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可以因沒有電視而更快樂嗎?
今年二月,《華爾街日報》刊載了一篇特刊,題名為:「邁向無顯像管的生活:無電視的家庭正變得朝氣蓬勃。」該報報導:「有少數美國家庭決定永遠放棄觀看電視,他們的生活從此變得更為快樂。」
有關電視對家庭的影響,最近在為以少於四分鐘跑畢一哩的冠軍得主羅傑·班尼斯特得勝四十周年而設的一個聚餐會上,也被人提出來討論。據在場的吉姆·賴恩——他是1960年代一位賽跑優勝者——指出,他在196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前跟羅傑共進晚餐,其間曾談論過這個話題。
賴恩解釋說:「當時內子安妮和我已訂了婚。羅傑告訴我們,他發現了真正可以改善家庭生活質素的祕訣。當然,我們都洗耳恭聽。他說他所做的事便是將電視機從家中搬走,好讓整家人能夠有多點時間共敘,一起交談和閱讀。」
賴恩回憶說:「他所說的話對我們有如當頭棒喝一般。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並不真的需要電視』。」
很多人也有同一的看法。何以故呢?因為電視可以使人上癮,對年輕人的影響尤其更甚。美國馬里蘭州一位母親指出,她在電視機前餵哺女嬰時,嬰兒「竟突然將頭轉過去凝視著熒光屏。我們由此推斷,如果她在這麼年幼便這樣行,她長大後又會有什麼事發生?」於是這個家庭便決定放棄擁有電視機。
即使你無法完全放棄電視,你至少可以控制看電視的時間豈不也是合理嗎?第一位獲得羅茲獎學金而入讀英國牛津大學的黑人女性卡倫·史蒂文森論到她早年的生活時說:「我們在週日是不准看電視的。如果有些節目是我們特別想看的,……我們必須在前一個星期天便請示[母親],並且為之作出計劃。」
你家庭在觀看電視方面的情形又如何?即使你無法完全放棄,但你看出作出若干限制也是深具價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