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82 12/8 15-19頁
  • 嚴重抑鬱病的多種療法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嚴重抑鬱病的多種療法
  • 警醒!198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身心的關係
  • 傾訴抑鬱
  • 抗抑鬱藥劑療法
  • 營養療法
  • 仔細的自我檢討
  • 僅是心理作用嗎?
    警醒!1982年
  • 你可以怎樣設法應付沮喪?
    警醒!1977
  • 精神沮喪為禍億萬人——原因何在?
    警醒!1977
  • 為什麼我這樣抑鬱寡歡?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
查看更多
警醒!1982年
《警》82 12/8 15-19頁

嚴重抑鬱病的多種療法

《儆醒!》並非贊同或提倡任何一種流行的療法。我們只不過報導若干獲得認可的職業性療法而已。這些方法是用來對付嚴重精神失調的,這種精神失調比有時影響我們所有人的「抑鬱」情緒強烈得多。

嚴重抑鬱症使病人大受打擊。他無法工作,曾屢次入精神病院治療。精神外科醫生基夫·林福(Keith Langford)在試過多種療法無效之後為病人施手術,剖開男子的頭,把一個電池操作的「調整步調器」放入他腦內。據報此舉既不傷腦,也沒有混亂思緒;反之「調整步調器」發出律動的電氣衝力以緩和抑鬱病情。

此法果然有效!病人回復了積極態度和恢復工作。「你救了我的命,」他告訴醫生。「現在我已能過正常生活了。」

這位男子所患的比普通抑鬱症嚴重得多。他是每年為了嚴重抑鬱病而求醫治療的八百萬名美國人之一;這種精神失調造成強烈的自咎、無助和無望之感。通常的病徵是食慾和睡眠失調、經常疲倦、不時哭泣以及無法從生活上感到任何樂趣。

很少病例需要使用「調整步調器」的激烈療法。可是,在治療嚴重抑鬱症方面,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所提議的幾種療法通常頗有幫助。調查顯示在若干地方有四分之一的婦女和十分之一的男子或多或少地患上這種病。

有些什麼療法可以採用呢?療法有多種。有些彼此大異其趣,另一些則大同小異。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

不少研究家認為嚴重抑鬱症是身體上的缺陷(甚至由某種造成緊張的事件所觸發)——腦裡的生物化學失去平衡——所致,因此他們認為在矯正這種不平衡方面,藥物擔任重要角色,但有些人卻辯稱這種失調是錯誤思想導致頭腦失去平衡的結果,因此是可以糾正的。他們認為糾正的方法可使用「談話療法」或心理療法。當然,每種療法都有若干效用,但兩者均不是徹底的解決方法。

身心的關係

問題之所以難於解決是因為身心有密切的交互作用。彼此都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精神失調是十分複雜和因人而異的。因此慣於應付這類病人的醫生通常都能提供對病人最有效的療法,倘若病人未覺滿意,也許醫生能幫助他另找其他專家。以下資料或者能夠幫助病人和醫生了解一些可用的療法。但沒有一種療法是對所有嚴重抑鬱病都有效的。同時,值得留意的是,在每一種治療法的範圍內均有許多主張各異的醫療者。例如,在精神治療方面據報有一百三十種不同的療法。此外,在使用營養療法的人當中有曾經研究數十年的著名研究家,也有僅是參加過兩天討論會的「週末專家」。

傾訴抑鬱

在診斷嚴重抑鬱症時,一項值得推薦的方法是心理療法——或稱「談話療法」。既然抑鬱病患者大都有許多令他們不安的心事,不少人曾經向醫師傾訴心事而獲得幫助。從事這種行業的人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和其他受過特別訓練的人。可是,有些人發現與一位表現仁愛關懷的傳道員a談話頗有幫助。

心理治療中心主任艾蒙·戴梅利(Armand DiMele)評論說:「抑鬱病患者的自保方法是關閉自己身心而不願受到任何刺激。例如,因遭喪而哀的人可能進入抑鬱狀態而不願節哀順變。」因此顧問的工作是幫助患者正視遭受損失所引致的哀傷和焦慮情緒。戴梅利繼續說:「倘若精神治療者與病人一起坐下來傾談可以對病人真正有安慰,醫生可以告訴他應該預期身體發生什麼感覺,這樣病人便會逐漸意識到自己能夠應付情緒,抑鬱遂告舒解。」

消極的感覺,例如憤怒、怨恨和罪咎感,都能造成抑鬱。且以受雇於紐約州立精神健康院的一位心理學家治療一名患嚴重抑鬱症的五十八歲婦人為例。她感覺上帝已捨棄了她,人人都說她壞話。這位具備二十年經驗的專家開始每週以仁慈的態度與她談話,後來發覺她在論到家庭時從不提及與她住在一起的母親,於是詳加探問。最後她透露自己認為父親最近的死亡是母親的疏忽所致。專家逐步幫助她克服憤慨的情緒,她的抑鬱病亦霍然而癒。

