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這是聖經的教義嗎?
「天主教的信仰是,我們崇拜的天主是三合一也是三位一體的。……因此,聖父是天主,聖子是天主,聖神是天主;然而並非有三位天主,而是只有一位天主。」
亞大納西信經便是以上述的話道出了基督教國的中心教義——三位一體。a如果你是一個天主教徒或基督新教徒,你也許曾受到教導,相信這是你信仰中最重要的道理。可是,你能夠解釋這項教義嗎?在基督教國裡,有許多思想敏捷的人都承認自己無法理解三位一體的主張。
那麼,他們何以會相信這個道理?是因為聖經有這個主張嗎?前聖公會主教約翰·魯賓遜在他的暢銷書《對上帝忠實》裡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答案。他寫道:
「在奉行傳道教人的事上,一般人都對基督懷有超自然的看法,但這種觀點卻未受新約所支持。簡單來說,這種觀點認為耶穌就是上帝,這樣,『基督』和『上帝』這兩個字詞是互通的。但聖經卻從沒有以這種方式使用這兩個字詞。新約只是說耶穌是上帝的道,並指出上帝是在基督裡面的,而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但卻沒有說耶穌是上帝,就是這麼簡單。」
約翰·魯賓遜在聖公會裡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可是,他說在「新約」裡沒有說「耶穌是上帝,就是這麼簡單」,他的話正確嗎?
聖經怎樣說
有些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引用約翰福音開首的一節經文:「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1:1)這不是跟聖公會主教的說法完全相反嗎?並不然。因為約翰·魯賓遜確實地知道,有些現代譯者並不同意《英王詹姆斯譯本》對這節經文的譯法。何以故呢?因為在原本的希臘文聖經中,「道就是上帝」這句話中的「上帝」一詞是沒有定冠詞的(相當於英文的「the」),但在較前部分「道與上帝同在」中的「上帝」一詞卻是肯定的,意即有一個定冠詞。這顯示兩個字詞絕不可能具有同一的意思。
因此,有些譯本將這種性質顯明出來。例如,一些譯本就將這句話譯作「道是神聖的」。(《美國譯本》,《史康菲爾德譯本》)莫法特則將其譯作「羅格斯是神聖的」。可是,約翰·魯賓遜和英國聖經原文評論家弗雷德里克·凱尼恩爵士卻表明「神聖」這個字詞並不是最貼切的譯法。他們兩人均指出,如果這正是約翰想強調的意思,他便應該使用希臘字詞提伊奧斯(即「神聖」)。但《新世界譯本》則正確地將「上帝」一詞視作不定的,同時在把這個詞譯成英文時加上一個不定冠詞,從而將希臘文語法結構所蘊含的這種性質顯明出來,所以把這句譯成:「道是一位神。」
《新英文聖經》翻譯籌劃委員會主任C.H.達德教授就這項譯法作出評論說:「一項可能的譯法……是,『道是一位神』。如果逐字直譯,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之處。」然而,《新英文聖經》並沒有採納這種譯法。相反,它將約翰福音1:1譯成:「萬物開始的時候,道已經成了,道與上帝同在,上帝是什麼,道也是什麼。」何以該翻譯委員會不採納一種較簡單的譯法呢?達德教授回答說:「我們不採納該譯法的理由是,它跟使徒約翰的思想,事實上跟整體的基督教的思想,背道而馳。」——《聖經譯者學術檔案》,第28卷,1977年1月。
經文的真正含義
我們可以說,耶穌是一位神而非與創造主上帝一樣,這種見解是跟使徒約翰的思想以及整體的基督教思想背道而馳的嗎?讓我們查考一下一些與耶穌和上帝有關的聖經經文,並看看一些生活在亞大納西信經訂立以前的注釋家對這些經文的看法。
「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
諾瓦替安(約公元200-258年)評論說:「既然他是說『一』件東西,[b]這使異教徒明白到他並非說『一』個人。因為這裡所用的一是中性的,這暗示到在社交方面的協調,而非個人方面的合一。……再者,他所說的一含有認同、判斷一致和親密交誼的意思。因為合理的是,天父和他的愛子均會在協調、愛心和感情方面均是一致的。」——《有關三位一體的論文》,第27章。
「父是比我大的。」——約翰福音14:28。
伊里奈烏斯(約公元130-200年):「我們可以通過他[基督]獲悉父是超乎萬物之上的。因為他說:『父是比我大的。』因此,我們的主曾親自宣布父在知識方面是優越的。」——《反異端邪說》,第二冊,第28.8章。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
亞歷山大的克雷芒(約公元150-215年):「要認識永恆的上帝、永恆事物的施予者;並藉著知識和了解而擁有上帝,他是首先、至高、獨一和良善的。……任何想享有真正生命的人均受到吩咐要首先認識他,『除了子將他顯示出來,沒有人知道(他)。』(太11:27)其次便是要學習那僅次於他的救主的偉大。」——《誰是那得救的財主?》,第七、八冊。
「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以弗所書4:6。
伊里奈烏斯:「因此只有一位父上帝受人宣揚,他是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事實上,父的確超乎眾人之上,因為他是基督的頭。」——《反異端邪說》,第五冊,第18.2章。
這些早期的作家清楚了解到這些經文描述父是至高的,他遠高於萬物和人類,包括耶穌基督在內。他們的評論絕沒有顯示他們相信三位一體。
