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約翰福音 4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約翰福音內容概要

    • E. 耶穌在前往加利利的路上經過撒馬利亞(4:1-54)

      • 耶穌到了撒馬利亞的敘加,因為旅途勞累就在雅各井旁坐下(4:1-6)

      • 耶穌跟一個撒馬利亞女人展開交談(4:7-15)

      • 耶穌教導撒馬利亞女人認識正確崇拜(4:16-24)

      • 耶穌向撒馬利亞女人透露自己就是彌賽亞(4:25,26)

      • 撒馬利亞女人向其他人作見證(4:27-30)

      • 耶穌把執行上帝的旨意比作食物;耶穌提到比喻意義上的收割工作(4:31-38)

      • 很多撒馬利亞人相信耶穌就是「救世主」(4:39-42)

      • 在加利利的迦拿,耶穌治好一個官員的兒子(4:43-54)

約翰福音 4:1

參考經文

  • +約 3:22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80 4/1 19; w79 11/15 13; w75 1/15 58; w73 11/1 658; li 87

約翰福音 4:2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795頁

    《守望台》

    1988/6/1刊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795;《守》88 6/1 6;

    w79 11/15 13; is 83; li 87; w61 11/15 704

約翰福音 4:3

參考經文

  • +太 4:12; 路 4:14

約翰福音 4:4

  • 撒馬利亞 在耶穌的時代,「撒馬利亞」是羅馬帝國一個行政區的名稱。耶穌有幾次途經撒馬利亞,後來他的門徒將基督教的信息傳到這裡。大致來說,這個地區的北面是加利利,南面是猶地亞,東面是約旦河,向西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沿岸的平原,但具體的邊界到今天已無法確知。撒馬利亞的大部分地區,曾經是以法蓮部族和瑪拿西半個部族(約旦河西)的土地。雖然耶穌往返耶路撒冷時偶爾會經過這裡(約4:3-6;路9:51,52;17:11),但他吩咐使徒不要到撒馬利亞人的城裡傳道,因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到以色列民族迷途的綿羊那裡去」,也就是向猶太人傳道(太10:5,6)。不過,這項限制只適用於一段有限的時期。耶穌在升天前不久吩咐門徒,要把好消息傳到「撒馬利亞,一直到地上最遙遠的地方」。(徒1:8,9)後來,由於迫害的浪潮在耶路撒冷捲起,耶穌的一些門徒,特別是腓力,就到撒馬利亞各地去傳道。之後,彼得和約翰被派到這裡,讓歸信的撒馬利亞人可以得到神聖力量。(徒8:1-17,25;9:31;15:3)

約翰福音 4:5

  • 敘加 這是「撒馬利亞的一座城」。有些人認為敘加就是現今納布盧斯附近的阿斯凱爾村,位於示劍東北約1公里、雅各井東北偏北約0.7公里處。(另見附錄B6和B10)另外有些人則認為敘加就是示劍,因為有些早期的世俗作家持有這樣的觀點,而且《敘利亞語西奈抄本》在這裡寫的是Sychem,跟「示劍」(Shechem)的拼法相似。不過,最可靠的希臘語抄本寫的都是「敘加」(Sychar)。此外考古發現也表明,在本節經文記載的事件發生時,示劍的所在地(泰勒巴拉塔)並沒有人居住。

參考經文

  • +創 33:18, 19; 書 24:32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540,620頁

    《守望台》

    1997/2/1刊30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540, 620;《守》97 2/1 30

約翰福音 4:6

  • 雅各井 傳統上認為這口井就是現今位於納布盧斯東南約2.5公里的雅各布井(Bir Yaʽqub或Beʼer Yaʽaqov),離示劍的所在地泰勒巴拉塔不遠。這是一口深井,水位從沒有升到過井口。19世紀所作的測量顯示,當時井的深度約為23米。由於井底有遊人投入的瓦礫和石塊,因此這口井在古代也許更深。(約4:11)從5月底開始到10月中的秋雨來臨之前,井裡通常沒有水,所以有些人推測井裡的水來自雨水以及地下水滲透,不過另一些人認為井水也來自泉水。(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井)聖經沒有說雅各挖了這口井,卻表明他在這一帶確實擁有產業。(創33:18-20;書24:32)這口井可能是雅各挖的或他叫人挖的,也許是為了供水給他的一大家人以及家裡的牲畜。雅各這麼做也許能避免跟鄰人發生糾紛,因為當地的其他水源很可能已經歸這些人所有了。另一個可能是雅各需要一個額外的水源,在其他水井枯竭時使用。

    耶穌……很勞累 聖經只有這一次提到耶穌「很勞累」。當時大約是中午12點,那天上午耶穌的「旅途」可能是從猶地亞的約旦河谷開始的,他要走一段海拔落差約900米的上坡路才能到達撒馬利亞的敘加。(約4:3-5;另見附錄A7)

