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騰堡——令世界增添異采!
《儆醒!》駐德國通訊員報導
在過去1000年,什麼發明對你的生活影響至為深遠呢?是電話、電視還是汽車呢?都不是。據許多專家指出,最舉足輕重的發明要算是印刷機械化了。被公認為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是約翰內斯·古騰堡(或譯谷登堡)。古騰堡出身貴族,因此無須當見習學徒,一躍就成專才。
古騰堡的偉大發明被譽為是「德國人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他的印刷傑作《古騰堡四十二行聖經》的任何存世版本都是價值連城的珍藏。
黃金之城美因茨
古騰堡大概在1397年於美因茨市出生。美因茨人口約有六千,地處萊茵河畔。由於是當時各大市鎮聯盟的據點,故有黃金之城的美譽。市內的紅衣主教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美因茨尤以金工精巧著稱。年輕的約翰內斯早已學會冶金手藝,包括雕製金屬凸字。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他在施特拉斯堡過了幾年的流放生涯,在那裡教授和從事切削寶石的工藝。然而,他其實正在暗地裡埋頭研究一項新發明。古騰堡一心要把機械印刷這門學問推向更高境界。
古騰堡天才橫溢,富斯特財力豐厚
古騰堡返回美因茨市後,繼續他的研究工作。後來,他取得富斯特的經濟支持,獲貸款1600個德國金幣;以熟練工匠年薪只得30個金幣來說,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額。富斯特是個精明的商人,看出古騰堡的大業有利可圖。那末,古騰堡究竟有什麼鴻圖大計呢?
憑著敏銳的觀察,古騰堡注意到不少東西都是大量生產和複製的。錢幣與子彈都可以鑄造複製就是一例。既然這樣,把一頁一頁的文字複製,然後按次序排印成書又有何不可呢?那末,應從哪本書著手呢?古騰堡想到聖經,因為當時聖經十分昂貴,只有達官貴人才能擁有。古騰堡的宏願是大量印製聖經,既要令成本比手抄本低廉,又要確保外觀精美。他怎樣著手呢?
一直以來,書本都得經人手傳抄。抄寫工作十分費時費力。事實上,早已有人懂得利用人手雕刻的木板作單頁印刷。中國人畢昇甚至發明以陶瓷製造術造字作印刷之用。古代的朝鮮人也懂得用銅字印刷官方的文件。然而,活字印刷需要一字一印,字印可隨意再用作重新組合,而且活字數量龐大,當時還沒有人想出複製活字的方法。一切看來只在等待古騰堡的來臨。
由於古騰堡熟稔金工,他看出活字材料應用金屬,不用木材或陶瓷。鑄活字應用鑄字盒,不用人手雕刻,不用放爐裡燒。因此,他需要設計一個鑄字盒,要能鑄造26個字母的大小楷、連字、標點、符號及數字。算起來,要鑄造的活字與符號約共290個,且各要有數十枚的複製品。
理論實踐
首先,古騰堡選定用哥特式字體的拉丁語字母,也就是修士用來抄寫聖經的花體字。憑著對金工的認識,他把每個字母、符號的反體形態逐一凸刻在小鋼塊上(圖1),再把凸版壓印在較軟的金屬,例如銅或黃銅的表面上,結果在衝壓字模上就有了一個字母或符號的正面形態。
接著是古騰堡獨具匠心的發明登場的時候了——一個作澆鑄用的鑄字盒。鑄字盒大小若拳頭,空心,上下敞開。先把某個字母的衝壓字模放在鑄字盒底部,再把合金溶液澆下(圖2),以錫、鉛、銻和鉍為材料的合金迅速冷卻而凝固。
這時,從鑄字盒取出的合金即成了字母的反體凸版,也就是活字版。把上述工序重複,活字版即可大量複製。接著只要更換另一個字母的衝壓字模,周而復始,任何數量的活字都可迅速複製。這個方法造出來的活字大小相同,正是古騰堡所要的印刷字模。
一切就緒,是印刷的時候了。古騰堡先選定聖經中的某個段落,用排字手托把活字版拼成詞語及字句(圖3),每行活字版左右對齊,再借助鉛字托盤,把一頁內文分成左右兩欄(圖4)。
最後,整頁活字版被固定在印版台上,施墨後即可準備付印(圖5)。類似酒榨的印刷機把油墨從活字版印到紙上,一份印刷品就這樣誕生了。只要添加油墨,即可不斷複印,直至所需數量完成為止。由於活字版可隨意分拆及組合,排印新一頁時可再用。
印刷傑作
1455年,古騰堡工場內15至20名工人終於完成了第一部印製出來的聖經。他們大概印製了180本聖經,每本聖經共1282頁,每頁分42行,排作兩欄。至於裝訂以及標題與首字母的手繪裝飾工序,則後來交由其他工匠完成。
你知道這部聖經共用了多少塊活字版嗎?按每頁平均約二千六百個字母及符號來計算,假設古騰堡有六台排字機,每次處理三頁排版,則共計需要約四萬六千個活字版。由此可見,古騰堡發明的鑄字盒可說是活字印刷術的大功臣。
對於這部印刷巨作,人們無不嘖嘖稱奇:最不尋常的是每個字都在相同的位置上,這是手抄本絕不可能做到的。京特·韋格納評論這部《四十二行聖經》時,盛讚這部傑作「不但行列整齊,字字勻稱,而且精美絕倫,令歷代同行無不拜服得五體投地」。
經濟困境
