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馬太福音 27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馬太福音內容概要

    • M. 耶穌被出賣、受折磨、被處決,之後得到安葬(26:1-27:66)

      • 祭司長密謀殺死耶穌(26:1-5)

      • 一個女人把馨香油倒在耶穌頭上(26:6-13)

      • 耶穌最後的逾越節;被猶大出賣(26:14-25)

      • 創立主的晚餐(26:26-30)

      • 預告彼得不認主(26:31-35)

      •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26:36-46)

      • 耶穌被捕並被帶到公議會受審(26:47-68)

      • 彼得三次不認耶穌;彼得痛哭(26:69-75)

      • 耶穌被押去交給彼拉多(27:1,2)

      • 猶大感到後悔,上吊自盡(27:3-10)

      • 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27:11-26)

      • 士兵當眾戲弄耶穌(27:27-31)

      • 耶穌在各各他被釘在木柱上(27:32-44)

      • 耶穌死去(27:45-56)

      • 耶穌被安葬(27:57-61)

      • 耶穌的墳墓被穩當地看守(27:62-66)

馬太福音 27:1

  • 長老 見太16:21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可 15:1; 路 22:66

索引

  • 檢索手冊

    《耶穌是道路》290頁

    《守望台》

    1991/1/1刊8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0;《守》91 1/1 8;《人物》 121;

    w72 4/1 204

馬太福音 27:2

  • 總督彼拉多 公元26年,彼拉多受羅馬皇帝提比略任命做猶地亞的總督。他擔任總督一職大約有10年的時間。一些世俗作家也提到過彼拉多,其中包括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塔西佗在著作中說,彼拉多於提比略在位期間下令處死了基督。在以色列凱撒里亞的古羅馬劇場,有人發現了包含「猶地亞總督本丟·彼拉多」字樣的拉丁語碑文。(另見附錄B10,其中標示了本丟·彼拉多統治的範圍)

多媒體資料

  • 刻有本丟·彼拉多名字的石版

參考經文

  • +詩 2:1, 2; 太 20:18, 19; 路 3:1; 23:1; 約 18:28; 徒 3:13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821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821;

    w66 7/15 439

馬太福音 27:3

  • 感到後悔 雖然譯作「感到後悔」的希臘語詞me·ta·meʹlo·mai可以有正面的意味(太21:29,32;林後7:8),但沒有證據表明猶大真心悔改了。當用來指在上帝面前「悔改」時,聖經用的是另一個希臘語詞me·ta·no·eʹo(太3:2;4:17;路15:7;徒3:19),表示想法、態度和目標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猶大回去找那些跟他一起謀害耶穌的人,後來更上吊自盡,這些行為表明他的思想仍然是扭曲的,並沒有向好的方向轉變。

參考經文

  • +太 26:14, 15; 可 14:10, 11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617頁

    《守望台》

    2008/1/15刊31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617;《守》08 1/15 31;

    w72 4/1 204; w63 2/15 118

馬太福音 27:4

  • 無辜 有些古抄本寫的是「正義」。(參看太23:35)

腳注

  • *

    直譯「無辜的血」。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9 11/1 30; g79 9/8 31

馬太福音 27:5

  • 聖殿 這裡使用的希臘語詞是na·osʹ,可以指包括院子在內的整個聖殿建築群,而不是僅指包含聖所和至聖所的那座建築物。

    上吊自盡 關於猶大的死,路加在使徒行傳1:18報導說,猶大「掉了下去,肚子爆裂」。看來,馬太提到的是猶大自殺的方式,而路加描述的則是結果。如果把馬太和路加的記載結合起來,當時的情形看來是這樣的:猶大上吊自盡的地方是一個懸崖,但後來繩子或樹枝斷了,他就摔到下面的岩石上,身體爆裂。耶路撒冷一帶的地形表明,這個推論是可以成立的。

參考經文

  • +徒 1:16, 18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144,995-996頁

    《耶穌是道路》290頁

    《新世界譯本》(修訂版)15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3頁

    1992/7/15刊6-7頁

    1991/1/1刊8頁

    1989/8/15刊5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0;《新世》 15;《洞悉下》 144, 995-996;《守》11 8/15 13;《守》92 7/15 6-7;《守》91 1/1 8;《人物》 121;《守》89 8/15 5;

    w78 6/1 15; g67 4/8 22; g66 4/8 30

馬太福音 27:6

  • 聖殿的寶庫 這個詞可能指約翰福音8:20提到的聖殿裡放錢箱的區域,這個地方看來位於女院,其中設有13個「寶庫的錢箱」。(另見附錄B11)據說聖殿還有個大寶庫,從錢箱收集到的錢都會放進裡面。

    沾了血的錢 直譯「血價」,指因流血害命而得到的錢。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100頁

    《洞悉聖經》(下冊)996頁

    《守望台》

    1998/9/1刊5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100;《洞悉下》 996;《守》98 9/1 5

馬太福音 27:7

  • 他們……用那些銀子 只有馬太提到,是那些祭司長用那30塊銀子買了一塊地。雖然使徒行傳1:18,19說買地的是猶大,但這顯然是因為買地的錢是來自猶大的。

    陶匠的地 從公元4世紀起,人們就認為這是欣嫩谷南坡上的一塊地,靠近欣嫩谷跟汲淪谷的交匯處。看來,曾經有陶匠在這塊地上製作陶器。馬太福音27:8和使徒行傳1:19說,這塊地後來被稱為「血地」或「亞革大馬」。(另見附錄B12)

