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97 3/22 20-23页
  • 一百五十年地铁史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一百五十年地铁史
  • 警醒!199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隧道与地铁
  • 真假恐惧
  • 纽约第一条地铁
  • “空气绳子”
  • 兴建地铁庆祝建国千年
  • 100年后今日的地下铁道
  • 早期地铁影响深远
  • 墨西哥的新地下铁路
    警醒!1970
  • 穿越世上最长的隧道
    警醒!2002年
  • 饱经风雨的隧道工程
    警醒!1994年
  • 阿根廷的现代水底隧道
    警醒!1972
查看更多
警醒!1997年
《警》97 3/22 20-23页

一百五十年地铁史

《儆醒!》驻匈牙利通讯员报道

隧道工人对着他们发现的东西目瞪口呆,感到难以置信。时维1912年。在纽约市深邃的地底下,隧道工人正忙着扩建新的地下铁道,不料发现一个埋在地底的宽敞房间。这个房间装饰华丽,仿佛皇宫一样!墙壁上挂了镜子、枝形吊灯和湿壁画。壁上的木镶板经过岁月的摧残后,现在已十分脆弱。房间的中央还有一个用作装饰的喷水池,可是,池水久已枯竭。

房间与一条隧道相连。令工人大感惊讶的是,隧道里竟然有铁路,其上还有一个十分雅致、共有22个座位的地铁车厢。在他们兴建纽约地铁以前,这个城市早已另有地铁吗?究竟是谁建造这个地方呢?

隧道与地铁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利用地道来采矿、供水,以及作为军事用途。用机械操作的地下客用交通工具却是近代的发明。19世纪初,英国伦敦的交通十分繁忙,除了行人以外,各大街道满了当代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挤得水泄不通。每天都有几千辆车子通过渡船或伦敦桥横过泰晤士河。有时由于堵车情况严重,商人惟有眼巴巴地看着农作物还没有运到市场以前就给晒萎了。

布律内尔是个法籍工程师,当时住在英国。他想出一个能够减轻伦敦堵车情况的主意来。一天,布律内尔看见一条船蛆虫使劲地钻过一块坚硬的栎木。他留意到这种软体小动物的头部有一个硬壳保护。船蛆虫利用硬壳呈锯齿状的边缘钻入木块,一边前进,一边在洞孔里留下一层平滑、具保护作用的石灰。此后,布律内尔应用船蛆虫钻木的原理,取得了一种大型隧道工程铁罩的专利权,并借千斤顶之助使隧道工程铁罩在地底钻动。工人在保护罩里把泥土掘去,保护罩则防止隧道塌下。随着保护罩在地底继续前进,其他工人就在新隧道的内壁砌上砖块,以便支撑隧道。

1843年,布律内尔利用这个隧道工程铁罩,掘开泰晤士河以下柔软的泥土,兴建了世上第一条水下隧道。布律内尔由此证明,兴建隧道是切实可行的,从而为现代的隧道开了先河。1863年,当局在伦敦铁路的终点站之间,兴建了世上首个隧道系统,后来又在1865年购得布律内尔所兴建的隧道,进一步扩充这个系统。布律内尔的隧道至今仍然是伦敦地下铁道的一部分。

真假恐惧

地下运输系统一向都有它的反对者。19世纪期间,不少人相信地底深处有个烈火熊熊的地狱,所以很害怕走进地底去。不但这样,许多人更认为阴暗的隧道充满毒气,容易使人染病。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者却热中于改善当时市区拥挤的交通情况。地下铁道成了政治争论的热门话题。工程人员意识到他们必须改善地下铁道的空气质素。他们曾建议各种通风方法,但效果并非全都理想。有人建议利用列车前进时产生的空气流动,改善通风效果;另一个方法就是设置垂直通风井,在路面每隔一个距离就设置装了栅栏的通风口;此外,工程人员也采用强力的风扇使空气流通,或是把几种通风方法混合使用。为了消除人们对进入黑暗地道的恐惧,当局在车站里装设煤气灯。类似地,纽约的工程师由于也考虑到上述的因素,因而把隧道兴建得富丽堂皇,这条久被埋没的地铁终于在1912年被人发现。

纽约第一条地铁

在伦敦隔着大西洋的另一边,多才多艺的发明家比奇也为了纽约的恶劣交通情况大感头痛。比奇是《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出版者,他倡议用现代方法解决古老的问题,例如堵车现象。1849年,比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最繁忙的“百老汇大街每个角落兴建隧道口和阶梯。这些地下通道会有双线行车,两边还设置一条人行道”。

在随后的二十年期间,有些交通专家也就纽约的交通问题,建议过不少快速运输方法。可是,这些建议最后全被否决。贪污渎职的政界强人博斯·特威德不想打击路面的运输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是他非法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足智多谋的比奇先生却从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他的才智最后胜了博斯的专横。

比奇首先获得合法的特许,在百老汇大街底下兴建两条互相毗连的隧道。每条隧道由于相当狭窄,未足以用来输送乘客。这些隧道只用来“输送信件、包裹和货品”到邮政总局去。后来,比奇向当局申请修改兴建计划,让他可以单单兴建一条较大的隧道,理由据称是要节省开支。比奇胸有成竹,却没有人洞悉他的计谋。结果,当局批准了他的修改建议。比奇迅速动工,工程却在暗地里进行。他从一间服装店的地下室开始挖掘,在晚间把泥土运走,货车的轮子用布裹住,以减低声响。在短短58个晚上,一条95米长的隧道终告建成。

