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0 2/8 14-16頁
  • 我可以怎樣應付別人的辱罵?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可以怎樣應付別人的辱罵?
  • 警醒!199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父母何以要虐待兒女
  • 應付虐待
  • 恢復自尊心
  • 「醫治有時」
    警醒!1993年
  • 在家中防患於未然
    警醒!1994年
  • 受侵犯兒童的內心創傷
    警醒!1993年
  • 普遍的誤解
    警醒!199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0年
《警》90 2/8 14-16頁

青年人問……

我可以怎樣應付別人的辱罵?

「我父親從不動手打我,但他的辱罵對我的傷害卻比掌摑更深和更可怕。」——安恩。

「口頭的抨擊使我自覺無用,這樣的念頭在我腦中縈迴數日甚至數週之久。辱罵所造成的精神傷害雖可被時間治好,但卻留下疤痕。」——肯恩。

像數以千計的其他少年男女一樣,安恩和肯恩曾經是口頭辱罵的受害者。有些專家把口頭辱罵稱為對青少年的自尊心作有系統的消滅。雖然骨頭沒有折斷,身上也沒有出現瘀傷,但父母不斷發出的口頭辱罵卻被有些人認為是虐待兒童的一種極富破壞力的方式。

「我感到活下去沒有意思,」瑪蓮回憶說。她曾因為母親的惡言辱罵大感苦惱。許多青少年再三被稱呼為蠢豬或沒用的東西,受到暴力威嚇,被人挑剔而自覺一無是處(「你總是令我失望!」),或動輒得咎(「這都是你的錯!」)。在這樣的青少年當中,缺乏自尊心並不是罕見的事。有些人認為,在心智或感情方面發育遲鈍,破壞性或孤僻內向的行為,乃是口頭辱罵所造成的其他不良影響。因此聖經很正確地把言語傷人的效果比作「如刀刺人」。——箴言12:18。

誠然,有些青少年所謂的辱罵不過是父母施行管教而已。(以弗所書6:4)這樣的管教即使令人不快,但終歸是有益的。(箴言4:13)此外,父母們也「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書3:2)因此,在盛怒之下,甚至最佳的父母有時也會說出令他們後悔的話來。可是,苛酷、殘忍的話語若習以為常而形成一種深具破壞力的模式,這樣的話語就可能成為嚴重的感情虐待了。a

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能做些什麼呢?首先,我們且設法了解虐待的事件何以會發生。

父母何以要虐待兒女

布萊爾和麗塔·賈斯蒂斯聲稱:「虐待兒女的父母並不是殘酷的狂人,也不是對子女缺乏愛心。」他們對施虐的父母所作的調查顯示,其中有百分之85在童年受過被刻薄之苦——即使不是實際的身體虐待!因此許多專家認為,大多數父母虐待子女不是由於子女頑劣而是由於父母缺乏安全感,結果激發起怒氣來。

由於本身從未自父母受過愛護和教養,有些作父母的人發覺很難以慈愛對待兒女。(可參閱約翰一書4:19。)他們把兒女的微小過失看作對他們個人的冒犯,於是肆意將苛刻的批評和傷害自尊心的侮辱加於兒女身上。

請也記住,既然現今是『難以應付的危險日子』,謀生和養育兒女的壓力可能極為沉重。(提摩太後書3:1,《新世》)由於要肩負這樣的壓力,有些父母一看到兒子或女兒似乎有點忤逆的跡象,就反應過激。

誠然,在任何情形之下,辱罵都是不對的。(歌羅西書3:8)聖經吩咐父母「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歌羅西書3:21)不過,若了解到虐待兒女的父母也許正在深感困惱或擔負著巨大壓力,就能幫助少年人對父母的惡言辱罵採取客觀的看法。具有這樣的洞察力甚至可使受虐待的年輕人『消除怒氣』。——箴言19:11。

應付虐待

你的父母若受困於某些感情難題,通常並不是你所促成的。其實你對於克服這樣的難題幫不了多少忙。有時如果虐待得太厲害,年輕人最好尋求外界幫助,也許可以求教於當地會眾的基督徒長老。——以賽亞書32:1,2。

