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80 12/15 26-29頁
  • 「緊守工作崗位,直至大功告成」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緊守工作崗位,直至大功告成」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雖受禁制,仍作見證
  • 特別先驅工作
  • 應邀參加海外傳道工作
  • 在日本從事海外傳道工作
  • 耶和華傾下祝福
  •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要先求王國』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守》80 12/15 26-29頁

「緊守工作崗位,直至大功告成」

洛伊絲·戴爾君自述

四十九年前我開始作全時服務的時候,便下了這個決心。我被派去的地方,始於澳洲伯思,終於日本東京,其間的許多經歷,令我大有所得。

1910年,我在西澳大利亞一個鄉下小鎮諾坦出生。記憶裡最早的一件事,就是書櫥最低的架子上放著幾部大書。那些書是《守望台》雜誌合訂本,最早的是1904年刊。

當時耶和華的子民在鎮內沒有小組,可是不時有書籍分派員(先驅傳道員舊稱)到訪。父親很相信他在守望台社的書刊裡讀到的事,後來患了病,也還對人談聖經真理。1929年,羅伯特·雷深彼弟兄從伯思來替父親作喪禮演講。我一聽這個演講,立刻認出這就是真理,從此以後,社方所供應的一切書刊,我都讀遍。

我心急要事奉耶和華,所以在1931年7月致函守望台社,表示願意參與逐戶見證工作。社方的答覆是:給我寄來了幾箱書和一份輔助先驅服務申請表格。這項特殊服務,不但名稱和今天相同,連條件也一樣,就是每月要抽60小時來宣揚「好消息」。當時我還未曾受浸,卻也接受了這個權利。

社方在這以後寄來的第一封信中,附上了1931年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斯大會採納「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名稱的決議書一份。(以賽亞書43:10-12)母親和我欣然署名贊成。我們依然處境孤立,可是我在家鄉開始向人作見證。我在村內小學裡當了兩年實習教師,所以在村裡人人都識我。起初,獨自出去做逐戶見證工作並不容易,尤其是,我跟小組沒有直接的聯絡。我和宗教反對者辯論過許多次。有一個聖公會牧師用輕蔑的口吻道:「你一定不會相信亞當夏娃的傳說吧!」別的人肯聽我說,且接受了書刊,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姐姐和姐夫都有讀《守望台》,但我們沒有集體研讀的安排;我深覺必需跟一個小組來往。

1932年1月1日,母親和我遷到伯思住。初次跟一個基督徒小組來往,那份喜樂有多大!過了幾天,也就是在1932年1月4日,我們兩個人在蘇比亞叩王國聚會所受了浸。第二天,我就做了經常先驅,和一群熱心的先驅一同工作。我真高興得到經驗有素的王國宣揚者幫助我。他們都勉勵我要「緊守工作崗位,直至大功告成」。

幾個星期後,我們四個人乘車出發,到西澳大利亞西南部的農村地區去傳道。這一區是英國移民所開發的,他們分隊生產牛乳,每隊都有編號,這些居民就叫作「分隊派」。錢他們只有很少,所以我們常常拿書刊來換牛奶、雞蛋、蔬菜。有一次,我們用幾本書換來了一箱番茄,一個星期還沒吃完。我們逐隊而傳,傳了一整天,到了哪裡就在哪裡紮營過夜。

1932那年,我們到當尼溪小鎮去,在老阿瑟·威廉家裡舉行基督受難紀念會。他原是西澳大利亞最先熱烈接受真理的人之一。他的姊妹維·威廉多年來是個忠心耿耿的先驅,她常給我忠告,對我的幫助很大。現在威廉家也出了名,這一帶的人無不知道他們是耶和華見證人。

雖受禁制,仍作見證

許久以前,我學會了怎樣實踐詩篇55:22的話:「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1941年1月到1943年6月,政府禁制耶和華見證人活動的時候,這些話尤其真確。