    異鄉人 指外族人或從其他地方來的猶太人。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376,606,684-685,99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376, 606, 684-685, 996;

    g66 4/8 30

馬太福音 27:8

  • 直到今天 這個詞組顯示,從事情發生到記載下來,中間隔了一段時間。馬太福音很可能是在公元41年左右寫成的。

參考經文

  • +徒 1:19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60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606

馬太福音 27:9

  • 這就實現了先知耶利米的話 這句話之後的引文看來主要取自撒迦利亞書11:12,13,但馬太用自己的話說出了經文的大意,並在上帝的指引下說明經文已經應驗了。在馬太的時代,耶利米書被排在先知書的第一卷,這卷書可能也被用來指代先知書的所有經卷,其中包括撒迦利亞書。(另見太1:22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太 26:15

索引

  • 檢索手冊

    《聖經問答》第146篇

    《洞悉聖經》(下冊)684-685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3頁

    2010/12/1刊10頁

    《感示》169頁

  • 出版物索引

    《聖經問答》 146;《洞悉下》 684-685;《守》11 8/15 13;《守》10 12/1 10;《感示》 169;

    g67 4/8 22

馬太福音 27:10

  • 耶和華 這裡引用的是《希伯來語經卷》的經文(另見太27:9的注釋),在希伯來語原文裡,經文出現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輔音字母(相當於英語的YHWH)。(另見附錄C)

參考經文

  • +亞 11:12, 13

馬太福音 27:11

  • 你是猶太人的王嗎? 在羅馬帝國境內,未經凱撒許可,任何人都不得以王的身分施行統治。因此,彼拉多審訊的焦點看來集中在耶穌是不是王這件事上。

    對,我是 直譯「你自己說了」,這個回答很可能有確認的意味。(參看太26:25,64的注釋)雖然耶穌向彼拉多承認自己的確是王,但他跟彼拉多想像的王不一樣,因為他的王國「不屬於這個世界」,不會對羅馬帝國構成威脅。(約18:33-37)

參考經文

  • +可 15:2-5; 路 23:3; 約 18:33, 37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834頁

    《耶穌是道路》291頁

    《守望台》

    1991/1/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1;《洞悉上》 834;《守》91 1/1 9;《人物》 121;

    w66 5/1 266

馬太福音 27:12

參考經文

  • +賽 53:7; 太 26:63; 約 19:9

索引

  • 檢索手冊

    《耶穌是道路》292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4頁

    2008/10/1刊5頁

    1998/12/1刊15頁

    1991/1/15刊8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2;《守》11 8/15 14;《守》08 10/1 5;《守》98 12/1 15;《守》91 1/15 8;《人物》 122

馬太福音 27:14

索引

  • 檢索手冊

    《耶穌是道路》292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4頁

    2008/10/1刊5頁

    1991/1/15刊8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2;《守》11 8/15 14;《守》08 10/1 5;《守》91 1/15 8;《人物》 122

馬太福音 27:15

  • 有個慣例……釋放一個囚犯 四卷福音書都提到了這件事。(可15:6-15;路23:16-25;約18:39,40)《希伯來語經卷》中並沒有這個慣例的依據或先例,但看來到了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已經有了這個傳統。這個做法對羅馬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有證據表明他們曾經為了討好民眾而釋放囚犯。

參考經文

  • +可 15:6-10; 約 18:39

馬太福音 27:16

參考經文

  • +路 23:18, 19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11/4/1刊10頁

  • 出版物索引

    《守》11 4/1 10

馬太福音 27:18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5 6/15 360

馬太福音 27:19

  • 審判座 通常指一個設在室外的高台,官員會坐在上面向民眾發表演說或宣布判決。

    夢 看來這個夢來自上帝。在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馬太在上帝的指引下記載了這件事。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139-141,1073頁

    《耶穌是道路》293頁

    《守望台》

    1991/1/15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3;《洞悉上》 139-141, 1073;《守》91 1/15 9;《人物》 122;

    w65 11/1 671

馬太福音 27:20

參考經文

  • +路 23:18; 約 18:40; 徒 3:14
  • +可 15:11-14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2 4/1 204; w62 2/15 121; w61 12/1 734

馬太福音 27:22

參考經文

  • +路 23:20, 21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710-711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711

馬太福音 27:23

參考經文

  • +路 23:22, 23; 徒 3:13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710-711頁

    《耶穌是道路》294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4;《洞悉上》 711

馬太福音 27:24

  • 洗手 在這裡,洗手是個有象徵意義的舉動,用來表明當事人在某件事上是無辜的,不負有任何責任。申命記21:6,7和詩篇26:6都提到了猶太人的這個習俗。

腳注

  • *

    直譯「對於這個人的血,我是清白的」。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1210頁

    《守望台》

    2005/9/15刊12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1210;《守》05 9/15 12;

    w78 12/15 15; w67 11/15 703; w65 11/1 671; w63 7/15 447

馬太福音 27:25

腳注

  • *

    直譯「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

參考經文

  • +但 9:26; 徒 5:27, 28; 帖前 2:14, 15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8 12/15 15; w62 2/15 121