可是,時常你可以有辦法使事態緩和一點。辦法之一是,要努力『孝敬父母』——即使他們的行為看來難以忍受。(以弗所書6:2)不要對父母反唇相譏,或更糟的是,對他們高聲嚷罵。這樣行是上帝所不悅的,而且通常只會使衝突升級而已。

可是,「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15:1)在《父母把我迫瘋了》一書中,作者維特路(Joyce Vedral)論到一個場面,憤怒的母親衝口說,「你出生的那一天,真是我倒霉的日子。」你若反駁說,「有你這樣的人作母親,我才倒霉哩,」就只會使衝突延長下去而已。因此維特路建議的回答是:「我知道我有時令你為難。作父母必定是很艱難的事。」以仁慈回報憤怒並非易事,但這樣行很可能會熄滅爭吵之火。——參看箴言26:20。

有時,不必要的爭辯是可以避免的。一個名叫巴巴拉的少女憶述幼時曾與父母衝突,她承認說:「我應該先想清楚才開口說話。我應該能夠看出,如果父母已經為了某些事很不高興,就最好等到稍後才分辯。這時開口只不過是火上加油而已。」

另一青年人說:「我如今知道,通常觸犯父母的原因是,我沒有做自己應該做妥的事。因此我留心做好父母派我做的雜務,例如洗碗碟或把垃圾拿出屋外等。」結果如何?衝突減少了。

恢復自尊心

即使如此,惡言辱罵仍能夠粉碎人的自尊心。(開頭所述的)安恩承認說:「有時我甚至開始相信自己十分愚蠢頑劣,只是父母的負累。」你怎樣才能除去這種消極的想法呢?

許多青年人能夠渡過困難的家庭環境而在感情上完整無缺。調查顯示這樣的青少年「通常至少有一個真正呵護他們的知己。」正如精神病科社會工作者德羅布斯(Janet Drobes)解釋說:「年輕人需要與一些性情積極、看重他們的人相處。」也許你至少能和父母的一方融洽相處而與之保持親密關係。基督徒會眾中也不乏對你關心的人,可以對你提供真正的幫助和支持。——箴言13:20。

學習一門富於成果的嗜好,例如彈奏樂器或通曉一種外國語言,也有助於加強你的自尊心。幫助別人學習上帝的話語是一種特別令人感到滿足的活動——尤其是當你看到上帝祝福你的努力!(參看哥林多前書3:6-9。)安恩說:「耶和華仁愛地允准我參加[全時的]服事職務;通過這種職務,我意識到自己並不像父親所想的那麼蠢笨。」

可慶幸的是,即使最壞的情況也不是永久的。你父母的行動並不會使你注定在將來成為不良的父母。對於你將來會成為怎樣的父母,上帝的話語比你父母所立的任何惡劣榜樣操有遠較重大的影響。在目前,要仰望耶和華幫助你忍耐下去。你在虐待之下保持正直的行為會使耶和華的心歡喜。——箴言27:11。

你以成熟的態度處事甚至可能感動父母改弦易轍。本文起頭所提及的瑪蓮一度異常激動,她說:「以前總是母親高聲喝罵我,我則一味還嘴。但如今我努力實行上帝的吩咐,這樣行果然有效。媽媽的態度開始改變了。藉著應用聖經原則,我對她已了解多一點。我們的關係已大有改善。」你若採取主動這樣行,也會收到同樣的效果。

[腳注]

a (美國)防止虐待兒童全國委員會出版的《事實報告》說:「值得留意的一個重要之點是,對兒童的感情虐待意指父母的消極行為形成一種廣泛的模式,而非僅由單一事件所引致或由父母正常的情緒起落所促成。」——楷書另排。

[第15頁的精選語句]

調查透露有百分之85虐待兒女的父母在幼時自己曾受過虐待

[第16頁的圖片]

學習一門富於成果的嗜好,例如彈奏樂器,可以加強你的自尊心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