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2 4/15 253-256頁
  •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事業的選擇
  • 在馬來亞從事先驅傳道工作
  • 在禁令之下工作
  • 在澳洲服務
  • 回到星加坡
  • 檳榔嶼的工作擴展
  • 無窮的權利
  •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新加坡——黯然失色的亞洲寶石
    警醒!1997年
  • 遵行上帝的旨意,一生充滿喜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守》62 4/15 253-256頁

追求我一生的目標

由威克(A.E. Wicke)君自述

「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詩篇116:12)當我在馬來亞檳榔嶼(Penang)舒適的海外傳道員之家裡坐在我的書桌前回憶在我一生中所發生的事時,我也在問著自己這個問題。我的一生的確可說是一段忙碌的歲月,它將我帶到許多不同的地方和為我帶來許多不配得的恩典和權利。我感覺多麼慶幸我在仍然年青力壯的時候便將全部時間用來事奉耶和華和以此作為我一生的目標!讓我來告訴你我怎會作了一個影響如此久遠的決定。

早在1930年當我廿歲的時候,我頭一次遇到耶和華的見證人。我那敬畏上帝的雙親將我養育成為一個路德會的教友,並且在我的心中養成了一種對聖經的愛好和尊重,不過在那時我並沒有對任何宗教感到特別的興趣。一日我的一個朋友邀請我到澳洲雪梨城中的一間戲院去聽盧述福法官所作的一個錄音演講。當我們在等待演講開始的時候,一個熱心的聖經研究者把一份《守望台》雜誌放入我手裡,其中所登載的一篇文章題名為「基督臨在的通告。」我必須承認這篇文章使我發生了偏見,結果使我連帶對那次的演講也不欣賞。我們怎麼可能說基督已經臨在了呢?我的朋友極力勸我保持開明的態度,並且閱讀一下「創造」這本書以作一番公正無偏的考查。不久我便完全相信這確實是真理了。於是我立刻開始和一個研經班小組取得聯絡,並且經常參加小組所舉行的聚會以藉此加深我對真理的了解。

我對宗教突然深感興趣使我的家人大為驚訝。我的父親深信我走入了歧途,因此給了我無數的小冊子和傳單閱讀。可是我愈仔細查考這些用來「暴露」我們信仰錯誤的宣傳品,我對真理的信心反愈堅強。

事業的選擇

然而我還有另一種主要的興趣。我那時正在攻讀音樂,一心盼望成為一個著名的作曲家和樂隊指揮。1931年我獲得機會回到我的出生地點,德國的慕尼黑(Munich),進一步研究音樂。在那裡我深深地沉醉在音樂的活動中,但我並沒有忘記參加當地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和傳道工作,並且從該地小組中精力充沛的組務僕人約翰·苛爾保(Johann Koelbl)獲得許多寶貴的忠告。我愈來愈感到自己在兩種不同的愛之間掙扎:對音樂的愛和對真理的愛。一位來探訪當地小組的弟兄所作的一篇令人感動的演說終於打開了我的心眼。他清楚地指出今日有兩個互相抵觸的世界,撒但那將屆末日的舊世界和耶和華所立的君王基督耶穌統治下的新世界。我的世俗野心會把我領到何處呢?「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這個選擇實際上是多麼的簡單明白。就在那傾刻之間我下了決心要獻身事奉耶和華,並且決定以全部時間的傳道事業作為我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不久我接獲守望台社的邀請到澳洲的分社辦事處服務,於是便啟程返回澳洲,由此憑著耶和華的恩典得以逃過幾個月後臨到德國的弟兄們身上的殘酷迫害。自1932年11月起,我在耶和華的組織中以全部時間為他服務的事業開始了。在隨後的四年中我在分社辦事處擔任過各種不同的職務,生活很有趣味。後來在1937年我被派往社方在星加坡的書籍供應站服務,並且在這個居民的種族和宗教均頗複雜的大城市作見證。——一件極富趣味的工作。在這段服務期間我不但有機會訪問馬來亞半島上的許多城鎮,並且也有機會訪問印度,緬甸和印尼。

在馬來亞從事先驅傳道工作

1939年我決定結婚。社方派了另一位弟兄頂替我在分社辦事處的職位,於是我首次加入了先驅傳道員的行列。我的工作順利嗎?開始的時候我到分社之北大約五百哩的檳榔嶼和一位德籍先驅傳道員古特·格魯巴(Kurt Gruber)一同工作。在社方舒適和設備齊全的宿舍住慣了之後,先驅傳道員的生活看來比較辛苦一點。你需要住在窄小而缺乏現代設備的中國式旅館裡,忍受著各種不愉快的臭味和噪雜聲,並且在熱帶的氣溫下整天揮汗如雨。每日我們出外傳道碰到許多不同種族的人——中國人、印度人、馬來亞人、歐亞混血兒,歐籍人士等等,他們很高興聆聽王國的信息和接受講解這信息的書籍。我們時常受到他們殷勤的款待;這些喜樂蓋過了種種不如意的瑣事。同時我體驗到一種更大的自由和責任感,意識到上帝既已將這個區域交託給我,我便有責任要使其中所有的人不論貧富貴賤,種族,宗教都有機會聽到王國的信息。這種體會幫助我認識先驅傳道工作是多麼重大的一種特權。

