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讓化石紀錄作證
1.化石是什麼?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跡,保存在地殼之內。這些東西可能是全副骨骼,或者是其中的某些部分,例如骨頭、牙齒、甲殼。化石也可能是以前的生物遺留下來的活動痕跡,例如印痕和足跡。許多化石已經失去原來的構造材料,而由某些礦質沉積物構成。這些沉積物滲入化石中而取了化石的形狀。
2,3.為什麼化石對進化論很重要呢?
2 為什麼化石對進化論很重要呢?遺傳學家斯特賓斯指出一個主要的原因說:「沒有任何生物學家實地看見過一大類有機體憑進化而生。」1 所以,目前在地球上活著的生物,並沒有進化成別類生物的跡象。相反地,各種生物全都是形態完整、種類各別的。遺傳學家西奧多西亞·多布贊斯基說:「生物世界並不是只有一個系統,……不是一組組漸變的類型連綴無間的。」2 達爾文則承認說:「各種[生物]類型都截然獨特,異類之間又沒有無數過渡性的環節將其連接起來。這都是明顯的困難。」3
3 可見,現在活著的不同生物界限分明的現象,並不支持進化論。正是為了這個緣故,化石紀錄就變得那麼重要了。以往有些人覺得,最低限度化石紀錄會提供進化論所需的證據。
要有什麼發現才行
4-6.如果進化是事實,化石紀錄就會顯示什麼?
4 如果進化是事實,那麼化石證據就一定會顯示生物是逐漸由一種演變成另一種的。不論接受進化論的哪一套講法,都必須有這樣的證據。縱然某些科學家相信生物變化得比較快,而採納「間歇平衡」之說,可是連他們也承認這些變化如果真有發生,也必須經過千年萬年的時間。所以,如果認為全無連環化石的必要,那就不合理了。
5 此外,倘若進化論的確基於事實,化石紀錄就應該展示生物軀體新構造的初形如何才對。起碼應該有一些化石具有仍在發展中的臂、腿、翅膀、眼睛,以及別的骨骼和器官。比方說,應該有魚鰭剛要變成兩棲動物有足有趾的腿,也應該有鰓剛要變成肺才行。應該有爬行動物的前肢剛要變成鳥翼,後肢變成鳥爪,鱗片變成羽毛,口部變成角質的喙才行。
6 關於這點,英國《新科學家》週刊就進化論說:「它預言會有一套完整無缺的化石紀錄,由一個個有機體的譜系組成,證明發生過長時間循序漸進、連續不斷的演變。」4 達爾文自己也揚言道:「以往存在過的中間變種的數目,[一定]非常龐大。」5
7.如果創世記所敘述的創造是事實,化石紀錄又會顯示什麼?
7 另一方面,如果創世記所敘述的創造是事實,那麼化石紀錄就不會 顯示生物由一種變成另一種,反而會反映創世記所說:不同種類的生物只會「各從其類」地繁殖下去。(創世記1:11,12,21,24,25)同時,如果生物是從創造而有的,化石紀錄裡就不會有局部發展、還未完成的骨骼或器官。所有的化石都會是完好無缺、高度複雜的,正如現在生物的情形一般。
8.生物如果是經過創造的,化石紀錄還會顯示什麼?
8 除此之外,生物如果是經過創造的,就應該在化石紀錄中突然出現,而與先前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聯才對。情形果真如此又怎樣?達爾文坦白地承認說:「倘若無數物種……都真的是突然同時產生的,這麼一件事實就會給予進化論致命的一擊了。」6
紀錄有多完整?
9.達爾文就他當年的證據怎麼說?
9 可是,化石紀錄到底夠不夠完整,以便公道地考驗一下獲得證實的是創造還是進化呢?百多年前,達爾文認為不夠完整。他當年的化石紀錄究竟有什麼「不妥」呢?就是沒有過渡環節來支持他的理論。礙於形勢,他這樣說:「為什麼不是每一個岩層,每一個地層都藏滿了中間環節呢?地質學確實沒有提供任何可以仔細分等的有機體連環。這一點也許就是人家可以提出來反對進化論最明顯而嚴重的理由。」7
10.達爾文說還有什麼令他失望?
