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第21章注釋
南邊 看來,他們乘坐的船在向東開往泰爾的途中,經過了「塞浦路斯島」的西南端。大約九年前,保羅在第一次傳道旅程期間,跟巴拿巴和馬可在塞浦路斯遇到阻礙他們傳道的巫師以呂馬。(使徒行傳13:4-12)再次看到塞浦路斯,回想起在那裡發生的事,保羅也許受到激勵,更有力量應付前頭的考驗。
傳福音者 希臘語是eu·ag·ge·li·stesʹ,其基本意思是「宣揚好消息的人」。(另見太4:23的注釋)雖然所有基督徒都奉派宣揚好消息(太24:14;28:19,20;徒5:42;8:4;羅10:9,10),包含希臘語詞eu·ag·ge·li·stesʹ的三節經文(徒21:8;弗4:11及腳注;提後4:5及腳注)卻顯示,這個詞可以有特別的意思。例如,這個詞可以用來指那些去從未有人傳道的地區宣揚好消息的人。五旬節後,「腓力」作為開路先鋒在撒馬利亞城展開傳道工作,而且成果豐碩。在天使的指引下,腓力也向埃塞俄比亞的內臣傳講關於基督的好消息,並為他施浸。之後,腓力被神聖力量帶到亞實突,他就從那裡開始傳道,走遍沿海的城鎮,直到凱撒里亞。(徒8:5,12,14,26-40)大約20年後,當使徒行傳21:8記載的事件發生時,腓力仍然被稱為「傳福音者」。
未婚的女兒 未婚的,直譯「處女」。在聖經裡,有時譯作「處女」的希臘語詞par·theʹnos指的是「從來沒有發生過性關係的人」,既用來指單身女子,也用來指單身男子。(太25:1-12;路1:27;林前7:25,36-38)本節經文用這個希臘語詞是要說明,腓力的四個女兒沒有結過婚。
在上帝啟示下發言 先知約珥預告,男人和女人都會「受上帝啟示發言」。(珥2:28,29)在本節經文,譯作「在上帝啟示下發言」的希臘語詞是pro·phe·teuʹo,又譯「講預言」。這個希臘語詞和對應的希伯來語詞的基本意思都只是傳達來自神的信息,不一定有預告未來的含意。(另見徒2:17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預言」)例如,基督徒會眾裡的所有人都可以講論聖經的預言怎樣應驗。但根據哥林多前書12:4,10,「受上帝啟示發言」卻是基督徒會眾剛剛成立時,上帝賜給某些基督徒的一種神奇能力。在獲賜這種能力的人當中,有的還能預告未來,亞迦布就是其中之一。(徒11:27,28)如果女子受耶和華挑選而獲賜神奇的能力,她們無疑會繼續順服會眾裡男子的領導權,以此表明自己深深尊重耶和華。(林前11:3-5)
動搖我的決心 又譯「使我的心軟弱」或「使我心碎」。這裡的希臘語動詞的字面意思是「使……裂成碎片」。在本節經文,這個詞跟意思為「心」的希臘語詞一起用作比喻。
耶和華的旨意 耶穌在向天父禱告時也說過類似的話:「願你的旨意實現。」(太26:42)在《希臘語經卷》裡,意思為「旨意」的希臘語詞theʹle·ma最常用來指上帝的旨意。(太7:21;12:50;可3:35;羅12:2;林前1:1;來10:36;彼前2:15;4:2;約一2:17)《七十子譯本》在翻譯談及上帝的旨意或上帝喜歡的事的經文時,常常會使用希臘語詞theʹle·ma,而那些經文或其上下文的希伯來語原文往往包含上帝的名字。(詩40:8,9[在《七十子譯本》裡是39:9,10];103:21[在《七十子譯本》裡是102:21];143:9-11[在《七十子譯本》裡是142:9-11];賽44:24,28;耶9:24[在《七十子譯本》裡是9:23];瑪1:10;另見附錄C3的簡介和徒21:14)
雅各 很可能指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雅各,也就是使徒行傳12:17;15:13提到的雅各。(另見太13:55;徒12:17;15:13的注釋)