既然內疚往往是抑鬱的主要病徵,因此心理學家致力於消除病人的內疚和無用之感。一位婦人當兒子忤逆她時患了嚴重抑鬱病。「我從未真正作過一個盡責的母親,豈不是嗎?」她對精神科醫生哭訴說。「這就是她的毛病所在。」醫生幫助她看出自己對孩子所作的一切美事。她的內疚遂消失了——抑鬱病亦隨之消失。

可是,據朗奴·費夫(Ronald Fieve)博士所說,這種療法在大多數例子上是不成功的。他在自己所著的《情緒波動——精神科的第三次革命》一書中報導說,在治療一位中度或嚴重抑鬱病人時,若僅是幫助他分析自己的行為,經過數週、數月和數年之後「功效甚微」乃是常見的事。

這種療法對於努力按照崇高道德標準而生活的人也有危險。因為有些醫療專家走向極端,為聖經所不贊同的態度作出辯護。他們這樣行是要減輕病人的自咎感。不錯,倘若病人只是懷有不當的念頭,他不應太過自咎或感到「被上帝所定罪。」可是,與其像有些醫療專家一般聲稱不當的思想並非不對,尊重聖經勸告的人寧願糾正或排除這樣的思想。因此病人應該鄭重衡量(或接受幫助去衡量)醫療專家所提出的勸告。倘若病人或其同伴對醫療專家解釋病人的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就可以避免不少潛在的難題。——加拉太書5:16,19-21;雅各書1:14,15。

醫學界有些權威人士對心理治療的效力表示異議。理由之一是許多醫生認為嚴重情緒波動所呈現的化學不平衡並不是心理療法所能矯正的。他們贊成使用……

抗抑鬱藥劑療法

「我素來認為只是決心便可以克服任何情緒,但現在我不相信了,」一位曾經陷入嚴重抑鬱的家庭主婦承認說。「我有時會無緣無故地倒在地上哭泣。」她終於去看醫生,後者所用的方法幫助她克服了抑鬱病。

聆聽過她的嚴重抑鬱病徵之後,醫生說:「首先,讓我對你解釋,你有身體上的疾病。我給你一些藥物可能對你有幫助。」他的處方是一種三環式的抗抑鬱藥劑。他認為藥物會抵消她腦裡可能發生的化學失調而減輕抑鬱。「初時沒有顯著效果,」但到了後來,她說,「六個月之後,我好像一個新的人,並且完全擺脫了藥物。」

抗抑鬱藥劑和鋰製劑有二十種以上。它們並不是「提神藥丸」(安非他明)或鎮靜劑;興奮劑或鎮靜劑能夠立刻激揚或平靜神經系統,並且可以服食成癖。但這些抗抑鬱劑(三環式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並不像鎮靜劑一般制止某些產生憂慮的神經衝擊,反之它們看來修正腦裡「快感中心」的神經傳送水平,使愉快衝擊較易從一個神經細胞傳送至另一個。因此這些藥物對於處理腦內的化學失調可能有效。b

據紐約市費夫鋰劑醫療中心的朗奴·費夫博士說,「鋰劑在治療雙極躁狂性抑鬱方面以及預防神經失調方面頗為有效,對復發的嚴重抑鬱病也有幫助。」他報導在二十年內曾以鋰劑治療六千多名病人,並且有十二個國家加以仔細研究。在躁狂性抑鬱病患者當中,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治療成功。

當然,一切藥物都可能產生不愉快的副作用。許多時,醫生試用多種藥物,直至找到「適當的一種」為止。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若與某些食物如陳年芝士、啤酒、酒類或雞肝混合起來可能造成致命的反應。因此一切藥物必須在飽學的醫生小心監管之下才可使用。

「可是,[藥物療法]對病人的難題並不是萬試萬靈的,」紐約市的彌敦·克賴恩(Nathan Kline)博士在他所著的《從憂到喜》一書中寫道。這位使用抗抑鬱劑的先驅者繼續說:「藥物的實際作用是矯正一種特殊的機能崩潰,使病人在機能恢復後能應付難題而已。」

營養療法

在膳食中缺乏營養能導致精神失調,包括嚴重憂鬱病在內,這件事在六十五年前已獲得證實。當時的一種致命病症,玉蜀黍疹,曾在多個國家中肆虐,並且每年奪去一萬美國人的生命。那種病的初度病徵通常是精神失調——大多數是抑鬱症。

為了試圖找出難題的根源,約瑟·高伯格(Joseph Goldberger)醫生使若干健康的人攝取他發現的病人所進的相同飲食——膳食以玉蜀黍粗粉、小麥粉、粟粉和小量菜蔬為主。他等候變化。結果在十一名參加試驗者中有七名開始出現抑鬱症和患上玉蜀黍疹!醫生於是在他們的膳食內加入酵素、瘦肉和牛奶。病人遂迅速康復。原來缺乏營養乃是抑鬱症的病因。

當地窮人以之為主要食品的玉蜀黍差不多完全缺乏一種重要的氨基酸——色氨基酸。結果這導致了若干複式維他命B的短缺。

科學家們發現其他養分的缺乏c也會造成抑鬱、暴躁、疲勞和性情變化等病徵。大多數的研究顯示,在神經細胞之間擔任思想衝擊,把思想攜帶到神經傳送系統裡的若干氨基酸,例如色氨基酸的改變與維他命(尤其是複式維他命B)有關。神經傳送系統的短缺則和若干種類的抑鬱症有關。