馬太福音 27:26

  • 鞭打 羅馬人執行鞭刑時會使用一種可怕的刑具,拉丁語名稱是flagellum,譯作「鞭打」的希臘語動詞phra·gel·loʹo就源自這個拉丁語詞。這種刑具由一個手柄和幾條固定在手柄上的繩索或打了結的皮條組成。有時,皮條上還會有尖突的骨頭或金屬,用來加重鞭打的痛苦。這種鞭打會造成很深的挫傷,使肌肉撕裂成條狀,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參考經文

  • +路 18:33; 約 19:1
  • +可 15:15; 路 23:25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1106頁

    《耶穌是道路》294頁

    《守望台》

    1991/2/1刊9頁

    《上帝的話語》61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4;《洞悉下》 1106;《守》91 2/1 9;《人物》 123;《話語》 61;

    w71 8/15 494

馬太福音 27:27

  • 總督府 希臘語是prai·toʹri·on(源自拉丁語praetorium),指羅馬總督的官邸。耶路撒冷的總督府很可能是大希律王建造的一座宮殿,位於耶路撒冷南部(即上城區)的西北角。(另見附錄B12,其中標示了總督府的位置)彼拉多只會在節期等特別的時候住在耶路撒冷,因為有可能發生暴亂。平時他住在凱撒里亞的官邸。

參考經文

  • +可 15:16-20

馬太福音 27:28

  • 鮮紅色的外袍 這種外袍主要是王、地方法官或軍官穿的。馬可福音15:17和約翰福音19:2說,袍子是紫色的。但在古代,「紫色」一詞可以指任何一種混合了紅色和藍色的顏色。此外,背景、觀看的角度以及光線的折射,都會影響人實際看到的顏色。幾個福音書執筆者記載的顏色有所不同,這表明他們沒有互相照抄。

參考經文

  • +約 19:2, 3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440-441頁

    《洞悉聖經》(下冊)762頁

    《警醒!》

    2007/11刊7頁

    《守望台》

    1992/7/15刊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440-441;《洞悉下》 762;《警》 11/07 7;《守》92 7/15 6

馬太福音 27:29

  • 冠冕……蘆葦 除了馬太福音27:28提及的鮮紅色外袍,士兵們還給了耶穌一個用荊棘編成的冠冕和一根當作權杖的蘆葦,用這些代表君王身分的東西來取笑他。

    跪在他面前 跪下這個舉動通常用來對地位尊貴的人表示尊重,但士兵們這樣做卻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取笑耶穌。(另見太17:14的注釋)

    萬歲 又譯「你好」,字面意思是「願你歡樂」。士兵們用向凱撒致敬的方式向耶穌致敬,顯然是嘲笑他說自己是王這件事。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513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513;

    g72 11/8 9

馬太福音 27:30

參考經文

  • +賽 50:6; 太 26:67

索引

  • 檢索手冊

    《跟隨》172頁

  • 出版物索引

    《跟隨》 172

馬太福音 27:31

參考經文

  • +賽 53:7; 太 20:18, 19

馬太福音 27:32

  • 昔蘭尼 非洲北岸的一個城市,位於克里特島西南偏南。(另見附錄B13)

    強迫這個人服役 見太5:41的注釋。

    苦刑柱 又譯「行刑柱」。(見詞語解釋「木柱」「苦刑柱」;關於這個詞的比喻意義,另見太10:38和16:24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可 15:21; 路 23:26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558頁

    《耶穌是道路》296-297頁

    《守望台》

    1992/7/15刊6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6-297;《洞悉下》 558;《守》92 7/15 6;《人物》 124;

    w78 6/1 15

馬太福音 27:33

  • 各各他 源自一個意思為「骷髏頭」的希伯來語詞gul·goʹleth。(見約19:17;參看士9:53,在那裡gul·goʹleth譯作「頭骨」)在耶穌的時代,各各他位於耶路撒冷的城牆外面,但具體位置尚無定論。(另見附錄B12)聖經沒有說各各他位於山上,但提到有些人從遠處看到耶穌被處決的情形。(可15:40;路23:49)

    骷髏頭 見可15:22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可 15:22-24; 路 23:33; 約 19:17

馬太福音 27:34

  • 膽汁 希臘語是kho·leʹ,在這裡指一種帶有苦味的植物汁液,或任何一種帶有苦味的東西。馬太的記載表明,這件事應驗了詩篇69:21的預言。在那節經文裡,《七十子譯本》用了同一個希臘語詞kho·leʹ來翻譯意思為「毒藥」的希伯來語詞。看來這種混了膽汁的酒是耶路撒冷的婦女準備的,目的是減輕被處決的人的痛苦,而羅馬人並不反對給死刑犯喝這種酒。平行記載馬可福音15:23說酒裡「混了沒藥」,看來這種酒既加了膽汁也加了沒藥。

    他……就不肯喝了 耶穌在面對這場信心的考驗時,看來不想有任何感官受到麻痺。

參考經文

  • +詩 69:21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276,373頁

    《耶穌是道路》298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5頁

    1991/3/1刊30頁

    1989/7/15刊30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298;《洞悉上》 276, 373;《守》11 8/15 15;《守》91 3/1 30;《人物》 125;《守》89 7/15 30;

    g80 1/8 31; w78 9/15 31; w71 10/15 632

馬太福音 27:35

  • 他們……分他的外衣 約翰福音19:23,24補充了馬太、馬可、路加沒有提到的細節。綜合四卷福音書的記載,看來羅馬士兵為耶穌的外衣和內袍都抽了籤:他們把耶穌的外衣「分成四份,每個士兵一份」,然後抽籤決定誰得到哪一份;他們不想把耶穌的內袍撕破,所以也為內袍抽了籤。為彌賽亞的衣裳抽籤這件事,應驗了詩篇22:18的預言。執行死刑的人把犯人的衣服據為己有,這在當時看來是慣常的做法。在被處決前,死刑犯會被人剝去身上的所有衣物,這使他們遭受更大的羞辱。