    井 又譯「泉」。這段記載在提到敘加的雅各井時,用了兩個不同的希臘語詞。本節經文兩次使用了希臘語詞pe·geʹ,都譯作「井」。這個希臘語詞常用來指泉,而雅各井的水源可能就是泉水。這個詞在雅各書3:11用來指實際的「泉」,在約翰福音4:14則用作比喻,譯作「泉源」。約翰福音4:12在提到雅各井時用的是希臘語詞phreʹar,這個詞可以指水池或井。(撒上19:22,《七十子譯本》;路14:5)井的水源往往是泉水,而為了得到泉水,有時需要把井底挖深並清理乾淨。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段記載在談到同一個水源時,用的詞有時是「泉」,有時是「井」。(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雅各井)

    中午12點 直譯「第六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參考經文

  • +約 4:12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313,540,647頁

    《守望台》

    1997/2/1刊30頁

    1993/1/1刊24頁

    1991/9/1刊22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313, 540, 647;《守》97 2/1 30;《守》93 1/1 24;《守》91 9/1 22;

    w65 2/15 103; w64 12/1 725-6

約翰福音 4:7

索引

  • 檢索手冊

    《愛心》1課

    《警醒!》

    2008/1刊4頁

    《守望台》

    1988/8/15刊12頁

  • 出版物索引

    《愛心》 1;《警》 1/08 4;《守》88 8/15 12;

    w65 2/15 103

約翰福音 4:9

  • 猶太人跟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早在耶羅波安在十部族的以色列國設立偶像崇拜時,撒馬利亞人就開始跟猶太人疏遠。(王上12:26-30)聖經第一次提到撒馬利亞人時,指的是住在十部族以色列國的猶太人,當時他們還沒有被亞述人征服。(王下17:29)亞述人征服以色列國後,「撒馬利亞人」這個名稱開始用來指那些留在撒馬利亞地區的居民的後代,以及被亞述帝國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的外族人。儘管撒馬利亞人聲稱他們都是瑪拿西或以法蓮部族的後代,但他們當中有些人無疑有外族人的血統。聖經也表明,這些有不同血統的人使撒馬利亞地區的崇拜進一步受到腐化。(王下17:24-41)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回鄉後,撒馬利亞人聲稱自己崇拜耶和華,但他們卻設法阻撓耶路撒冷的聖殿和城牆的重建工程。後來,也許在公元前4世紀,撒馬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建造了自己的神殿。公元前128年,這座神殿被猶太人摧毀。不過,撒馬利亞人繼續在基利心山進行崇拜活動。公元1世紀,他們主要居住在稱為「撒馬利亞」的羅馬行政區,這個地區位於猶地亞和加利利之間。撒馬利亞人只接受聖經的頭五卷書,也許還接受約書亞記,但他們竄改了一些經文,用來證明自己那座神殿的地點是有聖經根據的。到了耶穌的時代,「撒馬利亞人」這個名稱讓人聯想到的是一個人的種族和宗教,而撒馬利亞人都受到猶太人的鄙視。(約8:48)

    ……沒有來往 有些抄本沒有括號裡的這句話,但一些早期的權威抄本都是有的。

參考經文

  • +王下 17:24; 路 9:52, 53; 徒 10:28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85-86,430頁

    《守望台》

    2010/10/1刊12頁

    1998/7/1刊30頁

    1997/2/1刊31頁

    1989/11/1刊5頁

    1987/10/15刊16頁

    《警醒!》

    2004/9/8刊8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85-86, 430;《守》10 10/1 12;《警》04 9/8 8;《守》98 7/1 30;《守》97 2/1 31;《守》89 11/1 5;《守》87 10/15 16;

    w77 12/15 740; w64 1/1 30

約翰福音 4:10

  • 活水 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原文用的希臘語詞組指的是流動的水、泉水,或者以泉為水源的井水。與活水相對的是水池裡不流動的水。利未記14:5中譯作「活水」的希伯來語詞組,指的就是流動的水。在耶利米書2:13和17:13,耶和華被描述為「活水的源頭[泉源]」,而「活水」是指能給人帶來生命的比喻意義上的水。耶穌跟撒馬利亞女人交談時說的是比喻意義上的「活水」,但她起初看來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活水」的。(約4:11;另見約4:14的注釋)

腳注

  • *

    恩賜,又譯「免費的禮物」。

參考經文

  • +弗 2:8
  • +約 7:37

約翰福音 4:11

  • 井又深 見約4:6的注釋。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1191頁

    《守望台》

    2008/6/1刊15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1191;《守》08 6/1 15

約翰福音 4:12

  • 我們的祖先雅各 撒馬利亞人聲稱他們是雅各的兒子約瑟的後代,但他們的說法很可能是當時許多猶太人都不認同的。為了強調撒馬利亞人其實是外族人的後代,有些猶太人用一個意思為「古特人」的希伯來語詞稱呼他們。亞述王於公元前740年從撒馬利亞各城鎮擄走以色列人後,把一些外族人遷移到那裡,其中很多人就來自古特。古特很可能位於巴比倫東北約50公里處。(王下17:23,24,30)

