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第26章注釋
我們宗教中……的教派 見徒24:5的注釋。
敬奉 譯作「敬奉」的希臘語詞是la·treuʹo,其基本意思是「服務」。在聖經裡,這個希臘語詞通常指為上帝服務或從事跟崇拜上帝有關的活動(太4:10;路2:37;4:8;徒7:7;羅1:9;腓3:3;提後1:3;來9:14;12:28;啟7:15;22:3),包括在聖幕或聖殿裡服務(來8:5;9:9;10:2;13:10)。因此,在某些經文裡,這個詞可以翻譯為「崇拜」。在少數情況下,這個詞也用來指錯誤崇拜,例如敬奉或崇拜受造物。(徒7:42;羅1:25)《希臘語經卷》的一些希伯來語譯本(即附錄C4裡的J14-17)在這裡寫的是「敬奉(崇拜)耶和華」。
拿撒勒人 見可10:47的注釋。
表示支持 又譯「投票支持」,直譯「投下一塊石子」,意思是用石子來投票。這裡用的希臘語詞pseʹphos指的是一塊小石頭,在啟示錄2:17譯作「石子」。在當時的法庭上,參與審判的人會用石子來表示自己的判斷,表明自己認為當事人有罪還是無罪。白色的石子表示無罪,黑色的石子表示有罪。
希伯來語 見約5:2的注釋。
踢刺棒 刺棒是用來趕牲口的尖銳棒子。(士3:31)「踢刺棒」這個諺語也出現在希臘文學作品裡,來源跟以下場景有關:一頭牛被主人用刺棒趕著走,卻不肯聽話,反而不斷地踢刺棒,結果令自己受傷。保羅在成為基督徒之前就做過類似的事。他極力反對跟隨耶穌的人,也就是反對那些得到耶和華支持的人,這樣做只會傷害自己。(參看徒5:38,39;提前1:13,14)在傳道書12:11,「趕牛的刺棒」用來比喻智者的話,他們的話能推動人按智慧行事。
成聖 見詞語解釋。
悔改 原文用的希臘語詞可以直譯為「改變想法」,指改變思想、態度或意向。在本節經文,「悔改」是跟「歸向上帝」聯繫在一起的,因此指的是一個人為了令上帝喜悅而作出改變,這樣他就能跟上帝有良好的關係。一個人如果真心悔改,他的「行為」就必須「跟悔改的心一致」。換句話說,他的行為要足以證明他的想法和態度已經改變了。(另見太3:2,8;路3:8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
基督徒 見徒11:26的注釋。
凱撒 又譯「皇帝」。當時的羅馬皇帝是尼祿。他的統治時期從公元54年開始,直到公元68年他自殺身亡時結束,那時他大約31歲。使徒行傳25-28章提到的凱撒指的都是尼祿。(另見太22:17;徒17:7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