10 達爾文當年的化石紀錄在另一方面也使他失望。他自己解釋道:「在某些地岩層裡,有一群群物種出現得很突兀。好些古生物學家也就拿這種忽然而有的現象作為論據……嚴重打擊物種蛻變的觀念。」他補充說:「此外還有一個有連帶關係的困難。這個困難其實嚴重得多。我說的是:有好些屬於動物界幾個大類的物種,在目前所知含化石的最低岩層中突然出現。……這個情形現在無法解釋。這是個有確實根據的論點,對於本書所提出的[進化]見解足以作為反駁的理由。」8
11.達爾文企圖怎樣把難題解釋過去?
11 達爾文企圖藉著攻擊化石紀錄把這些重大難題解釋過去。他說:「我把化石紀錄看作世界歷史的殘篇斷簡,……而且是極其殘缺的。」9 他和其他某些人都假定,久而久之,失落的化石環節是必然會找得到的。
12.現在化石紀錄有多浩繁?
12 現在,經過一百多年廣泛的發掘,已經有大量化石出土。紀錄是否仍舊那麼「殘缺」呢?《生物進化的過程》一書評論說:「以往生物的紀錄現在已很浩繁了。隨著古生物學家發現新的化石,並且加以描述和比較,紀錄也就變得更為豐富。」10 美國國立博物館的科學家波特·基爾補充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收藏著一億塊化石,全部都經過鑑定和歸類。」11 因此,《地球歷史入門》一書聲明說:「藉著化石之助,現在古生物學家可以給我們詳細刻畫出古代生物的狀況了。」12
13,14.為什麼比以前詳盡的化石證據使進化論者感到失望?
13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又搜集了千千萬萬塊化石,現在紀錄表示什麼呢?進化論者史蒂文·斯坦利說,這些化石「就人類的生物學起源透露了令人驚奇的新資料」。13 由三位進化論者合著的《生命一觀》這本書補充說:「化石紀錄中充滿古生物學家所無法解釋的趨向。」14 這些進化論學家覺得「令人驚奇」、「無法解釋」的到底是什麼?
14 令這些科學家大惑不解的是,現存大量化石證據所透露的結果,跟達爾文當年的情形完全一樣:生物的基本種類是突然出現的,而且經過很長時間也沒有什麼大改變。生物各大類之間從來就沒有發現過什麼過渡環節。這樣看來,化石紀錄所表示的,與進化論者所預期的剛好相反。
15.一位植物學家根據研究化石紀錄所得下了什麼結論?
15 瑞典植物學家赫里伯特·尼爾森自己作了40年研究之後形容這種情形說:「基於古生物學上的事實,要給進化論畫一個漫畫也不可能。化石材料現在已經如此完整,……過渡系列不存在,再也不能說是材料欠缺的緣故了。[過渡環節的]缺漏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永遠也不能補足。」15
生命突然出現
16.(甲)從一位科學家的話看來,早期化石紀錄似乎是怎樣的?(乙)化石紀錄真的一如所料嗎?
16 且再仔細一點看看證據。羅伯特·賈斯特羅在所著的《紅臉巨人與白臉矮子》一書裡寫道:「在最初十億年的某個時候,生命就在地球的表面上出現了。化石紀錄表示,有機生物從此漸漸地由簡變繁。」依這番話看來,化石紀錄似乎已經證實了生物由「簡」而繁的緩慢進化過程。可是,同一本書也說:「最初十億年——生命開始的要緊時期——在地球的歷史上是一片空白。」16
17.生命的最初類型可謂「簡單」嗎?