索引

  • 檢索手冊

    《跟隨》77頁

    《洞悉聖經》(下冊)313,647頁

  • 出版物索引

    《跟隨》 77;《洞悉下》 313, 647

約翰福音 4:14

  • 我給的水 本節經文裡的「水」和「泉源」都是比喻。在跟撒馬利亞女人的這次交談裡,耶穌已經提到過「活水」。(另見約4:10的注釋)現在他接著解釋說,他給的水會在接受的人裡面成為「泉源」,「使人得到永遠的生命」。聖經常常用水象徵上帝為了讓人類重獲完美生命而作出的安排,這「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耶穌獻出的贖價。耶穌在這裡強調的是,那些聽從他並成為他門徒的人都會得到上帝賜予的福分。只要他們努力「認識」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並且憑著信心把這些知識實踐出來,就有希望享有永遠的生命。(約17:3)耶穌說,這比喻意義上的水會在接受的人裡面成為泉源,「不斷湧出」水來,讓他們得享永遠的生命。這些人也會受到推動,要跟別人分享這種水,即「生命水」。(啟21:6;22:1,17;另見約7:38的注釋)

參考經文

  • +約 6:35
  • +約 7:38; 羅 6:23; 約一 5:20; 啟 22:17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09/8/15刊9頁

    2008/6/1刊14頁

    1996/1/1刊30頁

    1990/12/15刊10-11頁

    1986/11/15刊31頁

    1986/8/15刊11頁

    《啟示錄高潮》304頁

  • 出版物索引

    《守》24.12 9;《守》09 8/15 9;《守》08 6/1 14;《啟示錄高潮》 304;《守》96 1/1 30;《守》90 12/15 10-11;《守》86 8/15 11;《守》86 11/15 31;

    w73 12/15 759; w63 3/1 143; w61 9/1 525; w61 11/15 679

約翰福音 4:17

索引

  • 檢索手冊

    《造物主》148-149頁

  • 出版物索引

    《造物主》 148-149

約翰福音 4:18

索引

  • 檢索手冊

    《造物主》148-149頁

  • 出版物索引

    《造物主》 148-149

約翰福音 4:19

參考經文

  • +太 21:11; 路 7:16; 24:19; 約 9:17

約翰福音 4:20

  • 這座山 指的是基利心山。(另見附錄B10)《希伯來語經卷》有四次提到這座山。(申11:29;27:12;書8:33;士9:7)也許在公元前4世紀,撒馬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建造了一座自己的神殿,想要跟耶路撒冷的聖殿抗衡。公元前128年,這座神殿被猶太人摧毀了。撒馬利亞人只接受聖經的頭五卷書,也許還接受約書亞記。不過,他們只接受自己修改後的版本,一般稱為《撒馬利亞五經》。這些經卷是用他們自己的字母(源自古希伯來語)抄寫的。《撒馬利亞五經》跟《希伯來語經卷》的馬所拉文本大約有6000個不同之處,其中大多數只是細節上的差異,但有些地方差別很大。例如,申命記27:4說摩西法典要寫在塗上灰泥的石頭上,立在以巴路山,但《撒馬利亞五經》卻把「以巴路山」改成「基利心山」。(申27:8)他們這樣竄改經文,顯然是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要證明基利心山是上帝的聖山。

多媒體資料

  • 基利心山

參考經文

  • +申 12:5, 6; 王上 9:3; 代下 7:12; 詩 122:題記-9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654頁

    《守望台》(公眾版)

    2016.2期8-9頁

    《守望台》

    1993/1/1刊24-25頁

  • 出版物索引

    《守眾》16.2 8;《洞悉上》 654;《守》93 1/1 24-25;

    w77 11/15 700; w61 7/15 444

約翰福音 4:21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228頁

    《知識》43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228;《知識》 43;

    w77 11/15 700; w77 12/1 716; gh 125-6; w74 8/1 477; w70 8/15 485-6

約翰福音 4:22

  • 拯救源於猶太人 又譯「拯救是從猶太人開始的」。從耶穌的話可以看出,上帝把自己的話語、正確崇拜以及帶來拯救的真理都託付給了猶太人。(羅3:1,2)上帝也挑選了猶太人,讓彌賽亞出自這個民族,從而實現跟亞伯拉罕的「後代」有關的承諾。(創22:18;加3:16)在耶穌跟撒馬利亞女人談話的那個年代,一個人只有通過猶太人才能學到關於上帝的真理、上帝對人的要求以及跟彌賽亞有關的細節。當時,猶太人仍然是上帝運用的渠道,任何人想要敬奉耶和華,都必須跟他挑選的這個民族一起崇拜他。

參考經文

  • +王下 17:29, 33
  • +賽 2:3; 羅 9:4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02/7/15刊15頁