“空气绳子”

比奇留意到伦敦地铁有空气混浊的问题,这是由于地铁当局使用煤作为蒸汽发动机的燃料所致。比奇却使用“空气绳子”来推进车厢,所谓“空气绳子”是指巨型风扇所产生的气压,风扇则安装在隧道一端的凹室里。风力以10公里的时速缓缓推动车厢,然而,这个速度其实还可以增至十倍。当车厢抵达铁路轨线一端的时候,风扇就会反向转动,把车厢抽吸回去!为了驱除人们走进地底的恐惧,比奇在宽敞的候车室里装上了许多锆石灯——当时一种十分光亮的照明设备,好让候车室光线充足。不但这样,比奇还把候车室布置得美轮美奂,有华丽的椅子、雕像、装上帘子的假窗,甚至有一个大钢琴和金鱼缸!1870年2月,这条小铁路开放给公众参观,公众才发觉候车室原来竟布置得这么堂皇。这次展览获致了美好的成果。一年之内,大约有40万人参观过这条地下铁道。

博斯·特威德忿怒若狂!他接着利用政治手腕,说服州长批准他的计划,兴建路面铁道,跟比奇抗衡。可是,他这计划的成本较比奇建议的气压推进系统高15倍。不久,特威德被人起诉,最后判处终生监禁。然而,1873年,股票市场出现恐慌,投资者和政府官员不愿继续在地铁建设上作投资,最后,比奇不得不把隧道关闭。就这样,这条隧道从此湮没无闻,直至纽约现时的铁路在1904年通车后七年多,亦即1912年,才被人无意中发掘出来。比奇的隧道有若干地方后来成了美国曼哈顿市政厅车站的一部分。

兴建地铁庆祝建国千年

一百多年前,匈牙利的人民充满期待。1896年是匈牙利建国第1000年,当局准备大事庆祝这件盛事。19世纪末叶,该国首都布达佩斯是全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布达佩斯的街道已经非常拥挤。为了减轻堵车的问题,有人建议在千年国庆时兴建一条电气化的路面铁路。可是,这个建议却不合市政当局的心意,结果给推翻了。与此同时,伦敦地铁激发了其他国家交通规划专家的想象力。匈牙利的莫尔·鲍拉日先生就是这些专家之一。他建议当局兴建电气化地下铁道。鲍拉日的建议最后受到当局采纳,兴建工程在1894年8月开始动工。

这条地下铁路采用“先掘后铺”的兴建方法:工程人员先把一条现有的道路掘开,然后在街道水平以下敷设铁路。敷设工程完成后,工程人员就在地沟以上兴建一个平盖,接着重新铺设道路。1896年5月2日,3.7公里长的地下铁道正式通车。列车是用电力推进的,乘搭这种列车比乘搭伦敦早期的地下列车舒适得多!通车后数天,国王约瑟夫一世参观这个新建成的地铁系统,并批准这系统以他命名。然而,该国政局后来陷入一段动荡的时期,在这期间,铁道的名称改为“千禧年地下铁道”。它是欧洲第一条地下铁道。不久,其他铁道也陆续在欧洲出现。1900年,巴黎地铁正式通车;1902年,柏林的地下铁道也投入服务。

100年后今日的地下铁道

为了庆祝匈牙利立国1100周年,当局在1996年把地下铁道修复,回复它旧有的华美和风貌。车站的墙壁由白色的小瓷砖和红色的饰边所点缀。车站的名称牌子用框架镶嵌在墙壁上,十分瞩目。当局也重新修复那里的铁柱,并且涂上绿色,回复过去一个世纪的情调。布达佩斯的中央车站也有一所铁路博物馆,你可以看见百多年前的地铁车厢是什么模样的!此外,博物馆也详尽介绍千禧年地下铁道,以及较为先进的布达佩斯地铁的兴建过程。

匈牙利的耶和华见证人参观这所博物馆时不禁想到,对当地的基督徒来说,这地铁在不久前曾有特殊的用途。以往见证人在匈牙利的传道工作受到政府禁止。在这段期间,他们善用这条著名地铁的不同车站,向人谈论上帝的王国。自1989年以来,匈牙利的耶和华见证人获得法律认可,取得公开传道的自由。现在你仍然能够在千禧年地下铁道里,看见他们向人谈论自己的信仰,并且指出圣经所描述的千禧年,亦即基督的千年统治,行将来临。

早期地铁影响深远

现今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有地下铁道供乘客使用。有些国家的地铁仍然有噪音和空气污浊一类的长久问题。不但这样,当局还要应付公物受人破坏和罪行等问题。然而,不少地铁兴建得美轮美奂,把早期地铁设计者的艺术眼光和现实理想反映出来。随着21世纪临近,专家不断仔细研究,以期扩展及改善集体运输系统。近年有不少城市的地铁工程相继完成,或在进行中。这些城市包括曼谷、麦德林、汉城、上海、台北和华沙。早期的地铁设计者对于这一切发展会感到意外吗?也许不会。毕竟,早在一百五十年前,他们已经料到地铁将会广泛地受到使用。

[第23页的图片]

1. 1996年,当局修复布达佩斯千禧年地下铁道,图为其中一个车站

2-4. 千禧年地下铁道在1896年原有的一个电气化车厢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