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何以爸爸要死去?
在艾爾的父親入院留醫時,人人都大感詫異,因為他一向體魄強健。雖然如此,艾爾仍相信自己的爸爸一定會很快無恙回家。可是,他父親的病情卻突然急轉直下,不久更溘然病逝。艾爾嗟嘆說:「我很難相信一個這麼強壯的人竟然會死去。」
金的父親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基督徒男子。他由於一種慢性的健康難題而曾入院留醫,後來病情似乎已有好轉。不幸有一天,他卻突然在浴室不支倒地。金回憶說:「我知道在我看見他的那一刻,他已氣絕身亡了。家母和長兄急忙嘗試用業餘的心肺人工呼吸法去拯救他。我則走進自己的房間裡禱告說:『耶和華,請不要讓這事發生。求你讓他存活吧!』可惜他已返魂無術了。」
在現今這世界,死亡乃是一個殘酷的現實。聖經說:「凡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傳道書3:1,2)如果你自幼便受教成為基督徒,你就清楚知道聖經的教訓,深知何以人會死、死者的情況和復活的希望等。a
可是,你仍可能由於失去父母的一方而大受打擊。這是人生最痛苦的經歷之一。你會覺得自己彷彿被遺棄而大受創傷。雖然你在身體和感情方面正不斷成長,且已建立起若干程度的獨立,但你卻仍然在許多方面需要你的父母。b
難怪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最大的恐懼便是失去自己的父母。一位青年承認說:「爸媽大多數時間都很令人厭煩,但我仍不想有任何事發生在他們身上,我對此感到焦慮不安。」——《美國青少年的私生活》。
難怪,如果你父母一方死去,你便會在感情上受到極大的衝擊。你至少在起初可能由於感到異常震驚而欲哭無淚。這絕非不正常的反應。詩篇執筆者在極大的壓力之下曾宣告說:「我麻木了,我徹底被壓壞了。」(詩篇38:8,《呂譯》)《家中的死亡與憂傷》一書評論說:「人若受重傷或骨頭折斷,他會大感驚愕。這種反應具有保護作用,使人可以避免[立即]感到極大的痛楚。哀傷也能發揮同樣的作用。」可是,在這起初的驚愕過去之後,又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我感到十分憤怒』
我們在路加福音8:52讀到在一個小女孩死去之後,「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不錯,在親者去世時,人自然會在感情上有一連串重大的反應,包括憂傷、內疚、恐懼和甚至憤怒。
何以會感到憤怒呢?由於父母可以令我們感覺安全。若其中一位突然去世,我們自然會有恐懼和遭遺棄的感覺。然而,你的父母絕非故意離開你,但死亡的確是我們的仇敵。(哥林多前書15:26)當死亡將我們的親者奪去時,這種失落感是非常真實和痛苦的。請留意18歲的雲迪如何評論說:「家父去世後,我感覺活在世上十分孤單可怕。我很多時仍會夢想家父能夠跟我在一起,隨時給我所需的幫助。」你若緬懷自己所失去的,包括愛護、支持和教導,你便可能會有點生氣,這是可以了解的。
例如年輕的戴碧,她跟舅父的感情甚篤。舅父死後,她寫道:「世事看來真不公平,一個這麼良善、慈祥和熱愛耶和華的人竟然要忍受這樣的痛苦和死亡。雖然我自幼便受教成為一個基督徒,並且深知何以人會衰老和死亡,也知道何以好人會受苦,我卻無法預期自己竟會經歷這種憤怒的反應。」
有些人甚至會遷怒離世的父母。年輕的維多莉亞承認說:「外祖父去年逝世,我因他的死感到非常惱怒,憤怒過去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憂傷。」事實上,有些人會因而遷怒於天意。14歲的特里的父親由於心臟病突發而喪生,他承認說:「我恨透上帝。何以爸爸會在我最愛和最需要他時竟然死去?」
『我現在感覺非常內疚』
在父母一方去世時,內疚是另一種普遍的反應。聖經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由於這緣故,大部分青少年都不時會頂撞父母。但在父母一方去世時,這些以往的衝突和不和便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來而造成極大的痛苦。