    《知識》43-45頁

  • 出版物索引

    《守》02 7/15 15;《知識》 43, 45;

    w85 2/1 20; w80 4/1 20; w77 11/15 700; w77 12/1 716; gh 125-6; w75 8/15 487; w74 8/1 477; w71 5/15 304-6

約翰福音 4:23

  • 在神聖力量的引導下 直譯「在普紐馬裡」。(另見詞語解釋「魯阿;普紐馬」和「神聖力量」)

參考經文

  • +代下 16:9; 詩 43:3; 提前 2:3, 4; 約二 4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228頁

    《洞悉聖經》(下冊)1137頁

    《守望台》(公眾版)

    2016.2期9-10頁

    《守望台》

    2008/4/15刊31頁

    1994/2/1刊12頁

  • 出版物索引

    《守眾》16.2 9-10;《洞悉上》 228;《洞悉下》 1137;《守》08 4/15 31;《守》94 2/1 12;

    w78 10/1 22; w77 11/15 700; gh 126; yy 178; w76 10/1 588, 594; w75 1/1 12; w74 8/1 477; w73 6/15 366; w72 8/15 485; w71 5/15 304; w70 8/15 485-6; g65 5/8 31; w63 12/1 713; w62 8/15 490; w56 5/1 75

約翰福音 4:24

  • 上帝是個靈體 在這裡,希臘語詞pneuʹma(普紐馬)譯作「靈體」。(另見詞語解釋「魯阿;普紐馬」)聖經表明,耶和華上帝、得到榮耀後的耶穌以及天使都是靈體。(林前15:45;林後3:17;來1:14)靈體跟人類截然不同,而且是肉眼看不見的。靈體的身體,也就是「靈的身體」,比「血肉的身體」優越得多。(林前15:44;約1:18)儘管聖經有時說上帝有眼睛、耳朵、臉和手等,但這些都是擬人的修辭手法,目的是幫助人明白上帝是怎樣的。聖經清楚表明,上帝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上帝在靈界有一個特定的居所,所以基督可以說他要「到父親那裡去」。(約16:28)希伯來書9:24說,基督「進了天上,如今為我們出現在上帝面前」。

    在神聖力量的引導下……崇拜 在這裡,希臘語詞pneuʹma(普紐馬)譯作「神聖力量」。正如詞語解釋「魯阿;普紐馬」所說,希臘語詞pneuʹma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包括上帝的神聖力量以及人內心的推動力(也就是人的思想態度)。雖然這個詞可以指代不同的事物,但這些事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法用肉眼看見。耶穌在約翰福音4:21指出,對天父的崇拜不會再以某個實際的地方作為中心,例如撒馬利亞的基利心山,或耶路撒冷的聖殿。因為上帝不是血肉之軀,而是人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人不需要到某座實際的殿或山去崇拜他。耶穌也在其他經文表明,人想要按照上帝認可的方式崇拜他,就必須接受神聖力量的引導,這股隱形的力量又稱為「幫助者」。(約14:16,17;16:13)人研讀並實踐上帝的話語,使自己的想法跟上帝的思想一致,就是「在神聖力量的引導下」崇拜上帝了。從耶穌的話可以看出,人如果只靠著內心的推動力或誠懇熱切的態度去敬奉上帝,是遠遠不夠的。

    按照真理崇拜 上帝接納的崇拜不能建基於空想、神話或謊言,而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並且必須按照「真理」,也就是上帝通過聖經透露的跟他自己和他的旨意有關的真理。(約17:17)這樣的崇拜還必須跟聖經揭示出來的「不見的事實」一致。(來9:24;11:1;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在神聖力量的引導下……崇拜)

參考經文

  • +林後 3:17; 提前 1:17; 來 11:27
  • +羅 12:1

索引

  • 檢索手冊

    《親近》315-316頁

    《永遠享受美好的生命》7課

    《洞悉聖經》(上冊)228頁

    《洞悉聖經》(下冊)1137頁

    《警醒!》

    2017.2期15頁

    2013/5刊14頁

    《守望台》

    2008/4/15刊31頁

    2002/7/15刊15頁

    2001/9/15刊28頁

    1996/1/15刊12-13頁

    1991/6/15刊5頁

    1988/11/1刊6-7頁

    《知識》45頁

  • 出版物索引

    《親近》 315-316;《美好生命》 7;《警》17.2 15;《警》 5/13 14;《洞悉上》 228;《洞悉下》 1137;《守》08 4/15 31;《守》02 7/15 15;《知識》 45;《守》01 9/15 28;《守》96 1/15 12-13;《快樂》 31;《守》91 6/15 5;《守》88 11/1 7;

    w78 10/1 22; w77 11/1 668-9; w77 11/15 701; gh 126; w76 10/1 588, 594; w76 12/1 730; w74 8/1 477; w74 10/15 627; w73 1/15 60; w73 6/15 366; w72 8/15 485; w71 5/15 304; w70 8/15 485; w66 6/1 325; w65 3/15 177; w65 10/15 612; g65 1/8 6; g65 4/8 25; w64 4/1 219; w63 2/1 88; w62 3/15 169; w62 8/15 490; w62 10/15 634

