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第23章注釋
我……處事為人 原文是希臘語動詞po·li·teuʹo·mai的一個詞形,可以翻譯為「以公民身分處事為人」。(《王國行間對照譯本》)保羅的意思是,他處事為人向來都循規蹈矩,就像好公民會遵守自己國家的法律一樣。羅馬公民一般都會積極地參與國家事務,因為他們很重視自己的公民權,而擁有公民權就意味著既能享有某些權利也要擔負某些責任。(徒22:25-30)在本節經文,保羅描述自己怎樣「在上帝面前」處事為人,他這樣說可能是暗示自己的首要身分是上帝王國的公民。(腓3:20;參看腓1:27及腳注,那裡也用了同一個希臘語動詞)
我是法利賽派的 當時在場的一些人認識保羅(徒22:5),所以當他稱自己為「法利賽派的子孫」時,他們肯定明白他的意思是自己跟法利賽派的人有共同的背景。這些隸屬法利賽派的公議會成員明白,保羅不是在騙他們說自己仍然是法利賽派的人,因為他們都知道保羅現在是個熱心的基督徒。保羅在這個場合說「我是法利賽派的」,他的話可以從相對的意義上去理解。由於保羅跟法利賽派的人一樣都相信復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是法利賽派而不是撒都該派的。保羅這樣說,就突顯了自己跟在場的法利賽派之間的共同點。保羅提出復活這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看來是希望贏得某些公議會成員的支持,而這個策略果然奏效了。(徒23:7-9)此外,保羅在使徒行傳23:6這裡說的話,跟他後來在亞基帕王面前申辯時介紹自己的話也是一致的。(徒26:5)保羅在羅馬寫信給腓立比的基督徒時,再次提到自己曾經屬於法利賽派。(腓3:5;另見徒15:5的注釋)
賭咒 又譯「發誓」。原文用的希臘語詞a·na·the·ma·tiʹzo看來是指立下誓言,公開表示自己如果不履行誓言或者說的是假話,就會受到詛咒。
長老 在這裡指猶太國族中帶頭的人,而聖經常常把這些人跟祭司長和抄經士一併提及。(另見太16:21的注釋)
賭咒 又譯「發誓」。(另見徒23:12的注釋)
賭咒 又譯「發誓」。(另見徒23:12的注釋)
晚上9點 9點,直譯「第三個小時」,這是從日落開始計算的。猶太人把夜晚劃分為12個小時,而這裡是聖經唯一一次具體提到晚上的某個「小時」。(參看徒16:25,33;另見可13:35的注釋)《希臘語經卷》的其他經文通常用「更」來表示晚上的時間,採用的是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做法。(路12:38;另見太14:25的注釋;可6:48的注釋)
克勞狄·呂西亞寫信給總督腓力斯:向大人請安! 這句話採用了古代書信的開頭常用的格式:先說明寫信人是誰,再提到信是寫給誰的,最後是慣常的問候語,即希臘語詞khaiʹro。這個詞可以直譯為「歡樂」,意思是「願你一切安好!」,常常出現在聖經以外的紙莎草紙書信裡。在本節經文,這個詞翻譯為「向……請安」是恰當的。在使徒行傳15:23和雅各書1:1,同一個希臘語詞也出現在書信的開頭,譯作:「你們好!」(另見徒15:23的注釋)
羅馬公民 直譯「羅馬人」。(另見徒16:37;22:25的注釋)
宮殿 希臘語是prai·toʹri·on(源自拉丁語praetorium),這個詞在福音書和使徒行傳裡用來指宮殿或府第。由於羅馬將軍住的帳篷被稱為praetorium,這個詞後來被用來指行省總督的府第,而在本節經文指的是大希律王在凱撒里亞建造的一座宮殿。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公元56年左右,這座宮殿用作羅馬總督的官邸。(另見太27:27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