    抽籤 見詞語解釋。

多媒體資料

  • 被釘子穿過的跟骨

參考經文

  • +詩 22:18; 可 15:24; 路 23:34; 約 19:23, 24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0 5/1 287; w67 10/1 607; w64 10/15 630

馬太福音 27:37

參考經文

  • +可 15:26; 路 23:38; 約 19:19

馬太福音 27:38

  • 強盜 又譯「匪徒」。希臘語是lei·stesʹ,可以指用暴力奪取他人財物的人,有時也可以指發動革命的人。約翰福音18:40同樣用了這個詞來形容巴拉巴,而根據路加福音23:19,巴拉巴坐牢是因為「叛亂」和「殺人」。平行記載路加福音23:32,33,39說,耶穌旁邊的那兩個人是「罪犯」。「罪犯」一詞譯自希臘語詞ka·kourʹgos,字面意思是「為非作歹的人」。

參考經文

  • +賽 53:12; 可 15:27; 路 23:33; 約 19:18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12/2/1刊14頁

    2011/8/15刊14頁

    2008/10/1刊5-6頁

  • 出版物索引

    《守》12 2/1 14;《守》11 8/15 14;《守》08 10/1 5

馬太福音 27:39

  • 搖著頭 這個舉動表示譏諷、蔑視或嘲笑,人們這樣做時通常還會說一些話。那些路過的人不知不覺中應驗了詩篇22:7的預言。

參考經文

  • +路 18:32; 來 12:3
  • +詩 22:7; 109:25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418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5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418;《守》11 8/15 15;

    w81 2/15 16

馬太福音 27:40

  • 苦刑柱 又譯「行刑柱」。(另見太27:32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木柱」「苦刑柱」)

參考經文

  • +太 26:60, 61; 約 2:19
  • +可 15:29-32

索引

  • 檢索手冊

    《聖經問答》第63篇

  • 出版物索引

    《聖經問答》 63;;《和合新世》 1533-1535

    w81 2/15 16

馬太福音 27:41

參考經文

  • +路 23:35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2 4/1 204

馬太福音 27:42

  • 苦刑柱 又譯「行刑柱」。(另見太27:32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木柱」「苦刑柱」)

參考經文

  • +約 1:49; 12:13

馬太福音 27:43

參考經文

  • +詩 22:8
  • +可 14:62; 約 5:18; 10:36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11/8/15刊15頁

  • 出版物索引

    《守》11 8/15 15

馬太福音 27:44

參考經文

  • +路 23:39

馬太福音 27:45

  • 中午12點 直譯「第六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黑暗 見可15:33的注釋。

    下午3點 直譯「第九個小時」。(另見太20:3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可 15:33; 路 23:44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364頁

    《耶穌是道路》300頁

    《守望台》

    1991/3/15刊8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300;《洞悉上》 364;《守》91 3/15 8;《人物》 126;

    w66 8/1 479

馬太福音 27:46

  • 以利,以利,拉馬·薩巴克塔尼? 儘管有些人認為這句話是阿拉米語,但這也有可能是當時通用的希伯來語,也就是一種稍微受到阿拉米語影響的希伯來語。單憑馬太和馬可記載的希臘語譯音,並不能確定耶穌原本所用的語言。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 耶穌向天父大聲呼喊,稱他為「我的上帝」,從而應驗了詩篇22:1的預言。耶穌痛苦的呼求也許會讓聽到的人想起,詩篇22篇還有許多關於他的預言,例如:有人會嘲笑、譏諷他;有人會弄傷他的手腳;有人會抽籤分他的衣服。(詩22:6-8,16,18)

參考經文

  • +詩 22:1; 賽 53:10; 可 15:34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研讀版)

    2021/4刊11,30-31頁

    《洞悉聖經》(下冊)497,890頁

    《耶穌是道路》300頁

    《守望台》

    2008/2/15刊30頁

    1999/3/15刊8-9頁

    1991/10/15刊5頁

    1991/3/15刊8頁

    1988/1/1刊30-31頁

    1986/9/1刊16頁

  • 出版物索引

    《守》21.04 11, 30-31;《道路》 300;《洞悉下》 497, 890;《守》08 2/15 30;《守》99 3/15 8;《守》91 3/15 8;《守》91 10/15 5;《人物》 126;《守》88 1/1 30-31;《守》86 9/1 16;

    w72 10/15 640; im 266

馬太福音 27:47

  • 以利亞 在希伯來語原文中,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上帝是耶和華」。

參考經文

  • +可 15:35, 36

馬太福音 27:48

  • 酸酒 又譯「酒醋」。希臘語是oʹxos,可能指稱為acetum(拉丁語,意思是醋)的又稀又酸的酒,或者指稱為posca(拉丁語,即波斯卡酒)的酒,也就是acetum加水稀釋而成的飲料。這是一種廉價的飲料,包括羅馬士兵在內的窮人常喝這種飲料來解渴。《七十子譯本》在翻譯詩篇69:21時也用了oʹxos這個詞,經文預告有人會拿「醋」給彌賽亞喝。

