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正典
(另見次經或外典)
次經: 《聖經問答》 181;《常見問題》 36;《洞悉上》 267-272;《洞悉下》 1147-1148;《感示》 301-302;《警》90 1/8 27
迦太基會議(公元397年): 《感示》 301-302
特利騰(特倫多)大公會議(公元1546年): 《洞悉上》 267-268;《感示》 301;《警》90 1/8 27
含義: 《感示》 299-300
何時完成: 《洞悉上》 1211
論述: 《洞悉下》 1145-1149;《感示》 299-305;《警》86 6/8 19
《希伯來語經卷》: 《洞悉下》 502-503, 1145-1148;《指南》 15-16;《感示》 300-302
大會堂: 《洞悉上》 622-623
何時確定: 《洞悉下》 1146
《七十子譯本》: 《洞悉上》 267-268
《希臘語經卷》的證言: 《洞悉下》 1147-1148;《感示》 204, 301
雅麥尼亞會議(猶太教,約公元90年): 《洞悉上》 267-268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正典: 《洞悉上》 267
猶太人接納為正典的經卷: 《洞悉下》 502-503, 1146
早期教會教父的觀點: 《洞悉下》 1147
《希臘語經卷》: 《洞悉下》 1148-1149;《守》10 4/1 27-29;《守》10 4/15 12;《指南》 16-17;《感示》 302-305, 317;《警》86 6/8 19
《穆拉托里經目殘篇》: 《守》06 2/15 13-15;《守》06 4/15 30;《警》01 7/22 25;《感示》 302-304
《亞大納西正典》(公元367年): 《洞悉上》 474-475
早期書目: 《洞悉上》 268;《感示》 302-304;《警》86 6/8 19
早期作家的觀點: 《洞悉下》 1148-1149;《感示》 304
以下項目的評論:
約瑟夫斯: 《洞悉上》 267;《洞悉下》 1146-1147;《守》94 3/15 29;《感示》 301-302
哲羅姆: 《洞悉上》 268;《洞悉下》 1146-1147;《感示》 302
怎樣決定: 《洞悉下》 208;《指南》 14-17;《感示》 300;《警》86 6/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