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6 2/1 72-73頁
  • 良善的可親品質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良善的可親品質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效法上帝的良善
  • 耶和華豐富的良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上帝多麼良善!
    親近耶和華
  • 『教我學習良善』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6年
  • 上帝的良善廣博得驚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守》76 2/1 72-73頁

良善的可親品質

良善乃是道德的優越,美德或秉性純良、健全的狀況。這種品質可以真正感動人心。它深具力量及能夠推動人從事造福他人的工作。根據聖經,良善是上帝聖靈的果實之一。(加拉太書5:22)因此很適當地,上帝是良善的最高標準。

耶穌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期間發生的一件事足以強調這件重要的事實。一個青年財主稱呼耶穌為「良善的夫子」,然後問道,「我當作什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回答時把少年的注意力引到上帝身上,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馬可福音10:17,18。

身為上帝完美的兒子,耶穌基督當然具有道德的優越或良善。然而,他不願接納「良善」為銜頭之一,因他本身僅是遵守良善的最高標準而已,而這標準是源於他的天父的。藉著拒絕接納「良善」為銜頭之一,耶穌基督尊榮他的天父,指出唯獨天父才是良善的真正標準。——可參看約翰福音7:16-18。

效法上帝的良善

像耶穌基督一般,我們應留心效法上帝的良善。唯獨體會耶和華上帝如何對人類表現良善,我們才能效法他。

人類得以生存一事便足以證明上帝的良善。這地球奇妙地具備維持生命一切的條件。甚至是忘恩負義,毫無體會的人也從上帝的慷慨供應得益。——馬太福音5:45;路加福音6:32-35;使徒行傳17:25。

聖經表明耶和華上帝可以把維持生命所賴的陽光雨露不降給不事奉他的人。然而,基於上帝的良善品質,他很少運用這項能力,即使運用亦僅為了特殊目的及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此行。(出埃及記10:23;阿摩司書4:7;雅各書5:17,18)正如使徒保羅向古代路司得城的居民指出:「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使徒行傳14:17)阻礙今日千百萬人從他的豐盛恩惠充分得益的並不是上帝而是不完美的人為制度。

除了使人類能夠生存之外耶和華上帝還安排了使我們得以擺脫罪與死的捆綁的根據。他為此付出極昂貴的代價。他為我們交出他自己的首生子,讓他犧牲生命作為贖價。耶和華上帝的確沒有義務要這樣行。沒有人可以認為自己有權領受這項救贖及其裨益,彷彿這是他所賺得工價一般,因為無論我們怎樣竭盡全力,我們仍無法達到上帝的良善公義的標準。

上帝藉著交出他的愛子作為贖價將他偉大的愛心及良善表露無遺,使徒保羅在寫給羅馬人的信中強調這點說(5:6-8):「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從耶和華上帝表現良善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種積極的品質。這種品質甚至會造福一些忘恩負義和毫無體會的人。

一個人若要效法上帝的良善品質,便不僅做到公平所要求的事就算了。除了公平正直、不偏待人,忠實可靠等品質之外,「善良的人」還向人表現親切,了解和同情心等品質。他會真正關懷別人。他會留意機會向人表現仁慈體貼,樂意殷勤地協助有真正困難的人。「善良的人」體會到耶和華上帝為人類世界犧牲他的愛子,他們希望其他人也從贖價的安排得益,因此他們會竭力協助他人與造物主建立良好的關係。

「善良的人」與拘守規條的人截然不同。從第一世紀耶穌基督和猶太教宗教領袖的行徑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出這點。例如有一次耶穌在安息日見到一個有隻手枯乾的人,耶穌可憐他而使其復原。可是宗教領袖卻大感忿怒,認為這次治病違背了守安息日的傳統。他們墨守他們視為對的事,對一個有困難的人卻心硬如鐵,無動於中。(路加福音6:8-11)顯然,宗教領袖這種自以為義的態度完全缺乏親切感人的品質。事實上,這大大違反了上帝的道的精神。

然而,一個人若僅是出於責任感才履行義務又如何呢?我們從羅馬書5:6-8可以清楚見到,即使他是對的,卻不會特別為他人所喜愛。別人也許尊重他的公正,也許甚至欽佩他堅守原則的立場,可是卻不會受到感動為他犧牲,更遑論為其捨命了。

一個「善良的人」便不同了。他積極關心別人及不自私地為人服務,並非為了取得報酬,亦非期望別人另眼相看。他不自私地捨己為人令人深受感動。這使人希望為他做點好事。正如耶穌基督指出:「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路加福音6:38。

使徒保羅無疑將這番話付諸實行。當他對以弗所小組的長老檢討自己的活動時,他說:「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1,33-35。

藉著表現良善的榜樣,保羅深為那些長老所敬愛。當他們獲悉他們可能永不再與他相見時,他們傷心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使徒行傳20:37,38。

在考慮過耶和華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事之後,像使徒保羅一樣,我們應該希望效法他的良善。我們應當留意造福別人的機會,不自私地捨己協助那些在身體和靈性上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便同樣能為別人所敬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