當我在先驅傳道工作方面安頓下來之後,我於是作安排讓我的未婚妻和我會合。她亦曾以全部時間事奉上帝多年,我深信她必定會喜歡在馬來亞從事先驅傳道工作。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幾天之後抵達星加坡。我們一起有系統地逐一將我們的區域做遍。我們學會足夠的馬來語可以對一些不懂英語的人作一個簡短的見證,藉此分派了數千本書籍。

在禁令之下工作

時間很快地過去。1941年一月傳來了傳道工作在澳洲被禁的消息。幾乎同時地,星加坡政府下令禁止我們的出版物入口,隨後不久馬來亞聯邦亦採取同樣的措施。當時我們住在一個小城鎮裡。一天晚上我們回家得很遲,抵家時我們發現有一個警官在等待著我們要沒收我們的聖經書籍。在隨後的一段短期間中我們繼續在較南的地區中工作,直至禁令在整個聯邦內實施為止。到那時我們只好回到星加坡去。

我們繼續只用聖經來向人傳道。但不久之後政府卻要我們離境。我們想設法轉到印度、緬甸、暹羅、香港、爪哇或菲律賓去,但結果都徒然,於是在1941年的七月,我們只好怏怏地乘船回到澳洲,當時我們並沒有想到由此逃過了僅五個月之後日軍的南侵。

1943年有幾位負重責的弟兄被放逐到不同的鄉鎮裡受軟禁和監視。我被限制不可離開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的泰雷城(Taree)。不久我的妻子與我會合,於是我們一同在這個小城裡從事先驅傳道工作,找到一些對真理感興趣的人和設立了好些家庭聖經研究班。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成為傳道員,有一家三個人後來甚至加入了先驅傳道員的行列。不久之後我們在高等法院勝訴,禁令遂被撤消了。

在澳洲服務

首先我們在社方的分社辦事處協助將澳洲的傳道工作重新組織起來,數月之後我們被派往新南威爾斯省的杜寶(Dubbo)城作特別先驅傳道員。在這裡我們必須與炎熱的氣溫,狂風刮起的沙塵和大群的蚊蠅,以及時而驟來的寒流與暴雨鬥爭。除了在城鎮中工作之外,我們並且踏著載滿留聲機、唱片和書籍的自行車逐一探訪四周僻遠的農場和牧羊站。這是很吃力費勁的工作,但是耶和華以許多令人振奮的經驗祝福我們,我們亦得以在那裡建立了一個細小的王國聚會所,我相信直到今日他們仍然用著這個聚會所。我們的下一個工作地區是新南威爾斯省的哇加城(Wagga),我們在那裡居留了大約十八個月,使該地的小組成為更加壯大穩固。

1947年社方在雪梨舉行了一次可紀念的大會,那時正值諾爾弟兄首次訪澳,在大會裡我們有機會申請到基列入學。此後不久我們被派往維多利亞省擔任環務工作。我們對這些更大的工作權利是多麼感激,雖然我們時常感到自己的不配!九個月之後我們接到邀請我們到基列第十一期入學的通知,這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天!

回到星加坡

我們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嗎?很適切地,我們接到一位親戚來信用腓立比書4:13的經文鼓勵我們:「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不是靠著我們自己的力量而是憑著耶和華的幫助和恩典,我們才能成功。基列的確是一段令人永遠不能忘懷的經歷。我們喜愛其中的每一分鐘,並且深切地體會到我們所獲得的良好訓練,忠告和訓示。畢業的日子轉瞬即已來到。我們會被派到哪裡去呢?回到星加坡!我們真高興。畢業後我們在美麗如畫的加羅拉多州從事了四個月的環務工作,然後和其他四個同學一起啟程前往星加坡;經過一段漫長卻極有趣的旅程之後,我們終於在1949年三月抵達目的地。我們受到在當地服務的兩位加拿大籍海外傳道員的熱烈歡迎。