17 況且,生命所謂的最初類型真的可算「簡單」嗎?《進化從太空而來》一書說:「上溯最古岩層形成的時代,在岩石中發現的古生物殘餘化石並不顯示有一個簡單的起點。雖然我們通常把化石細菌、化石藻類和微真菌看得比一隻狗、一匹馬要簡單,但是按資料程度來說則算極高。在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的時候,生命所含的生化複雜性大部分已經存在了。」17
18.單細胞生物進化成多細胞生物,有什麼化石證據嗎?
18 要證明從這個起點開始,單細胞有機體進化成多細胞有機體,究竟有任何證據可言嗎?賈斯特羅說:「有關多細胞有機體發展的初步階段,化石紀錄全無痕跡。」18 他反而說:「岩石紀錄所含甚少,就只有細菌和單細胞植物。後來經過三十億年隱形進展之後,在距今十億年前,有了一次重大的突破。最初的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出現了。」19
19.在所謂寒武紀開始時有什麼事發生?
19 這樣,在所謂的寒武紀開始的時候,化石紀錄急轉直下。多種多樣發展完滿的複雜海生動物突如其來,其中不少還帶有硬外殼。事情發生得這麼突然,這個時候往往就被人稱為生物的「爆炸」期。《生命一觀》這本書描寫道:「由寒武紀初期起計約1000萬年間,無脊椎動物各大族的殘骸首次出現,這是地球歷史上驟然多樣化最壯觀的景象。」當時出現的有蝸牛、海綿動物、海星、狀似龍蝦的三葉蟲動物以及許多別的複雜的海生動物。有趣的是,同一本書說:「其實,有些絕了種的三葉蟲動物發展出來的眼睛,比現在活著的節肢動物的眼睛還要複雜,而且效率更高。」20
20.寒武紀生物的激增與先前的生物之間有沒有化石連繫呢?
20 這一次生命的激增與先前的生物之間有沒有化石連繫呢?在達爾文當年並沒有這樣的連繫。他承認道:「如果有人問,寒武系以前的假定原始時期,為什麼沒有留下蘊藏豐富化石的沉積物?我不能提出滿意的答案。」21 今天情形有沒有改變呢?古生物學家艾爾弗雷德·羅默注意到達爾文所說「有一群群物種出現得很突兀」這句話,他寫道:「在[寒武系]這一層底下,有一層層非常厚的沉積物,按理來說,其中應該有寒武系生物的祖先才對。但是我們看不見任何痕跡。這些較遠古的岩層差不多完全沒有生命的跡象,而根據情形我們大致上可以說,在寒武紀開始的時候發生過特意的創造。達爾文說:『如果有人問,寒武系以前的假定原始時期,為什麼沒有留下蘊藏豐富化石的沉積物?我不能提出滿意的答案。』我們今天也是不能,」羅默這樣說。22
21.什麼論點不能成立?為什麼不能?
21 有些人辯稱,前寒武紀的岩石因為熱度和壓力而發生太大的改變,以致不能保存化石環節。又有人說,任何岩石都不是在淺水裡沉積的,所以不能保存化石。進化論者薩爾瓦多·盧里亞、史蒂文·傑伊·古爾德和薩姆·辛格說:「這兩個論點都不能夠成立。」他們補充說:「地質學家已經發現了很多未經改變的前寒武紀沉積物,而其中並沒有複雜有機體的化石。」23
22.這些事實使一位生物化學家怎樣說?
22 上述的事實促使生物化學家高爾在英國肯特郡《時報》發表評論說:「創世記的創造紀錄與進化論水火不相容。其中必然一方正確,一方錯誤。化石的歷史與創世記吻合。在最遠古的岩石裡,我們並沒有找到一系列的化石可以顯示,由最原始的生物到高度發展的生物之間有逐漸演變的過程。相反地,在最遠古的岩石裡,高度發展的物種是遽然出現的。物種和物種之間,完全沒有任何中間化石可言。」24
23.一位動物學家下了什麼結論?