約翰福音 4:25

  • 我知道……彌賽亞將要來到 撒馬利亞人只接受聖經的頭五卷書,也就是摩西五經,可能還接受約書亞記。至於《希伯來語經卷》的其他部分,他們都不接納。不過,由於撒馬利亞人相信摩西五經,他們也期待彌賽亞這位比摩西更偉大的先知出現。(申18:18,19)

    彌賽亞 希臘語是Mes·siʹas,這個詞在《希臘語經卷》裡只出現過兩次(本節經文和約1:41),是希伯來語詞ma·shiʹach的轉寫。希伯來語名詞ma·shiʹach是個頭銜,源自動詞ma·shachʹ,後者的意思是「塗上[液體]」或「膏立」。(出29:2,7及腳注)在聖經時代,人們會舉行儀式,把油倒在祭司、統治者或先知的頭上,表示這個人正式受到任命。(利4:3;撒上16:3,12,13;王上19:16)在《希臘語經卷》中,「基督」(希臘語Khri·stosʹ)這個頭銜出現了超過500次,相當於「彌賽亞」,這兩個頭銜的意思都是「受任命的人」或「受膏者」。(另見太1:1的注釋)

參考經文

  • +申 18:18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8 2/1 31

約翰福音 4:26

  • 我就是他 直譯「我是」,希臘語是e·goʹ ei·mi。有些人認為這個希臘語詞組間接引自《七十子譯本》中的出埃及記3:14,並且以此為依據說耶穌就是上帝。不過,《七十子譯本》在翻譯出埃及記3:14時用的詞組(e·goʹ ei·mi ho on,「我就是那一位」或「我就是一直存在的那一位」),跟約翰福音4:26這裡用的詞組並不相同。此外,《七十子譯本》也用e·goʹ ei·mi這個詞組來翻譯亞伯拉罕、以利以謝、雅各、大衛等人說的話。(創23:4;24:34;30:2;代上21:17)在《聖經希臘語經卷》中,e·goʹ ei·mi這個詞組也不限於用來翻譯耶穌的話。約翰福音9:9在記錄被耶穌治好的盲人說的話時就用了這個詞組,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即「就是我」。這個詞組也出現在天使加百列的話,以及彼得、保羅等人的話裡(路1:19;徒10:21;22:3)很明顯,這些話都跟出埃及記3:14沒有關聯。對照一下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有時合稱為「同觀福音」)裡平行記載的希臘語原文就能看出,馬可福音13:6和路加福音21:8中的希臘語詞組e·goʹ ei·mi(「我就是基督」,又譯「我就是他」)是個較短的說法,意思更完整的說法記錄在馬太福音24:5,即「我就是基督」。

    我就是他,正在對你說話呢 看來這是耶穌第一次直接告訴人自己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當時耶穌是在跟一個女人說話,而且這個女人不是猶太人,而是撒馬利亞人。(約4:9,25)大多數猶太人都鄙視撒馬利亞人,不會跟他們打招呼,而且很多猶太男人都瞧不起女人。耶穌後來也用類似的方式表明自己重視婦女,他讓一些女人有殊榮成為第一批為他的復活作見證的人。(太28:9,10)

參考經文

  • +約 9:35-37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841頁

    《耶穌是道路》50頁

    《守望台》

    1986/7/1刊8-9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50;《洞悉下》 841;《人物》 19;《守》86 7/1 8-9;

    w78 2/1 31; im 211

約翰福音 4:27

  • 跟一個女人說話 跟摩西法典的精神正好相反,猶太傳統認為男人在公共場合跟女人交談是不恰當的。這個觀點看來在耶穌的時代廣為流行。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連耶穌的門徒看到他跟撒馬利亞女人說話時也「覺得驚訝」。據《塔木德》記載,古代的拉比認為,學者「不應在街上與婦人談話」。根據《密西拿》,一個拉比曾說:「不可與女流多言。……與女流多言者,必自招災禍,也必疏於研習法典,終必在欣嫩谷沉淪。」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研讀版)

    2018/6刊10-11頁

    《造物主》149頁

    《守望台》

    1995/7/15刊15頁

    1990/3/15刊22-23頁

    1989/11/1刊5頁

    1987/10/15刊16頁

  • 出版物索引

    《守》18.06 10-11;《造物主》 149;《守》95 7/15 15;《守》90 3/15 22;《守》89 11/1 5;《守》87 10/15 16

約翰福音 4:29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4 12/1 716-7

約翰福音 4:31

腳注

  • *

    直譯「拉比」。

參考經文

  • +約 1:38

約翰福音 4:34

參考經文

  • +太 4:4; 26:42; 約 6:38; 來 10:7
  • +約 5:17, 30, 36; 17:4; 19:30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研讀版)

