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會永無休止嗎?
軍事歷史家約翰·基根評論:「經過4000年的反覆驗證,人類實在好戰成性。」這個好戰習性可望摒除嗎?慘遭戰爭殺害的人不知凡幾。為了進行戰爭,人類不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耗費巨量資源。幾千年來,才智出眾的專家一直專注於研製新的殺人武器,不斷改進武器的性能,以求增強破壞力。人類有沒有顯出同樣的熱心,去促進和平呢?絕沒有!可是,經過縝密的分析,許多人仍然覺得有理由對前景抱樂觀態度。
戰爭是愚不可及的
這些人所以對前景感到樂觀,是因為他們相信,有教養的人對戰爭已大為改觀。公元13世紀,據報蒙古戰士成吉斯汗曾說:「殲滅敵寇,追擊逃敵,掠奪敵產,在旁幸災樂禍,污辱敵國婦女,乃人生一大樂事。」
誰也不能想像,當今的世界領袖會說出這樣的話!《戰爭史》一書指出:「不管在世上什麼地方,今天人想要發動有理性的群眾,去支持戰爭是正當活動,去公開贊同這個見解,看來比登天還難。」在大眾的心目中,戰爭再也不是合乎常情、出於天性、光耀門庭的事了。20世紀戰火紛飛,死傷枕藉,不但引起各地人民的恐慌,也使民眾對戰爭懷有強烈惡感。消息人士透露,鑑於國民憎惡戰爭暴行,許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拒絕參與戰爭行動的人也漸漸得到大眾的支持。
世人改變對戰爭的看法,不僅是由於他們對殺害無辜感到痛心疾首的緣故,還有一個要素,就是大家都不想同歸於盡。現代的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具有無比的殺傷力。列強交戰,大家都有受殲滅的危險。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等於自取滅亡,這樣做多麼愚蠢啊!許多人聲稱,正因為列強深知,冒失開戰不智之極,所以過去五十多年來,核戰一直沒有爆發。
另有一個原因使人們對未來改觀。民眾所以把大規模戰爭看做愚蠢行為,是因為戰爭可以把人的生命財產化為烏有,但人就很少能夠從戰爭中得益。他們認為,基於以下的經濟因素,大戰是不可能發生的:富強國家在經濟上相互合作,對大家有利無害。這些國家在和平時期所得到的物質利益,比戰爭所帶來的好處豐富得多。可見,列強大有理由要和平共處。此外,為了本國利益,列強還可以攜手合作,阻止勢力較弱的國家發生衝突,以免危及本國的經濟現狀。
全球協力促進和平
聯合國憲章的序言表達了世人的心聲,就是化干戈為玉帛。我們在序言讀到,聯合國人民決心「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兩次世界大戰]」。集體安全這個觀念,體現了他們欲免後世再遭戰禍的決心。在集體安全措施下,所有國家都會聯合起來,對抗侵略者。所以,任何國家想要發動戰爭,就會激起國際社會的憤怒。
從理論上說,集體安全這個觀念既簡單又合乎邏輯,但付諸實行卻是另外一回事。《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國際聯盟盟約標榜集體安全的原則,聯合國也把這個原則納入憲章內,但表達方式略有不同。問題是,不論是國際聯盟,還是聯合國,兩者都沒有切切實實地應用這個原則。既然沒有世界機構能夠為國際爭端作出最後裁決,聯合國的成員於是各自為政。關於侵略的定義,成員國各有主張,很難達成一致意見。雖然大家贊成合力對抗侵略者,不管對方勢力多大,成員國卻沒有把這個原則付諸實行。鑑於以上種種原因,聯合國人民根本沒有按照憲章所載,確立國際集體安全措施。」