在這段時期裡,我們繼續祕密地傳道,而且要好好保存已有的書刊。我把書刊都放進一個鐵箱,埋在姐姐和姐夫家的花園裡。我們用聖經作見證,遇見真正感興趣的人,當晚就會有人偷偷的在花園裡挖土。見證工作欣欣向榮,在這期間,澳洲王國傳道員的人數增加了一倍。耶和華的確支持他手下緊守工作崗位的僕人。

特別先驅工作

1942年,我回到家鄉諾坦做特別先驅。那時我的兄弟但和他的妻兒已經決定擁護真理。我覺得十分快樂。我和另一個先驅瑪莉·漢牧(現隨夫姓威利斯)——有時不騎腳踏車,改乘雙輪馬車。那匹馬老態龍鍾,早上使牠走路可真是頂辛苦的事。我的姪兒姪女常來幫忙,拿著一把草或者一片蘋果走在馬前,誘牠移步。

社方派我去的下一個地方卻很不同。那就是伯思市的商業區。起初我想到要在銀行和辦公室裡作見證,便害怕起來,但我心想:「屋子裡的人跟商業大樓裡的人沒有什麼大分別。這樣的環境我又何必害怕呢?」我便倚靠耶和華,放膽去做。開始個人的聖經研究很難,可是我建立了一條很不錯的雜誌分派線;當我最後離開這個地區時,我已經替我們那兩份雜誌獲得了五十個訂戶。

1947年,我被派到一個小鎮卡探寧單獨工作,當時鎮上的人口大概有三千。這個鎮是牧羊和產麥中心。我天天要騎腳踏車,經過二、三十英里(三、五十千米),才到達周圍的農場。農民很好客,常留我吃飯。在春季,鄉間的小路兩旁野花繽紛,織成了色彩鮮麗的地氈;這時我常常下車歇息一會兒,把這美景盡收眼底。

應邀參加海外傳道工作

在卡探寧只過了六個月,一個極好的新工作權利向我打開了。我獲准成為守望台社基列聖經學校第十一屆學生,我們班裡有十九人都是從澳洲和新西蘭來的,其中茉麗·賀融從此便做了我的夥伴。茉麗同是在1932年澳洲布里斯班開始做先驅的。我們兩個人做全時工作同是做了那麼多年,所以相同之處可不少。我作決定時比較急遽,茉麗行事卻較審慎。因此我們很合得來,三十一年來作同伴的日子十分快樂。

我們在紐約州南蘭星的基列學校渡過了五個月繁忙而又愉快的日子後,便接到了委派書。我們五個姊妹被派到新喀里多尼亞島去。可是諾爾弟兄後來說,他聽聞島上還有獵人頭的野蠻人!所以社方改派我們到菲濟群島。我們一面等候菲濟的入境簽證,一面在加州三藩市跟達利區小組一同工作了十六個月,在那裡我們交上了許多好朋友。

1949年10月,我們目送第十一屆畢業的幾個同學乘船離開三藩市,前往被派去的日本。他們就是勞埃德和梅白·巴雷伉儷、伯西和伊露瑪·伊施洛伉儷、艾德里安·湯普森。客輪徐徐駛離碼頭時,我們大聲喊道:「哈米吉多頓之後再見。」(啟示錄16:14,16)然而當局始終沒有發給我們菲濟的入境簽證。所以到1950年1月,我們也就接著那幾個朋友的腳踵到了日本,在神戶市的海外傳道員之家聚合。

在日本從事海外傳道工作

在我四十九年全時工作當中,最愉快的一段日子就這樣開始了。起初,我們不懂日本語,又不諳日本人民的風俗,結果鬧了許多笑話。比如說,我曾經告訴過人,我是逐家逐戶咳嗽的(而不是探人的)。可是我常常記著諾爾弟兄的忠告:「要盡力而為,即使出錯,也總該要做點事。」所以我們便放膽去做,盡力而為;靠著耶和華的幫助,我漸漸有點進步。

