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明地接受新思想嗎?
有些人故步自封,不肯接受任何新思想。新思想若跟他們的觀點不同,他們就可能加以拒絕。例如,丹麥有個婦人寫信給《家》周刊,說:「耶和華見證人老是上門騷擾我們。他們叫我煩惱極了,但我又想不出辦法打發他們離去。……難道法例不能禁止他們騷擾別人嗎?」
19世紀中葉的日本人也把向他們叩門的西方人視為「騷擾」他們。當時在很多日本人眼中,一切跟不速之客有關的事物都是不足取的,甚至有害的。正如一句東方諺語說:「疑心生暗鬼。」日本繪畫中的佩里准將正好說明許多日本人的心態。這樣的繪畫留存下來的大約有50幅,其中只有2,3幅把他描繪為一個普通的美國海軍軍官,其他的則把他描繪為長鼻子的惡鬼或臉色蒼白的怪物,正如這裡的插圖一樣。
然而,隨著日本的開放,開明的日本人漸漸明白外國人並非蠻夷。日本第一個遣往美國的代表團就有些人有這樣的經歷。他們親自看見西方文化時,情形好像眼睛裡的陰翳消掉了一樣。雖然高級官員根據日本人的觀點不斷埋怨美國人如何無禮,年輕的一代卻對新文化作出更持平的判斷。
一個19歲的男子是一位高官的隨員,他在後來寫道:「在日本代表團的70個代表當中,大部分人都不滿或憎恨[美國人]。可是,目睹真正的情形之後,我們當中有些人明白自己錯了,而且後悔懷有這樣的惡意。把外國人視為有如犬馬般卑賤而侮辱他們,只會為我們招來不仁不義的臭名而已。」你和這個年輕隨員一樣開明,以不偏不倚的態度看待新思想嗎?
庇哩亞人的榜梯
在公元第一世紀,很多猶太人都對基督的教訓懷有無理的偏見。在某方面來說,這好像排外的日本人對外頭世界所懷的偏見一般。古羅馬的猶太人聲稱:「[基督教]是到處受人攻擊的。」(使徒行傳28:22,《現譯》)論到帖撒羅尼迦中某些基督徒,滿懷成見的猶太人喊道:「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使徒行傳17:6。
不過,仍有一些人願意擯除成見。例如,庇哩亞的居民對使徒保羅和他的同伴西拉所傳的好消息有何反應?論到庇哩亞人,聖經執筆者路加寫道:「這裡的人,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熱切接受主的道,天天考查聖經,要知道所聽的是否與聖經相符。」(使徒行傳17:11,《新譯》)你像庇哩亞人一樣「開明」嗎?
請想想匡治的例子。他曾經極度仇視基督教,像反對日本開放的排外主義者一樣。後來他的妻子幸子開始研讀聖經,他就猛烈反對她。他甚至想過要殺死家人,然後自殺。由於他這麼暴烈,家人只好逃到幸子的哥哥在日本北部的家去。
最後,匡治決定開明一點,研究一下妻子的宗教。他讀過一些聖經刊物之後,看出自己需要作出改變。隨著他研讀聖經,他那暴烈的態度逐漸改變過來,進而反映出上帝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5:22,23)匡治遲疑不敢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因他從前曾猛烈反對見證人,他害怕見證人會找機會向他報復。但他終於到王國聚會所去。當時他受到極為熱烈的歡迎,令他不禁掉下淚來。
不錯,克服偏見,研究新思想可以擴闊我們的眼界,而且在很多方面造益我們。但這意味到我們要接納一切新思想嗎?
要慎加選擇!
隨著日本不再鎖國,新思想就紛紛湧進該國。有些新思想造益日本人,但其他的卻乏善可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在接受日本投降時說:「日本違背了佩里准將的本意,把西方的知識當作壓迫人、奴役人的工具。」日本模仿它的西方啟蒙導師,走上了一條引起連場戰爭的途徑。這些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高潮,最後導致兩個原子彈在日本境內投下。
我們從這件事學到什麼教訓呢?教訓就是,我們該慎加選擇才接受新思想。我們效法庇哩亞人是好的,他們「天天考查聖經,要知道[保羅所教的]是否與聖經相符」。(使徒行傳17:11,《新譯》)這裡譯作「考查」的希臘語詞的意思是「作仔細、精密的研究,猶如法律的訴訟程序一樣」。(《新約語詞寫真》,羅伯遜[A. T. Robertson]著)我們不該盲目接受一切新思想,相反,我們要作仔細、精密的研究,正如法官聆聽訴訟時所為一般。
我們若慎加選擇,即使遇到一時的風尚或其實有害的新思想,我們也會不為所動。例如1960年代的所謂新道德對某些人來說也許是個有吸引力的新思想。但仔細的考查揭發出這其實便是從前的不道德,不過改了新名字而已。此外,1920年代的德國經濟非常窘迫,當時無疑有很多人把納粹主義視為令人振奮的新思想,但納粹主義造成了多大的痛苦!
幸好上帝賜給我們一塊試金石,可以用來考驗各種新思想。這就是上帝所感示的話語——聖經。今天我們從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自稱在這方面有專門知識的人聽見很多新主張,但我們若在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方面實行聖經的指引,就能審查這些主張是否正確。(以弗所書5:21-6:4;歌羅西書3:5-14)現在有許多和宗教問題有關的奇異思想受人散布,聖經論及我們跟上帝和鄰人關係的勸告卻給我們方法審查這些新思想。(馬可福音12:28-31)正確的聖經知識裝備我們去決定一個新思想是否真正有價值。因此我們能夠「詳細審察每一件事,保留那美善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21,《現譯》。
耶和華見證人探訪鄰里,鼓勵他們學習聖經,藉此能夠適當地判斷新思想。見證人也向別人指出聖經的思想;對很多人來說,這些思想都是新的。關於我們活著的時代和人類前途的真理便是其中一二。(馬太福音24:3-44;提摩太後書3:1-5;啟示錄21:3,4)是故,倘若見證人上門探訪你,不要採取閉關自守的態度。相反,何不開門聆聽他們所要說的話呢?切勿故步自封,拒絕對你有永久造益的思想。
[第5頁的圖片鳴謝]
Library of Congress photo LC-USC62-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