然而,富斯特投資是為賺錢,那管它什麼傑作不傑作。眼看回報似乎遙遙無期,兩人的伙伴關係瀕於破裂。1455年,聖經印本剛問世,富斯特終於決定中止貸款。古騰堡無力清還債項,且在法庭上敗訴,被迫把部分印刷設備及印製聖經用的活字版交出來。富斯特隨即聘用古騰堡的手下精英彼得·舍弗,開設了自己的印刷廠。這家名為「富斯特與舍弗」的公司就這樣坐享了古騰堡辛苦建立的名聲,後來成了世界第一家有名的商業印刷廠。
另一邊廂,古騰堡也另起爐灶,成立自己的印刷廠。一些學者認為15世紀某些書籍可能也是古騰堡的作品。無論如何,跟這部獨具王者風範的《四十二行聖經》相比,其他書實在相形見絀。1462年,古騰堡再次倒運。天主教教廷權力鬥爭導致美因茨市被人縱火及大肆搶掠;古騰堡再次喪失了他的工廠。六年後,即1468年,古騰堡與世長辭了。
古騰堡遺贈人間
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迅速流傳開來。到了1500年,德國60個市鎮以及12個歐洲國家都開設了印刷廠。《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評論說:「印刷術的發展儼如一場資訊革命。」「在隨後500年,印刷技術雖然不斷改良,可是基本工序卻跟當初大同小異。」
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不再只是權貴的專利,因而令歐洲人的生活面貌完全改觀。現在,平民百姓既能接收到新消息、新資訊,就不再對世事不聞不問。印刷術也令各國看出需要劃一語言文字的標準,制訂一套人人能看懂的書寫系統。這樣,英語、法語和德語經標準化後被保存至今。人們對書本的渴求簡直是史無前例的。在古騰堡發明印刷術之前,全歐洲只有幾千部手抄本可供閱讀;可是古騰堡死後50年,歐洲印刷的書本已達數以百萬計。
如果沒有活字印刷術,歐洲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大概也只會胎死腹中。當時,聖經被翻譯成捷克語、荷蘭語、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波蘭語及俄語,印刷機的發明使聖經得以被印製成數以萬部。馬丁·路德正是利用印刷品來傳播他的宗教理念的。古騰堡時代前的種種宗教革命最後功敗垂成,而馬丁·路德卻一舉成功,正是因為他懂得盡用時利。無怪他把印刷機譽為上帝「將純真宗教傳揚於世」的方法。
碩果僅存的《古騰堡聖經》
現在存留於世的《古騰堡聖經》有多少部呢?至目前為止,據報約有48部仍然存留於歐洲及北美洲,部分已殘缺不全。其中一部相當完好,極其精美的珍本收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裡。1996年,一個舉世矚目的發現是;在德國的倫茨堡一個教堂檔案室內,有人發現部分《古騰堡聖經》的古本。——請參看1998年1月22日的《儆醒!》,29頁。
今天,我們花費無幾就可以擁有聖經,我們委實應該心存感恩!當然,這不是說《古騰堡四十二行聖經》唾手可得。它的市值是多少?1978年,美因茨市的古騰堡博物館用了370萬德國馬克(現今約值200萬美元)買下一部珍本。現在這部聖經的價值更是倍增。
那末,《古騰堡聖經》何以是印刷史上無出其右的珍品呢?古騰堡博物館前館長赫爾穆特·普雷瑟博士提出三大理由。首先,《古騰堡聖經》是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第一部產品。其次,它是第一部印製出來的聖經。第三,這本書精美無比,令人嘆為觀止。普雷瑟博士認為《古騰堡聖經》把「哥特式字體的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最登峰造極的傑作」。
毫無疑問,古騰堡的天才成就惠及所有種族文化的人。他把鑄字盒、合金、油墨和印刷機結合起來,建立了這樣的豐功偉績。不錯,古騰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委實令世界增添異采。
[第16,17頁的圖片]
1.用鋼印模把字樣壓印在銅字模上
2.合金溶液澆在鑄字盒中。經凝固後,即成活字版。
3.用排字手托把活字串成詞語和句子
4.用鉛字托盤把句子文字排成欄
5.整頁字版被放在印版台上
6.古騰堡的銅像雕刻,製於1584年
7.現存的《古騰堡聖經》市值為數百萬美元
[鳴謝]
Pictures 1-4, 6, and 7: Gutenberg-Museum Mainz; picture 5: Courtesy American Bible Society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Background: By Permission of the British Library/Gutenberg B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