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17章注釋
絆腳石 關於譯作「絆腳石」的希臘語詞skanʹda·lon,有些學者認為這個詞原本是指陷阱,有些則認為是指陷阱裡綁著誘餌的一根棍子。後來,這個詞泛指任何導致人絆倒或跌倒的障礙物。用作比喻時,這個詞指導致人犯罪、踏上歧途或在道德上失足的某種行為或情況。相關的希臘語動詞skan·da·liʹzo在路加福音17:2裡譯作「使……跌倒」,這個動詞還可以譯作「成為……陷阱」或「導致……犯罪」。
一天七次 這個詞組可能讓彼得想起耶穌之前說過的話。那次彼得問耶穌,應該寬恕弟兄多少次,當時耶穌回答:「到77次。」(另見太18:22的注釋)耶穌這兩次說的話都不應該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本節經文中的「七次」指的其實是無數次。(參看詩篇119:164,經文中「一天……七次」表達的意思是「再三」「不斷」或「經常」。)一個基督徒也許一天七次冒犯了他的弟兄,而七次都悔改了。由於他受到斥責後都悔改了,因此每一次都應該得到寬恕。在這種情況下,總要寬恕弟兄,不應該限定次數。(路17:3)
信心 見詞語解釋。
只有芥籽那麼小 見路13:19的注釋。
黑桑樹 聖經只有一次提到這種樹。這裡用的希臘語詞是sy·kaʹmi·nos,這個詞常用來指桑樹。在以色列,黑桑(學名:Morus nigra)是人們普遍種植的一種樹。這種樹可長至6米高,木質結實,葉子寬大,呈心形,果實類似黑莓,呈暗紅或黑色。黑桑樹以根系發達著稱,要費很多功夫才能把樹連根拔起。
繫上圍裙 希臘語是pe·ri·zonʹny·mai,字面意思是「束腰」,指綁緊圍裙或繫緊衣服(通常用一條腰帶),目的是做好準備去工作。在這裡,這個希臘語詞也可以翻譯為「整理衣服,準備工作」。同一個希臘語詞也出現在路加福音12:35,37和以弗所書6:14。(另見路12:35,37的注釋)
無用 又譯「毫無價值」。耶穌的這個比喻不是說,「奴隸」(也就是他的門徒)應該覺得自己無用或毫無價值。根據上文,「無用」表達的意思是,奴隸應該謙虛,對自己有合理的看法,不會自以為應該受到誇獎。有些學者認為這個詞用在這裡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意思是「我們只是奴隸,不用受到特別的對待」。
耶穌前往耶路撒冷途中,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交界的地方 耶穌這次旅程的目的地是耶路撒冷,但他先從以法蓮城往北走,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很可能是加利利的南部),然後去了比利阿。就是在這次旅程中,耶穌遇到了十個痲瘋病人,當時他進了一個村莊,這個村莊可能在撒馬利亞,也可能在加利利。(路17:12)這是耶穌死前最後一次去加利利。(約11:54;另見附錄A7)
十個痲瘋病人 在聖經時代,痲瘋病人看來會聚集起來或成群住在一起,方便彼此照應。(王下7:3-5)上帝的法典規定,痲瘋病人必須被隔離。他們遇到人時,為了提醒別人,也要喊叫:「不潔,不潔!」(利13:45,46)跟法典的規定一致,那些痲瘋病人看到耶穌時都「遠遠地站著」。(另見太8:2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痲瘋」)
讓祭司查看 耶穌基督在地上時也遵守摩西法典。他承認亞倫家族的祭司仍然受任用,因此吩咐被治好的痲瘋病人去讓祭司查看。(太8:4;可1:44)根據摩西法典,祭司要查看痲瘋病人是否已經痊癒。之後,那個已經痊癒的人要去聖殿,獻上規定的祭物。(利14:2-32)
他們……就痊癒了 只有路加記錄了耶穌治好十個痲瘋病人這件事。
萬眾矚目 這裡用的希臘語詞組在《希臘語經卷》中只出現過一次,源自一個希臘語動詞,後者的意思為「仔細察看」或「觀察」。一些學者說,有些醫學著作會用這個詞組來描述醫生仔細察看疾病的症狀。根據這個詞組在本節經文裡的用法,這句話的意思看來是,「上帝的王國」不會以人人都能清楚看到的方式來到。
在你們眾人當中 有些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你們每個人裡面」或「在你們眾人心裡」。可是,耶穌當時說話的對象是法利賽派的人,而上帝的王國既沒有在他們裡面,也沒有在他們心裡。(路17:20;參看太23:13)由於耶穌是上帝任命的君王,是上帝王國的代表,因此可以說「王國」就在他們當中。耶穌在他們當中時,不但有君王的身分,而且能施行神跡去彰顯上帝的王權,並有權挑選一些人在上帝將臨的王國裡做君王。(路22:29,30)
他們 也可能指那些假彌賽亞。
閃電怎樣……照射 耶穌執掌王權回來時會像一道閃電照射,意思是留心觀察的人會清楚看到證據,知道他已經回來了。
人子在那一天也會這樣 這句話在一些古抄本裡較為簡短,可以譯作「人子也會這樣」。不過,正文裡較長的譯法同樣有抄本支持,很多聖經譯本也是這樣翻譯的。
挪亞的時代 在這裡,耶穌把「挪亞的時代」跟「人子的時代」做了比較。馬太福音24:37也記載了一句類似的話,而那裡說的是「人子回到你們這裡的時候」。既然「挪亞的時代」實際上涵蓋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按理來說經文預告的「人子的時代」也同樣會涵蓋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挪亞的時代」在大洪水來到時達到高潮;類似地,「人子的時代」或「人子回到你們這裡的時候」也會在那些不尋求拯救的人被毀滅時達到高潮。(另見太24:3的注釋)
方舟 見太24:38的注釋。
大洪水 又譯「大災難」。希臘語是ka·ta·kly·smosʹ,可以指規模很大、破壞力很強的洪水。聖經用這個詞來指挪亞時代的大洪水。(創6:17,《七十子譯本》;太24:38,39;彼後2:5)
在房頂上 當時的房頂是平的,有多種用途,包括儲藏(書2:6)、休息(撒下11:2)、睡覺(撒上9:26)和舉行節期的崇拜活動(尼8:16-18)。這就是為什麼房頂上都要建一道矮圍牆。(申22:8)一般來說,人可以用房子外面的樓梯或梯子從房頂下來而不必進入屋裡。這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人可以怎樣按照耶穌的警告去做,以及「那一天」的情況會多麼緊急。
被接去 譯作「被接去」的希臘語詞也出現在不同經文裡,而且表達的意思往往都是正面的。例如,這個詞在馬太福音1:20譯作「接……回家」,在馬太福音17:1譯作「帶著……一起」,在約翰福音14:3譯作「接……到……家裡去」。在本節經文裡,這個詞看來指受「主」的認可並得到拯救。(路17:37)這個詞描述的情況也許跟以下兩個事件類似:挪亞在大洪水降下的那一天被帶進方舟;天使拉著羅得的手把他帶到所多瑪城外。(路17:26-29)如果是這樣,「被捨棄」就是指被判定為該受毀滅。
少數古抄本在這裡加插了一句話:「兩個男人在田裡工作,一個被接去,一個被捨棄。」但這句話沒有出現在那些最早期、最可靠的抄本裡,因此顯然不是路加福音原文的一部分。不過,馬太在上帝的指引下寫過一句類似的話。(太24:40)有些學者認為,一個抄經士把馬太福音的那句話抄在了路加福音這裡。(另見附錄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