有助紓緩這種感覺的方法是,要記得即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非常親密,但不和仍會不時發生。年輕的伊莉莎承認說:「我愛媽媽,我知道她也愛我,除了在她病倒之前幾個月,我們彼此間經常發生難題。我為了一些如今看來沒有多大意義的事而惱怒她,但當時那些事在我看來卻很重要。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很惱怒,當時我衝上自己的房間,暗暗的期望她最好死去。直至媽媽突然病逝,我的腦海遂不斷湧現出所有這些尚未解決的恩怨。我現在感覺非常內疚。」其實無論你說過什麼或有什麼感覺,你父母的死也絕非你所促成的,這絕不是你的錯。
憂傷的痛苦
話雖如此,你可能仍會感覺極度傷痛。然而,知道聖經時代有許多男女也曾經歷這些感覺會對你有很大安慰。約瑟在痛失他所愛的父親時,他「伏在他父親的面上哀哭,與他親嘴」。(創世記50:1)此外,耶穌基督也因他的朋友拉撒路的去世而「哭了」。——約翰福音11:35。
父母去世時,人會感到難過,有時甚至感到極度憂傷;這乃是人的常情。詩篇執筆者在描述自己悲痛之情時,他將自己比作『為母親哀痛的人而屈身悲哀』。(詩篇35:14)你可能由於如此悲痛以致「因愁苦而渙散」。(詩篇119:28,《呂譯》)你亦可能變成茶飯不思,或突然無法集中精神上課,甚或變得鬱鬱寡歡。
更糟的是,你在生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可能也由於極其哀傷而自身難保,無法給你所需的幫助和支持。金回憶說:「我們將父親埋葬之後,便設法回復正常的生活。媽媽現在成了一家之主。但她卻多次在家人研讀期間情緒激動,禁不住流下淚來。有時我也會聽見她在夜間哭泣,呼叫爸爸的名字。」
尋求安慰
先知耶利米有一次說:「我有憂愁,願能自慰;我心在我裡面發昏。」(耶利米書8:18)如果痛苦不斷纏繞你,你可能也有同感。但請留意使徒保羅的話:「願頌讚歸與……賜各樣安慰的上帝。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哥林多後書1:3,4)上帝予人安慰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他命人寫下的話語聖經。再者,他的靈也可以感動我們的朋友和家人提出所需的幫助和支持。
千萬不要將痛苦遷怒於錯誤的對象之上,以致躊躇不願向上帝尋求安慰。公義的約伯便曾誤將自己所受的痛苦損失歸咎於上帝。他悲憤地說:「我素來安逸,他折斷我,掐住我的頸項,把我摔碎。」(約伯記16:12,13)約伯其實是大錯特錯了。因為他的煩惱其實是來自撒但而非上帝。年輕的以利戶後來提醒約伯「上帝必不作惡;全能者也不偏離公平」。約伯於是便將自己魯莽的言詞收回。——約伯記34:12;42:6。
同樣地,你可能需要有人幫助你對事情懷有較平衡的看法。金回憶說:「一位較年長的基督徒長老提醒我們有關復活的希望;與我們分享一些經文,諸如約翰福音5:28,29和哥林多前書15:20。他說:『你爸爸一定會回來的,但你如果想在樂園裡跟他團聚,就必須保持忠心到底。』我永不會忘記他的這番話!他也指出死亡絕不是上帝對人類所定的旨意。這樣,我看出父親的死絕非上帝所促成的。」
運用聖經推理並不能立即將金的痛苦除去,但總算是個開始。你也可以開始著手做點工夫,以求能夠克服自己的痛苦和憂傷。至於你可以怎樣具體地這樣行,這會是下期雜誌這系列文章的主題。
[腳注]
a 若想獲取進一步的資料,可參閱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題名為《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一書。
b 這個討論也包括那些痛失其他與他們具有特別親密關係的親屬——諸如祖父母、姨母、叔伯等——的青年。
[第26頁的圖片]
父母一方死去可以是人生最痛苦的經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