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維護自由?
在印尼的倫阿斯登克洛克小鎮上,不同的族裔多年來一直和平共處。從表面上看,大家互諒互讓,但這種情況到1997年1月30日就終止了。當天是宗教節日,一個信徒在半夜差不多3點鐘開始擊鼓,結果掀起了一場暴亂。鼓聲吵醒了另一個宗教的信徒,他憤然辱罵鄰居。兩人各不相讓,怒氣沖沖地互相謾罵,向對方扔石塊。天破曉了,爭吵的人越來越多,爭吵漸漸演變成為一場暴亂。到當天晚上,暴徒已摧毀了兩座佛教廟宇、四座教堂。《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這件事的時候,以「不容異己的火花煽起了種族暴亂」為標題。
在許多國家,少數民族的權利儘管有法律保障,他們卻往往成為不容異己精神的受害者。很明顯,立法保障自由並不能針對問題的核心。雖然表面上大家相安無事,但這並不代表,心底裡大家不會互相排斥。假使有朝一日情況改變了,歧視的風氣可能到處瀰漫,隱伏的不容異己精神很快就會露出苗頭來。受排斥的人即使沒有直接遭受迫害,也可能成為仇視的對象,連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利都可能被扼殺。人可以怎樣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呢?
針對問題的核心
遇到一些跟自己有別或異乎尋常的事物,尤其是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我們很自然就加以抗拒,或表示懷疑。這是不是說,我們不能寬容待人呢?聯合國出版的《消除對不同宗教或信仰的排擠和歧視》指出,「就宗教信仰而論,不容異己和歧視的行為是由兩大因素促成的」,這兩個因素就是無知和缺乏了解。不過,無知這個因素是可以消除的。怎樣消除呢?通過均衡的教育。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一篇報告評論:「教育可能是對抗歧視和不容異己行為的基本方法。」
這樣的教育應該以什麼為目標?《教科文組織信使》雜誌建議,「提倡寬容的教育應該達到以下的目標:抵消恐懼外人、排斥異己的壞影響,幫助年輕人培養獨立的判斷力、嚴謹的思考力、合乎道德的推理能力」,而不是助長宗教不容異己的精神。
不用說,傳播媒介對倡導「嚴謹的思考力、合乎道德的推理能力」能發揮很大的作用。許多國際組織都承認,傳媒深具影響力,既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思想,也能加深人的相互了解。傳媒如果要致力於提倡寬容的態度,而不是像某些媒體那樣助長不容異己的精神,就必須以可靠、客觀的新聞報導為出發點。新聞工作者有時也要逆輿論的潮流而行。他們必須對事物作客觀的分析,發表不偏不倚的評論。但這樣做足夠嗎?
對抗不容異己精神的良策
寬容不等於讓人人都意見一致。人與人之間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有些人也許覺得,別人的信仰一無可取,甚至公開表達自己的異議。不過,只要他們沒有造謠中傷,使群眾產生偏見,我們就不能說他們是不容異己的了。當一個團體遭到迫害、成為某些特殊法律的攻擊目標、被社會排斥、受禁制,或在實踐信仰方面受到諸多掣肘,那麼不容異己的精神就彰彰可顯了。在極端的情況下,有些人甚至不惜除滅異己,其他人卻甘願為自己的信仰犧牲。
人可以怎樣對抗不容異己的行為?方法就是把這樣的行為公之於世,正如使徒保羅公開揭露當日的宗教領袖不容異己一樣。(使徒行傳24:10-13)要是可行的話,對抗不容異己行為的上策,就是防患未然:提倡寬容的態度,教育大眾去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關於消除不容異己的行為,上文提到的聯合國報告評論:「人所以排斥別人的信仰,歧視他人的宗教,歸根究柢,都是因為人的思想出了問題。由此可見,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必須從糾正人的思想方面入手。」這種糾正思想的教育也許能夠促使人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信仰。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總幹事費德里科·馬約爾寫道:「寬容是有堅定信念的人的美德。」多明我會修士克洛德·熱弗雷在《改革》週刊寫道:「真正的寬容以堅定的信念為依據。」人的信仰要是已經令自己心滿意足,他不會動不動就覺得別人的信仰威脅自己。
耶和華見證人發覺,要有更大的寬容度,就必須多跟不同信仰的人交談。耶穌預言「這個王國的好消息會宣講開去,遍及世人所住的全地,對所有國族作見證」。見證人認真實踐耶穌的吩咐,公開向人傳講福音,這是人所共知的。(馬太福音24:14)他們傳道的時候,常常聽到信仰各異的人,包括無神論者在內,表達他們的信仰或見解。見證人也做好準備,隨時向願意聆聽的人講解他們的信仰。這樣,他們就能夠增長見識,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在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的情況下,要倡導寬容的風氣就容易多了。
寬容、自由以及其他事情
事實上,不少人都用心良苦,有的還共同努力去提倡寬容的態度,但很明顯,宗教不容異己的精神始終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問題。我們還欠缺一些重要的東西,才能把目前的情況徹底改變過來。法國的《辯論世界報》(Le Monde des débats)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在現代社會,人民往往在感情上和靈性上感到空虛。法律能夠保障宗教自由,免得宗教自由受到侵犯。法律不但能夠,而且也應當保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會無緣無故遭受歧視。」
《民主與寬容》一書坦言:「我們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程要走,才能使互相諒解、互相尊重成為世界通用的行為標準。」雖然目前在多個國家,包括法國在內,宗教自由正面臨威脅,聖經卻應許,不容異己的行為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到時,普天之下人人都團結一致,彼此親如手足,全地都瀰漫著互愛互重的氣氛。人類再也不會因無知而受害,上帝的王國會教導他們學習耶和華的行事方式,滿足他們在知識、感情和靈性上的需要。(以賽亞書11:9;30:21;54:13)全地的人民將要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享有不折不扣的自由。(哥林多後書3:17)你只要對上帝為人類所定的旨意有確切的了解,就必定能夠對抗愚昧無知、不容異己的行為。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宗教面臨威脅
近年來,法國政府企圖打擊國內的耶和華見證人,不許他們跟其他認可的宗教享有同一的待遇。近日政府當局還向見證人所接到的捐款徵收重稅。其實,這些款項都是為了資助他們的宗教活動而捐贈的。法國官方強索5000萬美元的稅收(稅款加罰款),目的顯然是要使這群為數約20萬的基督徒和他們的友人一概陷於癱瘓。這麼公然的宗教歧視行為,委實跟法國所倡導的自由、博愛、平等原則大相徑庭。
[第10頁的圖片]
不容異己的精神常常觸發暴行
[第12頁的圖片]
法國政府的一些官員罔顧耶和華見證人的宗教活動,硬說他們不是宗教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