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衛生情況大為改善——但不足之處仍多
世界衛生組織(簡稱衛生組織)在《1998年世界衛生報告》指出人類正越來越健康、長壽。這份報告舉出以下的例子。
現在有更多人能享用到衛生設備,得到安全的食水供應和基本的健康護理。再者,兒童的六種主要病症a,現在已有疫苗可預防了。這大大減低了兒童死亡的人數。1955年有2100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死亡,但在1997年死亡數字卻大幅下降到1000萬。過去數十年間,在多個工業國家裡因心臟病引發的死亡人數也顯著地下降。
可是,報告指出不少病症仍然令醫生束手無策。人體免疫缺陷病毒/愛滋病繼續令千百萬人死亡。1981年之前,愛滋病並不為人所知,但此後卻有1170萬人已發病身亡。可惜,藥到病除的日子仍遙遙無期。1996年,40萬個不及15歲的兒童感染到愛滋病。1997年,在同一年齡組別裡新近感染到愛滋病的兒童就約有60萬個。
窮人健康多欠佳
世上有千千萬萬窮困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況很難有什麼根本的改善。他們生活在貧窮國家裡,終日受疾病威脅,前景黯淡,生命短促。衛生組織前主席中島宏說:「在衛生狀況方面,貧富兩者之間的差距跟半個世紀前一樣懸殊。」可悲的是,這差距竟不斷擴闊。衛生組織一位專家指出其中的原因,「發展中國家正受到雙重的打擊。他們不單要面對現時新的慢性病症,又要應付現有的熱帶疾病」。
話得說回來,希望還是有的。其實,引發無數早死的病症現在已不再是無可避免的。例如,中島宏醫生指出,「引致每年二百萬兒童死亡的病症,現在已有疫苗可預防了」。論到要縮減貧富人口在衛生水平上的差距,中島宏醫生說:「現在是時候讓大家意識到衛生其實是個全球議題。」世界急需在「衛生問題上得到國際間的合作,以社會的公平,均等和團結為目標」。
雖然這種合作關係不會一朝一夕就建立起來,《1998年世界衛生報告》指出,各國現在已可以採取若干步驟去改善國民的健康。什麼步驟?就是要教導國民學會「養生的技能和健康的生活模式」,以求防止和減低染病的機會。世界衛生組織的憲章說:「在改善衛生方面,公眾的知情意見和通力合作是最為重要的。」
[腳注]
a 這六種兒童病症是麻疹,脊髓灰質炎,結核病,白喉,百日咳(天哮嗆),和新生兒破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