    稈子 又譯「蘆葦」,在約翰的記載裡稱為「牛膝草的枝條」。(約19:29;另見詞語解釋「牛膝草」)

參考經文

  • +詩 69:21; 路 23:36; 約 19:29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1216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5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上》 1216;《守》11 8/15 15

馬太福音 27:49

  • 救他 有些古抄本在這裡加插了以下文字:「另一個人拿矛刺他的肋旁,就有血和水流出來。」其他重要的抄本都沒有這些文字。雖然類似的話出現在約翰福音19:34,但根據約翰福音19:33,士兵用矛刺耶穌的肋旁時他已經死了。大多數權威學者,包括內斯特萊-阿蘭希臘語文本和聯合聖經公會希臘語文本的編輯們 ,都認為約翰福音的這些文字是抄經士後來加插到馬太福音裡的。儘管韋斯科特和霍特在他們的希臘語文本裡保留了這些文字,卻放在了雙方括號裡,並且說「有強而有力的根據可以認為[這些文字]是由抄經士加進原文的」。既然馬太的這個記載在不同的抄本裡存在差異,而約翰的記載卻沒有爭議,約翰福音19:33,34記錄的先後順序顯然是正確的:耶穌死後羅馬士兵才用矛刺了他的肋旁。因此,本譯本在馬太福音27:49沒有包含這句話。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05/2/15刊7頁

  • 出版物索引

    《守》05 2/15 7;

    w69 10/1 607

馬太福音 27:50

  • 斷氣了 譯作「氣」的希臘語詞是pneuʹma(普紐馬),在這裡可以指「氣息」或「生命力」。平行記載馬可福音15:37也支持這個理解,因為在那裡譯作「斷氣」的希臘語原文是動詞ek·pneʹo(直譯「呼出[氣]」)。本節經文中的「斷氣」也可以直譯為「交出普紐馬」。有人認為,譯作「交出」的希臘語詞表示,耶穌主動停止掙扎求生,因為他的任務已經全部完成了。(約19:30)他甘願「傾盡生命,死而後已」。(賽53:12;約10:11)

參考經文

  • +可 15:37; 路 23:46; 約 19:30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2005/2/15刊7頁

  • 出版物索引

    《守》05 2/15 7;

    w73 6/1 329

馬太福音 27:51

  • 忽然 希臘語是i·douʹ。(另見太1:23的注釋)

    聖殿 希臘語是na·osʹ,在這裡特指包含「聖所」和「至聖所」的那座建築物。

    帷幔 這幅精美的布幔掛在聖殿裡,將聖所和至聖所分隔開來。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說法,這幅厚重的帷幔長約18米,寬約9米,厚約7厘米。耶和華使帷幔裂成兩半,這件事不但表明他對那些殺死他兒子的人多麼憤怒,還象徵通往天上的路從此開通了。(來10:19,20;另見詞語解釋)

參考經文

  • +出 26:31-33; 來 9:3
  • +可 15:38; 路 23:45; 來 10:19, 20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364頁

    《洞悉聖經》(下冊)1168頁

    《耶穌是道路》300-301頁

    《啟示錄高潮》161頁

    《守望台》

    1996/7/1刊15-16頁

    1991/3/15刊8-9頁

    1990/10/1刊7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300-301;《洞悉上》 364;《洞悉下》 1168;《啟示錄高潮》 161;《守》96 7/1 15-16;《守》91 3/15 8-9;《人物》 126;《守》90 10/1 7;

    w84 4/1 23; w73 6/1 329; w66 8/1 480; w63 9/1 521; w61 9/1 535; w60 12/1 366

馬太福音 27:52

  • 墓穴 又譯「紀念墓」。(另見詞語解釋「紀念墓」)

    出來 這裡用的是希臘語動詞e·geiʹro,意思是「使……起來」。這個詞可以指復活,但也可以用於其他情況,例如指「把……拉上來」、從地上「起來」或「扶……起來」。(太12:11;17:7;徒3:7)根據馬太的記載,「出來」的不是那些「聖民」,而是他們的「屍體」。顯然,當時的地震十分猛烈,把這些墓穴都震開了,結果很多屍體被拋了出來。

多媒體資料

  • 墓室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688頁

    《耶穌是道路》300-301頁

    《守望台》

    1990/10/1刊7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300-301;《洞悉上》 688;《人物》 126;《守》90 10/1 7;

    w84 4/1 23; w76 4/15 255-6; w61 11/1 663-5

馬太福音 27:53

  • 有些人經過…… 又譯「他們……出來」。這裡的希臘語動詞的形態表明,主語是一個複數陽性詞,指的是「人們」,而不是第52節中的「屍體」(在希臘語裡是中性詞)。看來,這裡指的是路過的人,他們看到被地震(第51節)拋出墓穴外的屍體後,就進城把看到的事告訴別人。