住宿在當時是一個難題,但社方終於找到了一個舒適的住所,我們遂安居下來建立了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我們很快便設立了許多家庭聖經研究班。這件事並不困難,特別是在一般受過教育的中國和印度青年中間更很容易作這種安排。不久其中有些開始參加聚會和出外傳道了,當地的小組遂開始擴增。這和十年前的工作情形多麼不同!如今我們穩打穩扎地做著播種和澆灌的工作。開始時真理的種子似乎生長得很迅速;但隨後我們發現許多「幼苗」需要長期的小心培植才能夠成熟結果。有些人在一段時期中看來進步得很快,甚至開始參加戶外的傳道工作,但不久之後便退回舊世界中,而令我們大感失望。由此我們學到忍耐和恆心的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使工作逐漸向前進步。當我親眼看著最初和我研究聖經的人當中一個信奉佛教而原本對聖經一無所知的中國青年變成一個勤奮的聖經研究者,繼續進步而開始參加聚會和傳道活動,最後更逐漸長成為一個成熟的弟兄時,我心中的快慰是多麼難以言喻!今日他正在星加坡的小組擔任監督的職任。

檳榔嶼的工作擴展

1955年當我們剛從澳洲探訪歸來之後不久,我們接獲一項令我們驚喜交集的工作任務,那便是被派往美麗的檳榔嶼服務。該地有兩位生長在佛教家庭中的中國女學生僅僅藉著閱讀《真理能使你自由》這本書對真理獲得了相當的瞭解,她們向我們發出「馬其頓」的求助訊號。她們極需指導和訓練,而我們很慶幸獲得這個快樂的權利。我們在當地建立了一個小組,我被委任為監督。我們開始從事經常的傳道活動,所有的聚會則在一間規模甚小的私立學校裡舉行;直到一年後我們才搬入一間海外傳道員之家居住,並且設立了一個王國聚會所作為該地神治活動的推進中心。

我們發覺檳榔嶼的居民非常保守和深受佛教及其他傳統習俗的束縛。但是尤其在較年青的一代中我們仍可以找到許多願意研究聖經的人。最大的困難是把真理不但灌輸入他們的腦海中,同時也將其深印在他們的心上。許多看來頗有希望的人在後來卻令我們失望。然而也有一些變成活躍的見證人而將自己呈獻給耶和華,其中包括以上所提及的兩個女孩子。她們在完成學業之後,便開始以先驅傳道員的身份追求她們一生的目標。我們滿心欣喜地看到她們被邀請到基列的第卅一期受訓。不但如此,由於弟兄們的慷慨,我們得以在1958年七月廿七日在紐約楊基運動場那令人永不能忘懷的國際大會中親眼看到她們畢業;這使我們的喜樂之杯為之滿溢。我可以順便提及直到那時候為止,我們所參加過的大會中只有少數是超過七千人以上的。但這時我們卻發現自己置身於超過廿五萬人的大批群眾之中。我們實在難以形容我們當時的感覺和我們對耶和華賜給我們的一切恩典所懷的深切感激。

我們在返回馬來亞的途中繞經歐洲。我們在所到的每一處都受到當地新世界社會裡的弟兄們的熱烈歡迎。成為這個奇妙的大家庭中的一員是何等的幸福!在慕尼黑我們受到當年引導我開始追求我一生的目標而現今仍舊精力充沛的苛爾保弟兄款待。這是我們在隔別了廿六年之後的第一次歡聚。

無窮的權利

在以全部時間事奉耶和華的工作中,我們所享的權利似乎是永無休止的。我剛返抵檳榔嶼便接到了區務僕人的委任書。因此在過去的十八個月中,在我通常從事的海外傳道工作中時常穿插一些在馬來亞和星加坡各地的環務大會服務的機會,有一個月的時間我更需要到婆羅洲探視分佈於該地的弟兄和善意人士,他們當中有些已有好幾年未和組織發生過接觸。

檳榔嶼的小組正逐漸在靈性成熟和在數目方面增長。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在此工作的四年間,另外有七個弟兄亦跟隨我們的榜樣以先驅傳道工作為他們一生的事業。

如今回顧前事,我幾乎不能相信自己參加全部時間事奉上帝的工作至今已有廿八年了。這段時期是如此充塞著神治的活動以致這些年月都像過眼的煙雲一般在瞬息間逝去。固然在這件工作上我們需要花許多心血勞力和負起很多的責任。有時亦會有不如意和不順利的事為我們帶來考驗。但是我們可以為腓立比書4:13的真實性作證。我們已學會了仰望耶和華和倚靠他。從來沒有一分鐘我曾為放棄一切世俗的野心而感覺後悔。我們從事奉新世界的君王所得的喜樂與幸福遠超過這個舊世界所能貢獻的任何利益。我們在馬來亞至今已有十五年,這裡已成為我們的家鄉。我們熱愛海外的傳道工作,也喜愛我們的工作地區。我們摯誠的願望乃是繼續為耶和華所用,在這塊田地上擴展他那快樂,和平而團結的大家庭。

你是一個已獻了身給耶和華,但卻未能決定終身事業的青年嗎?讓我熱切地勸告你選擇先驅傳道工作為你一生的目標,在洗雪耶和華的聖名的工作上追求更大的權利。至於我自己,「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呢?」我願和詩篇的作者同聲回答說:「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詩篇116:12,17,18。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