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7 10/15 28-30頁
  • 辨識原則,顯示成熟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辨識原則,顯示成熟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實踐敬神原則的人
  • 原則與心息息相關
  • 透視律法背後的原則
  • 讓上帝的原則指引你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不要在基督教的原則上妥協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59年
  • 聖經原則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來自上帝的好消息
  • 搜尋聖經的原則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8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守》97 10/15 28-30頁

辨識原則,顯示成熟

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益的習慣。人撒播的是什麼,收割的也是什麼。(哥林多前書15:33;加拉太書6:7)不管從實際的角度還是屬靈的意義上來說,這兩句話都是基本的真理,都是原則,都可以作為規則的根據。規則可能是短暫的,一般都很明確具體。原則卻廣闊得多,而且可以是永久的。所以,上帝的話語鼓勵我們盡可能考慮原則。

《英漢辭海》為原則所下的定義是:「普遍的或基本的真理:普遍的或基本的規律、學說或論斷;其他規律、學說或論斷以此為基礎或由此派生。」舉個例:人也許給孩子一條規則:「不可觸摸爐子。」可是,對成人只是說「爐子很燙」,就已經夠了。請留意,後一句話陳述一件較基本的事實。由於這件事實可以支配人的動作,例如煮、烤、熄掉爐子等,它就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一個原則。

當然,人生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屬靈的;這些原則支配著我們對上帝的崇拜和我們一生的快樂。可是,有些人卻覺得,根據原則去推理太吃力了。他們作決定的時候寧可按規則辦事。這樣做是不明智的,跟聖經時代的忠心古人所立的榜樣大相逕庭。——羅馬書15:4。

實踐敬神原則的人

在不完美的人當中,亞伯可說是最先實踐敬神原則的人。亞伯很可能深深思考過上帝就「後裔」所作的應許,意識到人如果要從罪得到救贖,就得獻上有血的犧牲。(創世記3:15)因此亞伯把「羊群中頭生的」獻給上帝。他把「羊的脂油獻上」;這句話顯示,亞伯把最好的東西獻給耶和華。可是,上帝在亞伯死後二千多年,才就獻祭的事勾劃出有關的細節。亞伯敬畏上帝、實踐敬神的原則,他的哥哥該隱卻跟他截然不同。該隱把獻祭給上帝只是看做例行公事。他的態度大有問題;他所獻的祭物顯示,他心裡缺乏敬神的原則。——創世記4:3-5。

挪亞也是個實踐敬神原則的人。聖經記載透露,上帝明令吩咐挪亞建造一隻方舟,卻沒有吩咐他向別人傳道。可是,聖經把挪亞稱為「宣講正義的人」。(彼得後書2:5)上帝很可能確曾吩咐挪亞傳道,不過,挪亞對原則的體會和對鄰人的愛無疑也促使他向人傳道。既然我們生活的時代跟挪亞的日子很相似,願我們都效法挪亞的優良態度和榜樣。

耶穌跟他當日的宗教領袖截然不同,他教導人考慮原則。登山寶訓就是個例子。登山寶訓的精髓全都是訴諸原則的。(馬太福音5-7章)耶穌所以這樣教導人,是因為他像先人亞伯和挪亞一樣,真正認識上帝。耶穌還是孩童的時候,已經深明這個基本真理:「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路加福音2:41-47)不錯,要成為一個實踐敬神原則的人,要訣是真正認識耶和華,知道他的好惡和旨意。這些跟上帝有關的基本事實一旦支配我們的生活,就實際成為活的原則了。——耶利米書22:16;希伯來書4:12。

原則與心息息相關

人可能勉強服從法律,也許因為害怕受罰的緣故。可是,人如果按照原則行事,就不會懷有這種態度,因為原則的精髓就是:受原則支配的人,他們的服從是發自內心的。請想想約瑟的事例。像亞伯和挪亞一樣,約瑟生活在摩西的律法契約設立以前。波提乏的妻子企圖引誘約瑟與她行淫,但約瑟回答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上帝呢?」不錯,約瑟深知夫妻原是「一體」這條原則。——創世記2:24;39:9。

今天的世界毫無正義的原則。世人貪愛暴力和不道德。基督徒面對的危險是,他們可能受到引誘,也許偷偷地跟世人吸收同一類的「無益食物」——一般的電影、錄像帶、書刊。我們要是像約瑟一樣緊守原則,抗拒惡事,就的確難能可貴了。要記住,上帝只會保全忠貞的人渡過將臨的「大患難」。(馬太福音24:21)不錯,我們的真正為人怎樣,主要是憑我們在私下,不是在公開場合,所做的事顯露出來。——詩篇11:4;箴言15:3。