    聖城 指耶路撒冷。(另見太4:5的注釋)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688頁

    《耶穌是道路》300-301頁

    《守望台》

    1990/10/1刊7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300-301;《洞悉上》 688;《人物》 126;《守》90 10/1 7;

    w84 4/1 23; w76 4/15 255-6; w61 11/1 663-5

馬太福音 27:54

  • 軍官 又譯「百夫長」,指羅馬軍隊裡統領大約100個士兵的軍官。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時,這個軍官可能也在場,而且可能聽到猶太人說,耶穌曾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太27:27;約19:7)

腳注

  • *

    也可譯作「這真是神明的兒子啊」。

參考經文

  • +可 15:39; 路 23:47

索引

  • 檢索手冊

    《信心的榜樣》第6篇

    《洞悉聖經》(上冊)831頁

    《耶穌是道路》301頁

    《守望台》

    2010/8/15刊11頁

    1991/3/15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信心》 6;《道路》 301;《洞悉上》 831;《守》10 8/15 11;《守》91 3/15 9;《人物》 126

馬太福音 27:55

參考經文

  • +可 15:40, 41; 路 8:2, 3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8 1/1 22; w76 6/1 330; w72 2/1 72

馬太福音 27:56

  • 末大拉人馬利亞 在原文裡,「末大拉人」一詞的意思是「屬於末大拉的」,可能跟名為「末大拉」的城鎮有關。末大拉坐落在加利利海西岸,位於迦百農和提比里亞中間。有人認為,末大拉是馬利亞的家鄉或居住的地方。(另見太15:39和路8:2的注釋)

    雅各 又稱為「小雅各」。(可15:40)

    約西 有些古抄本寫的是「約瑟」而不是「約西」。在平行記載馬可福音15:40,大多數古抄本寫的都是「約西」。

    西庇太兒子的母親 即使徒雅各和使徒約翰的母親。(另見太4:21;20:20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太 4:21; 20:20; 約 19:25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82,645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82, 645

馬太福音 27:57

  • 約瑟 關於約瑟,福音書的四位執筆者提供了不同的細節,可見他們是各自進行寫作的。收稅人馬太說,約瑟是個富翁。以羅馬人為目標讀者的馬可說,約瑟「是公議會的成員,很有名望,向來等待上帝的王國」。路加這位富有同情心的醫生則說,約瑟「為人良善正義」,沒有投票支持公議會謀害耶穌的行動。只有約翰提到,約瑟「怕猶太人,所以是暗中做門徒的」。(可15:43-46;路23:50-53;約19:38-42)

    亞利馬太 這座城的名稱源自一個意思為「高」的希伯來語詞。在路加福音23:51,亞利馬太被稱為「猶地亞人的城」。(另見附錄B10)

參考經文

  • +可 15:42, 43; 路 23:50-53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696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6頁

    2008/10/1刊5-6頁

  • 出版物索引

    《洞悉下》 696;《守》11 8/15 16;《守》08 10/1 5;

    w62 9/15 574

馬太福音 27:58

參考經文

  • +申 21:22, 23
  • +可 15:45-47; 約 19:38

馬太福音 27:59

參考經文

  • +約 19:40, 41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研讀版)

    2017/10刊20頁

    《警醒!》

    1998/12/22刊24頁

  • 出版物索引

    《守》17.10 20;《警》98 12/22 24

馬太福音 27:60

  • 墓穴 又譯「紀念墓」。這種墓穴或墓室不是天然的洞穴,而是從硬度不高的石灰岩鑿出來的。這些墓穴的石壁上通常有鑿出來的長長的平台或深洞,用來擺放屍體。(另見詞語解釋「紀念墓」)

    一塊大石頭 看來這是一塊圓形的石頭,因為經文說石頭是被滾到那裡的,而且馬可的記載也說,耶穌復活時石頭「已經被滾開了」。(可16:4及腳注)這塊石頭的重量也許超過1噸。

參考經文

  • +賽 53:9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上冊)688,1054-1055頁

    《守望台》(研讀版)

    2017/10刊20頁

    《守望台》

    2011/8/15刊16頁

    2008/10/1刊5-6頁

  • 出版物索引

    《守》17.10 20;《洞悉上》 688, 1055;《守》11 8/15 16;《守》08 10/1 5

馬太福音 27:61

  • 另一個馬利亞 指馬太福音27:56提到的「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以下經文也提到了她:馬太福音28:1;馬可福音15:40,47;16:1;路加福音24:10;約翰福音19:25。(另見可3:18和約19:25的注釋)

參考經文

  • +路 23:55

馬太福音 27:62

  • 第二天 即尼散月十五日。尼散月十四日之後的那一天,無論是一週的第幾天都是安息日。此外,公元33年的尼散月十五日碰巧也是平時的安息日,因此這個安息日是雙重的安息日,也就是「大安息日」。(約19:31;另見附錄B12)

    預備日 每週安息日的前一天都稱為「預備日」。猶太人會在這一天為安息日做準備,包括預備額外的食物,以及完成那些無法等到安息日之後再做的事。這一次的預備日正好是尼散月十四日。(可15:42;另見詞語解釋)

參考經文

  • +可 15:42; 路 23:54; 約 19:14

馬太福音 27:63

  • 三天 這個說法可以指三天,但不一定是整整三天。這一點從馬太福音27:64可以看出來,經文說宗教領袖要求派人看守耶穌的墳墓「直到第三天」,而不是第四天。(另見太12:40的注釋)

參考經文

  • +太 12:40; 約 2:19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g67 3/8 31