    2023/3刊7頁

    《永遠享受美好的生命》22課

    《守望台》(研讀版)

    2020/11刊7頁

    《守望台》(研讀版)

    2018/9刊4頁

    《洞悉聖經》(上冊)493頁

    《守望台》

    2013/4/1刊4頁

    2011/4/1刊6-7頁

    1991/9/1刊22頁

    1990/9/15刊16頁

    1990/3/1刊19頁

    1989/10/15刊6頁

    1987/1/1刊20頁

    《永遠生活》60-61頁

  • 出版物索引

    《守》23.03 7;《美好生命》 22;《守》20.11 7;《守》18.09 4;《守》13 4/1 4;《洞悉上》 493;《守》11 4/1 6-7;《守》91 9/1 22;《守》90 3/1 19;《守》90 9/15 16;《守》89 10/15 6;《永遠生活》 60-61;《守》87 1/1 20;

    w83 2/1 14; w79 5/15 23; w78 1/1 21; w77 2/15 119; w73 12/1 711; w72 11/15 687; w70 1/15 58; tr 186; w66 10/15 612; w65 4/15 233; w65 10/15 629; w63 4/1 202, 207; w63 12/1 716; w61 8/1 463; w61 9/1 526

約翰福音 4:35

  • 還有四個月才到收割的時候 收割大麥的時期從猶太曆尼散月(公曆3~4月間)開始,大約在逾越節前後。(另見附錄B15)往前數四個月就能算出,耶穌是在基斯流月(公曆11~12月間)說出這些話的。那個時候降雨越來越多,天氣也越來越冷。可見,耶穌說「已經……可以收割了」,不是指實際的收割,而是指比喻意義上的收割,也就是召集人的工作。(約4:36)

    變白 又譯「成熟」,希臘語是leu·kosʹ。這個詞用來描述白色或其他淺色,例如淺黃色,在這裡表明莊稼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既然耶穌說「還有四個月才到收割的時候」,周圍的田地應該還是綠色的,因為剛剛發芽的大麥就是這個顏色。因此,耶穌說田地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指的顯然不是實際的收割,而是比喻意義上的收割。有些學者認為,耶穌叫門徒「看看田地」,可能是叫他們看看前來找他的一群撒馬利亞人,而他提到田地是「白」色的,也許是因為那群人穿的是白色的袍子。另一種可能性是,耶穌當時說的是比喻,意思是那些人心裡已經準備好要接受他傳講的好消息。(約4:28-30)

參考經文

  • +太 9:37

索引

  • 檢索手冊

    《跟隨》85-86頁

    《守望台》(研讀版)

    2020/4刊8-9,13頁

    《洞悉聖經》(下冊)836頁

    《耶穌是道路》50-51頁

    《上帝的王國統治了!》87-88頁

    《守望台》

    2012/5/1刊29頁

    2010/7/15刊16頁

    2001/7/15刊20頁

    1990/12/1刊16-17頁

    1986/8/15刊11頁

    1986/7/15刊24頁

    《上帝王國的宣揚者》509-513頁

  • 出版物索引

    《跟隨》 85-86;《守》20.04 8-9, 13;《道路》 50-51;《王國統治》 87-88;《守》12 5/1 29;《洞悉下》 836;《守》10 7/15 16;《守》01 7/15 20;《宣揚者》 509-510, 512-513;《人物》 19;《守》90 12/1 16-17;《守》86 7/15 24;《守》86 8/15 11;

    w78 12/1 14; w76 10/15 631; w75 3/1 139; w66 12/15 758

約翰福音 4:36

多媒體資料

  • 收割的人

腳注

  • *

    又譯「果實」。

參考經文

  • +林前 3:8

索引

  • 檢索手冊

    《上帝的王國統治了!》87-88,92-95頁

    《守望台》

    2001/7/15刊20頁

    1986/8/15刊11頁

  • 出版物索引

    《王國統治》 87-88, 92, 95;《守》01 7/15 20;《守》86 8/15 11;

    w75 3/1 139

約翰福音 4:37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9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96;

    w75 3/1 139; w74 6/1 329

約翰福音 4:38

腳注

  • *

    直譯「付出勞力」。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9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96;

    w75 3/1 139; w74 6/1 329

約翰福音 4:39

  • 撒馬利亞人,有很多都……信從了耶穌 耶穌跟撒馬利亞女人的這次交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於她的見證,很多撒馬利亞人開始信從耶穌。儘管比喻意義上的收割起初主要在猶太人當中進行,但正如聖經的記載顯示,一場更大規模的「收割」不久後也會展開,而「收割」的對象就包括撒馬利亞人。耶穌這次向撒馬利亞女人傳道,很可能打下了基礎,有助於這些撒馬利亞人中的很多人後來接受腓力傳講的好消息。(約4:34-36;徒1:8;8:1,14-17)

