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7/8 5-8頁
  • 怎樣保持身體健康?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怎樣保持身體健康?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何時求醫
  • 你 可以怎樣保持身體健康?
  • 在健康方面作明智的決定
    警醒!1983年
  • 藥物宣傳——你是犧牲者之一嗎?
    警醒!1981年
  • 自我藥療的利弊
    警醒!1998年
  • 明辨吃藥之道
    警醒!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7/8 5-8頁

怎樣保持身體健康?

什麼藥方靈驗、什麼療法有效,成了大眾的熱門話題。不管什麼病痛,幾乎個個好友和鄰居都有自己的一套祛病妙法。人總覺得求人不如求己,有病也要自醫,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有些人卻「等到病情危重才找醫生診治」,巴西一個醫生說,「他們可能自行醫護皮膚損傷,但過了好幾個月,傷口仍然沒有愈合。他們最後還是要延醫診治,卻發現自己患了皮膚癌。事實上,只要病向淺中醫,一切都好辦了。」

及早診斷能起治病救人的作用,耽擱拖延有時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一個外科醫生講述:「一個30歲女子的月經來潮推遲了,下腹隱隱作痛。她自行服用大量止痛劑和消炎藥,使疼痛緩和下來。事隔三天,她因出血過多而休克了。有人火速把她送進醫院。檢查過後,我斷定這個女子輸卵管妊娠,於是立即替她開刀。幸好及時救了她一命!」

聖保羅市一個少女以為自己貧血,她其實得了慢性腎功能不全。由於耽擱拖延,她的病情日漸惡化,不得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她的主診醫生總結說:「病人大多寧可自我藥療、聽信外行意見,也不願延醫診治,到頭來卻害得自己重病纏身。」

無疑,我們不該把身體所發出的信號置之不理。但我們又可以怎樣避免過度信靠民間療法,盲目自醫呢?健康是指「身體、心智、精神各方面都健全的狀態」,也指「身體沒有缺陷和病痛」。值得一提的是,醫學界承認當今流行的疾病或多或少是可預防的,其實大多數疾病都可以。劉易斯·托馬斯醫生指出:「我們的身體絕不是粗製濫造的,我們不但充滿活力,還有驚人的耐力,能吃苦耐勞。」所以,我們不該「終日懷疑自己患病,為個人健康憂慮個半死」,我們要好好保養身子,讓身體的自我療能發揮功效。我們也可以找勝任的醫生檢查體格。

何時求醫

巴西一名醫生建議,「假如服用普通藥物後,發燒、頭痛、嘔吐、腹痛、胸痛、盆腔痛等症狀仍然持續不退,或是不明不白地反覆出現,或是疼痛加劇了」,當事人就應當向專家求助。另一個醫生認為,如果我們無把握自我診療,或許覺得這回的症狀有異樣,我們就最好找醫生檢查身體。他接著又說:「每當孩子生病,做父母的通常寧可帶孩子去看醫生,也不會自行給孩子服藥。」

但藥物是否非用不可?服用藥物會不會產生相反效果呢?藥物會不會引起副作用,例如刺激胃部、損害肝臟和腎臟等?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又怎麼樣?《新大英百科全書》說:「病人很少能夠客觀、冷靜地看自己的病情,他們大多感情用事。」不過,盡責的醫生會向我們指出,所有藥物都有潛在的害處,現今幾乎沒有藥物是毫無副作用的。你下次憑處方配藥的時候,不妨讀讀標籤上的警告字樣,看看藥物可引起什麼副作用!連櫃檯有售的非處方藥物,如果處理不當或服用過多,也可以損害身體、引致死亡。

理查德·諾克斯在《波士頓環球報》喚起讀者注意慎服藥物的必要:「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千百萬關節炎患者天天吃止痛藥,他們可能突然胃出血,還有流血致死的潛在危險。」他進一步說:「研究人員也警戒,吃止痛藥的時候,一同服用解酸藥或流行的防酸丸劑,對胃部起不了什麼保護作用,倒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進一步損害健康。」

那麼,普遍的家居藥物又怎麼樣?巴西里背朗普雷托市一個醫生說:「我認為家裡有小量備用藥品,對一家大小都有好處。……不過,服用這些成藥要小心為上,以策安全。」(請見第7頁附欄。)學習基本的保健知識,有助我們提高生活素質。既然環境因人而異,《儆醒!》並不推薦任何特效藥、特定療法或自然療法。

你 可以怎樣保持身體健康?