23 動物學家哈羅德·科芬下結論說:「如果由簡至繁、逐步進化的過程正確的話,那麼應該可以發現寒武系發展完滿的生物的祖先才對。可是的確發現不到,而且科學家承認以後發現到的機會也甚微。單是根據事實,根據地底下實際的發現來看,最符合證據的理論就是:各大類生物是經過突然的創造之舉而確立起來的。」25
生物不斷突然出現而改變甚少
24.在寒武紀層以上的地層裡,化石紀錄所提出的證據是否相同?
24 在生命激增的寒武紀層以上,化石紀錄再三提出同樣的證據:新種動物和新種植物都是突然出現的,而且和先前出現的生物絕無關聯。新的物種一旦脫穎而出,就會一直如此,很少改變。《新編進化時間表》說:「現在紀錄顯示,物種通常會繁衍十萬代,甚至超過一百萬代,而沒有多大的進化。……大多數的物種,由起源到絕種,其間經歷的進化甚少。」26
25.昆蟲怎樣顯得非常穩定?
25 例如,在化石紀錄中,昆蟲的出現是既突然又眾多的,而且並無進化的祖先。就是到現在,昆蟲也沒有怎樣改變過。有關據說生於「4000萬年前」的一隻蒼蠅的化石,小喬治·波伊納博士說:「這種生物的內部構造與今天可見的蒼蠅十分相似。無論是翅膀、腿、頭,甚至裡面的細胞,看起來都很像現代的蒼蠅。」27 加拿大多倫多《環球郵報》有一篇文章說:「經過4000萬年在進化的梯子上力爭上游之後,幾乎全無進展的跡象可言。」28
26.植物和動物怎樣顯出同樣的穩定性?
26 植物的情形也差不多。有許多種喬木和灌木的葉子化石跟現代同樣的植物葉子差別很小,其中包括:橡樹、胡桃樹、山核桃、葡萄、木蘭、棕櫚樹等許多種植物。動物的模式也一樣。現有動物的祖先在化石紀錄裡都是忽然出現的,而且跟現在的樣子很相像。變種雖然不少,但是全部都清清楚楚地同屬一「類」。《發現》雜誌舉了一個例子說:「鱟……在地球上存在了2億年也沒有改變過。」29 絕了種的動物也是這樣。例如恐龍也是在化石紀錄中突然出現而與先前的任何祖先都沒有連繫的。恐龍曾經大事繁殖,然後就絕了種。
27.一份科學刊物就進化上的「進步」怎麼說?
27 有關這一點,芝加哥《實地博物館館報》說:「物種在生物史上都是十分突然出現的,在紀錄上全無改變的跡象,或者只有很少,然後就在紀錄上忽地消失了。此外,下一代是否真的比上一代更加適應環境,也往往不很清楚,而事實上很少是清楚的。換言之,生物結構上的進步是很希罕的。」30
並無過渡的特徵
28.從來有沒有過渡類型的骨頭和器官被人發現過?
28 進化論的另一個難題是,在化石紀錄中從來都沒有部分形成的骨頭或器官,可以被人當作新特徵的開端。舉例說,有好幾種會飛翔的動物都有化石可考,其中包括鳥類、蝙蝠、絕了種的翼指龍。根據進化論,這些動物必然是從過渡性的祖先進化而成的。可是從來就沒有這種過渡的類型被人發現過,連半點線索都沒有。有沒有任何長頸鹿的化石,脖子只有現在長度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呢?有沒有任何雀鳥的化石,喙部正在由爬行動物的顎變出來呢?有沒有任何魚類的化石證據,展示魚類正在發展出兩棲動物的骨盆,或者有鰭剛要變成兩棲動物的腿、足、趾呢?事實擺在眼前:要往化石紀錄裡找尋諸如此類在發展中的特徵,是白費工夫的。
29.有關假設的過渡類型,進化論者現在承認什麼?
