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所拉文本是什麼?
不論你所讀的聖經是以什麼文字寫成,很可能其中有一部分是直接或間接譯自馬所拉文本的。這部文本含有希伯來文聖經,亦即所謂的「舊約」。事實上,世上的馬所拉文本不只一部。既然這樣,哪一部被選中作為翻譯的母本呢?為什麼要揀選這一部?馬所拉文本究竟是什麼?我們怎知道它是一部可靠的聖經文本?
耶和華的話語
聖經的寫作始於公元前1513年的西奈山。出埃及記24:3,4告訴我們:「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
從公元前1513年至公元前443年,在這段長達一千多年的期間,希伯來文聖經繼續被人記錄下來。既然聖經的執筆者是受上帝所感示的,按理說來上帝自然能夠指引事態,將他的信息準確無誤地保存下來。(撒母耳記下23:2;以賽亞書40:8)但聖經在上帝感示下寫成一事是否同時意味到,耶和華必須排除一切人為錯誤,使抄寫過程中連手民之誤都不致發生呢?
錯誤逐漸滲入
雖然抄寫聖經的人對上帝的話語深深尊重,但經過多個世代輾轉傳抄,若干程度的人為錯誤難免會滲進手抄本裡。不錯,聖經執筆者是受上帝聖靈感示的,但抄經士卻不是在上帝感示下進行抄寫工作的。
流亡巴比倫的猶太人在公元前537年返回故土之後,採納了一種新的書寫形式,使用他們從巴比倫學到的方形字體。這項重大轉變有個附帶的難題,就是某些外形相似的字會被認錯。由於希伯來文是一種基於輔音的語言,讀者可按自己對上下文的了解自行將母音加進去,因此只要改變一個輔音,字詞的意思就很容易隨之改變了。然而,在大多數情形下,這樣的差誤都被察出和更正。
巴比倫傾倒之後,大多數猶太人都沒有返回以色列去。因此,在中東和歐洲,猶太會堂成為當地猶太社會的屬靈中心。a每所會堂都需要聖經書卷的抄本。隨著抄本增加,抄經士的手民之誤也相應增加。
設法制止抄寫錯誤
從第一世紀開始,耶路撒冷的文士設法確立一部希伯來文聖經的母本,然後根據這部母本去更正其他希伯來文聖經的書卷。可是,當時仍沒有權威性的程序去鑑定一部文本是原文還是含有手民之誤的抄本。自第二世紀以降,希伯來文聖經的輔音文本雖仍未獲官方確認,但看來這部文本已相當標準化。《塔木德經》(公元第二至第六世紀編纂而成的)所引錄的希伯來文聖經經文時常顯示,這些經文的出處跟後來的馬所拉文本並不一樣。
「傳統」這個字詞在希伯來文是「馬索喇赫」或「馬索肋特」。到公元第六世紀,那些以準確抄寫希伯來文聖經為己任的人被稱為馬所拉學士。他們寫成的抄本則稱為馬所拉文本。他們的工作和所寫成的文本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呢?
作為一種活的民族語言,希伯來文已日漸式微。許多猶太人已再不諳熟希伯來語。因此,這大大削弱了他們對輔音文本的理解力。為了保衛這部文本,馬所拉學士設計了一種用點和符號來代表的元音系統。這些點和符號分別寫在輔音字母的上面和下面。馬所拉學士也設計了一種精細的符號系統;這個系統的功用一方面是作為一種標點法,另一方面也是較準確的讀音指南。
每逢馬所拉學士發覺經文曾被以前的文士竄改或抄錯,他們只在文本旁邊的空白處寫下批注而非改動經文。他們記下一些不尋常的字詞和片語,以及這些字詞在同一本書或整部希伯來文聖經裡出現的次數。他們還記下額外的評注,以幫助抄寫員反覆核對。他們也設計了一個「代號」縮寫系統,務求用最簡潔的方式將資料記錄下來。在頁邊的頂端和下端,有個袖珍的經文彙編,臚列邊旁批注所記下的有關經文。
最有名的系統是由加利利海提比哩亞的馬所拉學士修訂完成的。公元第九和第十世紀的本·阿謝爾和本·拿弗他利家族在這方面最負盛名;這兩個家族可能都是卡拉派的信徒。b雖然兩個學派在讀音和批注方面採用不同的方法,但在整部希伯來文聖經裡,兩派文本在輔音方面的差異卻不及十處。
本·阿謝爾和本·拿弗他利兩個馬所拉學派都對當時的文本研究有很大貢獻。自從邁蒙尼德(12世紀一位深具影響力的《塔木德經》學者)讚揚本·阿謝爾的文本之後,其他人開始惟獨把這部文本視為正統。由於這緣故,現在已找不到任何屬於本·拿弗他利學派的抄本。關於本·拿弗他利抄本,如今存留下來的只有兩個學派的差異表。諷刺的是,邁蒙尼德的評論其實只是關乎格式方面,諸如段落的距離等,而非在於傳抄的準確這個較重要的方面。
我們能夠找到一部完全「純正」的馬所拉文本嗎?
今日哪部冊式抄本才「完全純正」,這個問題在學者間引起了不少爭議。他們想找著一部「純正」的文本,彷彿這就是「真正」的馬所拉文本似的。其實從來沒有一部文本可以被視為獨一無二、「純正」而具權威性的馬所拉文本。反之,世上有許多部馬所拉文本,每一部都跟其他稍有不同。所有現存的冊式抄本都是混合的文本,其中含有本·阿謝爾和本·拿弗他利文本的成分。
今日的希伯來文聖經譯者面對十分艱巨的工作。他不但要熟悉希伯來文的文本,同時還要知道文本在哪些地方曾被改動,或有手民之誤。他除了以不同的馬所拉文本作為根據之外,還必須參照其他足以代表較古老和較準確的輔音文本的抄本。
恩斯特·維特魏因在他所著的《舊約文本》一書的引言中解釋說:「每逢遇到困難的段落,我們不能只將不同的文本湊集起來,揀選一份看來提出最輕便解決辦法的文本,有時揀希伯來文文本,有時揀《七十人譯本》,其他時候則揀阿拉米文意譯本《塔古姆經》。並非所有文本證據都同樣可靠。每部文本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歷史。如果我們想避免不適當地或以錯誤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我們就必須清楚知道這些情況。」
我們可以確信耶和華已將他的話語保存下來。憑著多個世紀以來許多誠懇學者所作的共同努力,聖經信息的主旨、內容,甚至細節都是我們能夠隨手可得的。任何字母或字詞上的輕微改動都不足以影響我們對聖經的理解。現在,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會按照上帝的話語聖經而生活嗎?
[腳注]
a 由於許多住在以色列以外地區的猶太人——例如住在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人——都不再精通希伯來語,因此不久人們便看出有必要將聖經譯成當地的語言。為了滿足這項需要,希臘文的《七十人譯本》於公元前第三世紀完成。後來這部譯本成為文本校勘工作的一個範本。
b 大約在公元760年,稱為卡拉派的猶太團體要求信徒較嚴格地遵守聖經。由於他們拒絕接受拉比、「口頭律法」和《塔木德經》的權威,他們更有理由要有條不紊地維護聖經的文本。這個團體的若干家族成為馬所拉的熟練抄經士。
[第26頁的圖片]
含有馬所拉文本的阿勒頗冊式抄本
[鳴謝]
Bibelmuseum, Mün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