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任何真正的「殘餘器官」嗎?
許多年來人體中有若干器官被進化論學家稱為「殘餘器官」,意即這些器官曾一度是有用的,但卻由於人體的「進化」而變成無用。關於這點,有趣的一件事是人體中有一個細小腺體,形狀像松果,因此稱為「松果」腺。雖然它位於腦中央附近,它卻不屬於腦部。「直至最近」,《醫院實習》雜志報導,有人認為「人體內的松果腺不再具有生物學的目的,它只是一個殘餘器官而已」但是現在醫學界卻指出松果腺「具有產生melatonin的獨特能力。」這是一種影響到腦部,生殖系統,腦下垂體,腎上腺和甲狀腺的物質。
科學家相信人體內的松果腺「特別藉著調整人體內的生理時鐘而控制身體。」(《科學文摘》,1972年九月刊)松果腺藉著分泌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而發揮此項作用。所以科學家相信松果腺可能藉化學作用指揮人體內許多非自願的活動,例如幫助身體使體溫在日間升高,在夜間降低。
另一個久已被視為無用的腺體是胸腺。《讀者文摘》一篇名為「保護我們身體健康的『無用』腺體」說:
「至少有二千年的時間,醫生對於在頸之下,胸骨後面是粉紅色的灰色體素——胸腺——的作用感到大惑不解。……現代的醫生將它視為像盲腸一樣是無用的退化器官,認為它已喪失原來的用途,如果他確曾有過用途的話。」
「可是近幾年來由美國,英國,澳洲和瑞典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隊的探索工作已打開了胸腺的謎。這些人證明胸腺絕非無用,它其實是管理保護我們免受傳染病侵襲的複雜免疫系統的主要腺體。……」
「但是胸腺是管理我們的免疫系統的唯一器官嗎?最近的實驗使研究家相信盲腸,扁桃腺,腺樣增殖體[它們均曾一度被視為殘餘的退化器官]都與抗體系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