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讚賞見證人的熱心
使徒保羅說基督徒應該「心裡火熱」和『作傳道的工夫,盡他們的職分。』(羅馬書12:11;提摩太後書4:5)天主教的教士和普通教友均注意到耶和華見證人所熱心從事的傳道工作是和聖經的規範一致的。不久以前(1961年六月廿四日)穆勒(Albert Muller)在天主教發行的《美國》(America)雜誌中撰文說,「見證人的確可以為他們積極的活動自豪。」「他們那巨大的熱心,」他說,「便是他們巨大的力量。」
「在美國很少人不知道一群通常稱為耶和華見證人的人,」天主教的教士肯乃迪(J.S. Kennedy)在1962年六月三日的《星期日訪客》(Our Sunday Visitor)中評論說。「在全國的各大城和市鎮裡,你可以見到他們經常售賣他們這個教派的出版物。他們爭取信徒的逐戶運動是非常積極而從不停止的……他們的熱心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應該令我們停下來想一想。」
在回答「為什麼一個天主教徒會轉向這個教派?」的問題時,肯乃迪指出「在巴黎一間天主教堂的布告板給予我們以下的答案,『由於三個因素——他們發現了充滿溫暖和友愛的團體;他們發現了聖經;他們發現了充滿活力和易於了解的傳道工作。他們若在我們這裡找到這些東西,他們便不會到別的地方去尋找了。』」
1961年天主教教士奧白蘭(John A. O’Brien)在紐約的聖約瑟神學院向二百餘名教士推薦耶和華見證人所採用步使徒後塵的逐戶傳道方法。「在爭取新信徒和復得冷淡了的教友方面,沒有任何方法比親自探訪更好,」他說。「這是由機巧,有禮和受過良好訓練的門鈴使徒所執行的。聖保羅的驚人成功的祕訣乃是在於孜孜不倦地以逐戶的傳道方法來爭取信徒。一件諷刺的事實是今日這個使徒的傳道方法正被一些非天主教的教派所採用,特別是耶和華的見證人;他們所贏得的許多信徒無疑使我們天主教徒深感慚愧。」
在1962年五月六日的《星期日訪客》加拿大版,天主教的教士格里芬(Richard Griffin)指出耶和華見證人是世界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之一,並且指出「有太多的天主教徒看來對他們是天主教徒的事實感到羞愧。」格里芬問道,見證人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進展是否由於他們採取大多數天主教徒所懷的那種『讓喬治去做吧』的態度呢?」「我認為不是,」他回答說。「平均說來每一個見證人在一個月內均用10至12個小時從事逐戶分派書籍給感興趣而有希望成為信徒的人。去年這個教派每九名教友便產生一個新信徒;可是在美國卻需要279個天主教徒才能為教會贏得一名新信徒。」
「這種令人不安的差別主要是由於教區基層的『普通天主教徒先生和太太』的冷淡和漠不關心所造成的,」格里芬斷言說。「自己坐在電視機前而將擴展基督王國的工作交給『少數忠心的人』來做並不能為基督贏得世界或甚至拯救你自己的生命。」
惠倫(William J. Whalen)亦將耶和華見證人熱心從事的傳道活動向天主教徒推薦為他們所應學習的榜樣。他在1962年二月廿四日的天主教雜誌《聖馬利亞》(Ave Maria)中寫道:「去年見證人總共用了一億三千一百萬小時的驚人數目來從事這種逐家逐戶的傳道工作。他們無疑會使他們所探訪的一部分人得著深刻的印象。他們表現出對事奉他們的上帝的熱忱,在講道時聲音清晰和充滿自信,對聖經熟悉到驚人的地步,並且願意花任何數量的時間與一個感興趣的屋主研究。」
惠倫將以上這些事實歸納起來說:「天主教徒的第一課。我們必須認真地重新檢討一下我們在過去和現在的傳道技巧。見證人發現了我們中間許多人均亦知道的事實:今日很少不上教堂的人會離開他們的家去參加布道會,祈禱會,奮興會等宗教集會。若想與這些人接觸便必須親自到他們家裡的客廳或門廊去找他們。」
天主教徒有響應這項呼籲向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而把他們的宗教帶到別人家裡去嗎?人通常跟從他們領袖的榜樣,既然教皇,樞機主教,主教和一般的教士都沒有跟從耶穌和使徒所立下的逐戶傳道的榜樣,他們又怎能期望普通的天主教徒這樣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