29 《新科學家》週刊指出,進化論「預言會有一套完整無缺的化石紀錄,由一個個有機體的譜系組成,證明發生過長時間循序漸進、連續不斷的演變」。但是文章承認說:「很可惜,化石紀錄卻不如所料,因為個別物種的化石之間甚少有已知的中間類型加以連接。……其實可考的化石物種看來經過千百萬年也並沒有 進化。」31遺傳學家斯特賓斯寫道:「目前各主門動植物之間並無過渡類型。」他提到「各大類有機體之間存在著一個個深溝」。32 「事實上,」《新編進化時間表》說,「化石紀錄在不同物種之間連一個確確鑿鑿的過渡連環也不能夠提供出來。而且,各種生物都存在了長得驚人的時間。」33——楷體另排。
30.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證實了什麼?
30 這一點符合倫敦地質學會和英國古生物學協會所作的大規模研究。自然科學教授約翰·穆爾就研究所得提出報告說:「有120位全是做專門研究的科學家,合寫了一部厚800頁共分30章的巨著,臚列動植物的化石紀錄,把物種分成大約2500組。……研究顯示,各大種、類的動植物都自有一個與別的種、類毫不相混的獨特歷史!各組動植物都是在化石紀錄中突然出現 的。……鯨類、蝙蝠、馬類、靈長類、象類、野兔、松鼠等等,全部都截然不同,由最初出現直到現在都是這樣。紀錄中絲毫沒有共同始祖的痕跡,至於和所謂的祖先——爬行動物——就更不用說有什麼連繫了。」穆爾補充道:「在化石紀錄中並沒有發現過任何過渡類型,這很可能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過渡類型的化石存在。各類動物之間和各類植物之間極可能從來就沒有發生過渡。」34
31.化石紀錄所表示的,現在跟達爾文當年有什麼不同嗎?
31 由此可見,達爾文當年的實情怎樣,今天的實情也怎樣。化石紀錄的證據仍舊正如若干年前動物學家達西·湯普森在《關於生長和形態》一書中所說一般:「達爾文的進化論並沒有教導我們認識雀鳥怎樣從爬行動物而來,哺乳動物怎樣從較早的四足動物而來,四足動物怎樣從魚類而來,脊椎動物怎樣從無脊椎原種動物而來。……要找踏腳石跨越中間的鴻溝,根本是永遠徒勞的。」35
馬又如何?
32.什麼常常被人援引為進化的典型例子?
32 然而,常常有人說,至少馬就是化石紀錄中進化的典型例子。《世界書籍百科全書》說:「馬類是進化發展上紀錄最齊備的例證之一。」36 插圖裡最先有一隻很小的動物,到最後一幅畫的就是今日大型的馬。可是化石證據真的支持這種說法嗎?
33.化石紀錄其實證明了馬的進化嗎?
33 《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馬的進化從來不是直線發展的。」37 換句話說,化石證據從沒有表示那隻小動物是逐漸發展成大馬的。進化論者希欽論到這個首要的進化典型說:「事情以前被人說成簡單、直接,現在卻盤根錯節,以至捨此說而取彼說成了信仰問題過於理智的選擇。『始祖馬』(Eohippus)據說是最早期的馬,專家又說牠早已絕了種,只可憑化石窺見其形貌;現在卻可能是一隻活生生的動物,而且完全不是馬——而是一種稱為蹄兔的動物,性情羞怯,狐狸般大小,在非洲的叢林裡往來馳突。」38
34,35.(甲)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質疑『始祖馬』的位列?(乙)各種不同的化石馬有沒有什麼進化祖先被人發現?
34 把小『始祖馬』列為馬的祖先是十分牽強的,尤其是鑑於《新編進化時間表》所說:「學者普遍假設[始祖馬]緩慢地不斷演變成更加全面屬於馬科的動物。」可是事實支持這個假設嗎?同一本書回答說:「[始祖馬]的化石物種,只有很少進化修改的跡象。」這樣,有關化石紀錄,書中承認說:「它並沒有提供馬科完整歷史的印證。」39
35 所以,有些科學家現在說,小『始祖馬』從來就不是馬的一種,也不是馬的一個祖先。被人列入馬系的每一種化石都具有很顯著的穩定性,每一種與其他據說是進化祖先的化石之間並沒有過渡的類型。至於馬的化石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也並不出奇。甚至今天,馬隻由小型的矮種馬到大型的牽犁馬不一,全都是馬科的品種。
化石紀錄其實證明什麼?