馬太福音 27:64

  • 到時,這個最後的騙局就比最初的更糟了 顯然,在那些反對耶穌的人看來,最後的騙局指的是耶穌的復活,最初的騙局指的則是他自稱彌賽亞,而他們認為這個最後的騙局會比最初的更糟。這些人看來知道,假如耶穌真的復活了,他之前的聲稱就會得到證實,他的確就是彌賽亞了。

參考經文

  • +太 28:12, 13

索引

  • 出版物索引

    w76 8/1 475; g67 3/8 31

馬太福音 27:65

  • 守衛 這些守衛看來是總督彼拉多派出的羅馬士兵,而不是猶太人的聖殿警衛,否則猶太宗教領袖就不用為這件事去求羅馬總督了。此外,宗教領袖後來也承諾,如果總督聽說耶穌的遺體不見了,他們會向總督交代。(太28:14)

索引

  • 檢索手冊

    《洞悉聖經》(下冊)237-238頁

    《耶穌是道路》303頁

  • 出版物索引

    《道路》 303;《洞悉下》 238

馬太福音 27:66

索引

  • 檢索手冊

    《守望台》

    1991/4/1刊9頁

  • 出版物索引

    《熱門話題》 12;《守》91 4/1 9;《人物》 127

譯本對照

點選經節數字,查看該節經文在其他聖經譯本中的譯法

平行記載

太 27:1可 15:1; 路 22:66
太 27:2路 23:1; 約 18:28
太 27:11可 15:2-5; 路 23:3; 約 18:33, 37
太 27:15可 15:6-10; 約 18:39
太 27:20可 15:11-14
太 27:20路 23:18; 約 18:40
太 27:22路 23:20, 21
太 27:23路 23:22, 23
太 27:26約 19:1
太 27:26可 15:15; 路 23:25
太 27:27可 15:16-20
太 27:28約 19:2, 3
太 27:32可 15:21; 路 23:26
太 27:33可 15:22-24; 路 23:33; 約 19:17
太 27:35可 15:24; 路 23:34; 約 19:23, 24
太 27:37可 15:26; 路 23:38; 約 19:19
太 27:38可 15:27; 路 23:33; 約 19:18
太 27:40可 15:29-32
太 27:41路 23:35
太 27:44路 23:39
太 27:45可 15:33; 路 23:44
太 27:46可 15:34
太 27:47可 15:35, 36
太 27:48約 19:29
太 27:50可 15:37; 路 23:46; 約 19:30
太 27:51可 15:38; 路 23:45
太 27:54可 15:39; 路 23:47
太 27:55可 15:40, 41
太 27:57可 15:42, 43; 路 23:50-53
太 27:58可 15:45-47; 約 19:38
太 27:59約 19:40, 41

引文

太 27:10亞 11:12, 13
太 27:46詩 22:1

總類

太 27:2詩 2:1, 2; 太 20:18, 19; 路 3:1; 徒 3:13
太 27:3太 26:14, 15; 可 14:10, 11
太 27:5徒 1:16, 18
太 27:8徒 1:19
太 27:9太 26:15
太 27:12賽 53:7; 太 26:63; 約 19:9
太 27:16路 23:18, 19
太 27:20徒 3:14
太 27:23徒 3:13
太 27:25但 9:26; 徒 5:27, 28; 帖前 2:14, 15
太 27:26路 18:33
太 27:30賽 50:6; 太 26:67
太 27:31賽 53:7; 太 20:18, 19
太 27:34詩 69:21
太 27:35詩 22:18
太 27:38賽 53:12
太 27:39路 18:32; 來 12:3
太 27:39詩 22:7; 109:25
太 27:40太 26:60, 61; 約 2:19
太 27:42約 1:49; 12:13
太 27:43詩 22:8
太 27:43可 14:62; 約 5:18; 10:36
太 27:46賽 53:10
太 27:48詩 69:21; 路 23:36
太 27:51出 26:31-33; 來 9:3
太 27:51來 10:19, 20
太 27:55路 8:2, 3
太 27:56太 4:21; 20:20; 約 19:25
太 27:58申 21:22, 23
太 27:60賽 53:9
太 27:61路 23:55
太 27:62可 15:42; 路 23:54; 約 19:14
太 27:63太 12:40; 約 2:19
太 27:64太 28:12, 13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閱讀 新世界譯本 (nwt)
  • 閱讀 新世界譯本 (bi12)
  • 閱讀 和合本 (sbi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馬太福音 27:1-66

馬太福音

27 到了早晨,所有祭司長和民眾的長老商議怎樣處置耶穌,要把他處死+。2 他們把他捆綁起來,押去交給總督彼拉多+。

3 那時,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被定了罪,就感到後悔,把那30塊銀子還給祭司長和長老+,4 說:「我犯了罪,出賣了無辜的人*。」他們說:「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是你自己的事!」5 猶大就把銀子丟在聖殿裡,出去上吊自盡了+。6 那些祭司長拿了銀子,說:「不可以把這些銀子放進聖殿的寶庫裡,因為這是沾了血的錢。」7 他們商議以後,就用那些銀子買了陶匠的地,用來埋葬異鄉人。8 所以那塊地叫做「血地+」,直到今天。9 這就實現了先知耶利米的話:「他們拿了30塊銀子+,這是為那個人定的價錢,就是有些以色列人為他定的價錢。10 他們把錢交出來買下陶匠的地,就像耶和華吩咐我的一樣+。」