參考經文

  • +約 4:29

約翰福音 4:42

  • 救世主 這個詞只出現在本節經文和約翰一書4:14。「救世主」一詞表明,耶穌將會拯救世人當中那些顯出信心的人,讓他們擺脫罪的奴役。(另見約1:29;3:17的注釋)

參考經文

  • +賽 49:6; 太 1:21; 約 1:29; 提前 1:15; 約一 4:14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4 7/15 434

約翰福音 4:43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1986/8/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人物》 20;《守》86 8/1 9;

    w76 7/15 443

約翰福音 4:44

  • 自己的家鄉 直譯「自己父親的地方」。譯作「家鄉」的希臘語詞也出現在馬太福音13:54、馬可福音6:1和路加福音4:24,在那些經文裡都指耶穌的家鄉拿撒勒。但根據上下文,這個詞在本節經文看來指加利利全境。(約4:43)

參考經文

  • +太 13:57; 可 6:4; 路 4:24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1986/8/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人物》 20;《守》86 8/1 9;

    w76 7/15 443

約翰福音 4:45

參考經文

  • +申 16:16
  • +約 2:23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1986/8/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人物》 20;《守》86 8/1 9;

    w66 7/1 390

約翰福音 4:46

  • 加利利的迦拿……迦百農 從迦拿(希爾拜加納)去迦百農的路程長約40公里。(另見約2:1的注釋)

    王手下的官員 希臘語是ba·si·li·kosʹ,可以指跟王(ba·si·leusʹ)有君臣關係或血緣關係的人。在本節經文,這個詞看來指希律·安提帕王宮裡的官員。希律·安提帕是加利利的分封侯,但人們一般都稱他為「王」。(另見太14:9;可6:14的注釋)

參考經文

  • +約 2:1-11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540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540

約翰福音 4:47

  • 下去 意思是下到迦百農去。在古代,有一條路經過希爾拜加納(很可能就是聖經提到的迦拿;另見約2:1的注釋)下到加利利海岸邊,並沿著海岸線一直到迦百農。由於迦百農位於海平面以下200多米,因此聖經說「下去」迦百農。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72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726

約翰福音 4:48

參考經文

  • +太 16:1; 約 2:18; 林前 1:22

約翰福音 4:50

參考經文

  • +太 8:13; 可 7:29, 30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62 11/1 667

約翰福音 4:51

腳注

  • *

    又譯「好過來了」。

約翰福音 4:52

  • 下午1點 直譯「第七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太 8:14, 15; 徒 28:8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1986/8/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人物》 20;《守》86 8/1 9

約翰福音 4:53

參考經文

  • +太 8:13

約翰福音 4:54

  • 第二個神跡 這是耶穌在加利利施行的第二個神跡,是他從猶地亞回來後施行的。第一個神跡記載在約翰福音2:11。耶穌在加利利施行第二個神跡之前,在耶路撒冷還施行了其他神跡。(約2:23)

參考經文

  • +約 2:11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1986/8/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人物》 20;《守》86 8/1 9

譯本對照

點選經節數字,查看該節經文在其他聖經譯本中的譯法

總類

約 4:1約 3:22
約 4:3太 4:12; 路 4:14
約 4:5創 33:18, 19; 書 24:32
約 4:6約 4:12
約 4:9王下 17:24; 路 9:52, 53; 徒 10:28
約 4:10弗 2:8
約 4:10約 7:37
約 4:14約 6:35
約 4:14約 7:38; 羅 6:23; 約一 5:20; 啟 22:17
約 4:19太 21:11; 路 7:16; 24:19; 約 9:17
約 4:20申 12:5, 6; 王上 9:3; 代下 7:12; 詩 122:題記-9
約 4:22王下 17:29, 33
約 4:22賽 2:3; 羅 9:4
約 4:23代下 16:9; 詩 43:3; 提前 2:3, 4; 約二 4
約 4:24林後 3:17; 提前 1:17; 來 11:27
約 4:24羅 12:1
約 4:25申 18:18
約 4:26約 9:35-37
約 4:31約 1:38
約 4:34太 4:4; 26:42; 約 6:38; 來 10:7
約 4:34約 5:17, 30, 36; 17:4; 19:30
約 4:35太 9:37
約 4:36林前 3:8
約 4:39約 4:29
約 4:42賽 49:6; 太 1:21; 約 1:29; 提前 1:15; 約一 4:14
約 4:44太 13:57; 可 6:4; 路 4:24
約 4:45申 16:16
約 4:45約 2:23
約 4:46約 2:1-11
約 4:48太 16:1; 約 2:18; 林前 1:22
約 4:50太 8:13; 可 7:29, 30
約 4:52太 8:14, 15; 徒 28:8
約 4:53太 8:13
約 4:54約 2:11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閱讀 新世界譯本 (nwt)
  • 閱讀 新世界譯本 (bi12)
  • 閱讀 和合本 (sbi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約翰福音 4:1-54