以往人類從沒想過要成立一個超國家組織去促進和平,這個概念是新近才有的。嚮往和平的民眾一直對戴上藍色貝雷帽的聯合國和平部隊寄予希望。他們跟一個新聞記者有同感。這個記者贊成「派遣和平部隊到發生衝突的地區去,目的不是要發動戰爭、攻擊敵人,而是要促進和平、幫助朋友」。
過去幾十年來,冷戰把聯合國分成兩大勢力集團,大家試圖阻撓對方實現雄心壯志。如今冷戰結束了,但國與國之間仍然發生衝突,各國互不信任,彼此猜疑。儘管這樣,許多人卻認為,目前的政治形勢對聯合國十分有利,聯合國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按宗旨執行任務。
在20世紀發生的其他事件,也為渴望和平的民眾帶來了希望。就以外交活動為例。國際外交的目的在於和平解決紛爭。出於人道的救援行動,能夠復興戰亂國家的經濟,幫助飽受戰火蹂躪的人民重建家園。調解糾紛、安排人道援助,也就成了外交政策的主要準則。凡是促進和平的,都受人景仰。
未來戰爭的趨勢
人雖然對未來感到樂觀,但仍要面對冷酷的現實。1989年,冷戰結束了,許多人對和平的世界秩序滿懷信心。不過,戰爭還是持續不息。在隨後的7年間,估計世界各地爆發了101場武裝衝突。大部分的衝突都不是國與國之間 的戰爭,而是在本國 發生的。敵對雙方拿著簡陋的武器,就這樣拼個你死我活。例如,在盧旺達的大屠殺中,許多人都是在大砍刀下喪命的。
敵對雙方常常在鄉村城鎮開戰,不論軍人平民,幾乎人人都捲入了戰鬥的漩渦中。國際促進和平中心的負責人邁克爾·哈博特爾寫道:「以往所發生的衝突,箇中原因不難想像,現今所發生的衝突,內中情形非常複雜,而且難以控制。戰爭總是離不開暴力,交戰雙方極盡殘暴之能事,簡直毫無理性可言。老百姓就像射擊線上的部隊,隨時都有殺身之禍。」這些採用簡陋武器的戰鬥,看來仍會持續下去。
與此同時,在世上的富裕國家,先進武器繼續飛快地發展。有了傳送感應器,不論是在高空、在太空、在海洋,還是在地面部署的,現代軍隊可以迅速掌握進攻目標的地勢,就連森林一類的艱難地帶也不成問題。傳送感應器一旦認出攻擊對象,導彈、魚雷、激光制導的炸彈就可以毫釐不爽地擊中目標。研製武器的專家融合各種新科技,不斷改進現有武器的性能。也許不消多久,軍隊就能夠進行「遠距離戰爭」。即使兩軍相隔很遠,先進的一方也有本事偵察敵情,瞄準目標發射武器,把敵人的重要設施一一摧毀。
展望未來戰爭的趨勢,有一點是應該記住的:現存的核武器正威脅著人類的安全。《未來學家》雜誌預測:「原子武器不斷擴散,在今後的30年內,爆發原子戰爭的風險越來越大,而且可能不止爆發一次。此外,原子武器也有可能落入恐怖分子的手裡。」
究竟出了什麼岔子?
人努力謀求世界和平,為什麼徒勞無功呢?一個明顯的因素是,人類家庭四分五裂。人類分成不同的國家和文化族群,大家互不信任,彼此以仇視的態度、戒備的眼光相待。大家所持的價值標準、對事物的看法、所定的目標各不相同,有時還互相抵觸。幾千年來,世上的國家一直認為,利用軍事力量去為本國謀求利益,沒有什麼不妥。美國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的報告承認,不少國家都這樣做,然後說:「在許多人看來,這個形勢暗示,只有世界政府才能帶來和平。」
有些人覺得,聯合國不就是帶來和平的世界政府嘛。可是,聯合國的宗旨不是要成為統管世界的政府,它的權力範圍不能越過成員國所規定的。成員國賦予多少權力,聯合國就有多少權力。各成員國仍然互相猜疑、彼此不和,只賦予聯合國有限的權力。可見,聯合國根本不能支配國際局勢,只能把國際局勢反映出來。
儘管這樣,和平始終會遍及全地。下篇文章會表明,這件事怎麼可能發生。
[第5頁的精選語句]
「人類若不消滅戰爭,戰爭就會消滅人類。」——約翰·甘迺迪
[第7頁的圖片]
聯合國無法成為統管世界的政府
[鳴謝]
UN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