「使病人獲得最佳的營養平衡乃是當務之急,」正分子精神科研究院創辦人兼院長大衛·霍金斯(David Hawkins)博士解釋。可是,即使發現病因是營養缺乏,適當的營養補充也未必對抑鬱症完全奏效。

例如,一位患上嚴重抑鬱症的病人從書中讀到關於強力維他命療法,於是大量服食若干種維他命去治療,但並沒有顯著的功效。可是一位使用營養療法的醫生仔細檢查病人的飲食之後發現她每日只吃一餐,食物包括一個牛肉包和炸薯片,以及少量生菜和番茄。她每天喝25至30杯咖啡。醫生在她的膳食中加入多種菜蔬、水果和堅果,並且限制她所喝的咖啡數量,據報她在數月之內就完全康復了。

甚至使用營養療法的醫生有時也使用藥物和電擊療法。因為營養療法功效較慢,而病人,特別是試圖自殺的病人,需要立刻減輕病情。

主張營養療法的醫生主要是運用一些通常在人體中存在的物質,從而避免影響精神過程的藥物所產生的危險副作用。《美國精神科雜誌》(一九八零年五月刊)報導使用氨基酸——乾酪胺酸——治療一位患了多年嚴重抑鬱以及對於抗抑鬱藥物有不良反應的三十歲婦人所獲得的自然功效。她在「接受乾酪胺酸療法兩週之後即有顯著的進步。」為了試驗病人的進步是否基於心理作用,醫生給她服食看來相似的安慰劑。但在一週之內她的抑鬱病又發作了!再給她服用氨基酸之後,她的病情又「再度完全緩和。」

研究的試驗表明其他氨基酸例如色氨基酸,也和某些抗抑鬱藥物一樣有效,而且沒有副作用。雖然未必所有試驗都能成功,但高路頓(J.H. Growden)博士卻總括地說:「看來有一群情緒失調的病人經過給予色氨基酸治療之後,不論是單一的療法或兼用其他傳統療法,他們的病狀都有起色。」

可是,一位研究營養的先驅雅倫·葛特(Allen Cott)博士卻提出警告說:「病人必須有醫生的指導才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配方。病人切勿大量服用維他命。倘若過度服食維他命B6,就會耗盡體內所含的鎂了。……只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確定補充一種維他命的短缺而不致造成另一種的短缺。」因此營養學家通常提供若干補充品,包括維他命、礦物質、微量元素、酵素和氨基酸等。同時,醫生們承認倘若大量使用某種補充物,它在體內發生的作用便會與麻醉藥無異。

精神科醫生羅士(H.M. Ross)在治病時使用維他命和飲食療法,據報曾經成功地治癒數百宗嚴重抑鬱症。他聲稱:「維他命不是所有精神難題的唯一解決方法。」查爾登·佛得烈克斯(Carlton Fredericks)博士對這項平衡的意見表示同感;營養療法的這位代言人承認說:「鑑於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一心認為精神病是純屬精神方面的,正分子醫療專家必須小心避免對於情緒或精神失調過度強調單一的生物化學療法。」

仔細的自我檢討

職業性的治療方法雖然會有所幫助,但解決方法通常不是「一劑即癒」的。因此患上抑鬱症的人必須作出忠實的自我檢討。一位三十五歲的抑鬱婦人發現除了調整飲食習慣之外,她也要作出其他若干調整才能根治疾病。她解釋說:「抗抑鬱劑不會解決所有難題。你必須認識和正視你的恐懼和憂慮,並且改變你的思想方式。」

不錯,每一種療法都有其限度。醫療本身並不能使你變成一個新的人。藥物和維他命也許能平靜你的情緒,卻不能使你的家庭生活和諧。戴梅利警告說:「你若要求在工作上做得『十全十美』,要交『完全合乎理想』的朋友,以及擁有許多奢侈和多量的物質東西,你也許會使自己終身抑鬱。」

因此嚴重抑鬱病雖有多種職業性的療法,但抑鬱病患者切勿忘記,除了接受治療之外,自己還得作出一番努力才行,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嚴重的抑鬱病。

[腳注]

a 一九八二年十月八日的《儆醒!》雜誌中題名為「抵抗抑鬱病的方法」的文章論及實行聖經原則曾怎樣幫助不少人克服抑鬱的情緒。

b 可參看《儆醒!》一九八二年十月八日刊『僅是心理作用嗎?』一文。

c 維他命B1,B3(煙鹼酸),B6,B12,泛酸,生物素,葉酸和維他命C乃是一組科學家在《營養與腦》一書中所列出的養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兩位和特曼合著,1979年版)。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精神失調是十分複雜和因人而異的。因此熟悉病人的醫生通常能提供對病人最佳的療法。

[第15頁的附欄或圖片]

頭腦和身體是有密切交互作用的。我們的思想能影響身體,以致令腦中的化學作用失去平衡而造成抑鬱。另一方面,身體則可能由於缺乏、疾病或缺陷影響頭腦而造成抑鬱。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