6-8;約書亞記21:1-41)他們所留下的記錄說:

22 「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反叛的十個支派的王]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歷代志下11:13-17。

23.按聖經的記載,寄居在猶大國內的以色列人對這件事的反應如何?

23 寄居在猶大國內的以色列人並沒有起來反叛發動內戰,相反地他們忠心順服代表耶和華和大衛所立的王國之約的猶大國王。聖經的記載說:「住在猶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羅波安仍作他們的王。」——歷代志下10:17。

24.在猶大諸王統治的期間,誰逃到猶大國?亞撒王將誰招集到耶路撒冷?結果訂立一個什麼約?

24 在好幾個猶大王的統治期間,有許多忠心的以色列人逃到猶大王國裡,因為它的國王享有耶和華的慈愛恩典和忠貞的眷愛。當羅波安的孫兒亞撒王在位的時候,他「招聚猶大便雅憫的眾人,並他們中間寄居的以法蓮人,瑪拿西人,西緬人[均來自反叛的各支派];有許多以色列人歸降亞撒,因見耶和華他的上帝與他同在。……他們都聚集在耶路撒冷。……他們就立約要盡心盡性地尋求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他們在他可以為人尋見的時候尋求他,於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歷代志下15:9-15。

25,26.(甲)當耶路撒冷的亞哈謝王死時發生了一件什麼是可作為對王國之約的效忠的特出榜樣?(乙)王國之約唯一的承繼人最後怎樣被膏立為王?

25 亞哈謝王是大衛王的世系中在耶路撒冷統治的第八個君主。在他死時發生了一件事可說是對以大衛的王族為代表的王國之約效忠的特出榜樣。他的母親亞他利雅,反叛的以色列十支派中邪惡的暗利王的孫女,竟篡奪了耶路撒冷的王位。唯有耶和華的王國之約中的男子才有權坐在這位上。為了將王位據為己有,亞他利雅「剿滅[了]猶大王室。」只有一個男孩約阿施得以逃過她的毒手。他的姑母約示巴嫁了利未族的大祭司耶何耶大。約示巴知道王國的約規定大衛永不會沒有後代坐在他的寶座上,因此他決心要為大衛的王族保存一個後裔。她於是將約阿施偷走。她將他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的聖殿裡的一間內室中。

26 耶和華的聖殿多麼適切地成為保存王國之約的唯一承繼者的避難所!約阿施過了七年地下生活之後,忠心的大祭司耶何耶大把他帶出來在聖殿的一條支柱之下將他膏立為王。殺人篡位的亞他利雅聽見了歡呼的聲音。當她出來看見所發生的事時,她喊道:「反了!反了!」但大祭司耶何耶大是忠於耶和華所立的合法國王的,因此他吩咐人將亞他利雅帶出外面在王宮的一度大門前處死。(歷代志下22:10至23:15;列王紀下11:1-16)藉著他的忠心信徒耶和華再次慈愛地證明了他對自己和大衛王所立的王國之約的忠誠。

27.約阿施的例怎樣表明失去感恩之心會使人變成不忠!但什麼使王國的約繼續生效?

27 失去感恩之心會使人變成不忠。甚至約阿施亦成為這樣的一個鑑戒。當大祭司耶何耶大在世作他靈性上的顧問時,約阿施王走著正路。耶何耶大死後,約阿施開始聽信猶大國中一些傾向拜偶像的王子。耶何耶大的兒子大祭司撒迦利亞提出反對。「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他也離棄你們,」他對他們說。最後在約阿施王親自策動之下,民眾串同謀害大祭司撒迦利亞,將他在耶和華的聖殿的院內用石頭擲死。這是多麼卑鄙的忘恩負義的醜行!歷代志下24:22說「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鑑察申冤。』」耶和華果然有為他申冤。聖經的記載告訴我們約阿施是怎樣喪身的:「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戶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歷代志下24:25)他的兒子亞瑪謝接續他登上「耶和華的寶座」。由此憑著耶和華的慈愛,王國的約得以繼續生效。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