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的人
為什麼一位十八歲的少女想放棄她那有三十個房間的豪華宅第,轉而住在一間污穢不堪,蟲蟻滋生的貧民窟房子裡呢?為什麼她放棄物質富裕的生活而要過一無所有,甚至需要向人求食的生活呢?許多成年人感覺大惑不解,但青年人卻了然於胸。
這位少女僅是許多離開豪富或中等家庭而遷往貧民區的青年之一而已。據估計美國離家出走的人超過百萬,其中百分之90來自中上家庭。
青年人舉出許多離家出走的理由。家庭環境似乎無法忍受,因為父母與兒女之間缺乏了解和溝通。有些少年在學校成績低落,丈母迫其用功以期在鄰人間保存家庭名譽。他們自忖不能面對五月的大考或不想在九月回校上課,於是決定離家出走。在美國,這兩個月份看來是離家人數的最高潮。
另一項出走的理由是父母的偽善,他們對生活理想的目標大唱高調,而自己卻不能實行。這使信以為真的青年大失所望。
還有另一項理由是缺乏父母之愛。一位十餘歲少年訴說他的父親一生致力於「保證我們不缺乏使外面溫暖的東西,但他永遠沒有時間給我們暖暖內心的東西。」父親若是商業主管人,通常都忙於業務而無暇與兒女一起。你的家庭也是這樣嗎?太太們也忙於個人事務,如參加牌戲或社交,從事社會活動等。於是兒女在傭僕手中看管而很少見到父母。到長大時則多數送入寄宿學校。
一名十四歲少女的遭遇便是如此。後來她從她的有錢父母送她去的寄宿學校逃出。當她被警察找到並獲悉警方已經通知她父母時,她感覺十分沮喪。她說,「你們等一會看看吧。」最後父母抵達警署,穿著華麗的全套晚服。他們對女兒並沒有流露感情,僅是恐嚇說她若再企圖逃走,就會送她去一間牆頭更高的寄宿學校。女孩子望著警察好像說,「我說的不錯吧?」
一位離家出走的男孩子說他無法同意父母對人生的看法。他說:「我對於什麼是重要和有價值的事情比父母知道得多。他們搖旗吶喊,高談戰爭和殺人,但我知道這是不對的。他們在這問題上看不出我的正確。因此我要脫離他們,出外找尋一些與我志同道合的人。」
出走的孩子大都說他們並不憎恨父母。他們往往對於令父母傷心深覺抱歉,但是他們不喜歡以前所過的那種生活。可是離開家庭會改善他們的生活嗎?
離家出走的人找到幸福嗎?
離家出走的青年不但未能找到一個自由自在、人人彼此相愛的新社會,反之他們往往遭遇強暴,盜劫,欺騙,寂寞和疾病。有些地區,如紐約市的東村,便常有人愚弄青年以遂私慾。有些不法之徒甚至為此目的從別處前往該區。有些青年對離家的人作友善狀,他們若未上毒癮,便引誘其吸毒。這些人絕非真正的朋友。
一位「上鉤」吸毒的十八歲青年寫道:「我嘗試過各種毒品,嚼的,吸的,酸的和硬的。全都醜惡不堪。……一切所為無非是毀壞生命而供人圖利。他們僅是利用你。……這些所謂朋友在開始時免費供應毒品,隨後要你購買。後來又減低價格出售更強烈的毒品,伺你上鉤之後便將價錢大大提高。請記得,同一個人或朋友先向你供應大麻,後逼你吸海洛英,為了什麼?就是要毀滅你以圖私利。」
離家的孩子在大城市的貧民窟並沒有找到他們夢寐以求的愛。反之他們找到一個難挨而邪惡的地方。上述那位離開有三十個房間的宅第而居住在紐約市東村的十八歲少女一日早晨被人發現腦漿迸出,裸體陳屍於一間污穢的寓所的地窖內。
一名十三歲的離家女孩徜徉於東村街頭,有兩個青年上前與她打招呼。他們帶她到一間座落在五樓的污穢寓所裡。他們進入房間後即將她的衣服脫去強姦她。為了逃避這些歹徒,她爬上浴室的窗戶,結果跌落樓下死去。
女孩子離家後要覓得宿處往往要付出性的代價。男孩子則也許要滿足同性戀者的要求。有些無地容身者迫得露宿街頭。家庭環境也許惡劣,可是你會說這些青年人離家出走算是上策嗎?
後悔莫及
一位十七歲的金髮女孩子離開美國中西部的家庭來到紐約的東村,她說:「早知如此,我便不會離家出走了。這是一個醜惡的地方。」一名十九歲的離家少女說東村是個「可怕的地方。來到這裡的女孩不是被強姦或淪為妓女便是染上毒癮。」
一名深悔妄自離家的少女在兩年之後返回家中,發現她的母親進了精神病院。那位少女說:「我出走之後約一年,母親便患了神經衰弱,如今她再不能離開病房。她再不認得我或任何家人了。現在我永不能告訴她我多麼愛她和多麼後悔以往的行為了。我父親好像老了二十年,並且長在醉鄉。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我的生活已弄得一團糟,而我只有二十歲。」
你也是個離家出走的人,與大多數同病相憐者一般正深感後悔嗎?你有時想回家嗎?你的父母無疑也想你回去。何不用書信、電話或通過親戚與父母接觸呢?再者,大多數地方都有輔導處給離家的少年問津。這些輔導處無疑樂意幫助你。他們相信青年和父母若肯商討彼此不同之處和努力改善,則和解是可能的。
你也許認為家庭生活未如理想,可是,你若回家,你便會發覺觀感與前不同。你可以積極地做點工夫;試圖改善環境。正如我們會在以下表明,你在這方面可以作很大的努力。這是絕對值得的。
父母當盡的本份
你若身為父母,而兒女離家出走,那又如何呢?你第一件應該關心的事情便是:你可以做些什麼去改善家庭環境,使孩子樂意回家呢?你若真的希望兒女回來,請認真考慮這件事情及在生活上作必需的改變。當你終於和孩子恢復接觸時,你便可以向他們提供一些改善之點。
也許你的孩子尚未離家出走。可是,你覺得家庭生活應有改善之處,現在便是著手進行的時候了。
你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去改善家庭環境呢?在牽涉到離家出走的多宗例證中,調查者發現許多父母都無暇親近兒女;他們不聽兒女所訴說的難題。你的家庭也是這樣嗎?