36.化石紀錄其實表明什麼?
36 當我們讓化石紀錄作證時,它的證詞不是維護進化的。相反地,化石紀錄的證詞是維護創造的。紀錄表明許多種不同的生物都是突然出現的。每一類之內,品種誠然多樣化,可是,這些品種與較早的進化祖先之間並沒有任何連繫,與較後出現的異類生物之間也沒有任何進化的環節。不同生物經過長時間維持不變之後,有些絕了種,有些則生存至今。
37.一位進化論者怎樣承認這一點?
37 「對於多種生物並存的情形,進化論不能算是穩固的科學解釋,」進化論者埃德蒙·塞繆爾在所著的《生命的系統》一書中提出這樣的結論。為什麼不能呢?他進一步說:「無論是對生物的地理分布還是對化石紀錄作仔細的分析,都不能找到直接支持進化的證據。」40
38.探討真相而不懷偏見的人可以下什麼結論?
38 顯然,要探討真相而不懷偏見的人不難斷定:化石並不支持進化論。另一方面,化石紀錄使支持創造的論據分量大增。就如動物學家科芬說:「對不信宗教的科學家來說,化石——古代生物的遺跡——就是最高的終審法庭了,因為化石紀錄是科學上惟一信而有徵的生物歷史。如果化石歷史與進化論有出入的話——而我們的確看見兩者有出入——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植物和動物的基本類型都是創造出來的。化石紀錄的基本事實支持創造而非進化。」41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宇宙》一書裡坦白地寫道:「化石紀錄跟有一位偉大的設計者存在的概念可說是一致的。」42
[第54頁的精選語句]
「沒有任何生物學家實地看見過一大類有機體憑進化而生」
[第57頁的精選語句]
達爾文說:「倘若無數物種……都真的是突然同時產生的,這麼一件事實就會給予進化論致命的一擊了」
[第59頁的精選語句]
化石紀錄所表示的,與進化論所預言的剛好相反
[第60頁的精選語句]
「在岩石中發現的古生物殘餘化石並不顯示有一個簡單的起點」
[第61頁的精選語句]
達爾文說:「有一群群物種出現得很突兀」
[第62頁的精選語句]
「根據情形我們大致上可以說,……發生過特意的創造」
[第62頁的精選語句]
「完全沒有任何中間化石可言」
[第66頁的精選語句]
「馬的進化從來不是直線發展的」
[第67頁的精選語句]
「馬類動物,包括目前所有的馬,……都是突然在化石紀錄出現的。……它的起源並無化石證據可考」b
[第70頁的精選語句]
「對於多種生物並存的情形,進化論不能算是穩固的科學解釋」
[第55頁的附欄]
正統的進化論預言化石紀錄會有: 創造的模式預言化石紀錄會有:
1.非常簡單的生物逐漸出現 1.複雜生物突然出現
2.簡單生物逐漸變成複雜生物 2.複雜生物『各從其類』
(生物學上的科)繁衍,
而同時容有多樣品種
3.很多過渡「環節」 3.全無過渡「環節」
介乎不同類的生物之間 介乎不同生物科之間
4.生物軀體新特徵的 4.全無局部發展的軀體特徵;
初形,例如肢、骨、器官各部分完整無缺
[第56頁的附欄或圖片]
有一本探討進化論的書,載有這個插圖,下面寫著:「由魚到人」。文中說插圖「描繪魚鰭裡的骨頭怎樣進化成人的臂和手」。此外也說:「化石紀錄展示出過渡中的許多中間階段。」但化石紀錄真的如此嗎?a
[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手腕
前臂
手肘
上臂
肩膀
[第68,69頁的附欄或圖片]
關於各種生物的由來……化石證據表明什麼?