所有長老 見徒15:2;16:4的注釋。聖經在記載公元56年舉行的這次會議時,沒有提到任何使徒的名字。關於這一點,聖經沒有解釋原因。不過,談到耶路撒冷遭受毀滅之前的那段時期,歷史學家優西比烏斯(出生於大約公元260年)說:「餘下的使徒一直面對被陰謀殺害的危險,不得不離開猶地亞。為了傳講福音,他們憑著基督的力量走遍各地。」(《基督教會史》,第3卷,5章,2節)儘管優西比烏斯的話不是受上帝指引寫下的,但確實跟聖經的記載一致。例如,在公元62年或之前,彼得已經搬到巴比倫這個遠離耶路撒冷的地方。(彼前5:13)不過,耶穌的弟弟「雅各」仍然留在耶路撒冷。看來,「所有長老」跟保羅一起出席的這次會議就是由雅各主持的。
成千上萬 希臘語原文是「一萬」的複數,也可以用來指一個沒有具體說明的巨大數目。
背棄 原文用的是希臘語名詞a·po·sta·siʹa,源自希臘語動詞a·phiʹste·mi,後者可以直譯為「站開」,也可以根據上下文翻譯為「離開」或「離棄」。(徒19:9;提後2:19)希臘語名詞a·po·sta·siʹa包含「叛離」「捨棄」或「反叛」的意思,在《希臘語經卷》中出現過兩次,一次是本節經文,另一次是帖撒羅尼迦後書2:3(譯作「叛道」)。在古典希臘語裡,這個名詞用來指政治方面的背叛。希臘語動詞a·phiʹste·mi在使徒行傳5:37表達的看來也是這方面的意思,經文說加利利人猶大「拉攏[原文是a·phiʹste·mi的一個詞形]民眾跟隨他」。在《七十子譯本》中,創世記14:4的譯文就用動詞a·phiʹste·mi來指這種政治方面的反叛,而約書亞記22:22;歷代志下29:19;耶利米書2:19的譯文則用名詞a·po·sta·siʹa來翻譯意思為「反叛」和「不忠」的幾個希伯來語詞。在《希臘語經卷》裡,名詞a·po·sta·siʹa指宗教方面的背叛,也就是指一個人離開正確崇拜,不再敬奉上帝,背棄昔日宣稱信奉的宗教,完全捨棄信仰或原則。
潔淨 見詞語解釋。
剃頭 指履行對上帝的誓願。
勒死的動物 見徒15:20的注釋。
淫亂 見徒15:20的注釋。
將軍 希臘語是khi·liʹar·khos(千夫長),字面意思是「統管一千個士兵的人」,指的是羅馬軍隊裡稱為保民官的將軍。(另見約18:12的注釋)公元56年左右,克勞狄·呂西亞是駐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的將軍。(徒23:22,26)根據使徒行傳21-24章的記載,將保羅先後從一些暴民以及公議會手中救出來的就是他,而後來保羅被祕密護送到凱撒里亞時,寫信給總督腓力斯說明情況的也是他。
軍官 又譯「百夫長」。百夫長是羅馬軍隊中統領大約100個士兵的人。
軍營 指的是羅馬軍隊的營房,位於耶路撒冷的安東尼亞堡。這座堡壘建在聖殿院子的西北角,俯瞰整個聖殿區。安東尼亞堡所在之處,看來就是尼希米早前建造「聖殿堡壘」的地點。(尼2:8)大希律王曾斥巨資對這座堡壘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並增設了不少防禦工事。為了表示對羅馬將軍馬可·安東尼的敬意,他將這座堡壘重新命名為安東尼亞堡。在大希律王之前的時代,這座堡壘主要用於抵禦從北方入侵的敵人,但後來其作用主要是監控猶太人,以及監視聖殿區的活動。從安東尼亞堡有通道直達聖殿區(《猶太古史》,約瑟夫斯,第15卷,424節[11章7段]),因此羅馬駐軍可以迅速到達聖殿及周圍地區。羅馬士兵可能就是經這條通道去聖殿區,把保羅從暴民手中救出來的。(徒21:31,32;關於安東尼亞堡的位置,另見附錄B11)
希伯來語 見約5:2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