按理來說,我們要是受聖經原則指引,就不會企圖在上帝的律法上找漏洞,也不會看看自己可以放縱到什麼地步,不致算是違反上帝的律法。這樣的想法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最終定會傷害自己。

透視律法背後的原則

律法在基督徒的生活上舉足輕重。律法彷彿守衛一樣保護我們,而律法所根據的,是許多重要的原則。我們要是看不出這些原則,我們對律法的愛就會很容易消減了。古代以色列國的事例可以說明這點。

上帝賜下十誡給以色列人。第一條誡命規定,除了耶和華,他們不可拜別的神。耶和華創造了萬物,這就是第一條誡命背後的基本真理。(出埃及記20:3-5)以色列國民有沒有按照這個原則而生活呢?耶和華自己回答說:「[以色列人]向木頭說:你是我的父;向石頭說:你是生我的。他們以背向我[耶和華],不以面向我。」(耶利米書2:27)以色列人頑梗不化,不守原則,的確是多麼愚昧!他們實在傷透了耶和華的心!——詩篇78:40,41;以賽亞書63:9,10。

基督徒也要守上帝的律法,例如不可拜偶像,不可犯性不道德,也不可濫用血。(使徒行傳15:28,29)我們仔細想想,就不難看出這些律法所含的原則,例如:我們理應對上帝作專一的效忠;我們必須忠於配偶;我們的生命是耶和華所賜的。(創世記2:24;出埃及記20:5;詩篇36:9)我們要是看出這些命令背後的原則,同時深深賞識這些原則的價值,就會明白這些原則都是對我們有益的。(以賽亞書48:17)對我們來說,上帝的「誡命並不是重擔」。——約翰一書5:3。

以色列人以往一度漠視上帝的誡命,可是到了耶穌的日子,他們的「經學家」(抄經士)卻走到另一個極端。他們設立了巨量的規條和傳統;這些繁文縟節妨礙人從事純真的崇拜,叫敬神的原則變得隱晦不明。(馬太福音23:2,《新譯》)當時的人迫於無奈,只好忍受種種挫折、絕望和偽善。(馬太福音15:3-9)這些人為規條很多都是不近人情的。有一次,耶穌打算醫好一個手枯萎了的人,於是問在場的法利賽派:「在安息日哪一樣是可以做的呢?行善還是行惡?」他們都默不作聲,耶穌「因他們的心麻木不仁,就深感憂愁」。(馬可福音3:1-6)在安息日,法利賽派也許願意拯救一隻陷於困境或受了傷的家畜(一項經濟投資),卻不願伸手救助一個人,除非對方有生命危險。不錯,法利賽派全神貫注在人所立的規條和法律細則之上,對敬神的原則卻視而不見;情形就彷彿螞蟻在一幅畫上四處亂爬,根本看不見整幅圖畫是怎樣的。——馬太福音23:23,24。

可是,即使是孩子,只要他們內心誠實,也能夠體會聖經的正義原則而為耶和華增光。麗貝卡只有13歲。有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問同學會不會賭博。大多數同學都說不會。可是,老師提到各種不同的情況去試驗學生,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不會賭博。結果學生都承認他們會嘗試,只有麗貝卡是例外。老師於是問麗貝卡,如果她只需花20美仙買張獎券,就有機會中大獎,她會不會買。麗貝卡說不會,同時根據聖經向老師指出,這樣做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賭博罷了。老師於是向全班同學說:「我認為班上只有麗貝卡一人是真正有『原則』的。」麗貝卡本可以只是說:「賭博違反我的信仰。」但她卻想到更深一層。她能夠回答老師為什麼賭博是不對的,為什麼她拒絕參與。

亞伯、挪亞、約瑟、耶穌等人所立的榜樣表明,我們運用「思考能力」和「理智」去崇拜上帝,就可以得益不淺。(箴言2:11,《新世》;羅馬書12:1)基督徒長老『牧養上帝交給他們照顧的羊群』,最好效法耶穌的榜樣。(彼得前書5:2)正如耶穌清楚表明,喜愛敬神原則的人會有幸生活在耶和華的至高統治權之下,心滿意足,其樂陶陶。——以賽亞書65:14。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