論到在墨西哥離家出走的兒女,一位副曹長觀察說:「父母應該更留心看顧兒女,不要以為給予兒女衣服、食物和付出學費便算盡了一切責任。」
你值得花點時間檢討一下,你是否一向忙於商業活動或個人事務以致無暇與兒女一起。若然,則減少一點困身的活動豈非明智之舉嗎?付出多點時間去了解你的兒女和指導教訓他們豈不更好嗎?
你是否真的樂意聆聽兒女的難題呢?有些父母想加以逃避,推說「改日再談吧」便算了。其中一個例證是有一位男孩子想和父親談談,但父親說,『晚餐後再談吧。』晚餐之後他又推說另外時間,一路推延下去。他實在不想聆聽兒子有什麼煩惱。那末,他有理由對兒子離家出走感覺驚異嗎?與兒子溝通聯絡是非常重要的。
倘若你是一位父親,與兒子交談時並不需作平等狀。你們不是同等的。你們是父與子,在關係上並不平等。此種關係使兒子期望你執行權威。一位少年說:「我已有夠多的朋友。我不想、多一個朋友;我希望有一個父親。」
你的道德標準及做人的原則也是值得檢討的東西。言行不符並不能使兒女對你欽佩。偽善可以使誠懇的青年大起反感。你若期望兒女保持良好的道德,以身作則豈不會贏得兒女較深的尊重嗎?但這還未足。你須要教訓兒女認識什麼是崇高的道德標準,以及為什麼據之而生活最為有益。許多父母都未能這樣行。
你有考慮過以聖經的道德標準教導兒女嗎?你知道聖經在許久以前已推薦現今權威人士認為應付離家出走的兒女的最有效方法嗎?例如,聖經敦促父母經常與兒女一起。(申命記6:6,7;箴言6:20-22)它同時強調在父子關係中作父親的權威。(以弗所書6:4;希伯來書12:7)它供應父母和青年人所需的道德指南。藉著運用聖經的訓示和原則,許多父母已能使家庭達到前所未有的團結和諧。何不在你的生活上將其實行出來呢?
兒女應盡的本份
你若是個青年,若由於對家庭的措施不滿,希望改變生活方式而有離家出走的打算,請自問一下:『我可以做些什麼去改善家庭的狀況呢?』你可以作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貢獻。例如,你可以將心事告訴父母。也許你會發現有些反應。最低限度這是值得嘗試的。當你與父母談話時,請記得可能發生語言上的隔膜。因此要試試運用他們所熟悉和了解的詞句和表達方法,不要用僅對青年含有特別意思的字句。同時,要嘗與父母合作。你在希望和目標方面若與父母距離得太遠,則必須願作適當的妥協才能期望有任何進展。
也許一走了之比試圖改善家庭的困難環境容易一點。可是你在一生中無法總是避開困難的環境!每個人都有時須要面對現實而加以改善。例如,你若結婚成家,便要負起責任。倘若發生難題,你能一走了事嗎?這樣行是既不合法也絕無愛心的,對嗎?因此你必須學習應付難題。何不現在就開始呢?這可以裝備你面對現實的生活。
此外還有法律問題。根據法律,你的父母有責任照料你,直至你成年或到他們同意讓你離家的時候。正如他們對你負有責任,你對他們也負有義務——要對他們表示尊敬,你對他們有所虧欠。不但在人的法律上,在上帝的律法上亦然。——歌羅西書3:20;以弗所書6:1-3。
從基本上說來,服從父母是對你有益的。在許多方面你都獲得益處。請想想你出生後父母的劬勞。也要想想那些離家出走的人常說的話——後悔莫及。不錯,你到成年時也許會決定離開家庭。但何不等待到合法年齡呢?那時你若決定離家,便不必從後門溜走。讓父母知道你的意向。要與父母合作,他們自然會與你合作。
你覺得生活不如理想的原因之一是整個事物制度都是邪惡的。聖經已清楚表示,事實也與此相符。另一項基本原因是一般人都沒有學習和應用聖經所載關於造物主所訂的種種原則,以應付日常生活的難題。
無論你住在家中或獨自在外,你均須面對相同的環境。你無法加以逃避。但是你可以藉著學習聖經的教訓而應付環境;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意免費予你個人的幫助。你可以從聖經獲悉人生的真正意義,以及什麼會帶來真正的滿足。你可以學到造物主對人類的奇妙旨意以及在這世代之內如何實現。數以千計面對同樣難題的人都以此方法尋得解決。我們敦促你也同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