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有這麼多兒童離家出走?
聖經與家庭生活這個主題將在以後連續四期的《守望台》中加以討論
「誰能想像得到母親在女兒出走時心裡多麼愁苦?這是一場噩夢。她為什麼要出走?我無法了解。她是個這麼快樂的甜姐兒,而且十分年輕。
「她今晚在哪裡?她夠暖嗎?她肚子餓嗎?她寂寞嗎?我這麼愛她。我無人可以訴說,除了等待之外毫無辦法。
「我每次聽到電話鈴響就心跳加速。但她既沒有打電話回來,也沒有消息。我為她的安全而禱告,希望上帝賜她看透事情的力量。我不斷想像到她隨時會經過門前。
「……我想到許多古古怪怪的事情,企圖減少痛苦。天哪!把我的小女孩帶回家吧。」
以上的信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寄給一位著名忠告專欄作家的。那時候少年出走的原因頗為瑣屑,例如:追求冒險、嘗試獨立、不同意熄燈時間、因失戀而灰心等。如今雖然仍有人為了同樣原因而出走,但在以往15年間,情形已有頗大改變。
今日的少年離家出走許多時是為了可悲得多的環境——家庭分崩離析,使他們感到沒人要、沒人愛,甚至受虐待。他們不是逃向某些事物,追求較為吸引和合意的生活方式;而是要逃離某些事物,擺脫崩潰和煩惱的家庭生活。美國佛羅里達州流浪者之家管理人許納格(Douglas Huenergardt)博士說:「現今的離家出走與[七十年代初期]廣受報導的事例有極大分別。那時的少年是要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今日的情形絕非這樣。現在離家出走的孩子只是為了在家裡忍無可忍之故。」
近年來的調查證實了這點,同時也揭露了一些驚人的事實。許多兒童出走不單是為了要逃離無法忍受的家庭生活,目前美國有將近半數的出走兒童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受父母驅迫或鼓勵才離家的!《家庭關係》雜誌指出:「對許多青少年說來,離家出走乃是對不良的家庭、工作或學校情況的反應。但也有許多出走者實際上是被人遺棄或驅逐的。這些少年被父母所逐或拋棄。有些則受到嚴重和屢次的虐待,除了離家之外別無其他選擇。」
這是多大的悲劇!那些兒童多麼悲慘!因為,兒童一經走出街外,既身無分文,也沒有方法謀生,於是便不得不轉而求乞、販毒、賣淫、偷竊或者淪為別人的犧牲品。《今日心理學》雜誌說:「在車站迎接離家出走者的不是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學家而是老鴇、毒販和色情販子。有百分之86接受調查的專家聲稱,目前當局並沒有採取什麼步驟去防止出走少年落入惡人的陷阱中。因此難怪離家者在外流浪的時日越久,健康就越衰退。」
誠然,今日有更多流浪者之家建立,使無家可歸的兒童獲得居所、食物和指導。但要把流浪者帶到那裡和實際予以幫助卻是另一回事。一位顧問說:「我們的工作是幫助他們養成若干程度的自尊心,使他們可以照顧自己。這是我歷向從事過的最困難的工作。」因為到這個地步,時常兒童已對成年人深具戒心,不予信任,他們傷心、憤怒或沮喪,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這些難題可以從根本解決嗎?美國新澤西州失蹤登記處所出版的《找尋》雜誌指出:「絕大多數離家出走的原因在於某些種類的家庭問題。一個在基本上說來快樂的人是不會離家出走的。」那麼,家庭快樂怎樣才能獲致呢?親子關係可以加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