有一件事是我以前從沒有經歷過的,就是面對威力強大的颱風珍妮。風起時我們正在戶外傳道,傳道員勸我們回家去。我和茉麗不知險境將至,還繼續傳道,希望有多久就傳多久。但最後不停不行了。烈風刮得電纜隨風亂打,猛然折斷,我們趕快逃回海外傳道員之家;不遲不早,剛巧就避過了空中亂飛的屋瓦和樹枝而不致受傷。

一個海外傳道員竟告失蹤!但到了半夜,她終於回來了,卻也安然無恙,原來整天給困在火車卡裡。風勢轉弱後,看看海外傳道員之家也不過破了幾隻窗,東西給雨水弄濕了。但在別處則有人喪生,港內有五百艘船沉沒了。

在這早期的日子,我們也初嘗地震滋味,地震在日本是很平常的。有一次,海外傳道員之家花園裡的大石燈也給震翻了。幸好當時四圍無人。

愉快的事也不少。我們住在神戶的四年間,有權利協助兩個小組成立。當年跟我們研讀聖經的人,有些到現在已經是先驅,有些則是小組裡受任命的長老。

我們被派去的下一個地方是京都市——千寺萬廟之邑。大部分的人都專注於他們那些多彩多姿的宗教節日,但我們發覺也有許多人願意跟我們研讀聖經。其中一人是美馬祥三,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心裡相信必定有造物主,他說:「我想認識真神。」他頻頻發問,而且總是甘心接受聖經裡的答案,所以我很喜歡和他研讀。他不久就成為一個熱心的先驅見證人,而且在海外傳道員離開京都以後受委任料理組務。當時在那裡只有三十六個王國傳道員,現在卻有十一個小組和六間王國聚會所。

社方改派我和茉麗到九州熊本市。這個城市的封建色彩很濃厚,因此起初宣揚「好消息」的進展頗慢。後又來了哈娜·蜜哈拉和瑪嘉麗·沃特拉(現隨夫姓帕斯特),我們四個姊妹遂奮力應付新小組的『起落』。這真是一項挑戰。但經過六載的艱苦工作,到我們離去的時候,小組裡的31個傳道員都很熱心,有些到現在已經作先驅許多年了。今日在熊本共有三個小組。

下一站是東京,這十五年來,我們在玉川和世田谷小組服務。跟我們研讀聖經的人,多半是在佛教家庭裡長大的,也有些接觸過基督教國的教會。我們初到世田熊的時候遇到了中村敏子,她二十年來不停地找尋啟示錄和馬太福音24章的解釋。她加入過十三個教會,問過好些牧師。但他們都說這些預言沒有人可以解釋。其中一個說:「你死後便會明白的。」她研讀聖經後歡歡喜喜的對兒子說:「我終於找到真理了。」兒子已經帶母親去過十三個教會,所以不敢相信,卻也肯研讀聖經,而且進步迅速。他至今已做了八年經常先驅,現在是世田谷小組的長老。

耶和華傾下祝福

有分在日本做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真是一份大喜樂。起初固然艱難,但我們都慶幸能夠貫徹始終。我們眼見工作不斷擴展,傳道員由12個增加到52,000個,而且有過許多令人振奮的經歷。我們跟別人一樣,也有過健康難題,又遇過一些挫折的事。不過,既然大功還尚未告成,我們也從來沒想過要半途而廢。現在我們跟日本弟兄姊妹在一起,覺得十分自在。其實,到外國參加大會時,倒覺得自己是客。

回顧過去飛逝的歲月,我真可以說,耶和華打開了天上的窗戶,把祝福傾注下來。(瑪拉基書3:10)全時服務是一個寶藏。的確,一切為天父帶來讚美而出於衷誠的活動都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緊守工作崗位,直到大功告成,耶和華就必定會賜予豐盛的祝福。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