在生命起源方面:
「刻在地殼上的歷代史書,如果從頭翻起,就至少有四分之三是一頁頁空白的。」——《我們四周的世界》c
「最初的發展……不得而知;……沒有任何痕跡遺留下來。」——《紅臉巨人與白面矮子》d
在多細胞生物方面:
「多細胞動物起源如何?起源只有一次還是有多次?只有一種方式發生還是有多種?這都是很難解答、辯個沒完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最終是沒法解答的。』」——《科學》e
「在多細胞有機體的初步發展方面,化石紀錄中全無痕跡可言。」——《紅臉巨人與白面矮子》f
在植物方面:
「大多數植物學家都向化石紀錄找尋啟發。但是……他們找不到任何幫助。……源流的軌跡完全沒有。」——《有關棕櫚的博物學研究》g
在昆蟲方面:
「化石紀錄在昆蟲的起源方面沒有提供任何資料。」——《大英百科全書》h
「沒有任何已知的化石顯示出原始的昆蟲祖先到底樣子如何。」——《昆蟲研究》i
在有脊骨的動物方面:
「可是在脊椎動物的起源上,殘餘化石並沒有提供什麼資料。」——《大英百科全書》j
在魚類方面:
「照我們所知,這種新動物跟以前存在的任何生物都沒有什麼『連繫環節』。魚類是一下子就出現的。」——《動物界述妙》k
在魚類變成兩棲動物方面:
「到底這件事怎麼發生?為什麼會發生?也許我們永不會知道。」——《魚類研究》l
在兩棲動物變成爬行動物方面:
「化石紀錄上有關脊椎動物發展的部分最令人灰心的,就是它對於爬行動物進化初期、有殼卵形成的過程,所提供的資料甚少。」——《爬行動物研究》m
在爬行動物變成哺乳動物方面:
「把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連接起來的失落環節並不存在。」——《爬行動物研究》n
「很可惜,對於我們看作最早期的真哺乳動物,化石所透露的資料非常少。」——《哺乳動物研究》o
在爬行動物變成鳥類方面:
「由爬行動物到鳥類的過渡過程,化石證據更加薄弱。」——《有機進化的各種過程》p
「至今從沒有這種像鳥的爬行動物的化石被人發現過。」——《世界書籍百科全書》q
在猿類方面:
「很可惜,有助於追溯猿類由來的化石紀錄仍舊殘缺得令人絕望。」——《靈長類研究》r
「且舉現代猿為例,牠們似乎驀地就變了出來,沒有過去可言,沒有化石紀錄可考。」——《科學文摘》s
由猿到人:
「沒有任何化石或者實質的證據把人類與猿類直接連繫起來。」——《科學文摘》t
「由類猿動物到人類之間並沒有單線血統可尋。」——《新編進化時間表》u
[第58頁的圖片]
已經有千千萬萬塊化石被人發現,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實驗室裡
[第61頁的圖片]
在所謂寒武紀的早期,無脊椎動物各大族的化石隨著生物驟然激增而出現,與任何進化祖先全無關聯
海綿
三葉蟲
水母
[第63頁的圖片]
種類不同、非常複雜的生物忽然出現,而且是發展完滿的
馬
金花鼠
蝴蝶
蕨
玫瑰
魚
[第64頁的圖片]
進化論聲稱會飛翔的動物是由過渡祖先進化而成的;可是從來沒有過渡類型被人發現過
燕鷗
蜂鳥
鷹
[第65頁的圖片]
沒有任何長頸鹿的化石,脖子只有現在長度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
[第67頁的圖片]
據說這隻與齧齒動物類似的生物與『始祖馬』相像,而『始祖馬』是馬的假想祖先。可是沒有證據表示『始祖馬』進化成什麼較為像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