聖靈將一切真理顯明出來
耶穌曾答應門徒,在他死亡和復活之後,他會將聖靈賜給他們作為幫助者。他答應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福音14:16,17;15:26;16:13。
耶穌死後,他的承諾果然實現。聖經記載當時上帝怎樣通過聖靈,將許多新的道理向基督徒的會眾顯示出來或加以澄清。這些新的教訓以書信形式記錄下來,後來更成為聖經的第二部分,亦即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或「新約」。在這些光照之下,曾有任何與三位一體有關的啟示嗎?不。聖靈對上帝和耶穌作出了一些完全不同的啟示。
例如,在公元33年五旬節,門徒正在耶路撒冷聚集,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於是使徒彼得便為耶穌向外面的群眾作見證。他有提及三位一體嗎?請考慮一下他所說的一些話,且親自作出一些評估。彼得說:「上帝藉著……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跡,將他證明出來。」「這耶穌,上帝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你們釘在[苦刑柱]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使徒行傳2:22,32,36)與三位一體的道理完全截然不同的是,彼得在聖靈充滿之下所說的這些話均強調耶穌是次於他天父的;他是用來實現上帝旨意的工具。
不久之後,另一位忠信的基督徒司提反也談及耶穌。司提反被帶到猶太公會去答覆一些反對者的指控。結果,司提反將他的指控者駁倒過來,並譴責他們就像那些叛逆的祖先一般。最後,聖經的記載說:「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使徒行傳7:55,56)何以聖靈顯示耶穌只是站在上帝右邊的「人子」而非上帝本體的一部分,並與他天父同等呢?明顯的是,司提反並沒有任何三位一體的觀念。
彼得在將有關耶穌的好消息傳給哥尼流時,他有進一步的機會澄清三位一體的道理。當時有什麼事發生?彼得解釋耶穌是「萬有的主」,但接著指出,耶穌的權柄其實來自一個更高的來源。耶穌是「上帝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在耶穌復活之後,他的天父『叫他顯現』給門徒看。但聖靈又如何?彼得無疑在這次談話中提及聖靈,但卻沒有視之為三位一體中的第三位。相反,彼得說:『上帝以聖靈和能力膏耶穌。』因此聖靈絕非一個個體,它是非人格化的,因為這節經文將它與「能力」相提並論。(使徒行傳10:36,38,40,42)請仔細查考一下聖經,你會找到進一步的證據,看出聖靈並非一個個體而是一股動力。它可以充滿一個人,推動人做事,激發人的熱心,更可以傾澆在人身上。
最後,如果三位一體的道理是正確的話,使徒保羅在向雅典人傳道時也有很好機會去解釋這個道理。他在演講中提到雅典人為那「未識之神」而設的祭壇時說:「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他有沒有宣傳一個三位一體的神呢?絕沒有。他描述一位『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他是天地的主』。但耶穌又如何?「[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使徒行傳17:23,24,31)這裡完全沒有暗示任何三位一體的道理!
事實上,保羅在解釋有關上帝的旨意時,他的解釋表明耶穌和他的天父不可能是三位一體中具有平等地位的個體。他寫道:「因為經上說:『上帝叫萬物都服在他[耶穌]的腳下。』既說萬物都服了他,明顯那叫萬物服他的,不在其內了。萬物既服了他,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叫上帝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哥林多前書15:27,28)因此,上帝仍是超乎萬物之上,包括耶穌在內。
那麼,三位一體是聖經的教義嗎?不。約翰·魯賓遜的主張是正確的。這個道理絕非來自聖經,也不是「基督教的思想」的一部分。你認為這件事對你所作的崇拜重要嗎?你應當這樣做。耶穌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如果我們將崇拜上帝一事看得認真,我們便必須認識真實的他,因為他已將自己向我們顯明出來。惟獨這樣行,我們才可以真正說自己是屬於那些『以心靈和真理敬拜父』的『真正敬拜者』之列。——約翰福音4:23。
[腳注]
a 根據《天主教百科全書》1907年版,第2冊,33頁。
b 諾瓦替安指出這節經文所用的「一」字是中性的。因此,它的原本意思是「一件東西」。可參閱約翰福音17:21,該處是以完全同一的方式運用「一」這個希臘字詞的。饒有趣味的是,《新天主教百科全書》(1967年版)雖然指出諾瓦替安在De Trinitate 的主張中「並沒有將聖靈視為一個神聖的個體」,但卻大致認同他的看法。
[第28頁的精選語句]
經文的真正含義清楚表明耶穌和他的天父絕非一體的
[第29頁的精選語句]
何以聖靈沒有在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顯示耶穌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