約翰福音

4 主知道法利賽派聽說耶穌收門徒,給門徒施浸+,比約翰還多。2 (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浸,而是他的門徒施浸。)3 主就離開猶地亞,再次到加利利去+。4 他必須經過撒馬利亞,5 於是來到撒馬利亞的一座城。這座城叫敘加,在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附近+,6 雅各井就在那裡+。耶穌因為旅途很勞累,就坐在井旁。當時大約是中午12點。

7 有一個撒馬利亞女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給我一點水喝。」8 (他的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9 撒馬利亞女人對耶穌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這個撒馬利亞女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跟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10 耶穌回答她說:「要是你知道上帝給人的恩賜*+是什麼,又知道對你說『請給我一點水喝』的是誰,你就會求他,他也會給你活水了+。」11 她說:「先生,你連打水的桶也沒有,井又深,你從哪裡得到這樣的活水呢?12 這口井是我們的祖先雅各留給我們的,他自己和兒子、家畜都喝這口井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13 耶穌回答說:「凡是喝這種水的,還會再渴。14 誰喝了我給的水,就會永遠不渴+。我給的水要在人裡面成為泉源,不斷湧出水來,使人得到永遠的生命+。」15 她說:「先生,請給我這種水,這樣我就不會再渴,也不用常常到這裡來打水了。」

16 耶穌對她說:「去叫你的丈夫,再回到這裡來吧。」17 她就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說得對。18 因為你有過五個丈夫,你現在的男人並不是你丈夫。你這句話是真的。」19 她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個先知+。20 我們的祖先在這座山上崇拜上帝,你們卻說,崇拜的地方應當在耶路撒冷+。」21 耶穌對她說:「婦人,請相信我,時候快到,你們崇拜天父,既不在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 你們崇拜的,你們不認識+;我們崇拜的,我們認識,因為拯救源於猶太人+。23 不過,時候快到,現在就是了,真正崇拜天父的人會在神聖力量的引導下,按照真理崇拜他,因為天父正尋找這樣的人崇拜他+。24 上帝是個靈體+,崇拜他的人必須在神聖力量的引導下,按照真理崇拜他+。」25 她說:「我知道又稱為基督的彌賽亞將要來到。他來了,就會向我們宣告一切+。」26 耶穌對她說:「我就是他,正在對你說話呢+。」

27 這時門徒回來了,看見耶穌跟一個女人說話,就覺得驚訝。當然,沒有人問:「你想要什麼?」或問:「你為什麼跟她說話呢?」28 這個女人留下水瓶,進城去對人說:29 「你們去看看吧,有一個人把我做過的事全都向我說出來了。他會不會就是基督呢?」30 他們就出城去見耶穌。

31 在那時,門徒勸耶穌說:「老師*+,吃吧。」32 耶穌卻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33 於是門徒彼此說:「沒有人拿什麼東西給他吃吧?」34 耶穌對他們說:「我的食物就是執行派我來的那位的旨意+,完成他的工作+。35 你們不是說,還有四個月才到收割的時候嗎?我告訴你們,抬頭看看田地吧,已經變白了,可以收割了+。36 收割的人已經得到報酬,並且收集得永生的莊稼*,使撒種的和收割的都一起歡樂+。37 有一句話說得不錯:『一個人撒種,另一個人收割。』38 我派你們去收割的,是你們沒有栽種*的。別人栽種,你們得享他們勞動的成果。」

39 從那座城出來的撒馬利亞人,有很多都因為那個女人的話信從了耶穌,因為她作見證說:「他把我做過的事全都向我說出來了+。」40 撒馬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留下來。他就在那裡逗留了兩天。41 結果,因為耶穌說的話,相信的人就更多了。42 他們對那個女人說:「現在我們相信,不再只是因為你的話,而是我們自己聽見,知道這個人真的是救世主+。」

43 兩天後,耶穌離開那裡,到加利利去。44 耶穌自己作見證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不受尊重的+。45 他來到加利利的時候,加利利人都歡迎他,因為他們之前也去耶路撒冷過節+,見過他在節期中做的一切+。

46 耶穌又來到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把水變成酒的地方+。有一個人是王手下的官員,他的兒子病了,正在迦百農。47 他聽說耶穌從猶地亞來到加利利,就去見耶穌,求耶穌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48 可是耶穌對他說:「你們要不是看見神跡奇事,就絕不會相信+。」49 這個官員說:「主啊,求你趁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吧。」50 耶穌對他說:「你回去吧,你的兒子被救活了+。」這個人相信耶穌對他說的話,就離開了。51 在他下去途中,他的奴隸來見他,說他的孩子活下來了*。52 他就問那些奴隸,孩子的病是在幾點好轉的。他們就對他說:「昨天下午1點,燒就退了+。」53 孩子的父親知道,正是那個時候,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被救活了+。」於是他和全家都信了耶穌。54 這是耶穌從猶地亞回到加利利以後,施行的第二個神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