十八世紀作家斯威夫特寫道:「世上有三大良醫,就是飲食醫師、安靜醫師、快活醫師。」均衡飲食、充分休息、知足常樂的確是養生之道。相比之下,儘管藥品廣告大耍花招,人還是不能單靠服藥增強體質。「不必要地服用藥物、不遵醫囑胡亂吃藥」都可以削弱身體的免疫力。——《瓜納巴拉醫藥詞典》(Dicionário Terapêutico Guanabara)。

我們要是注意自己的起居飲食,同時避免吸毒、抽煙、酗酒、緊張過度,就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六十多歲的瑪麗安是巴西一個資深的海外傳道員。她說:「我的生活很有節制,所吃的都是有營養的食物,身體到現在還不錯。」她接著又說:「我通常喜歡早起,所以我一定會早睡。」千萬不要忽視生活常識、有益習慣的作用,也不可輕看定期檢查身體、跟稱職的家庭醫生坦誠溝通的價值。

瑪麗安固然想保持健壯,但也留意避免走極端:既不會忽略身體健康,也不會過度憂慮。她說:「每逢遇到健康問題,我都向耶和華禱告求助,為自己的長遠利益作出明智決定,免得我日後要花大量時間和資源調理身體。」她進一步說:「保持活躍對健康很重要。所以,我常常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善用時間,量力而為。這樣,我就不會處處寬縱自己,也不會事事要求自己過嚴。」

要真正快樂,我們就不能只顧目前,不理明天。我們的身體健康也許還不錯,但疾病、疼痛、苦難仍繼續折磨人類,我們最後也難免一死。我們真有希望享有完美的健康嗎?

[第6頁的附欄]

自我護理得宜益處多

你的健康是好是壞,主要取決於你的日常飲食。假如你用沖淡的汽油做燃料,或給汽油加糖,不消多久,你汽車的發動機就會損毀。類似地,假如你吃的盡是無益零食,你最終會害得自己體弱多病。電腦從業員把這種情況稱為「GIGO」,意思是「無用的輸入、無用的輸出」。

家庭醫學教授梅拉妮·明策爾醫生說:「病人可分三類:有的病人連區區小病也不肯自行護理,動不動就去看醫生;有的合情合理地享用醫療服務;有的諱疾忌醫。第一類病人不但浪費醫生的時間,也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第三類病人遲遲不願延醫診治,最後可能會賠上自己的性命。醫生當然希望,上醫務所看病的以第二類居多。」

「養生七大要訣在於:飲食富營養、經常鍛鍊身體、 不抽煙、 充分休息、 鬆弛神經緊張、同人相處融洽,以及採取適當預防措施把患病、發生意外的風險降低。」——《求醫先自醫——治療300多種病症安全、有效、不求人的方法》,安妮·西蒙斯醫生、苞蓓·哈塞爾布林和邁克爾·卡斯爾曼合著。

[第7頁的附欄]

家庭藥箱

「一般健康不錯的成人有時也會感到疼痛、身體不適或不慎碰傷。據估計,他們十居其九都當作若無其事,從不透露自己感到不適。……他們通常服用特效藥,例如吞兩片阿司匹林以治頭痛。」

「他們能夠這樣做,往往是因為家有備用藥品。他們既不用上醫務所找醫生,又可以節省昂貴的醫藥費。」——《家居醫藥指南全集》,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出版。

同一刊物建議,家庭藥箱應當備有護創膠布、膠布、消毒紗布、藥棉、繃帶、各種各樣的藥膏和乳膏、抗菌摩擦醇、剪刀、口用溫度計,以及其他實用東西。

至於藥品,上述指南建議各家庭備有止痛退熱的藥片、解酸劑、止咳糖漿、抗組織胺藥/減充血劑、輕瀉劑和止瀉劑。

[第8頁的附欄]

小小忠告

「櫃檯有售的成藥雖然不用處方也可以買到,卻是『如假包換』的藥物,所以不可亂用。有些成藥跟憑處方供應的藥品類似,不可同其他藥品、某些食物和含酒精的飲料一起服用。像其他藥物一樣,有些成藥可使潛伏的病徵變得難以察覺,也可以令人上癮。有時服用成藥是不行的,病人必須找醫生診治。

「儘管這樣,大部分成藥都是安全、有效的。……這些藥品療效顯著,藥到病除。」——《慎服藥物》。

[第7頁的圖片]

要記住,沒有草藥、沒有藥物是完全無害的

1.小販藥箱

2.露天藥品攤販

3.一袋袋的草藥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