11 耶穌站在總督面前,總督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對,我是+。」12 但他被祭司長和長老指控的時候,卻什麼都不回應+。13 於是彼拉多對他說:「他們作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聽到嗎?」14 他卻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這讓總督非常意外。

15 每到節期都有個慣例,總督會按照民眾的意思,釋放一個囚犯給他們+。16 當時剛好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囚犯,叫做巴拉巴+。17 所以,眾人聚集起來的時候,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是巴拉巴,還是耶穌,那個所謂的基督?」18 原來彼拉多知道,他們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交給他的。19 另外,他坐在審判座上的時候,他妻子派人來對他說:「跟那個正義的人有關的事,你不要插手,今天我在夢裡因他受了很多苦。」20 可是祭司長和長老勸服民眾去要求釋放巴拉巴+,把耶穌處死+。21 總督又問他們:「這兩個人,你們要我釋放哪一個給你們?」他們說:「巴拉巴。」22 彼拉多對他們說:「那麼,我該怎麼處置耶穌,那個所謂的基督?」他們全都說:「在柱上處死他!+」23 彼拉多說:「為什麼?他做了什麼壞事?」他們卻越發喊叫說:「在柱上處死他!+」

24 彼拉多見再說也無濟於事,反而引起騷亂,就拿水在民眾面前洗手,說:「這個人的死跟我無關*。你們要為這件事負責。」25 所有人都回答:「他的死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負責好了*+。」26 於是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卻叫人把耶穌鞭打了一頓+,再把他送去在木柱上處決+。

27 那時,總督的士兵把耶穌帶進總督府,並召集全體士兵到耶穌周圍+。28 他們脫掉他的袍子,拿了一件鮮紅色的外袍搭在他身上+,29 還用荊棘編了個冠冕戴在他頭上,把一根蘆葦放在他右手裡。他們跪在他面前,嘲笑他,說:「猶太人的王啊,萬歲!」30 他們向他吐唾沫+,又把蘆葦拿過來,打他的頭。31 他們嘲笑完了,就把外袍脫下,給他穿上原來的外衣,把他押走,要釘在木柱上+。

32 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名叫西門的昔蘭尼人。他們強迫這個人服役,要他扛耶穌的苦刑柱+。33 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叫做各各他(意思是「骷髏頭+」),34 就拿混了膽汁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嘗,就不肯喝了。35 他們把他釘在木柱上後,就抽籤分他的外衣+,36 並且坐在那裡看守他。37 他們還在他頭上面的地方安了個牌子,寫明罪狀:「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

38 那時,在他旁邊的木柱上有兩個強盜,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39 路過的人就辱罵他+,搖著頭+ 40 說:「你說要拆毀聖殿,三天之內再建造起來+,你救救自己吧!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苦刑柱上下來吧!+」41 那些祭司長跟抄經士和長老也這樣嘲笑他,說+:42 「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嘛+,就讓他現在從苦刑柱上下來吧,我們就相信他了。43 他信賴上帝,上帝如果要他,現在就該搭救他+,因為他說:『我是上帝的兒子+。』」44 連在他旁邊木柱上的強盜也這樣侮辱他+。

45 從中午12點起,黑暗籠罩整個大地,直到下午3點+。46 大約下午3點,耶穌大聲呼喊說:「以利,以利,拉馬·薩巴克塔尼?」意思就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47 有些站在那裡的人聽見了,就說:「這個人在呼喚以利亞呢!+」48 有一個人立刻跑去拿海綿浸透酸酒,綁在稈子上,遞給他喝+。49 其他人卻說:「由他吧!讓我們看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救他。」50 耶穌再次大聲喊叫,就斷氣了+。

51 忽然,聖殿的帷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大地震動,岩石崩裂。52 墓穴都震開了,很多已經長眠的聖民的屍體都出來了,53 結果很多人都看到了。(耶穌復活以後,有些人經過墓穴一帶,進入了聖城。)54 軍官和跟他一起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和發生的事,就都非常害怕,說:「這真是上帝的兒子啊*+。」

55 那裡還有很多婦女從遠處看著,她們是從加利利跟著耶穌來服侍他的+。56 當中有末大拉人馬利亞,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西庇太兒子的母親+。

57 到了傍晚,一個名叫約瑟的亞利馬太富翁來了,他也是耶穌的門徒+。58 這個人去見彼拉多,請求領取耶穌的遺體+。於是彼拉多吩咐人交給他+。59 約瑟領取了遺體,用潔淨的上等細麻布包裹好+,60 安放在自己的新墓穴裡+,這是他從岩石裡鑿出來的。他把一塊大石頭滾到墓穴的門口後就離開了。61 末大拉人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卻留在那裡,坐在墳墓前面+。

62 第二天,也就是預備日+後的那天,祭司長和法利賽派的人一起來見彼拉多,63 說:「大人,我們想起那個騙子生前說過:『三天以後,我會復活+。』64 所以,求你吩咐人穩穩當當地看守墳墓,直到第三天,免得他的門徒來把他的屍體偷去+,並對民眾說:『他死而復生了!』到時,這個最後的騙局就比最初的更糟了。」65 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帶守衛去。用你們懂得的辦法,儘量穩當地看守好了。」66 他們就去用印把石頭封住,派駐守衛,穩當地看守墳墓。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